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凝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疗效差异探讨
1
作者 魏凯凯 万圣云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分析早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治疗中抗凝治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早期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抗凝治... 分析早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治疗中抗凝治疗、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早期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系膜上静脉管径、血清学指标、疗效、近期复发率。结果表明,肠系膜上静脉管径比较,观察组管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比较,观察组维生素B9、维生素B12指标升高,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疗效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0.53%,观察组预后较好(P<0.05)。研究发现,抗凝治疗早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该疗法治疗风险较低,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静脉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 复发率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肠系膜上静脉栓塞患者2年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颖 时克 王宪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MVT)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2年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效果评价。方法采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3月确诊的肝硬化合并SMVT患者254人的临床信息,以2019年3月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肠系膜上静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SMVT)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2年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效果评价。方法采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3月确诊的肝硬化合并SMVT患者254人的临床信息,以2019年3月30日为时间节点分为建模组(170例)和验证组(84例)。建模组依据随访2年时的结局分为生存组(148例)和死亡组(22例),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区分度和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年龄(HR=4.625,95%CI:1.493~14.322,P=0.008)、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 ratio,NLR)(HR=4.650,95%CI:1.343~16.099,P=0.015)为肝硬化合并SMV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预测模型公式为PI=-4.753+1.531×年龄+1.537×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8(95%CI:0.751~0.925),当预测截点(cut-off)值为0.070时,灵敏度=86.4%,特异度=62.8%;内部验证的AUC为0.806,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79.4%,Kappa=0.40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建模队列P=0.494;验证队列P=0.128)。DCA结果显示阈值概率>10%,预测模型在临床上是有益的。结论年龄、NLR是肝硬化合并SMVT患者2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在预测此类患者的2年预后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系膜上静脉栓塞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现状
3
作者 陈雨莲 刘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9期29-33,共5页
尽管当今的相关理论和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仍是一种早期诊断较困难并且潜在致命的急腹症。在及时诊断的前提下,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介入和外科治疗。情况尚可的患者采取抗凝、全身溶栓、扩血管等保... 尽管当今的相关理论和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仍是一种早期诊断较困难并且潜在致命的急腹症。在及时诊断的前提下,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介入和外科治疗。情况尚可的患者采取抗凝、全身溶栓、扩血管等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以抗凝最为基础和必要;经颈静脉、经皮、经股动脉三种微创介入途径和多种操作的组合使血管内介入治疗也成为治疗ASMVT的重要手段;有肠坏死和腹膜炎等情况较差的患者则需要开腹探查,切除坏死肠管切除和(或)切开肠系膜上静脉取栓。多学科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目前对于治疗并没有共识,本综述旨在描述ASMVT的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抗凝 溶栓 介入 手术
下载PDF
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晨 史云霞 +2 位作者 王星雅 王笑笑 张慧敏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6期2299-2302,共4页
总结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腹部切口及颈部穿刺点的护理;抗凝管理;管道护理;营养支持;预防血栓形成,加强皮肤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经过精心的... 总结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行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的术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腹部切口及颈部穿刺点的护理;抗凝管理;管道护理;营养支持;预防血栓形成,加强皮肤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经过精心的护理,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8 d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静脉高压症 静脉海绵样变 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 护理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汪谢丹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9-600,共2页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方法。方法:对7例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例,CT检查发现1例。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5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MVT早期诊断困难,CT是较敏感的检查方法;提高对该...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治方法。方法:对7例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2例,CT检查发现1例。