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纤维化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李壮 刘傲璐 +6 位作者 李丽媚 余艾妮 刘繁 赵正刚 赵子建 穆云萍 李芳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3-1469,共7页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引起的肾脏纤维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8周龄)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UUO模型组、他达拉非新剂型治疗(1 mg/kg)组和他...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引起的肾脏纤维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8周龄)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UUO模型组、他达拉非新剂型治疗(1 mg/kg)组和他达拉非原研药治疗(5 mg/kg)组,每组6只。采用手术构建UUO模型,造模后连续7 d灌胃治疗。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通过肾脏组织病理学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对肾脏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与sham组相比,肾脏纤维化小鼠SCr水平显著升高,肾小管可见空泡变性、扩张,伴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沉积,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显著增加(P<0.05);他达拉非新剂型和原研药治疗均可显著降低肾纤维化小鼠SCr水平,改善患侧肾组织结构的损伤,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抑制FN及α-SMA的表达和分布(P<0.05)。结论:他达拉非肠溶缓释新剂型可显著减少肾组织间质中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减轻输尿管梗阻引起的纤维化和肾功能损伤,且与他达拉非原研药相比,具有低剂量、高疗效的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达拉非 肠溶缓释新剂型 肾纤维化 输尿管梗阻 胶原沉积 肾损伤
下载PDF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抗栓作用和安全性评估
2
作者 陈强 韩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 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口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的抗栓效果及安全性,并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DLASO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1... 目的 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口服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的抗栓效果及安全性,并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DLASO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1、B2组,每组34例。在控制原发疾病的基础上,A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 B1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50 mg/d, B2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100 mg/d, 3组均治疗12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栓最大振幅(MA)、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与纤维蛋白原(Fi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WBHSV)、全血低切黏度(WBLSV)、红细胞沉降率(ESR)]、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92例受试者完成试验,A组30例,B1、B2组各31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R、WBHSV、ABI未见明显改变(P>0.05);MA、PV、WBLSV、ESR与Fib、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K和跛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5或P<0.01);治疗后3组间MA、R、K、Fib、跛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hs-CRP水平、ESR较A组和B2组升高,B2组PV、WBLSV较A组和B1组降低(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比较,B1、B2组显著低于A组,且B1组较B2组降低(P<0.05)。结论 DLASO患者口服50 mg/d或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均可有效发挥抗栓作用,二者安全性较高,与口服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相比,前者胃肠道症状更轻,后者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硬化闭塞症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 抗栓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红霉素肠溶缓释微囊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伟张 曾仁杰 +2 位作者 景利 张勤 赵俊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45-647,共3页
目的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红霉素肠溶缓释微囊 ,并考察其释放特性。方法 :以红霉素为囊心物 ,EudragitS 10 0为包衣材料 ,蓖麻油为增塑剂 ,乙醇为溶剂 ,将囊心物与囊材按 1∶2 ,1∶3和 1∶4的比例喷雾干燥制备微囊。结果 :经电镜扫描和X... 目的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红霉素肠溶缓释微囊 ,并考察其释放特性。方法 :以红霉素为囊心物 ,EudragitS 10 0为包衣材料 ,蓖麻油为增塑剂 ,乙醇为溶剂 ,将囊心物与囊材按 1∶2 ,1∶3和 1∶4的比例喷雾干燥制备微囊。结果 :经电镜扫描和X 射线衍射测定表明 ,囊心物 :囊材按 1∶4比例制备的微囊外形圆整 ,包裹完全 ;体外释放度测定显示 ,微囊能稳定地在人工肠液中缓慢释放 ,药物 1h释放量不超过 30 %,12h释放量不低于 90 %。与市售红霉素肠溶片相比 ,有明显缓释作用。结论 :喷雾干燥法制备微囊 ,工艺稳定、可连续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法 红霉素 EUDRAGIT S100 微囊 肠溶缓释
下载PDF
致孔剂调节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释放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吴君华 柳晨 +3 位作者 张瑜 朱赛杰 姜嫣嫣 裴元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水难溶性药物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化床空气悬浮包衣法制备载药丸芯,Surelease缓释衣及EudragitL30D-55肠溶衣制得布地奈德微丸。比较了缓释层中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微丸... 目的比较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水难溶性药物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化床空气悬浮包衣法制备载药丸芯,Surelease缓释衣及EudragitL30D-55肠溶衣制得布地奈德微丸。比较了缓释层中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微丸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的释放速率随致孔剂的用量增加而加快,释药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且药物释放速率常数与致孔剂用量成正比关系。相同用量的致孔剂对布地奈德释放的影响为Tween80,SDS>HPMC,Lactose>PVP>PEG400>PEG4000。结论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释放速率的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致孔剂及其用量对获得适当的释药速率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孔剂 布地奈德 肠溶缓释微丸 空气悬浮包衣法
下载PDF
阿斯匹林肠溶缓释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杜江波 张媚 +1 位作者 陆红 谢洁红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3-74,共2页
