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栓塞治疗肠系膜上动静脉瘘致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宿敬存 赵卫 +1 位作者 胡继红 王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67-668,共2页
患者男,20岁。因“反复呕血1个月”于2015年7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6月10日无诱因出现呕血,为鲜红色血液,量约1000ml,伴有头晕、心悸,无腹痛、腹胀,无烧心、反酸,无黑便,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止血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出院。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静脉 介入栓塞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2
作者 李育林 赵春临 +4 位作者 何远航 孙阳 毛浩勋 常宁 余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7期3097-3099,共3页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静脉瘘(SMAV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肠系膜上动静脉瘘"、"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ovenous fistula"为关键词,从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关于SM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静脉瘘(SMAV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肠系膜上动静脉瘘"、"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ovenous fistula"为关键词,从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并收集关于SM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结果共收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88例SMAVF患者和1例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SMAVF患者。89例患者:女30例(33.7%),男59例(66.3%),发病中位年龄42岁;先天性病因6例(6.7%),后天性病因83例(93.3%);后天性因素中包括创伤28例(32.5%),手术55例(61.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46.1%)。诊断SMAVF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为DSA(86.8%)。治疗SMAVF的主要方式为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分别占44.3%(39/88)、46.6%(41/88)。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好转率分别为89.7%(35/39)、85.4%(35/41)。未经正规治疗的5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 SMAVF好发于男性,病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其中后天性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和创伤。SMAVF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DSA是诊断SMAVF的常用方法。治疗SMAVF的主要方式为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静脉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术中发现副肠系膜上动静脉一例报告
3
作者 杨会彬 孙立国 白凤云 《腹部外科》 2002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手术中 肠系膜上动静脉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静脉瘘致大量腹水一例
4
作者 董菁菁 王允野 +1 位作者 刘昆 许月坤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15-916,共2页
肠系膜上动静脉瘘(SMAVF)是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临床罕见,常继发于创伤或腹部手术后。SMAVF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长时间保持无症状。腹部手术后初始血管损伤与SMAVF临床症状发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可长达25年。... 肠系膜上动静脉瘘(SMAVF)是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之间的异常交通,临床罕见,常继发于创伤或腹部手术后。SMAVF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长时间保持无症状。腹部手术后初始血管损伤与SMAVF临床症状发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可长达25年。本例患者既往因胃癌及小肠坏死分别行胃及小肠大部分切除,现因“间断腹胀2个月,加重1周”入院,经CT腹部血管三维重建明确诊断为SMAVF,给予经皮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弹簧圈封堵,治疗后患者腹水消失。该病例给我们的启示是,SMAVF是肠系膜血管损伤后罕见的并发症,对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原因不明的门脉高压患考,应注意除外SMAVF这种少见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肠系膜上动静脉
原文传递
结节性多动脉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肾动静脉瘘一例
5
作者 张国华 吴庆军 +1 位作者 曾小峰 张立民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4-505,共2页
患者男,45岁。因发热、右下腹痛5年于2009年10月19日收住院。2004年8月始间断出现发热、右下腹痛,当地医院考虑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中见肠系膜上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术后病理为肠系膜出血及坏死明显,局部有炎性反应,以脂肪坏死... 患者男,45岁。因发热、右下腹痛5年于2009年10月19日收住院。2004年8月始间断出现发热、右下腹痛,当地医院考虑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中见肠系膜上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术后病理为肠系膜出血及坏死明显,局部有炎性反应,以脂肪坏死为主,部分血管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结节性多动脉炎 动静脉 肠系膜上动静脉 并发 右下腹痛 血栓形成 脂肪坏死
原文传递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术式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家镇 赵元恂 +3 位作者 魏成刚 任明扬 庞屏 张应宏 《西部医学》 2008年第2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并随访4个月~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 目的探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并随访4个月~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术后3~7d,便屁分离;7~10d,大便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每日1次,无夜便,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白天2次大便,无夜便。术后6例除大、小便均正常外,植物神经功能、性功能也均正常,无感染,无息肉复发。结论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一种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新方法,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旋转剥离直肠粘膜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 全直肠肌鞘 回肠N袋
下载PDF
全胰腺切除手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其威 段伟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774-776,共3页
