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马秀现 赵永福 +3 位作者 党晓卫 冯留顺 叶学祥 许培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 88例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患者采用人工血管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 奇断流术、脾动脉结扎或脾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 88例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患者采用人工血管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 奇断流术、脾动脉结扎或脾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分流前平均门静脉压为 36cmH2 O(31~ 45cmH2 O ,1cmH2 O =0 .0 0 98kPa) ,分流后为 2 6cmH2 O(2 1~ 33cmH2 O) ,平均下降 1 0cmH2 O。 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 ;8例发生乳糜漏 ,于术后 5d~ 3个月恢复正常。 74例随访 0 .5~ 7a ,无肝性脑病和复发出血。腹水消失 61例 ,明显减少 1 3例 ,彩超检查人工血管均通畅。结论 :此手术方式是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较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术 -奇断流术 -加综合征 肠系膜 上静脉-下静脉C形架桥
下载PDF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康颖 陈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目的: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方法:以“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 目的: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方法:以“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3.3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6和0.923,Kendall’s W值分别为0.194和0.256(P<0.001)。构建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既可为医院管理部门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又可为专科护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Y”型架桥术治疗混合型布-加综合征32例分析
3
作者 张业伟 薛涣洲 王学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0-541,共2页
下腔静脉-右心房转流术(腔-房转流术)是治疗节段闭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常用方法,适用于肝后下腔静脉近右房处闭塞式狭窄、病变超过1cm、至少有一支肝静脉(包括增粗的肝右后静脉)开口于阻塞段下方的... 下腔静脉-右心房转流术(腔-房转流术)是治疗节段闭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常用方法,适用于肝后下腔静脉近右房处闭塞式狭窄、病变超过1cm、至少有一支肝静脉(包括增粗的肝右后静脉)开口于阻塞段下方的下腔静脉并血流通畅的患者。但对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同时受累的混合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腔-房转流术无法获得满意效果。又因腔-房转流术心包内吻合口的存在及人工血管作为异物在心包内存留,可导致心包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右心房转流术 节段闭塞型布-加综合征 人工血管 肠系膜上静脉 混合型 治疗 架桥术 -房转流术
原文传递
1例继发于髂静脉闭塞的髂内-骶骨动静脉瘘致截瘫的腔内治疗及文献回顾
4
作者 刘鹏 冯家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79-382,共4页
髂内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实质脏器外的动静脉畸形,绝大多数发生于小动脉瘤破裂进入静脉血管,也有部分继发于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足够的特异性,通常造成诊断困难而延误病情。随着时间的延长,动静脉瘘口逐渐增多,... 髂内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实质脏器外的动静脉畸形,绝大多数发生于小动脉瘤破裂进入静脉血管,也有部分继发于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足够的特异性,通常造成诊断困难而延误病情。随着时间的延长,动静脉瘘口逐渐增多,并可能蔓延而呈广泛分布[1]。其危害主要是造成盆腔高压、下肢肿胀、臀部溃疡及下肢溃疡,甚至心功能不全。骶骨和骶椎静脉血液的回流通常是通过髂静脉系统实现的,当由于压迫或血栓闭塞而导致髂静脉血液回流压力增加时,盆腔静脉丛由于压力的作用而逐渐开放,进而形成盆腔淤血综合征或精索静脉曲张,引起动静脉交通支开通[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闭塞 髂内-骶骨动静脉 截瘫 内治疗
下载PDF
混合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联合下腔静脉直径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顾雯 江怡 胡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联合下腔静脉直径(IVCD)指导脓毒性休克(SS)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 目的:探讨混合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联合下腔静脉直径(IVCD)指导脓毒性休克(SS)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1);对照组行3 h集束化液体复苏,观察组于Pcv-aCO_(2)联合IVCD指导下行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相关指标、6 h复苏达标率与乳酸清除率、复苏6 h与24 h液体总入量、机械通气时间与急性肺水肿发生率。结果:复苏6、24 h,观察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均高于对照组,乳酸(La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 h复苏达标率与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24 h,观察组液体总入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v-aCO_(2)联合IVCD指导SS患者行液体复苏可提高复苏达标率,减少液体总入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可降低急性肺水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混合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下腔静脉直径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术23例护理配合
6
作者 孙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2006-2006,共1页
关键词 静脉 上/外科学 肠系膜静脉/外科学 心转流术 右/护理 人工血管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 被引量:24
7