本文报道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缓释胶囊及肠溶片后体内水杨酸盐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及正常人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结果。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交叉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缓释胶囊和肠溶片各600mg。阿斯匹林在体内迅速转... 本文报道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缓释胶囊及肠溶片后体内水杨酸盐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及正常人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结果。1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交叉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缓释胶囊和肠溶片各600mg。阿斯匹林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水杨酸,测定口服给药后不同时间血中水杨酸的浓度,使用3P87实用药代动力学程序对药一时曲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水杨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室模型。单剂空腹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缓释胶囊和肠溶片后,体内水杨酸的平均峰浓度为35.52±8.28mg/L和30.32±8.96mg/L;平均达峰时间为5.70±1.25h和7.40±2.17h开均药-时曲线下面积为328.4±92.2mg/(Lh)和316.0±70.95mg/(L·h));消除半衰期为3.11±1.25h和3.84±1.72h;吸收迟滞时间为2.33±0.65h和3.35±1.16h。肠溶缓释胶囊的达峰时间明显短于肠溶片。缓释胶囊对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匹林 水杨酸 肠溶缓释胶囊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雪芹 张鸿燕 +12 位作者 舒良 赵靖平 孙学礼 马崔 高成阁 谭庆荣 李占江 谢世平 栗克清 杨甫德 许秀峰 李玲芝 黄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81-585,共5页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抗重性抑郁障碍药)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组(n=209)25~62.5mg.d-1;帕罗西汀速释片组(n=209)20~50mg.d-1,疗程8周。结果帕罗西汀肠溶...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抗重性抑郁障碍药)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组(n=209)25~62.5mg.d-1;帕罗西汀速释片组(n=209)20~50mg.d-1,疗程8周。结果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组和速释片组研究终点的HAMD-17评分相对基线分别下降了14.8(7.0)分和15.1(6.7)分,HAMD-17评分相对基线变化的最小二乘方均数(LSmeans)分别为-14.9分和-15.2分,组间差异(0.3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的95%CI(-1.0,1.6)上限小于方案所设定的非劣效界值(2.5),表明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治疗重性抑郁障碍非劣效于帕罗西汀速释片。因胃肠道不良事件而暂停试验或提前退出研究的比例,肠溶缓释片组患者低于速释片组(3.4%vs7.3%)。结论治疗中国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非劣效于帕罗西汀速释片,安全性相似,肠溶缓释片可能有更好的胃肠道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帕罗西汀肠溶缓释 帕罗西汀速释片
下载PDF
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谢向阳 任宏英 +4 位作者 李银科 陈晨 史琼枝 廖翔茹 陈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制备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HPMC K100LV和HPMC K4M作为骨架材料,以水乳糖为填充剂制备盐酸帕罗西汀缓释片芯,再使用Eudragit L30D-55包肠溶衣,制成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并采用f_2相似因子... 目的制备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HPMC K100LV和HPMC K4M作为骨架材料,以水乳糖为填充剂制备盐酸帕罗西汀缓释片芯,再使用Eudragit L30D-55包肠溶衣,制成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并采用f_2相似因子法评价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在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体外释放度实验显示,自制制剂和参比制剂的f_2相似因子值大于50。结论制备的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的释药行为与参比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帕罗西汀 肠溶缓释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一洁 张丹参 +2 位作者 张力 张夏微 金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制备微丸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考察以及对其体外释放度的考察和筛选,制备释药行为理想的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考察滴速、滴距、滴管直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微丸成型性的影响;考察海藻... 目的通过对制备微丸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考察以及对其体外释放度的考察和筛选,制备释药行为理想的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滴制法制备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考察滴速、滴距、滴管直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对微丸成型性的影响;考察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氯化钙pH值以及投药量等主要影响因素对微丸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自制微丸光滑,圆整度好,且载药均匀,载药率在96%以上;其在人工胃液中2 h的释放度<5%;在PBS(pH 6.8)中,释放曲线表明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大黄酸肠溶缓释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简单,重现性良好,且质量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肠溶缓释 微丸 海藻酸钠 氯化钙
下载PDF
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其在大鼠各肠段的药物残余量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君华 柳晨 +3 位作者 朱赛杰 洪鸣凰 裴元英 姜嫣嫣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56-160,共5页
目的制备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和大鼠灌胃后各肠段内容物中药物残余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转篮法对制备的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比较微丸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测定微丸在大鼠灌胃后各... 目的制备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和大鼠灌胃后各肠段内容物中药物残余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转篮法对制备的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进行体外释放度试验,比较微丸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测定微丸在大鼠灌胃后各肠段内容物中药物的残余量,并与对照制剂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微丸在0.1 mol·L^(-1)HCI溶液中2h和PBS 6.8中10 h的释药曲线基本重合,f_2相似因子为90.1;在0.1 mol·L^(-1)HCl溶液12 h的累积释放率均<10%,在PBS 6.0、PBS 6.8和PBS 7.5缓冲液3种介质中12h的释药曲线f_2相似因子分别为54.2、50.3和57.8;两者在大鼠灌胃后2、4、6、8h各肠段残余总量和回结肠残余量的P值均>0.05。结论布地奈德肠溶缓释微丸与对照制剂具有相似的体外释药特性,大鼠灌胃后各肠段药物残余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肠溶缓释微丸 体外释放度 药物残余量
