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与超声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范小波 董莹 王义云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超声检查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某院收治的61例拟诊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分别行CTA、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超声检查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某院收治的61例拟诊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分别行CTA、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对CTA及B超检查进行诊断学实验评价。结果:B超诊断的灵敏度为91.84%,特异度为83.33%,误诊率为16.67%,漏诊率为8.16%;CTA诊断的灵敏度为89.80%,特异度为96.67%,误诊率为8.33%,漏诊率为10.20%。B超及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对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的诊断,CTA诊断指数均高于B超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对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比B超检查准确性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超声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肠系膜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性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缺血 肠坏死 急腹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文汉 叶琨 +2 位作者 钱波 孔令尚 万圣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究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开腹手术确诊发生肠坏死患者15例、无肠坏死患者3... 目的:探究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开腹手术确诊发生肠坏死患者15例、无肠坏死患者3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预测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继发肠坏死的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pH值<7.35、B超或CT提示肠壁血流信号变化异常、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升高、D-二聚体升高是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P <0.05)。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WBC、D-二聚体预测肠坏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60、0.700,具有一定预测准确性;两项联合AUC为0.852,预测准确性较高。以ROC曲线靠左上方约登指数的最大切点作为最佳临界值,WBC为15.47×10^(9)个/mL,D-二聚体为3.96μg/mL。该点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WBC为66.7%、75.7%,D-二聚体为86.7%、54.1%,两项联合为86.7%、78.4%,提示两项联合可提高预测能力。结论:对于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当血pH值<7.35、B超或CT提示肠壁血流信号变化异常、有SIRS时,应警惕肠坏死的发生,WBC>15.47×10^(9)个/L、D-二聚体水平>3.96μg/mL亦可作为辅助性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 肠坏死 预测因素
下载PDF
AngioJet Ultra机械血栓清除系统在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4
作者 王国华 张华 +4 位作者 陈保星 李会朋 化召辉 崔文军 陆信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073-3076,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6、12、24、36、48个月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栓清除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残余狭窄11例,给予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8例,其中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遂置入2枚支架,余36例术后复查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满意。46例术后腹痛均缓解,2例腹痛加重,并行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恢复可,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4 h后均恢复正常。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失访,2例死亡,1例术后16个月停用华法林钠片复发,1例术后36个月出现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行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结论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AMI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微创、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早期AMI的腔内介入治疗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 随访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28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吴章敏 唐小斌 +5 位作者 寇镭 刘晖 吴庆华 王盛 成伟 陈忠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2004—2013年诊治的28例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28例中,有1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2004—2013年诊治的28例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28例中,有1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其中6例行肠管切除术),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死亡2例(7.1%)。结论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须及时诊治,手术及药物治疗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手术治疗术式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竺挺 符伟国 王玉琦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5-1076,1078,共3页
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是一类比较少见,但极具危险性的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肠系膜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尸检研究已证实在35%~70%的病例中存在内脏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病因还包括... 肠系膜血管闭塞性疾病是一类比较少见,但极具危险性的疾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肠系膜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尸检研究已证实在35%~70%的病例中存在内脏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病因还包括肌纤维发育异常(FMD)、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炎和正中弓状韧带压迫腹腔干动脉(cA)等,但相比动脉粥样硬化并不常见,发病率仅有其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血管腔内治疗 动脉内膜剥脱 肠系膜动脉旁路手术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忠 翟梦瑶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23-1025,共3页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血管科急腹症。这一类疾病包括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及痉挛等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导致的突发性肠系膜动脉血流受阻。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病死率较高,原因是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对其认识不足,导...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血管科急腹症。这一类疾病包括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栓塞及痉挛等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导致的突发性肠系膜动脉血流受阻。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病死率较高,原因是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中对其认识不足,导致确诊和治疗的延误。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病人必须及时诊断并即刻开始治疗,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复苏及治疗、血管腔内治疗和外科血管重建及坏死肠管切除。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也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基础,必须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抗凝
原文传递
急诊疑似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向民 张喜成 +1 位作者 诸林海 石磊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AM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疑诊为AMAI急腹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疼痛发作24h内抽血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用阳性似然比...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AM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疑诊为AMAI急腹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疼痛发作24h内抽血检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用阳性似然比评价D-二聚体水平在诊断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中的价值。结果9例确诊为AMAI中,D-二聚体中位数为1.6(0.4-5.6)mg/L,明显高于39例炎性疾病患者(P〈0.01),高于22例肠痉挛患者(P〈0.05)。D-二聚体水平〉1.5mg/L结合心房颤动、女性等临床特征,计算阳性似然比为14.9。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中无一例D-二聚体水平〈0.3mg/L。结论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急腹症诊断中对排除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影像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园 苏浩波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444-450,共7页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急腹症,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是其主要特点。急性肠缺血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指数增加,在老年患者(>75岁)中,急性肠缺血的发生率较阑尾炎高。因此,对于老年的急腹症患...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急腹症,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症状与体征不相符是其主要特点。急性肠缺血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指数增加,在老年患者(>75岁)中,急性肠缺血的发生率较阑尾炎高。因此,对于老年的急腹症患者,要考虑到急性肠系膜缺血的可能性。文章将围绕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影像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影像诊断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介入治疗
10
作者 刘冰 王海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21-1023,共3页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较为少见的外科急重症,包括肠系膜动脉的栓塞和血栓形成、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以及其他少见病因。病情发展最终导致大面积肠坏死,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干预能有效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是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较为少见的外科急重症,包括肠系膜动脉的栓塞和血栓形成、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以及其他少见病因。病情发展最终导致大面积肠坏死,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手术干预能有效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是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早期首选治疗手段,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多发性大动脉炎致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一例