胰腺癌起病隐匿、恶性度高,病死率也较高,尤其是胰腺颈部肿瘤,它很早向两侧侵犯压迫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形成区域性门脉高压.甚至形成血管癌栓,同时压迫腹膜后神经丛,形成剧烈的背困、背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院与解放军第二... 胰腺癌起病隐匿、恶性度高,病死率也较高,尤其是胰腺颈部肿瘤,它很早向两侧侵犯压迫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形成区域性门脉高压.甚至形成血管癌栓,同时压迫腹膜后神经丛,形成剧烈的背困、背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院与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从2008年开始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施行全胰腺切除的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并行腹膜后神经丛无水酒精毁损,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胰腺癌 切除手术 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 肠系膜上动静脉 区域性门脉高压 第二炮兵总医院 治疗 颈部肿瘤
下载PDF
27例胰腺损伤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全新 孙立新 石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诊治体会 胰腺损伤 肠系膜上动静脉 十二指肠破裂 术中诊断 腹膜后血肿 肠系膜根部 胆总管断裂
下载PDF
儿茶酚胺对犬实验性肠源性休克发生的影响
9
作者 彭学春 刘昌林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7-8,共2页
采用夹闭犬肠系膜上动静脉的方法,制备了肠源性休克。并对实验犬休克发生前后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中儿茶酚浓度的增高,对肠源性休克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说明肠源性休克具有与其它类型休克相同的发病学环... 采用夹闭犬肠系膜上动静脉的方法,制备了肠源性休克。并对实验犬休克发生前后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血中儿茶酚浓度的增高,对肠源性休克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说明肠源性休克具有与其它类型休克相同的发病学环节。但另一些实验资料又表明,肠源性休克有一定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闭肠系膜上动静脉 肠源性休克 儿茶酚胺 动物实验 CA
下载PDF
肠系膜脂膜炎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凤丹 吴晰 +7 位作者 吴东 王萱 薛华丹 朱峰 钱家鸣 王文泽 陈杰 金征宇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2,共2页
患者男,28岁。因“间断发作下腹胀痛4个月”于2011年1月6日入院。病程中无恶心、呕吐、发热、腹泻、便秘等其他不适,数分钟后腹痛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中下腹可及1个直径约8 cm质硬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实验室检查:H... 患者男,28岁。因“间断发作下腹胀痛4个月”于2011年1月6日入院。病程中无恶心、呕吐、发热、腹泻、便秘等其他不适,数分钟后腹痛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中下腹可及1个直径约8 cm质硬包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实验室检查:Hb 106 g/L,ESR 73 mm/1h,C反应蛋白17.38 mg/L,大便潜血多次阳性。CT小肠重建(图1a-1c):肠系膜根部脂肪组织密度增高,内见多发小结节(直径4~7 mm);空回肠交界处、回肠上段及回盲部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系膜上动静脉未见明显异常。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腰4~骶1平面肠系膜可见大小约6.1 cm × 5.1 cm肿块,标准摄取值(SUV值)3.7;该肿块下方腰5平面左侧见大小约3.9 cm × 3.1 cm结节灶,SUV值 19.7。结肠镜检查:相当于回盲瓣处黏膜聚集并向腔内隆起,表面尚光整,肠腔狭窄。手术史:20年前行阑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脂膜炎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肠系膜上动静脉 肠腔狭窄 实验室检查 C反应蛋白 肠系膜根部 标准摄取值
原文传递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丁卫星 杨平 +3 位作者 邓建中 程龙庆 彭翔 苏树英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3年8月施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右半结肠分离,辅助小切口,于腹腔外行肠系膜上动...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3年8月施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在腹腔镜下完成右半结肠分离,辅助小切口,于腹腔外行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淋巴清扫、右半结肠切除和吻合。无手术死亡,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5.7%(2/35)。平均手术时间181min,平均出血量94ml,辅助切口平均长5cm,平均术后住院日9d,术后早期肠梗阻1例。33例患者术后随访1~48个月,1例DukesC2期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4个月发现双肺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全组患者的Trocar穿刺孔及腹壁切口无肿瘤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适合于各期的回盲部和升结肠肿瘤。只要手术医师遵守肿瘤处理原则、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就能顺利地完成此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动静脉周围淋巴清扫术 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 结肠肿瘤
原文传递
MUC1 DNA疫苗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文川 靳大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1-512,共2页
胰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预后很差。由于难以早期诊断,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往往已属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浸润肠系膜上动静脉、门静脉或者出现了肝转移而失去根治切除的机会。全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平均切除率不足120%... 胰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但预后很差。由于难以早期诊断,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往往已属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浸润肠系膜上动静脉、门静脉或者出现了肝转移而失去根治切除的机会。全世界范围内胰腺癌的平均切除率不足120%。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是3~6个月,可切除患者的预后也不佳,术后5年生存率大约是10%-19%,中位生存期是12-18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患者 MUC1 疫苗治疗 DNA 肠系膜上动静脉 中位生存期 早期诊断 局部进展期
原文传递
胰腺的发育及解剖异常与胰腺恶性肿瘤的关系
13
作者 周江蛟 王成锋 赵平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9-151,共3页
胰腺是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消化腺,位于上腹中部腹膜后,平对第1~2腰椎,从右向左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4部分.胰头为十二指肠"C"形凹槽所包绕,胰尾直抵脾门,整个腺体横跨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胰后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 胰腺是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消化腺,位于上腹中部腹膜后,平对第1~2腰椎,从右向左分胰头、胰颈、胰体、胰尾4部分.胰头为十二指肠"C"形凹槽所包绕,胰尾直抵脾门,整个腺体横跨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胰后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右肾静脉,周围尚与胃幽门、胆总管、肾脏、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等重要结构毗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恶性肿瘤 解剖异常 肠系膜上动静脉 发育 十二指肠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右肾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