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峰 张瑞成 +6 位作者 乔博 王珂 李晓召 朱汝军 张华 赵建明 何发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索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合并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mesenteric malperfusion,MesMPS)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的35例ATAAD伴Mes... 目的:探索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合并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mesenteric malperfusion,MesMPS)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并进行手术的35例ATAAD伴MesMP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优先开通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分为灌注恢复优先组及对照组。结果:35例患者中,灌注恢复优先组16例,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5例患者早期死亡8例,灌注恢复优先组早期死亡率(1例,6.3%)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36.8%)(P=0.047)。中位随访8个月,有1例(灌注优先恢复组)患者死亡,生存率仍有差异趋势(P=0.118)。结论:对于相对稳定的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A型)伴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患者,灌注恢复优先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极高危破裂风险患者要个性化选择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 动态闭塞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发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1例
2
作者 柴琳 王玥 +1 位作者 范阜东 王东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52-158,共7页
背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发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mesenteric malperfusion syndrome,mesMPS)死亡率高,早期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一旦出现非特异可疑症状,需及时复查主动脉CTA或腹部CT,尽早诊治.病例简介本例病人以“突发胸背... 背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发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mesenteric malperfusion syndrome,mesMPS)死亡率高,早期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一旦出现非特异可疑症状,需及时复查主动脉CTA或腹部CT,尽早诊治.病例简介本例病人以“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15小时”为主诉急诊转入我院.急诊行“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岛状吻合)+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自体血管取用术”.术后大便隐血阳性;术后第11天,可见肉眼血便;术后第12天有腹部压痛;术后第13天,有腹痛,并检查CT为肠梗阻.遂当日剖腹探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小肠占位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回肠造口术.出院诊断为:(1)主动脉夹层(A型);(2)冠脉夹层;(3)急性弥漫性腹膜炎;(4)结肠多发穿孔;(5)小肠先天性腺体异位(可能性大);(6)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术后一年余行“肠粘连松解术+回肠造口闭合术+切口疝修补术”,之后一年随访恢复佳.结论本例病人高度提示并发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的表现包含:2支以上的肠道供血血管夹层累及(图1,图2是术前的;图3是术后的);乳酸高;并发急性肾衰;大便隐血阳性;术后11 d大便红色稀糊状;术后12 d腹部压痛;术后13 d诉腹痛,急查腹部平扫CT示肠梗阻.本例病人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直至后期出现透壁性肠坏死引起腹膜炎,动力性肠梗阻.CTA是肠系膜灌注不良一线的检查手段,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中所行全主动脉CTA包含肠道供血血管的影像.对于肠道供血血管中2条或2条以上夹层受累的情况下,应高度怀疑并发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有非特异临床表现时,就要提高警惕尽早复查CTA看肠道供血血管闭塞情况或复查腹部CT看是否存在透壁性肠坏死的迹象,及时干预以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发mesMPS 肠系膜灌注不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谢海燕 李虹雨 +3 位作者 陈娟 邓艳丽 蔡纯 姜武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7-227,共11页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MPS)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4例ATAAD合并MPS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56例)和死亡组(88...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MPS)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4例ATAAD合并MPS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56例)和死亡组(88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按1∶1匹配后,两组均为54例,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ATAAD合并MPS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ATAAD合并MPS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利用y=1-1/(1+e^(-z))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十字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匹配后,与存活组(n=54)比,死亡组(n=54)的男性占比、饮酒史占比、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SB)、胆碱酯酶、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高敏肌钙蛋白、手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住院时间、肢体远端灌注不良、肾灌注不良方面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有饮酒史、NT-proBNP≥271.86 ng/L、D-D≥0.74 mg/L和NEU≥13.06×10^(9)L^(-1)是ATAAD合并MPS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T-proBNP、D-D、性别(男)、饮酒史和NEU(简称“五因素”)联合预测ATAAD合并MPS患者的价值最高,其AUC为0.979(95%CI:0.937~0.984),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1.8%,高于独立预测指标。五因素联合预测的最佳临界值为5.02,>5.02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5.02组,Log Rank检验P<0.01。以ATAAD合并MPS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结论]NT-proBNP≥271.86 ng/L、D-D≥0.74 mg/L、性别(男)、有饮酒史、NEU≥13.06×10^(9)L^(-1)是ATAAD合并MPS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应用可有效增加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术后死亡 危险因素 治疗策略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伴脑灌注不良综合征1例的影像表现及文献回顾