11
作者 许春芳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90-490,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腔内治疗体会
12
作者 唐骁 郭大乔 +9 位作者 陈斌 史振宇 蒋俊豪 徐欣 杨珏 王利新 唐涵斐 林长泼 严栋 符伟国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6年在本中心行腔内治疗的30例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管开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靶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采... 目的 探讨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6年在本中心行腔内治疗的30例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管开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靶血管再狭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采用肱动脉入路16例,股动脉入路14例;肱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开通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成功开通肠系膜上动脉慢性狭窄或闭塞病变,共植入支架28枚,包括球扩式支架21枚及自膨式支架7枚.并发症包括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靶血管开通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100%.25例(83.3%)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12~42)个月,术后1年肠系膜上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3.0%(3/23).结论 腔内治疗具有满意的短期疗效,已成为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患者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是在开通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术前病例选择、术中多技巧尝试、术后密切随访,可有助于改善腔内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腔内治疗 并发症 症状缓解 再狭窄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马跃虎 吴刚 +4 位作者 刘浩 冯敏 卢铃铨 殷信道 顾建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接受MSCTA检查的SMA缺血性疾病患者70例,对其MSCT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根据MSCTA表现诊断为SMA夹层26例、SMA栓塞14例、SMA狭窄病变30例,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接受MSCTA检查的SMA缺血性疾病患者70例,对其MSCT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根据MSCTA表现诊断为SMA夹层26例、SMA栓塞14例、SMA狭窄病变30例,CT横断位及CT血管成像(CTA)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引起SMA缺血的病变。结论 MSCTA可以显示SMA管腔内外的结构及缺血肠壁的改变,有助于详细了解病变的部位、范围及肠管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诊治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学虎 刘洪 +3 位作者 李凤贺 赵渝 代远斌 成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ASMAI)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8例A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栓形成、夹层、栓塞和动脉瘤四个类... 目的分析和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ASMAI)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总结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8例ASMAI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栓形成、夹层、栓塞和动脉瘤四个类型),分析病例特点、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58例患者接受开放或腔内手术治疗,50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87.04%。动脉血栓形成、动脉夹层、动脉瘤组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动脉栓塞组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及时有效干预ASMAI是避免肠管坏死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法有一定差异,需注意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栓塞 动脉夹层 动脉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诊断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伟雅 李幼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6-8,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诊断 急腹症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早期诊断及DSA介入治疗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素萍 马英杰 侯国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6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早期诊断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8例经增强CT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放置支架,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早期诊断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8例经增强CT诊断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放置支架,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2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采取溶栓、取栓、扩血管及支架植入,术后常规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比较DSA治疗前后腹痛、血管再通情况。结果 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放置支架后血管再通,腹痛消失,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溶栓、取栓及扩血管治疗后腹痛缓解、血管再通,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溶栓后放置支架。3例转外科手术。随访半年以上,5例DSA治疗后血管再通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增强CT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首选方法,DSA是诊断和治疗部分早期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增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急性闭塞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诊治分析(附9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洺远 林纲毅 +3 位作者 蔡宗洋 刘文亚 马创鑫 李思慎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3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occlusiv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AOSMAI)的诊断与治疗,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为急性腹痛...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occlusiv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AOSMAI)的诊断与治疗,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为急性腹痛就诊,其中3例伴有消化道出血,经CTA、血管造影确诊,8例行介入腔内治疗,1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行保守治疗,痊愈8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腹痛剧烈而腹部体征轻微的患者,应警惕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可能,CTA、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诊断、早介入腔内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夹层与血栓两者的治疗有区别,7F导引导管可作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抽栓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 介入腔内治疗 夹层 栓塞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楷 陈钦昌 +2 位作者 林细霞 李玲玲 黎洪浩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血管腔内治疗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6月,共7例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肠系膜动脉缺血,均优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方式。结果一例患者因症状重,接诊时间超过24小时,腔内治疗后需要行部分小...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血管腔内治疗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6月,共7例患者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肠系膜动脉缺血,均优先采用血管腔内治疗的方式。结果一例患者因症状重,接诊时间超过24小时,腔内治疗后需要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另有一例患者因溶栓过程出现腹膜后血肿,在保守治疗2月后,血肿明显缩小,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代偿,无需切除肠管;其余患者均由血管腔内治疗救治成功(71.42%),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患者死亡。结论及时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能使患者在生存率及致残率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肠系膜动脉缺血 血管腔内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荣兰 唐伟 +1 位作者 杨标 雷彩彬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4期371-372,共2页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肠系膜动脉的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其原因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其中以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较多见。临床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误诊率及死亡...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肠系膜动脉的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其原因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其中以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较多见。临床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误诊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缺血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荣兰 唐伟 +3 位作者 高明焕 杨标 张超 雷彩彬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0期952-953,共2页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因肠系膜动脉的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临床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误诊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对26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术后患者进行有效护... 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因肠系膜动脉的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临床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误诊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对26例急性肠系膜动脉性缺血的术后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缺血 术后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