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管暂时性寄存装置在非连续性肠损伤伴失血休克犬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伟航 蔡志聪 +7 位作者 林楠 杨为锦 林志雄 江传燊 张鸿文 林晨 马立强 王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探讨肠管暂时性寄存装置(ITSD)在非连续性肠损伤伴失血休克犬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0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通过离断肠管、结扎肠系膜血管及动脉放血建立犬肠多处横断伤及非连续性可疑坏死伴失血休克模型。实验组采用ITSD... 目的探讨肠管暂时性寄存装置(ITSD)在非连续性肠损伤伴失血休克犬模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0只Beagle犬随机分成两组,通过离断肠管、结扎肠系膜血管及动脉放血建立犬肠多处横断伤及非连续性可疑坏死伴失血休克模型。实验组采用ITSD重建肠管,对照组则缝扎肠管,随后暂时关腹,24 h后行确定性手术。记录实验一般资料(放血量、复苏期补液量、早期处理用时、断端肠管处理时间及犬生存情况)。检测实验前、早期处理后(0 h)、2、6、12、24 h内毒素浓度,并观察肠管活力变化。实验组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取两组原可疑坏死肠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两组的放血量、补液量、早期处理用时及肠管断端处理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管缝扎后,1只犬因误吸死亡。自术后2 h起,对照组内毒素浓度显著高于实验组[24 h:(1.217±0.324)EU/ml比(0.675±0.227)EU/ml,P<0.05]。实验组可疑坏死肠管活力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肠管坏死的首发时间晚于对照组[(8.75±3.70)h比(4.63±1.87)h,P>0.05],切除的坏死肠管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28.30±6.76)cm比(95.68±29.31)cm,P<0.05]。消化道造影显示实验组肠管通畅性良好。对照组的肠组织病理改变较实验组严重。结论ITSD在非连续性肠损伤伴失血休克犬模型的紧急救治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手术 可疑性坏死 肠管缝扎 肠管重建 短肠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