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5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MVT早期诊断困难,CT是较敏感的检查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静脉 症状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肝素 抗凝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圆韧带重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强谱 欧琨 +2 位作者 管清海 张帆 林绪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6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重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实施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患者.手术中用肝圆韧带重建切除的静脉。结果静脉切除长度3.5~6.5cm.重建切除静脉时利用肝圆韧带长度4.0~7.0cm,...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重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可行性。方法对4例实施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患者.手术中用肝圆韧带重建切除的静脉。结果静脉切除长度3.5~6.5cm.重建切除静脉时利用肝圆韧带长度4.0~7.0cm,术中门静脉阻断时间30~126min,无手术死亡者。术后随访10~39个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在胰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中利用肝圆韧带重建切除的静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肝圆韧带 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静脉重建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志深 胡新华 +1 位作者 杨军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3-545,F0003,共4页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6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临床资料,探讨ASMV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ASMVT的早期症状与体征不符,极易误诊。本组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22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15%。B超、CT及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ASMV...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6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临床资料,探讨ASMVT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ASMVT的早期症状与体征不符,极易误诊。本组手术治疗24例,保守治疗22例,死亡7例,死亡率为15%。B超、CT及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ASMVT的主要手段。早期无腹膜炎体征的病人可行抗凝、溶栓保守治疗;已出现腹膜炎体征,呕吐物、排泄物为血性或腹穿抽出血性渗出物是剖腹探查指征。术中、术后均应采取系统的抗凝、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手术 抗凝 溶栓
下载PDF
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肠系膜上静脉梗塞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8
作者 容鹏飞 王维 +1 位作者 刘晟 于德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SMV梗塞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7例SMV梗塞患者,行CT平扫、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分析其CT表现特点,并与超声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临床病理证实的SMV主干梗塞患者CT平扫均表现肝脏呈等密度,肠系...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SMV梗塞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7例SMV梗塞患者,行CT平扫、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分析其CT表现特点,并与超声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临床病理证实的SMV主干梗塞患者CT平扫均表现肝脏呈等密度,肠系膜充血水肿。增强扫描显示SMV内圆形充盈缺损,肠管扩张、肠壁增厚、靶征、肠壁强化程度减低等肠缺血表现。门静脉供血减少,门静脉期延迟,肝脏一过性血供不足。延时扫描对比剂在肝脏内分布均匀。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在SMV梗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期扫描
下载PDF
对一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病例呼吸衰竭的解读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玉清 张海鹏 +3 位作者 刘新光 朱金如 李明亮 郑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34-1435,共2页
关键词 肺栓塞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呼吸功能不全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兔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IFABP及D-dimer的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恒 王攀 +2 位作者 杨强 王家胜 许浩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1,275,共4页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及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实验)。采用扎闭静...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兔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进行检测,探讨其变化及用于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假实验)。采用扎闭静脉、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的方法建立模型。分别测定肠脂肪酸结合蛋白、D-二聚体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血清IFABP和D-dimer显著增加(P<0.01)。各指标不同时间段比较:IFABP值成模后30min显著升高达737.5ng/mL±56.2ng/mL,成模后120min达峰值1800.1ng/mL±85.5ng/mL,术后4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414.1ng/mL±92.3ng/mL(P<0.01);D-dimer呈持续增高(P<0.01)。结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D-二聚体也许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D-二聚体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诊断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9
11