4
作者 姚丁华 黄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4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伴脑灌注不良综合征(MPS)的影像表现,为早期诊断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例A型主动脉夹层伴脑MPS患者的影像及文献资料。结果:患者最终诊断为主动脉夹... 目的:探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伴脑灌注不良综合征(MPS)的影像表现,为早期诊断及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1例A型主动脉夹层伴脑MPS患者的影像及文献资料。结果:患者最终诊断为主动脉夹层伴脑灌注不良综合征。结论:对于有高血压,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偏瘫或晕厥的患者,颅脑CTP联合头颈CTA对于鉴别ATAAD伴脑MPS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影像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脏器灌注不良综合征治疗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李锦章 贡鸣 张宏家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2期1285-1289,共5页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是最危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给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我国,仅2019年就有1.7万人死于主动脉瘤,较1990年增加了136.1%,占全球主动脉瘤死亡人数的近10%[1]。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脏器灌注不良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下载PDF
1例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行分期手术的护理
6
作者 杜静 王哲芸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0期2878-2880,共3页
总结1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行分期手术,术后并发心搏骤停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预防夹层破裂、抢救护理、气道护理、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护理。通过医生、护士、康复师的规范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顺利出院。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护理
下载PDF
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刘凤菊 濮欣 黄连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首次采用TEVAR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105例患者,TEVAR前3日内及术后1、3、6...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首次采用TEVAR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105例患者,TEVAR前3日内及术后1、3、6个月完成主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TEVAR前后24 h内完成主动脉超声检查,记录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依据SMA受累形式分组:动力型缺血:SMA开口于小真腔组。静力型缺血:A组:SMA开口于假腔,开口水平未见再破口;B组:SMA开口于假腔,开口水平可见再破口;C组:SMA开口于假腔,骑跨真假腔;D组:SMA开口于假腔,夹层形成,真腔供血为主;E组:SMA开口于假腔,夹层形成,假腔供血为主。术前术后血流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小真腔组、D组术后收缩期峰值(PSV)、血流量(VolFlow)增加,B组术后平均舒张流速(MDV)减少、VolFlow增加,E组术后VolFlow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监测主动脉夹层所致肠系膜缺血的血流动力学演变进程,为关口前移防治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脏器灌注不良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低灌注致肠缺血坏死的治疗策略
8
作者 俞文波 高建峰 熊健宪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49-353,共5页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起病快,病死率高,传统上通常在患者入院后紧急进行开放性主动脉修复术,以防止主动脉破裂而导致死亡。然而,若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引起肠系膜上动脉低灌注会进一步导致肠坏死,严重影响手术预后...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起病快,病死率高,传统上通常在患者入院后紧急进行开放性主动脉修复术,以防止主动脉破裂而导致死亡。然而,若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引起肠系膜上动脉低灌注会进一步导致肠坏死,严重影响手术预后甚至引起不良后果,在治疗上带来极大困难。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造成器官灌注不良的机制、治疗现状、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目前针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的手术方式选择可采用中心型主动脉修复术;对肠系膜上动脉先进行开窗和/或支架置入,再对主动脉进行延迟开放修复;优先进行肠系膜上动脉血运重建,再行主动脉中心型修复术;中心型主动脉修复的同时,对肠系膜上动脉的远端真腔进行直接血流灌注,并且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外科主动脉修复术后,仍可能出现肠缺血坏死,此时需要积极进行剖腹探查并做出相应坏死肠切除处理,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肠系膜灌注 肠坏死 治疗策略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常光其 杨文超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灌注不良综合征(malperfusion syndrome,MPS)是一种继发于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AD累及分支动脉导致末端器官缺血,进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根据累及部位的不同,各种类型MP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不尽相同。... 灌注不良综合征(malperfusion syndrome,MPS)是一种继发于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严重并发症,表现为AD累及分支动脉导致末端器官缺血,进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根据累及部位的不同,各种类型MP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以下肢MPS发病率最高,肾脏次之。