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对猪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1
作者 刘扬 徐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建立中华小型猪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模型,观察CPB对猪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健康中华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A,B)两组;静脉麻醉后由颈静脉注入5%伊文氏蓝0.1mL/kg;采用正中开胸,升主动脉及... 目的:建立中华小型猪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模型,观察CPB对猪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健康中华小型猪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A,B)两组;静脉麻醉后由颈静脉注入5%伊文氏蓝0.1mL/kg;采用正中开胸,升主动脉及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模型;静脉麻醉后心脏插管,A组接体外循环机并行循环2h,在转机前及转机30 min,60 min,120 min时用BI-2000医学系统分别测算和记录上述二组动物的肠系膜微动脉管径及血流速度,记录转机前及转机120 min时血液中WBC、RBC及血小板含量;采取部分肠系膜组织于光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A组的微动脉管径在CPB前,转机开始后30min,60min,120min分别为(267.1±10.1)、(225.0±5.1)、(183.5±5.9)/(×10^(-5)/m)及(151.7±5.1)/(×10^(-5)/m),随体外循环时间延长,管径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CPB前外,其他各时间点的微动脉管径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的微动脉流速在CPB前,转机开始后30min,60min,120min分别为(20.8±0.6)、(18.7±0.4)、(15.6±0.5)/(×10^(-4) m/s)及(13.7±0.4)/(×10^(-4) m/s),随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流速逐渐减小(P<0.05),且除CPB前外,其他各时间点的微动脉流速均明显小于B组(P<0.05);A组的OD值为(4.4±0.7)×10^(-3),B组的OD值为(2.3±0.6)×10^(-3),A组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在转机120min时血液中的RBC、WBC及PLT分别为(30.8±0.9)、(154.9±10.5)、(2062.7±150.4)/(×10^(8)/L),其中RBC及PLT的数量明显低于B组,而WBC数量则高于B组(P<0.05);实验组动物的肠系膜组织在光镜下较对照组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血细胞凝集及附壁现象。结论:体外循环可引起中华小型猪明显的肠系膜微循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肠系膜循环 循环损伤
下载PDF
急性缺氧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白细胞流变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钢 高钰琪 刘福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白细胞流变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运用活体显微镜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分析急性缺氧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中白细胞的流变行为。结果 常氧状态下肠系膜微静脉中有少量白细胞粘附 ,部分白细胞沿管... 目的 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白细胞流变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运用活体显微镜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分析急性缺氧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中白细胞的流变行为。结果 常氧状态下肠系膜微静脉中有少量白细胞粘附 ,部分白细胞沿管壁滚动 ,滚动速度较快 ,白细胞与内皮细胞接触时间 (TLECT)短 ,急性缺氧后白细胞粘附数显著增加 ,白细胞沿壁滚动大量增多 ,滚动速度明显减慢 ,TLECT显著延长 (P <0 0 5 )。结论 急性缺氧严重影响微循环中白细胞的流变学行为 ,TLECT显著延长 ,反映了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程度加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氧 白细胞流变学 肠系膜循环 细胞粘附 影响
下载PDF
脾虚大鼠模型的肠系膜微循环及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7
3
作者 包力 马宗林 +3 位作者 刘翠霞 邹赛英 孙起文 乔惠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1-32,共2页
本文观察了利血平与饮食失调型脾虚大鼠模型的肠系膜微循环,并对其肠系膜微血管进行了电镜形态学观察,以探讨脾虚证胃肠微循环的改变。结果表明脾虚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无明显异常改变,而微血管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异常,肠系膜微动脉... 本文观察了利血平与饮食失调型脾虚大鼠模型的肠系膜微循环,并对其肠系膜微血管进行了电镜形态学观察,以探讨脾虚证胃肠微循环的改变。结果表明脾虚大鼠的肠系膜微循环无明显异常改变,而微血管超微结构出现了明显异常,肠系膜微动脉内皮细胞出现缺氧、细胞损伤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大鼠模型 肠系膜循环 微血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宋益民 李学坤 +2 位作者 周莉 高尔 吕欣然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 :研究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Dextran(分子量 480 0 0 0 ) 60 0mg/kg静脉注射制备大鼠肠系膜急性微循环障碍 (AMD)模型 ,采用活体微循环法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细动、静脉血流速度 (ABFV ,VBFV)、血流状态 (BFS... 目的 :研究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Dextran(分子量 480 0 0 0 ) 60 0mg/kg静脉注射制备大鼠肠系膜急性微循环障碍 (AMD)模型 ,采用活体微循环法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细动、静脉血流速度 (ABFV ,VBFV)、血流状态 (BFS)、血管口径 (AD、VD)的变化。结果 :SVAPs 0 .0 7mg/kg、Nif 0 .0 5mg/kg静注可使ABFV增大各为 1 1 %、1 2 .3% ,VBFV则为 1 2 .5 %、1 2 .6% ,BFS改善 ,AD增加 2 0 %、36.8% ,VD增加 1 1 .7%、2 8% ,CN增多 ,静注SVAPs可明显逆转AMD。