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病人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苏桂芳 《全科护理》 2012年第3期286-287,共2页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病,急性起病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血栓扩展到肠系膜上静脉、下静脉,则可引起小肠梗死,腹痛明显,但可以有排气排便,即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一致;如肠壁水肿加重则产生完全性肠梗...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病,急性起病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血栓扩展到肠系膜上静脉、下静脉,则可引起小肠梗死,腹痛明显,但可以有排气排便,即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一致;如肠壁水肿加重则产生完全性肠梗阻,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坏死,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腹胀、便血、呕血、腹膜刺激征及休克甚至死亡,腹穿可抽出血性腹水。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常误诊为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胆囊炎、原发性腹膜炎等,抗凝溶栓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措施。2010年8月20日我院普外科收治1例急性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下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经皮经股静脉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后置管,用微量注射泵尿激酶进行早期持续溶栓治疗,经过精心护理,病人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 肠系膜上动脉置管 溶栓
下载PDF
机械吸栓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彬 冯海 +2 位作者 陈学明 李文睿 于宏志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55-159,F0003,共6页
目的:比较机械吸栓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与单纯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20年2月—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7例行介入治疗的... 目的:比较机械吸栓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与单纯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20年2月—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7例行介入治疗的P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介入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3例接受机械吸栓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14例接受单纯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置管溶栓组)。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术后及术前门静脉血栓分级、置管溶栓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比较远期肠切除发生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联合治疗组与置管溶栓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置管溶栓组置管溶栓时间分别为(2.38±0.74)d、(4.79±1.15)d,肠外营养时间分别为(4.08±2.87)d、(8.50±3.16)d,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两组各有1例患者远期行肠切除术。结论:机械吸栓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PVT安全有效,与单纯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相比可提高血栓清除率、降低置管溶栓及肠外营养支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静脉血栓栓塞 门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吸栓 管溶栓
原文传递
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许林燕 戴贻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6期11-13,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采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采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56例患者纳入为研究组,同期选择进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ABI)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通畅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患者ABI均较术前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通畅率为98.21%,对照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91.07%,对照组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踝肱指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球囊扩张术 动脉溶栓 血管内支架 踝肱指数
下载PDF
置管溶栓联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
4
作者 黄扬杰 王亮 +1 位作者 何天敏 罗滨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6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究置管溶栓联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2023年5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参照组给予多种腔内... 目的:探究置管溶栓联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2023年5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参照组给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试验组给予置管溶栓联合多种腔内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相关指标、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神经传导速度、疼痛程度及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踝肱指数、足趾血氧饱和度及足部皮温、血管内径及血流量、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流峰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踝肱指数、足趾血氧饱和度及足部皮温、血管内径、血流峰速及血流量、下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管开通率高于参照组,支架植入率及截肢率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置管溶栓联合多种腔内介入术可有效提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优化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同时能减少支架植入,降低截肢风险,缩短康复周期,其整体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溶栓 多种腔内介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门静脉血栓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溶栓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成姗姗 黄庆红 《河南中医》 2014年第B11期392-392,共1页
总结20 例门静脉血栓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门静脉血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者出现腹膜炎及肠坏死.行介入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溶栓,加抗凝治疗,辅以胃肠减压、静脉营养... 总结20 例门静脉血栓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门静脉血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者出现腹膜炎及肠坏死.行介入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溶栓,加抗凝治疗,辅以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抑制腺体分泌及对症处理等,准确记录出入量,量出为入,密切观察腹部体征.溶栓后临床症状缓解,门静脉系完全或部分通畅,继续服用抗血栓药物,定期复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 介入 护理
下载PDF
置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汉杰 周涛 马海涛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1,置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和对照组(n=37,血管成形...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1,置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和对照组(n=37,血管成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硬化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通畅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低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优化动脉硬化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溶栓 血管成形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疗效 动脉硬化指标
下载PDF