目前,MPS已成为影响AD病人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挽救脏器功能、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这一并发症的治疗进展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真腔 假腔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发灌注不良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明明 郭子健 +1 位作者 卢家凯 程卫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071-1073,1076,共4页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发病率为5~10/10万,病情危重且紧急,如不进行治疗,病死率高达30%[1]。ATAAD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器官灌注不良,主动脉夹层常常会累及分支动脉,导致重要的组织器官缺...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发病率为5~10/10万,病情危重且紧急,如不进行治疗,病死率高达30%[1]。ATAAD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器官灌注不良,主动脉夹层常常会累及分支动脉,导致重要的组织器官缺血和功能损害,称为灌注不良综合征(malperfusion syndrome,MPS)[2]。ATAAD并发灌注不良综合征发生率约18%~50%[2-3],几乎影响所有的血管床,包括大脑,冠状动脉,内脏,肾脏和肢体分支血管,各个器官灌注不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Czerny等[4]回顾分析2 137例进行手术的ATAAD患者,发现33.6%的患者术前合并灌注不良,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肢体灌注不良,其次为肾脏灌注不良和冠状动脉灌注不良,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是主动脉夹层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的30 d病死率为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下载PDF
术前灌注不良综合征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皓涵 孙振 +2 位作者 胡昊宇 杨苏民 王士忠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发生灌注不良综合征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4月我院心血管外科确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4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分为观察组(49例)和... 目的探讨术前发生灌注不良综合征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4月我院心血管外科确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4例,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75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二次开胸的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截瘫及二次开胸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心肌梗死、脑卒中、消化道出血、感染及院内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9~31.044,P<0.05)。结论术前发生灌注不良综合征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高,预后差。因此应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脏器功能的评估,积极地手术干预发生灌注不良的脏器以改善患者术后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血液循环 血管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急诊行全弓置换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伴灌注不良综合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曦 王晓武 +4 位作者 张本 颜涛 王显悦 马涛 张卫达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探索急诊行全弓置换手术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伴灌注不良综合征(MPS)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连续收治的AAAD伴MPS的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入院2h以内接受手术,且距离发病W... 目的:探索急诊行全弓置换手术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伴灌注不良综合征(MPS)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连续收治的AAAD伴MPS的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入院2h以内接受手术,且距离发病W2 d的病例纳入急诊手术组,其余例病例纳入非急诊手术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本中心的优化动脉灌注策略行全弓置换术,观察终点为患者死亡或出院。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其中急诊手术组36例,非急诊手术组全弓置换术前有5例患者自动出院,故最终纳入统计的为19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均>0.05)。两组术前均无主动脉破裂病例。平均术前等待时间为(35.86±33.96)h。急诊手术组术中用血量明显多于非急诊手术组[(12.28±6.42)vs.(9.02±4.32)U,P=0.024]。按病死率统计,急诊组明显低于非急诊组(13.9%vs.29.2%,P=0.193)。急诊手术组总的脏器灌注恢复率为72.2%,其中冠状动脉灌注不良恢复率最高(88.9%),脑灌注不良恢复率最低(25.0%),而非急诊手术组不但总的恢复率较低(57.9%),各个脏器恢复率都低于急诊手术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行全弓置换手术治疗AAAD伴MPS,早期效果好,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较高的冠状动脉、肾脏和四肢灌注恢复率,而脑和肠系膜灌注恢复不佳。患者入院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处理,可有效减少术前主动脉破裂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全弓置换术 急诊手术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伴灌注不良综合征术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曦 王晓武 +5 位作者 马涛 袁彬彬 王显悦 董柱 蔡治祥 张卫达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2-158,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AD)伴灌注不良综合征(malperfusion syndrome,MPS)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更合理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AD)伴灌注不良综合征(malperfusion syndrome,MPS)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更合理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广州临床医学院连续手术的299例AAAD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合并MPS110例,其中术后死亡28例,纳入死亡组,82例存活患者纳入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术后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所得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进行判断。结果单因素分析可得两组间患者的术前肌酐浓度、动脉血氧分压、急诊手术、肾脏灌注不良、2个以上脏器灌注不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低流量脑灌注时间、脓毒症、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2个以上脏器灌注不良、体外循环时间>240 min、主动脉阻闭时间>120 min和急诊手术是AAAD伴MPS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概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测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51.2%。结论AAAD患者术前伴MPS危害大,手术死亡率高。2个以上脏器灌注不良、体外循环时间>240 min、主动脉阻闭时间>120 min、急诊手术是AAAD伴MPS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术后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灌注不良综合征38例分析