结论 :SVAPs可明显改善肠系膜微循环 ,并对Dextran诱导的AMD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活性多肽 大鼠 肠系膜循环 影响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及加贝酯、长托宁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文江 李勇 +4 位作者 范立侨 赵群 徐保利 张庆富 王冬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6-210,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长托宁(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加贝酯(Gabexate Mesilate,GM)对SD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系膜微循环的干预机制。方法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胰腺炎模型组(SAP组)、胰... 目的探讨长托宁(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加贝酯(Gabexate Mesilate,GM)对SD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肠系膜微循环的干预机制。方法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胰腺炎模型组(SAP组)、胰腺炎GM干预组(GM组)、胰腺炎PH干预组(PH组)、胰腺炎GM联合PH干预组(GM+PH组)。观测2、6、12、24h胰腺、腹水量变化,血清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及肠系膜微血管(微静脉毛细血管)形态、流态、血管周围状态。结果SAP组腹水量、NO、ET及肠系膜微血管清晰度、管径、流速、周围血管出血、渗出与SO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GM、PH、GM+PH组与SAP组比较:腹水量、NO、ET、周围血管出血、渗出明显减少(P<0.01);微血管清晰度、管径、流速有显著增加(P<0.05或P<0.01)。GM+PH组与GM、PH组比较:腹水量、NO、ET、周围血管出血、渗出明显减少(P<0.05);微血管管径、流速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PH、GM合用药效增强,有改善SAP肠系膜微循环功能及减轻SAP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系膜循环 加贝酯 长托宁
下载PDF
蜂胶水提液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姚树桐 桑慧 +3 位作者 王家富 商战平 李卫红 于凤秀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蜂胶水提液(WEP)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和WEP(100、200mg/kg)预处理组,以无创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建立小肠I/R损伤模型,于... 目的:研究蜂胶水提液(WEP)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和WEP(100、200mg/kg)预处理组,以无创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建立小肠I/R损伤模型,于再灌注2h时观测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分别采用Nackel氏分度法和测定小肠湿/干重比来判定肠道损伤水肿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小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1)与I/R组比较,WEP预处理组小肠病理变化明显减轻,Nackel氏分度和小肠湿/干重比明显降低(P<0.01);(2)WEP明显改善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状态,减轻I/R所致的微动静脉收缩(P<0.05)、血流速度减慢(P<0.01)和微血管内白细胞贴壁滚动、黏附(P<0.01),且明显降低血浆sICAM-1含量(P<0.05)和小肠组织MPO活性(P<0.01)。结论:蜂胶水提液预处理可改善小肠I/R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水提液 再灌注损伤 肠系膜循环 胞间黏附分子1 中性白细胞
下载PDF
参附青注射液对休克大鼠血压、心脏血液动力学和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德生 刘力 +2 位作者 吴志荣 孙平龙 卫洪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41-44,共4页
采用内毒素休克和心源性休克大鼠模型,观察参附青注射液对血压、心肌收缩力、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对内毒素休克大鼠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善。
关键词 参附青注射液 心源性休克 血压 肠系膜循环
下载PDF
肝素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孔小燕 宓士军 +5 位作者 赵霞 董淑云 王银环 张娜 门秀丽 张连元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58,48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肝素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过程中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肝素减轻LI/R损伤的可能机制,为LI/R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采用本室常规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正常雄性Wistar大鼠20只,... 目的:通过观察肝素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过程中肠系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肝素减轻LI/R损伤的可能机制,为LI/R损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验采用本室常规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正常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肝素组(H组)和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两组动物均于再灌注损伤后2h时动态观察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白细胞黏附、白微栓及微血管壁的完整性(管周出血)等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中P-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值。