置管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迪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LEASO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PTA治疗,观...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LEASO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PTA治疗,观察组在PTA前2 d予以置管溶栓,溶栓药物为尿激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血管通畅率,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径、血流量、收缩期峰值流速(SPV)]水平,动脉硬化指标(趾肱指数、踝肱指数)水平,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的血管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SPV及血流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趾肱指数、踝肱指数、MCV、SC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溶栓联合PTA治疗LEASO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血管通畅率,改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脉硬化程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良好,效果优于单用PT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成形术 管溶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再通 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并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左太阳 刘凤永 +1 位作者 王茂强 陈现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门静脉(portal vein,PV)血栓形成是临床急腹症之一,虽发病率不高,但治疗比较棘手,在肠管缺血性疾病致病原因中占5%~15%,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延误诊断,未经及时...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门静脉(portal vein,PV)血栓形成是临床急腹症之一,虽发病率不高,但治疗比较棘手,在肠管缺血性疾病致病原因中占5%~15%,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延误诊断,未经及时治疗的患者病死率高;确诊时往往又合并肠坏死及腹膜炎,此时的标准治疗是外科切除肠管联合抗凝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缺血-再灌注损伤 溶栓治疗 血栓形成 门静脉 动脉置管 急性 肠管缺血性疾病
原文传递
经动脉置管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护理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义红 巢雄杰 +2 位作者 闫鑫 杨香琴 向红珍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总结经动脉置管溶栓(CDT)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SMVT)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MVT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患者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6例经置管溶栓、抗凝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痊愈,恢复良好;1例患者经置管溶栓和抗凝治疗效... 目的总结经动脉置管溶栓(CDT)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SMVT)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SMVT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患者溶栓及抗凝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6例经置管溶栓、抗凝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痊愈,恢复良好;1例患者经置管溶栓和抗凝治疗效果欠佳,最终死亡。结论针对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疾病患者,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早期、合理的抗凝、溶栓,精准的用药,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决定CDT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动脉管溶栓 护理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对行动脉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刘婉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286-287,共2页
急性动脉栓塞发病急、预后困难,严重者会引起肢体或脏器缺血坏死甚至死亡。动脉留置导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是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有研究表明该治疗方式会产生一定的生理不适和心理恐惧[1]。基于此,本研究... 急性动脉栓塞发病急、预后困难,严重者会引起肢体或脏器缺血坏死甚至死亡。动脉留置导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是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有研究表明该治疗方式会产生一定的生理不适和心理恐惧[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动脉栓塞行CDT治疗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健康教育 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管溶栓
下载PDF
抽吸及置管溶栓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继明 于林君 +2 位作者 李茂魏 尚冬升 王连友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1年第5期438-440,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血管急症,需要早期诊断和快速的肠系膜血运重建^([1,2])。虽然之前报道输注尿激酶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局部溶栓的成功案例,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血管急症,需要早期诊断和快速的肠系膜血运重建^([1,2])。虽然之前报道输注尿激酶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局部溶栓的成功案例,但都存在输注时间过长、药物总剂量增加等风险^([3~7])。本文报道1例通过导管抽吸血栓及静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天士力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重建SAM主干血运,留置溶栓导管持续泵入小剂量注射用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40)、肝素成功治疗SMAE患者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抽栓 药物溶栓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陈家庄 陈广林 黎振林 《微创医学》 2021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急性症状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抗凝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过渡口服华法...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急性症状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抗凝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过渡口服华法林),试验组则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口服华法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长/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T长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白蛋白(ALB)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ALT、AST、AL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过渡口服华法林治疗方案相比,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置管溶栓+口服华法林治疗对改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肝功能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对凝血功能和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率的影响,可以作为治疗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介入管溶栓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肝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肠缺血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曦彤 徐克 +5 位作者 梁松年 庄薇 刘静 李红 杨栋 辛世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性缺血的有效性。方法14例SMA闭塞性缺血患者,男7例,女7例,年龄48~84岁(平均61.5岁),其中SMA粥样硬化性狭窄7例,SMA夹层性狭窄2例,SMA血栓性闭塞5例;表现为急性腹痛及慢性间... 目的评价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性缺血的有效性。方法14例SMA闭塞性缺血患者,男7例,女7例,年龄48~84岁(平均61.5岁),其中SMA粥样硬化性狭窄7例,SMA夹层性狭窄2例,SMA血栓性闭塞5例;表现为急性腹痛及慢性间歇性腹痛伴进食后加重各7例,其中2例伴有血便。8例SMA患者各植入1枚支架;另6例先行溶栓治疗,其中1例溶栓后植入支架。结果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后,14例SMA均获得通畅。术后2~24h患者腹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19个月(平均12.8个月),1例于16个月死于心力衰竭,另13例未再发生肠缺血症状。结论经导管溶栓及支架植入术是SMA闭塞性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窄 病理性 肠系膜上动脉 缺血 支架 溶栓治疗
下载PDF
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舒婷 虞希祥 +3 位作者 乔彬彬 施振静 施昌盛 朱国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3-775,共3页