作者 祖茂衡 徐浩 +5 位作者 顾玉明 李国均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刘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521-523,共3页
目的介绍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评价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4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采用经颈静脉途径穿刺破膜后将导丝由颈静脉途径进入下腔静脉、经股静脉引出;10例经皮... 目的介绍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评价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4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采用经颈静脉途径穿刺破膜后将导丝由颈静脉途径进入下腔静脉、经股静脉引出;10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导丝经右心房、上腔静脉、颈静脉引出,1例导丝经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副肝静脉进入,经肝静脉和颈静脉引出,导丝贯穿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后以球囊扩张闭塞段。结果54例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全部取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特别适用于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和肝静脉闭塞的病例,是一种简便、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穿刺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血乳酸联合Pcv-aCO2/Ca-cvO2及下腔静脉直径扩张指数指导脓毒症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雪婷 高雪花 +4 位作者 曹雯 关银 罗延年 何囡囡 李培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3-708,共6页
目的明确血乳酸(Lac)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Pcv-aCO2/Ca-cvO2)及下腔静脉直径扩张指数(dIVC)指导脓毒症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 目的明确血乳酸(Lac)联合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Pcv-aCO2/Ca-cvO2)及下腔静脉直径扩张指数(dIVC)指导脓毒症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价值.方法纳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休克合并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共54例.根据复苏前dIVC和复苏6h的Pcv-aCO2/Ca-cvO2分组,分为对照组(dIVC≤18%)和实验组(dIVC>18%,Pcv-aCO2/Ca-cvO2<1),收集患者复苏前(T0)、复苏6 h(T6)的桡动脉和上腔静脉血气分析结果,计算Pcv-aCO2/Ca-cvO2.收集吸气末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IVCmax)、呼气末下腔静脉直径最小值(IVCmin),计算dIVC.比较两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6h补液量、6h乳酸清除率(LCR)、下腔静脉直径扩张指数变化(△dIVC)、ICU住院时间以及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28 d生存曲线;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Lac+Pcv-aCO2/Ca-cvO2+dIVC和血Lac对脓毒症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①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6h补液量少(L:2.96-±0.30 vs.2.65±0.20,P=0.000),6hLCR高(20.24±13.62 vs.32.67±12.02,P=0.001),△dIVC高(6.42±4.93 vs.10.19±4.05,P=0.005);②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复苏前MAP高(52.39±4.97 vs.56.38±2.87,P=0.002),dIVC高(20.24±7.33 vs.25.48±4.62,P=0.005),血Lac低(4.98±0.92 vs.4.21±0.69,P=0.002),Pcv-aGO2低(6.52±1.48 vs.5.38±1.28,P=0.006),Pcv-aCO2/Ca-cvO2低(1.70±0.27 vs.1.42±0.18,P=0.000);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复苏6h的MAP高(69.33±5.28 vs.72.57±5.05,P=0.030),血Lac低(4.02±1.16 vs.2.85±0.76,P=0.001),Pcv-aCO2低(6.36±1.71 vs.3.52±1.08,P=0.000),Pcv-aCO2/Ca-cvO2低(1.67±0.44 vs.1.08±0.10,P=0.000);③实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log-rank(Mantel-Cox=5.809),P=0.016];④Lac+Pcv-aCO2/Ca-cvO2+dIVC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血Lac,复苏前[(0.867,95%CI0.747~0.944)vs.(0.732,95%CI0.594~0.844),Z=2.261,P=0.0237],复苏6 h[(0.941,95%CI0.842-0.987)vs(0.791,95%CI0.659~0.890),Z=2.046,P=0.0408].结论血Lac联合Pcv-aCO2/Ca-cvO2及dIVC不仅可以指导脓毒症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还可以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Pcv-aCO2/Ca-cvO2) 乳酸(Lac) 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区的介入放射学钳夹活检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新巍 马波 +5 位作者 邢古生 吴刚 李天晓 高雪梅 马南 王艳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区钳夹活检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钳夹活检技术对 12例布 -加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狭窄区进行钳夹活检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12例取得满意的组织块 ,1例假阳性 ,技术成功率10 0 % ,病理阳性率 91...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区钳夹活检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钳夹活检技术对 12例布 -加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狭窄区进行钳夹活检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12例取得满意的组织块 ,1例假阳性 ,技术成功率10 0 % ,病理阳性率 91.7%。结论 :布 -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区的钳夹活检技术容易操作 ,技术成功率高并且安全可靠 ,对揭示布 -加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钳夹活检 病理学