结果:肠系膜微动、静脉管径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微血管中大量白细胞贴壁、粘附,白微栓形成增多,与I/R组比较,H组大鼠肠系膜微动脉血流速度(AFV)和微静脉血流速度(VFV)显著下降(P<0.01);血浆黏度(ηp)、全血低切还原黏度(Lηre)、全血高切还原黏度(Hηre)、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沉方程K值(ESRK)、红细胞刚性指数(TK)均显著下降(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EDI)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P-选择素、ICAM-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肝素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P-选择素和ICAM-1的水平而改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全身微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系膜循环 肝素 血流变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及产时宫颈水肿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许翔 鲍颖霞 李庆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4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 (anisodamine ,Ani)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及与安定合用时对宫颈水肿产妇宫颈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静注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大鼠微循环障碍 ,观察Ani对肠系膜微血管管径、流速、流态的影响。宫颈水肿产妇治疗组宫颈注射...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 (anisodamine ,Ani)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及与安定合用时对宫颈水肿产妇宫颈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静注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大鼠微循环障碍 ,观察Ani对肠系膜微血管管径、流速、流态的影响。宫颈水肿产妇治疗组宫颈注射Ani并静注安定 ;对照组徒手上推宫颈并加用 0 .5 %催产素静滴。结果 :Ani能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大鼠肠系膜微血管流速和流态 ;治疗组产妇剖宫产率为 9.35 % ,明显低于对照组 (剖宫产率 81.81% )。结论 :Ani能明显改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Ani加安定能明显改善人宫颈水肿微循环 ,有利于阴道分娩 ,降低剖宫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大鼠 肠系膜循环 产妇 产时 宫颈水肿微循环
下载PDF
医学功能学实验室新型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装置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见之 严钰锋 张亚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7-139,共3页
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和测量是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中的重要指标,为改进以往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装置存在的不足,设计制作了新型的观察装置。将生物显微镜固定在移动平台上,灌流盒和显微镜分离,解决了家兔、肠段和灌流盒相对不固定、显微镜镜... 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和测量是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中的重要指标,为改进以往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装置存在的不足,设计制作了新型的观察装置。将生物显微镜固定在移动平台上,灌流盒和显微镜分离,解决了家兔、肠段和灌流盒相对不固定、显微镜镜头无法万向稳定移动这个重要的问题,而且装置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新型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装置使用方便、效果优良,在实验教学中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循环 失血性休克 显微镜
下载PDF
库血复温输血对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聂树涛 李登平 +1 位作者 姚彩泉 杨建国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库血复温输血对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一组采用低温(4℃)输血,另一组采用复温(37℃)输血,分别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复温输血组与低温输血组相比较,肠... 目的探讨库血复温输血对失血性休克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一组采用低温(4℃)输血,另一组采用复温(37℃)输血,分别观测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复温输血组与低温输血组相比较,肠系膜微动脉管径,微静脉管径显著增大(P<0.001),微动脉血流速度和微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P<0.005),毛细血管血流流态由线流变为线粒流。结论复温输血对改善肠系膜微循环,并对因输血引起的多器官损害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库存 复温 肠系膜循环
下载PDF
P6A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和离体腹主动脉条舒缩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贵 牛春雨 +7 位作者 张静 汤健 唐朝枢 赵明 彭师奇 蔡孟深 王秉瑞 吴祥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6-48,共3页