作者 杜二珠 王豫平 +3 位作者 张永生 王建军 李树金 邱福轩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1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或/和CT检查确诊,10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彩超发现SMVT 14例,CT诊断SMVT 16例,二者均可见到肠管扩张,肠壁增厚,...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1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或/和CT检查确诊,10例经手术证实。结果彩超发现SMVT 14例,CT诊断SMVT 16例,二者均可见到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腹腔内游离液体等间接征象。结论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SMVT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影像学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映玲 林顺发 +2 位作者 周实 郭仕涛 林珏慧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2期44-45,36,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提高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血管成像表现。结果4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增粗,3例腔内密度...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提高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血管成像表现。结果4例CT平扫均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增粗,3例腔内密度增高,1例腔内等密度,密度与同层面主动脉密度相仿,CT血管成像均示肠系膜上静脉内充盈缺损,静脉壁环形强化。1例门静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同时见广泛充盈缺损。3例伴发肠梗阻。结论肠系膜上静脉CT血管成像对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对于怀疑本病的患者应及早行CT血管成像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玉林 于昭 程亚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在SMV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6例SMVT患者的16层螺旋CTA及三维重建资料,分析其CTA征象,对照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判断CTA及三维重建的临床价...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在SMV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6例SMVT患者的16层螺旋CTA及三维重建资料,分析其CTA征象,对照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判断CTA及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结果:直接征象:①CTA示SMV腔内充盈缺损、血管壁环形强化,本组6例均有显示,其中3例合并门静脉充盈缺损,3例合并SMV属支充盈缺损;②SMV增粗,6例SMV均增粗;③肠系膜上静脉腔内密度增高,本组有4例。间接征象:①肠系膜淤血肿胀4例;②肠管管壁水肿6例;③小肠梗阻征象2例;④腹水3例;⑤门静脉期肝强化不均匀4例。三维重建技术:MPR、MIP、VRT、VE对肠系膜上静脉及栓塞情况均显示良好。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在SMVT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早期诊断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CTA 三维重建 肠系膜上静脉栓塞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胰后干”和门静脉干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森 宋钦华 +4 位作者 林开祥 裴永泉 李春友 庄冠一 王建立 《肝胆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为提高近端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切除率,使该区域受肿瘤浸润的血管能一并与肿瘤器官同时切除,并使血管直接重建。方法本组在实施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术中病人的肝蒂内门内的肠系膜上静脉干即“胰后干”... 目的为提高近端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手术切除率,使该区域受肿瘤浸润的血管能一并与肿瘤器官同时切除,并使血管直接重建。方法本组在实施肝门胆管癌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术中病人的肝蒂内门内的肠系膜上静脉干即“胰后干”(post-pancreas-trunkPPT)进行解剖学定位并进行分段测量长度及可以纵向折叠的长度,以此估计可切除的静脉长度及重新再建血管的长度。结果测量肝蒂内门静脉干104例,长度标准差男性5.8±1.99cm,女性5.5±0.81cm,优势长度大于4.5cm,男性56例占76.7%,女性25例占80.6%。胰腺钩突内段肠系膜上静脉干测量54例长度标准差男性3.7±0.77cm,女性3.5±0.64cm,优势长度大于3.0cm者,男性28例占77.6%,女性14例占77.8%。门静脉纵向折叠移动的范围在1.8~4.2cm之间,平均折叠2.2cm者(1.8~2.4)占66.3%,平均折叠2.8cm(2.5~4.2)占33.7%。切除胰十二指肠后胰腺钩突内肠系膜上静脉段纵向折叠范围平均4.0cm,最长达5.2cm。结论这二类肿瘤切除术合并受浸血管切除在一定范围是可行的,为联合区域性整块切除术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静脉 胆管癌 胰十二指肠切除
下载PDF
胃癌患者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征 袁士杰 +1 位作者 印慨 聂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6-632,共7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行胃癌根治术且术中清扫第14v组淋巴结的214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第14v组淋巴结阳性...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行胃癌根治术且术中清扫第14v组淋巴结的214例胃癌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第14v组淋巴结阳性与阴性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第14v组淋巴结转移与TNMⅢ、Ⅳ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214例患者中有34例(15.9%)发生第14v组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远处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长径、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与胃癌患者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2.749,95%CI 1.947~3.882,P<0.01)、年龄(OR=2.773,95%CI 1.140~6.745,P=0.025)及第3组(OR=5.430,95%CI 1.643~17.949,P<0.01)、第6组(OR=10.244,95%CI 2.830~37.081,P<0.01)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第14v组淋巴结转移是年龄≤65岁的TNMⅢ、Ⅳ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4.065,95%CI 1.469~11.249,P=0.007)。结论对于TNM分期较晚尤其N分期较晚或有第3组、第6组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建议术中清扫第14v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 肠系膜上静脉 淋巴结清扫术 年龄 预后
下载PDF