下载PDF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丽芳 梁巧容 +3 位作者 简丽媛 杨丽玉 蓝丽琼 杨满青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17-18,共2页
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Ⅰ期或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并发顽固性胸腔积液的28例患者,在积极改善心功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采取缓解上腔静脉梗堵综合征,必要时进行胸膜固定治疗的护理,加强引流管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27例... 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Ⅰ期或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并发顽固性胸腔积液的28例患者,在积极改善心功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采取缓解上腔静脉梗堵综合征,必要时进行胸膜固定治疗的护理,加强引流管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27例治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积液 静脉梗堵 引流 护理
下载PDF
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不同阻断时间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和肺组织ET-1、NO、TXB_2和H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荣胜 刘庆波 +3 位作者 颜飞 王强 李小刚 刘齐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124-1128,共5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不同阻断时间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ET-1、NO、TXB2和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根据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时间的长短,两组均分为4个亚组:T_1(... 目的探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不同阻断时间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ET-1、NO、TXB2和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只。根据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时间的长短,两组均分为4个亚组:T_1(0 min)、T_2(15 min)、T_3(30 min)、T_4(45 min),每组1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3周后,经右侧颈外静脉插入聚苯乙烯管,测量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 PAP)。开腹,解剖暴露,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分别被阻断0,15,30,45 min。开放后取门静脉血、肺动脉血和肺组织,ELISA试剂盒检测血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RVSP和m PAP显著升高(P<0.05),表明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成功;在肺组织匀浆、肺动脉血、门静脉血中,实验组ET-1、TXB2和HO-1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0,15,30,45 min四个时间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NO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4个阻断时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时间越长,ET-1、TXB2和HO-1的表达越高,NO的表达越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时间的增长,ET-1、TXB2的表达增高,NO的表达降低,对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危害越大;同时HO-1表达增高,这对肺动脉高压大鼠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下静脉阻断 肺动脉高压 ET-1 NO TXB2 HO-1
下载PDF
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症和血清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幸清 凌晨 +6 位作者 麦勤玲 胡旭东 张文礼 林金兵 许雪洁 许洁玲 杜顺颜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224-1227,共4页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症(PPD)发病率和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术产妇,根据随机数...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症(PPD)发病率和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术产妇,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硬膜外腔单次注射1.5 mg吗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 L,术后生理盐水100 m L持续静脉输注;观察组患者硬膜外腔单次注射1.5 mg吗啡,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术后地佐辛25 mg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镇痛效果,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产妇产前1 d、产后1 d和3 d 5-HT水平,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产前1 d、产后3 d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产妇PPD的发病率。结果两组产妇产前1 d、产后1 d的5-HT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 d 5-HT水平为(433.16±90.9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8.77±84.3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前1 d的EPD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 d的EPDS分值为(7.24±3.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9±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 d的PPD发病率为1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满意,其可以降低剖宫产产妇EPDS评分值,提高术后5-HT水平,减少PPD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后忧郁症 硬膜外 吗啡 地佐辛 静脉自控镇痛 5-羟色胺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miR-183-5p水平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再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永昌 徐菁 +1 位作者 陈士新 崔涛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2-68,共7页