下载PDF
氟苯尼考肠溶缓释包衣微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智慧 黄山 +1 位作者 孙文静 於娜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第12期31-34,共4页
采用湿法制粒、流化床包衣制备肠溶缓释微粒,正交法进行微粒处方、工艺参数的筛选,通过溶出度试验对其释放特性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工艺处方。在此优选处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粒体外释放特性良好,在人工胃液中几乎不溶,而在人工肠液中... 采用湿法制粒、流化床包衣制备肠溶缓释微粒,正交法进行微粒处方、工艺参数的筛选,通过溶出度试验对其释放特性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工艺处方。在此优选处方和工艺条件下制得的微粒体外释放特性良好,在人工胃液中几乎不溶,而在人工肠液中释放达80%以上。本品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达到了肠溶缓释的目的,为氟苯尼考制剂的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肠溶缓释 流化床 释放度
下载PDF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制剂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岳红坤 韩娜娜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8-22,共5页
通过制备阿司匹林肠溶缓释固体分散体来设计和优化阿司匹林肠溶缓释制剂的处方.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然后添加适量的辅料制成肠溶缓释片处方.优化的阿司匹林肠溶缓释处方为阿司匹林50mg,优特奇L-10050mg,优特奇RD75mg,... 通过制备阿司匹林肠溶缓释固体分散体来设计和优化阿司匹林肠溶缓释制剂的处方.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然后添加适量的辅料制成肠溶缓释片处方.优化的阿司匹林肠溶缓释处方为阿司匹林50mg,优特奇L-10050mg,优特奇RD75mg,淀粉30mg,糊精10mg,滑石粉20mg时,达到良好的肠溶缓释效果,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优化的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具有良好的肠溶缓释效果,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固体分散体 肠溶缓释 出度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辉 陈新梅 段章好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84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在规定时间内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鼠经灌胃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84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在规定时间内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小鼠经灌胃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内容物后的血药浓度。以PKSolver 2.0药动学软件进行曲线拟合,按口服吸收单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小鼠灌胃给药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内容物后的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口服吸收单房室模型,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的达峰时(Tmax)分别为(1.14±0.17)h和(1.91±0.22)h,峰浓度(Cmax)分别为(2.59±0.07)μg/m L和(3.48±0.87)μg/m 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11±1.24)μg/m L·h和(17.46±2.16)μg/m L·h。结论: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肠溶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15.29%,能显著提高氧化苦参碱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肠溶缓释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临床服用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司继刚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7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的正确服用方法。该药应饭前空腹服用,而其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项规定:本品宜在饭后用温水送服,不可空腹服用。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说明书"用法用量"的不规范,临床用... 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的正确服用方法。该药应饭前空腹服用,而其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项规定:本品宜在饭后用温水送服,不可空腹服用。由于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说明书"用法用量"的不规范,临床用药方法错误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不但影响药品疗效的发挥,还易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建议修订和完善该药说明书,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正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肠溶缓释 说明书 服用方法
下载PDF
卡马西平肠溶缓释微丸处方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
14
作者 孙精通 薛静 +1 位作者 韩真真 刘志东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本文选择Eudragit L100和Eudragit RL30D分别作为微丸的肠溶和缓释包衣材料,将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处方筛选过程中,制备卡马西平肠溶缓释微丸。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以6 h和12 h两点的累积释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将包衣时间(间接代... 目的本文选择Eudragit L100和Eudragit RL30D分别作为微丸的肠溶和缓释包衣材料,将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应用于处方筛选过程中,制备卡马西平肠溶缓释微丸。方法采用综合评分法,以6 h和12 h两点的累积释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将包衣时间(间接代表包衣厚度)和增塑剂的比例作为自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肠溶缓释微丸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从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的三维响应面图可以看出,评分最优自变量处方为椭圆形的区域,在此区域内任取3点进行验证实验,通过对比评分标准,3批自制样品符合理论释药目标。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可用于卡马西平肠溶缓释微丸的包衣处方优化,所建模型具有较好地预测能力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肠溶缓释微丸 卡马西平
下载PDF