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俊卯 陈建立 +3 位作者 赵鹏 王晓涛 王长友 张国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26-2527,共2页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MVT)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易被临床忽视,可导致缺血性肠梗阻,病情凶险,发展迅猛,且易被误诊,处理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我院行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MVT患...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MVT)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易被临床忽视,可导致缺血性肠梗阻,病情凶险,发展迅猛,且易被误诊,处理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我院行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MVT患者1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静脉 血栓形成 经皮肝穿刺门静脉置管 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诊治体会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玉梅 贾战生 +4 位作者 彭梅娟 康文臻 张颖 张素梅 郝春秋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12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应用止血及抗纤溶药物的利弊.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因呕血、便血入院,均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诊断为肝硬化...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应用止血及抗纤溶药物的利弊.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因呕血、便血入院,均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诊断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予止血、抗纤溶等治疗1~2周,出现发热、腹胀、腹痛,B超检查提示门静脉主干血栓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例1、例2予尿激酶溶栓,例3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临床较为少见,分析发生原因可能与过度应用止血及抗纤溶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抗纤溶药 误诊
下载PDF
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及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郝德彦 阿斯楞 +1 位作者 赵建国 张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7期1894-1896,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及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 目的探讨联合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及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28例。两组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尾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中不进行血管切除重建;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如果证实有PV/SMV侵犯,同时采取PV/SMV切除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86. 4±100. 2min)、术中出血量(950. 9±167. 4 ml)、术后住院天数(33. 8±12. 9 d)、术后菌血症发生率28. 6%、6个月生存率85. 7%、1年生存率64. 3%均高于对照组(400. 8±90. 2 min、447. 2±150. 2 ml、24. 2±10. 6 d、10. 0%、55. 0%、40. 0%),切口感染率(0)低于对照组(7.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PV/SMV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虽然增加了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但是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根治术 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并发症 生存预后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硕菲 吴性江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40-944,共5页
目的导管溶栓治疗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实现早期血管再通的重要手段,主要有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或经颈静脉门体分流道直接溶栓及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溶栓3种途径。文中评估了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 目的导管溶栓治疗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实现早期血管再通的重要手段,主要有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或经颈静脉门体分流道直接溶栓及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溶栓3种途径。文中评估了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应用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疗法治疗8名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患者。对患者的一般信息、病史、病因、危险因素、影像资料、治疗过程、并发症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的相关经验。结果 8名患者成功完成溶栓导管置入后分别经肠系膜上动、静脉持续给予磺达肝葵钠注射液局部抗凝及尿激酶溶栓,其中动脉注射平均(6.13±0.83)d、静脉注射平均(12.00±2.51)d。8名患者溶栓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4名患者溶栓后行二次探查手术并给予损伤控制性外科处理,平均切除肠袢(1.63±0.48)m,术后进入重症监护给予液体复苏及器官功能支持后恢复良好。出院前门静脉造影及增强CT扫描证实血栓完全溶解,平均住院时间(19.25±4.89)d。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脓毒症、2例发生穿刺点轻微出血。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平均(12.13±0.99)个月的随访中,无血栓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急性肠系膜上静脉广泛血栓患者,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可以加快症状缓解及血栓溶解,促进侧支血管形成,积极扭转缺血肠袢,有效避免广泛肠切除引起短肠综合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效提高整体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急性肠系膜缺血 肠系膜血管再通 肠系膜 静脉联合导管溶栓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禹峰 夏磊洲 +2 位作者 张拥军 步雪峰 李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10期829-831,共3页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CT/CTA确诊的11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表现.2例经手术证实,术后旰素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经CT/CTA证实,其中5例经CT/CT...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ASMVT)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CT/CTA确诊的11例A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表现.2例经手术证实,术后旰素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经CT/CTA证实,其中5例经CT/CTA明确后手术治疗成功,4例保守治疗(经外周静脉给予肝素、尿激酶抗凝、溶栓处理).所有11例患者均成功治愈.随访6个月~3年,11例患者均无复发.CT/CTA可早期确诊ASMVT,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抗凝、溶栓或合适的手术治疗(术前、术后辅以抗凝溶栓),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