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和离休腹主动脉条上观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6A的血管扩张作用。结果发现,P6A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收缩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的作用。促进血管紧张素Ⅱ所致微血管内血液流态改变的恢复。在内皮完整的血管,P6... 在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和离休腹主动脉条上观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6A的血管扩张作用。结果发现,P6A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Ⅱ收缩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的作用。促进血管紧张素Ⅱ所致微血管内血液流态改变的恢复。在内皮完整的血管,P6A呈剂量依赖性对抗去甲肾上腺素对腹主动脉的收缩效应。进一步证实了P6A的血管扩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6A 肠系膜循环 腹主动脉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连芳 梁桂宁 +1 位作者 冯梅 莫书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26-142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R0,生理盐水)组,雷米芬太尼1(R1,0.2μg.kg-1.min-1)组、2(R2,0.5μg.kg-1.min-1)组、3(R3,1μg.kg-1.min-1)组。采用快速放血法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R0,生理盐水)组,雷米芬太尼1(R1,0.2μg.kg-1.min-1)组、2(R2,0.5μg.kg-1.min-1)组、3(R3,1μg.kg-1.min-1)组。采用快速放血法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2 h后快速回输自体血和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雷米芬太尼进行复苏。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微动脉管径(AD)和微静脉管径(VD)、微动脉流速(AFV)和微静脉流速(VFV)、毛细血管网点数的变化。结果:与休克前比较,复苏后R0组HR增快,R3组HR和MAP均降低;R0、R1组AD均缩小,R3组扩大,且R1、R2和R3组均大于R0组;4组VD均减小,但R1、R2、R3组较R0组大(P<0.05或P<0.01),R1、R2和R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0组流速减慢,毛细血管网点数减少;R1组复苏2 h和R2组的流速快于R0组、网点数多于R0组;R3组AFV减慢、网点数减少,复苏后逐渐恢复,但仍未恢复至休克前水平(P<0.05或P<0.01);R1、R2和R3组间VF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能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但非剂量依赖性,以0.5μg.kg-1.min-1的输注速度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肠系膜循环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冷水七醇提物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文德鉴 张翠兰 +1 位作者 艾明仙 朱云超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2-623,共2页
目的:观察冷水七醇提物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法,观察冷水七对正常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细动、静脉口径及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影响。结果:冷水七醇提物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肠系膜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大细动脉和静脉口径,... 目的:观察冷水七醇提物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法,观察冷水七对正常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细动、静脉口径及毛细血管开放量的影响。结果:冷水七醇提物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肠系膜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大细动脉和静脉口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量,10min开始有效,30min作用最强,60min仍然有较好的作用。结论:冷水七具有改善小鼠肠系膜微循环作用,是其具有良好活血、镇痛功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七醇/药效学 肠系膜循环 动物实验 小鼠
下载PDF
麻醉前应用新型抗胆碱药物对失血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航 刘杨震宇 +1 位作者 李霞 刘蓉 《微循环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前应用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改变的影响。方法:4月龄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对照组(n均=7),分别于5%水合氯醛麻醉前腹腔注射长托宁和生理盐水(0.17ml/100g),麻醉30min后行颈... 目的:探讨麻醉前应用新型抗胆碱药物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对失血大鼠肠系膜微循环改变的影响。方法:4月龄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对照组(n均=7),分别于5%水合氯醛麻醉前腹腔注射长托宁和生理盐水(0.17ml/100g),麻醉30min后行颈总动脉插管及腹腔侧切口暴露肠系膜,放血前和放血至动脉压恒定于60mmHg时观测两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口径及血液流速,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微血管收缩率和微血流速度。结果:失血可致肠系膜微血管显著收缩,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长托宁组大鼠微血管收缩率及血液流速减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前长托宁干预能有效改善大鼠失血性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托宁 麻醉前用药 失血大鼠 肠系膜循环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对大鼠急性失血后肠系膜微循环及白细胞微流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建 龚肖崎 +1 位作者 张亚霏 徐仁宝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11-15,共5页