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常青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评价低频经颅磁(low 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均符合ICD-10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 目的评价低频经颅磁(low 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均符合ICD-10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片,起始剂量25 mg/d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病情增至50 mg/d,连续治疗4周。研究组在治疗当天合并使用一天一次的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当天合并使用一天一次低频经颅磁无效刺激治疗。每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DM-21)、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Rating Scale for Side Effects,SERS)并记录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各时段两组的HAMD-21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3周和4周时,研究组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治疗4周后评分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显著,但对照组于4周后评分未见明显变化,可见研究组见效明显较对照组快;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HAMD-21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且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说明联合超低频经颅磁刺激后效果更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帕罗西汀肠溶缓释 低频经颅磁刺激 抑郁障碍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辅助吗啡减轻经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唐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9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配合吗啡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行剖宫产的经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3例。参照组使用吗啡进行术后镇痛,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进... 目的探讨经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配合吗啡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行剖宫产的经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3例。参照组使用吗啡进行术后镇痛,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1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平均动脉压、追加地佐辛剂量、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的术后12 h VAS评分(1.26±0.45)分、平均动脉压(80.26±10.43)mm Hg(1 mm Hg=0.133 kPa)、追加地佐辛剂量(5.26±1.03)mg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4.53±0.79)分、(112.94±13.76)mm Hg、(10.28±1.67)m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总满意度93.02%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4/43)低于参照组的11.63%(5/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1, P>0.05)。结论经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配合吗啡干预,可以降低VAS评分,减轻疼痛,改善平均动脉压,降低追加地佐辛剂量,不增加不良反应,提高产妇满意度,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因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 剖宫产 经产妇 吗啡 疼痛
下载PDF
盐酸尼卡地平肠溶缓释微丸的研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善奎 钟延强 +1 位作者 孙其荣 崔孟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55-458,共4页
目的:将盐酸尼卡地平制成肠溶缓释固体分散体,以促进其在肠道内溶出,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水溶性材料(PEG6000)和肠溶性材料(Ⅱ丙烯酸树脂)为混合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了盐酸尼卡地平固体分散体。通过正交实验... 目的:将盐酸尼卡地平制成肠溶缓释固体分散体,以促进其在肠道内溶出,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水溶性材料(PEG6000)和肠溶性材料(Ⅱ丙烯酸树脂)为混合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了盐酸尼卡地平固体分散体。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得到了具有理想肠溶缓释效果的处方。结果:盐酸尼卡地平制成的肠溶缓释固体分散体在人工肠液中3h释放量为54.33%,10h释放量为80.18%。其体外释药方式符合Higuchi方程。DTA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证实药物以无定形态分散于载体中。结论:以固体分散体制备的肠溶缓释微丸具有促进药物溶出、定位缓慢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尼卡地平 固体分散体 肠溶缓释微丸
下载PDF
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 被引量:9
18
作者 宦立娟 郑春丽 +2 位作者 樊丽雅 刘建平 朱家壁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制备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并考察制剂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利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衣设备,以空白丸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Eudragit NE30D、EudragitL100-55等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羟丙基甲基纤维... 目的:制备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并考察制剂体外释放特性。方法:利用底喷式流化床包衣设备,以空白丸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Eudragit NE30D、EudragitL100-55等制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制备盐酸吡格列酮胃溶微丸。结果:制备的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在肠液中缓慢释放12 h,盐酸吡格列酮胃溶微丸在人工胃液中30 min溶出85%以上。结论:优选出的复方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二甲双胍 肠溶缓释微丸 盐酸吡格列酮 累积释放度 流化床包衣
下载PDF
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的制备 被引量:5
19
作者 连燕飞 郑春丽 +1 位作者 朱家壁 刘建平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方法:分别以Eudragit NE30D为缓释膜材,HPMC E5为隔离层膜材,Eudragit L30D-55为肠溶层膜材,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并考察缓释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方法:分别以Eudragit NE30D为缓释膜材,HPMC E5为隔离层膜材,Eudragit L30D-55为肠溶层膜材,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青藤碱肠溶缓释微丸,并考察缓释层、隔离层和肠溶层包衣增重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制备的肠溶缓释微丸在人工胃液中释放度<10%,人工肠液中缓慢释放8 h。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重现性好,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肠溶缓释微丸 流化床
下载PDF
叶酸肠溶缓释片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雪 孙敬蒙 张炜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0-374,共5页
以叶酸的累积释放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不同规格及用量,乳糖、糊精、硬脂酸镁的用量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确定处方的影响因素及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 以叶酸的累积释放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不同规格及用量,乳糖、糊精、硬脂酸镁的用量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确定处方的影响因素及水平;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采用拟合方程对叶酸肠溶缓释片的释药机理进行研究,判断缓释片的释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肠溶缓释 制备工艺 释药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