目的评价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DSA导引下对23例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行肾动脉置管,用尿激酶微泵进行持续溶栓治疗,3 d后复查肾动脉DSA,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肾动脉溶栓效果。结果术后DSA复查显示23例患者... 目的评价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DSA导引下对23例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行肾动脉置管,用尿激酶微泵进行持续溶栓治疗,3 d后复查肾动脉DSA,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肾动脉溶栓效果。结果术后DSA复查显示23例患者中肾动脉完全开通21例,部分开通2例,有效率为91.3%。术后疼痛、少尿、血尿、发热等症状完全缓解21例,减轻2例。术后尿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酐(SC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结论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管溶栓 疗效评价
下载PDF
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阳 董徽 +4 位作者 蒋雄京 车武强 熊洪亮 邹玉宝 刘加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08-12至2017-04行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共55例,均经造影证实病变部位有大量血栓影,置导管头端于血栓近端行尿激酶溶栓...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08-12至2017-04行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共55例,均经造影证实病变部位有大量血栓影,置导管头端于血栓近端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围术期临床资料、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临床结果。结果:55例患者中男性49例,年龄(60.7±14.8)岁。慢性、亚急性和急性下肢缺血分别为38例、14例和3例。Fontaine分期Ⅱb期35例,Ⅲ期13例,Ⅳ期7例。55例患者中25例术中溶栓后再通,其余30例持续置管溶栓24~48 h。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术,其中22例因残余狭窄>50%或夹层明显限制血流而置入支架。手术再通成功率为85.5%(47/55)。与术前比较,溶栓后下肢动脉平均闭塞长度明显缩短[(50.6±28.3)mm vs(145.4±43.6)mm,P<0.01],患侧踝臂指数(ABI)显著升高(0.67±0.41 vs 0.15±0.27,P<0.01)。围术期介入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随访(39.0±24.3)个月,失访6例(10.9%),患肢血管通畅率65.3%(32/49),保肢率为93.9%(46/49),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5例(10.2%),其中心肌梗死3例,肺栓塞2例;死亡7例(14.3%)。结论: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合并急慢性血栓的下肢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并可显著减少病变部位支架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血栓 管溶栓 腔内成形
下载PDF
支架成形联合置管溶栓治疗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海军 陈光 +3 位作者 王浩 王鹏辉 杨颐馨 温连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成形术辅助置管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并对髂一股,股深动脉血管内成形术的可行性作一探索。方法8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病变均为TASC(Ⅱ)D型,其中3例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 目的探讨TASC(Ⅱ)D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成形术辅助置管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并对髂一股,股深动脉血管内成形术的可行性作一探索。方法8例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病变均为TASC(Ⅱ)D型,其中3例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闭塞,主动脉闭塞长度为2—6cm,1例腹主动脉远端重度狭窄伴右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闭塞,另外4例为双侧或单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其中4例伴有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所有患者均采用PTA+内支架治疗,5例于血管内成形术后行辅助置管溶栓治疗。结果8例患者主髂动脉闭塞段病变均成功开通;4例伴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仅行主,髂一股/股深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而股浅动脉病变未予处理。技术均获成功,症状均获缓解,踝臂指数术前为0.58.术后为0.76。1例于术后出现左侧小脑小面积梗死,未发生严重后遗症。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慢性广泛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血管腔内成形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及近中期通畅率;支架植入后留置导管溶栓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的发生;髂一股深动脉血管内成形术可以达到改善患肢症状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髂总动脉 髂外动脉 股深动脉 管溶栓
下载PDF
经动脉置管持续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斌 程志俭 +5 位作者 洪亮 李方明 李学庆 张瑜 郭大乔 王玉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评价动脉置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68例急性LE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动脉置管溶栓组(A组,n=37)和经静脉溶栓组(B组,n=31)。监测治疗前后PT,FIB,D-两聚体及健、患肢周径,以治疗前、后周径差的减... 目的评价动脉置管持续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方法68例急性LE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经动脉置管溶栓组(A组,n=37)和经静脉溶栓组(B组,n=31)。监测治疗前后PT,FIB,D-两聚体及健、患肢周径,以治疗前、后周径差的减小判断肢体肿胀的缓解程度;通过静脉造影或彩超,以静脉通畅度评分和静脉通畅改善度指标评价疗效。结果A组治疗过程中无出血发生,B组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两组治疗后均出现PT延长、FIB降低、D-两聚体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溶栓后肢体肿胀缓解程度A组大于B组(P<0.01)。A组通畅改善度为(54.81±3.21)%,B组通畅改善度为(31.52±3.8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LE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治疗 下肢 动脉置管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局部导管溶栓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华 程志华 +4 位作者 孙喜伟 陈光 张阳 王琦 赵文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60-2161,共2页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若不能及时诊治,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预后极为不佳。肠管坏死者以开腹切除肠管为主;若无肠管坏死则考虑开腹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或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肠管坏死通常在发病12 h内发生,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若不能及时诊治,会导致肠管缺血、坏死,预后极为不佳。肠管坏死者以开腹切除肠管为主;若无肠管坏死则考虑开腹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或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肠管坏死通常在发病12 h内发生,所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症 局部导管溶栓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3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董和平 魏立平 张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32-233,共2页
为探讨急性肠系肠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救治方法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 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 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中 2例经彩超检出 ,1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而手术后确诊 ,均经介入溶栓治疗痊愈。提示提高对该病的... 为探讨急性肠系肠上动脉血栓形成的救治方法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 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 3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中 2例经彩超检出 ,1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而手术后确诊 ,均经介入溶栓治疗痊愈。提示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 ,选用恰当的检查技术 ,早期诊断 ,及时介入溶栓治疗是成功救治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肠系膜动脉 介入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顾建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9-83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治疗,40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8例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2例,...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治疗,40例患者栓塞动脉完全开通,8例部分开通。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2例,部分缓解6例。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观察,术后患肢锻炼的正确指导,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管溶栓介入术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