目的探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microRNA-183-5p(miR-183-5p)水平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食管胃底... 目的探究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microRNA-183-5p(miR-183-5p)水平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后再出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2020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再出血将患者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TIPS前(T_(1))、TIPS后24 h(T_(2))和TIPS后7 d(T_(3))的miR-183-5p水平。随访患者TIPS后再出血情况,分析miR-183-5p与TIPS后再出血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出血组的白蛋白、血钠和血钙水平均低于未再出血组(P<0.05),门静脉内径大于未再出血组,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占比高于未再出血组(P<0.05)。两组患者T_(1)、T_(2)、T_(3)的miR-183-5p水平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点miR-183-5p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miR-183-5p有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miR-183-5p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T_(1)-miR-183-5p的曲线下面积和敏感性最高,分别为0.827(95%CI:0.768,0.886)和74.55%(95%CI:61.00,85.30),T_(3)时miR-183-5p的特异性最高,为88.62%(95%CI:81.60,93.60)。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钠>136.62 mmoL/L[OR=0.177(95%CI:0.073,0.429)]、血钙>2.07 mmoL/L[OR=0.386(95%CI:0.160,0.928)]和T_(1)时miR-183-5p>1.19[OR=0.079(95%CI:0.029,0.216)]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TIPS后发生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门静脉内径>1.30 cm[OR=3.094(95%CI:1.290,7.421)]和重度食管静脉曲张[OR=8.342(95%CI:2.086,33.367)]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TIPS后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A的C-index为0.771,模型B的C-index为0.867。模型A的平均绝对误差值为0.025,模型B的平均绝对误差值为0.028;模型B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TIPS后发生再出血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结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TIPS前miR-183-5p水平高,则发生再出血的风险低。基于miR-183-5p构建的模型B对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TIPS后发生再出血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微小核糖核酸-183-5p 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分流术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的选择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国强 苏静君 +3 位作者 毛乾国 谢勇 张逢吉 孔凡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64-165,共2页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选择的关系。方法 应用PTA及PTSA治疗BCS186例 ,术前应用彩色Doppler常规检查。选择内支架按以下要求 :①内支架直径应超过下腔静脉病变远端扩张处直径 1.0cm ;②有下腔静脉血栓者 ,选...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选择的关系。方法 应用PTA及PTSA治疗BCS186例 ,术前应用彩色Doppler常规检查。选择内支架按以下要求 :①内支架直径应超过下腔静脉病变远端扩张处直径 1.0cm ;②有下腔静脉血栓者 ,选择两组支架 ,一组压血栓 ,一组扩张病变 ;③为避免肝静脉开口受压 ,可选择改良血管内支架。结果 收治的 186例患者中 ,149例行PTA ,48例行PTSA(包括 11例PTA后复发者 ) ,11例患者有不同类型并发症 ,余患者随访 1~ 10年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内支架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并上腔静脉阻塞的处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国强 张逢吉 +5 位作者 周振华 秦双 谢勇 刘英强 李合朋 高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 探讨合并上腔静脉病变的布 -加综合征 (BCS)的治疗方法。方法  3例术前均经彩色Doppler及血管造影确诊。 1例行腔房人工血管旁路 ,1例行下腔静脉破膜及扩张(PTA) ,1例行PTA及内支架置入 ;3例中 ,1例上腔静脉血栓延续至双侧颈内... 目的 探讨合并上腔静脉病变的布 -加综合征 (BCS)的治疗方法。方法  3例术前均经彩色Doppler及血管造影确诊。 1例行腔房人工血管旁路 ,1例行下腔静脉破膜及扩张(PTA) ,1例行PTA及内支架置入 ;3例中 ,1例上腔静脉血栓延续至双侧颈内静脉者行溶栓治疗 ,余 2例上腔静脉病变未予处理。结果  3例下腔静脉压力变化 :术前分别为 2 .40kPa、2 .16kPa、3.5 3kPa(平均 2 .98± 0 .12kPa) ,术后降至 0 .98kPa、1.2 7kPa和 1.0 8kPa(平均 0 .74± 0 .15kPa ,P <0 .0 5 )。随访 3月至 11年 ,2例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1例明显缓解 ,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 介入治疗是该类BCS的首选方法 ,其并存的局限性上腔静脉病变可不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综合征 静脉 阻塞 治疗