本实验以RU486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后观察了急性失血后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1.GR阻断使失血后细动脉流速减慢进一步加重;2.GR阻断明显加重失血后的微血管周围渗出;3.GR阻断进一步增加失血引起的细静... 本实验以RU486阻断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后观察了急性失血后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1.GR阻断使失血后细动脉流速减慢进一步加重;2.GR阻断明显加重失血后的微血管周围渗出;3.GR阻断进一步增加失血引起的细静脉白细胞贴壁粘附,而且,在未失血时GR阻断已使白细胞贴壁增加。实验提示:GR阻断加重急性失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并且加重程度与GR阻断率有关.生物因素在引起失血后白细胞贴壁粘附中可能占有主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通过GR介导的血管壁通透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受体 失血 肠系膜循环 白细胞微流变学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姚树桐 李玉珍 +1 位作者 刘秀华 王家富 《微循环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4,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stC)组及缺血预处理(IPC)组,分别于再灌注2h、12h观测肠系膜微循环、肠...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方法:6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处理(I-postC)组及缺血预处理(IPC)组,分别于再灌注2h、12h观测肠系膜微循环、肠壁血流量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按Hackel氏分度法判定肠道出血损伤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平均动脉压、±dp/dtmax明显降低(P<0.05),小肠明显水肿、出血,Hackel氏分度显著升高(P<0.01);I-postC组与IPC组动脉压和±dp/dtmax明显高于I/R组(P<0.05),上述小肠病理变化明显减轻(P<0.05);I-postC明显减轻I/R所致的细动静脉收缩(P<0.05)、血流速度减慢(P<0.05)和微血管内白细胞贴壁滚动、粘附;肠缺血再灌注2h时,I-postC组肠壁血流量降低程度较I/R组减轻(P<0.05),与IPC的保护效果接近。结论:I-postC通过改善微循环减轻小肠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系膜循环 缺血后处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小肠I/R损伤 内源性保护机制 大鼠 心肺功能不全
下载PDF
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变化及PGI_2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符庆瑛 李著华 +1 位作者 张艳青 张英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观察兔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变化 ,并探讨前列腺素I2 (PGI2 )对兔肾IR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 (Contro1)组、单纯缺血再灌注 (IR)组和缺血再灌注+前... 目的 观察兔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时肠系膜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变化 ,并探讨前列腺素I2 (PGI2 )对兔肾IR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 18只 ,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 (Contro1)组、单纯缺血再灌注 (IR)组和缺血再灌注+前列腺素I2 (IR +PGI2 )组。运用微循环显微镜自动摄像分析系统 ,于肾缺血 6 0min和再灌注 12 0min时动态观察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白细胞粘附、白微栓及管周出血情况 ,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 ,IR组的缺血期和再灌注期 ,肠系膜微动、静脉管径减小 (P <0 .0 1或P <0 .0 5 ) ,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P <0 .0 1) ,白细胞粘附聚集、白微栓及管周出血增多 (P <0 .0 1) ,以血粘度增高为主的多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P <0 .0 1或P <0 .0 5 )。IR +PGI2 组微动、静脉管径、血流速度、白细胞粘附、白微栓及管周出血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血液流变学指标较IR组明显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 ;与Control组比较 ,除微动、静脉管径明显增大 (P <0 .0 1)外 ,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肾IR机体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明显异常 ,PGI2 具有改善肾IR损伤时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异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系膜循环 血液流变性 PGI2
下载PDF
益母草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华 张利民 +3 位作者 刘艳凯 张学锋 牛春雨 赵自刚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益母草对淋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 ,观察局部直接给予益母草注射液 (0 5 g/ml、 0 2 5 g/ml、 0 12 5 g/ml)对正常及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影响 ;静脉给予益母草注射液 (5 0 g/kg)... 目的 :探讨益母草对淋巴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 ,观察局部直接给予益母草注射液 (0 5 g/ml、 0 2 5 g/ml、 0 12 5 g/ml)对正常及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影响 ;静脉给予益母草注射液 (5 0 g/kg)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影响。结果 :局部直接给药使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总收缩活性指数 (IndexⅡ )和淋巴动力学指数 (L D -Index)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静脉给药可使失血性休克大鼠淋巴管静态口径、自主收缩频率、总收缩活性指数 (IndexⅡ )和淋巴动力学指数 (L D -Index)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能增强微淋巴管的收缩性 ,对淋巴微循环障碍有非常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注射液 大鼠 肠系膜淋巴微循环 淋巴系统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肠系膜微循环研究的若干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慧敏 张庆富 张晓琳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7-220,共4页
关键词 肠系膜循环 活体微循环 脏器微循环 循环观测 循环变化 发病机理 多种疾病 有效药物 病情变化 肾皮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