下载PDF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原因及其预防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茂强 王志强 +6 位作者 王仲朴 张家宝 崔志鹏 杨立 张金山 程留芳 高育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 目的:分析诱发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后肝性脑病(HE)的潜在因素,探讨预防措施。资料和方法:1993年3月~1997年3月间行TIPSS264例,分析与HE相关的因素有: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及肝萎缩程度,急诊或择期分流,所使用支架类型及直径,术中有否栓塞胃冠状静脉,术后门一腔静脉梯度压(PCG),血氨浓度,Doppler超声波显示的血流方向。结果:HE发生率为16.03%(33/212),其中术前存在HE症状、术后加重2例,术后无其它诱发因素、新出现HE症状31例。HE的发生率与肝功能分级之间呈高度相关(γ=0.86)。内支架直径与HE的关系:直径8mm组HE发生率为7.31%(3/41)。直径10mm组发发率为17.54%(31/171),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Doppler超声显示门静脉属完全离肝型、部分离肝性及向肝血流型HE发生率分别为60.0%(21/35)、13.56%(8/59)、3.38%(4/118),三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0.01)。统计结果还表明,术后HE的其它高危因素有明显肝萎缩、分流道较直、术后PCG明显降低(≤10mmHg)、急诊病例、术后血氨持续增高及术中未栓塞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与HE相关的诸多因素中,作用最大者为肝功能分级,其次为所用内支架直径、术后门静脉的血流方向。患者的年龄、性别、所使用支架的类型与术后HE的发发率无相关性。结论:TIPSS后HE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所用内支架的直径较大及术后门静脉呈离肝血流。从严掌握适应证、用直径≤8mm支架及术中栓塞胃冠状静脉可减少H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静脉 -静脉分流 肝性脑病 介入治疗 TIPSS
下载PDF
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德峰 杨林 +2 位作者 闫妮 张丽荣 蔡晓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3796-3798,3801,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探寻一种比较适用于该种术式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行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全凭静脉全麻组(A组)、... 目的通过观察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探寻一种比较适用于该种术式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行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全凭静脉全麻组(A组)、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及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C组)。B、C两组分别先以0.25%罗哌卡因及0.25%罗哌卡因与吗啡4mg混合液25m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15min后行全麻,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等的用药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并进行术后镇痛VAS评分。结果芬太尼用药量B、C两组明显少于A组(P<0.05);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B、C两组明显短于A组(P<0.05);术后6~24 h内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1或0.05),而术后14~48 h内VAS评分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1或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C组明显长于A、B两组(P<0.01或0.05)。三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是一种更适合应用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副作用较少且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罗哌卡因 颈丛神经阻滞 静脉复合麻醉 镜辅助甲状腺手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下腔静脉成形治疗复发性布-加综合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薛颢雨 魏立 +2 位作者 高夏 吴晓明 解振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99-401,共3页
目的 探讨复发性布 -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阻断梗阻上、下端的下腔静脉 ,切开梗阻部位 ,取出血栓 ,矫正畸形 ,用自体心包补片成形下腔静脉。结果  3 9例术后均肝脾肿大缩小 ,腹水消失或减少 ,下腔静脉压力降低 ... 目的 探讨复发性布 -加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阻断梗阻上、下端的下腔静脉 ,切开梗阻部位 ,取出血栓 ,矫正畸形 ,用自体心包补片成形下腔静脉。结果  3 9例术后均肝脾肿大缩小 ,腹水消失或减少 ,下腔静脉压力降低 6~ 11cmH2 O。B超检查显示 :全部病人术后原下腔静脉狭窄处直径 3 .5cm ,血流通畅。术后 7例出现短暂血尿 ,5例出现心功能不全 ,其中 2例出现胸水 ,无 1例住院死亡。随访 3个月~ 6年 ,3例术后 1年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死于肺部疾病 ,2例术后 2年死于其他非相关疾病。 4例失访。 2 9例恢复正常生活 ,无复发肝脾大、腹水。结论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腔静脉成形治疗复发性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外科学 下腔静脉 治疗
下载PDF
自发性肝外型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1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华明 刘晓波 +1 位作者 王如锦 谢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486-1486,共1页
关键词 静脉-下静脉分流 静脉高压
下载PDF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头臂-上腔静脉梗阻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伟 张曦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近年来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广泛用于头臂-上腔静脉梗阻的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安全有效且可迅速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头臂-上腔静脉梗阻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疗效评价,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亟需解... 近年来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广泛用于头臂-上腔静脉梗阻的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安全有效且可迅速缓解症状的治疗方法。本文总结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头臂-上腔静脉梗阻的临床应用现状和疗效评价,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臂-静脉 静脉综合症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