14
作者 王伟祥 齐贵华 +1 位作者 杨传之 王英贤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20-521,共2页
关键词 灌注不良 综合征 预防 发生机制
下载PDF
谨防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兆松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8年第12期21-21,共1页
刘老汉已年过六旬,患高血压病已3年有余。医生让他坚持服用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等降压药治疗。他遵医嘱坚持服药,可从未再测量过血压。近段时间,他自觉症状加重,便错误地认为是服药量不足,于是自作主张加大服药剂量,增加服药次数... 刘老汉已年过六旬,患高血压病已3年有余。医生让他坚持服用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等降压药治疗。他遵医嘱坚持服药,可从未再测量过血压。近段时间,他自觉症状加重,便错误地认为是服药量不足,于是自作主张加大服药剂量,增加服药次数。两天过后,头疼、眩晕有增无减,还出现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第三天竟出现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瘫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灌注不良 综合征 高血压病 卡托普利 尼群地平 自觉症状 服药剂量 自作主张
下载PDF
组织灌注不良综合征94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薛彦军 王跃玲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7期666-666,共1页
关键词 组织灌注不良综合征 临床分析 诊断 发病因素 高血压
下载PDF
肠内营养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伟 朱维铭 +3 位作者 顾立立 李毅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索肠内营养(EN)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对15例采用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PEG/J)行EN治疗的SMAS病人进行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梗阻近端的引流... 目的:探索肠内营养(EN)对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对15例采用鼻肠管或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PEG/J)行EN治疗的SMAS病人进行前瞻性临床应用研究,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梗阻近端的引流量、营养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病人在置管减压引流1周内症状明显减轻,经鼻肠管行EN的病人约3~4周症状消失,经PEG/J管行EN的病人约4~8周症状消失,约5~10周均恢复正常饮食。EN治疗2周后,所有病人的体重、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数(TBF%)明显增加,梗阻近端的引流量明显减少。相关分析显示,在治疗前、EN治疗2周和症状消失时,梗阻近端的引流量与体重、BMI和TBF%呈明显的负相关,其中与TBF%的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拔除管饲导管前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明显增加。结论:合理有效的EN治疗能改善SMAS病人的营养状况,增加体重和脂肪含量,从而增加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解除十二指肠梗阻,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正常饮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大多数病人避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肠内营养治疗 十二指肠梗阻 营养不良
下载PDF
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四例报告
18
作者 黄守疆 《湖南医学》 1995年第1期26-26,共1页
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四例报告郴州地区人民医院黄守疆在高血压降压治疗中,不恰当地使血压迅速、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管闭塞称“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我们在2年来收治109例高血压中发现4例,报告如下。1临床... 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四例报告郴州地区人民医院黄守疆在高血压降压治疗中,不恰当地使血压迅速、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管闭塞称“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我们在2年来收治109例高血压中发现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例均为门诊服药后发病,CT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灌注不良 综合征 高血压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药物降压与脑灌注不良综合征
19
作者 高春东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0年第2期30-30,共1页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有25%的高血压病患者不能正确使用药物治疗。众所周知,高血压病不治疗易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尿毒症等并发症。值得提醒老年朋友的是,老年高血压病由于...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据资料显示,有25%的高血压病患者不能正确使用药物治疗。众所周知,高血压病不治疗易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尿毒症等并发症。值得提醒老年朋友的是,老年高血压病由于不恰当使用降压药,易导致另一种并发症——脑灌注不良综合征。其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无力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脑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疗法 降压药 灌注不良 综合征
下载PDF
逆向分期杂交技术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杨鹏 谢毅 +6 位作者 刘宇 张煜 郎乾镭 李雯帆 王晨昊 肖正华 胡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5-593,共9页
目的评价逆向分期杂交技术在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患者。所有患... 目的评价逆向分期杂交技术在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通过术前评估后优先急诊介入手术改善远端灌注,限期内再行二期杂交手术修复近端主动脉病变。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结果纳入5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58岁。其中3例以下肢缺血和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2例以肠道灌注不良为主要表现。5例患者均优先采用介入手术植入覆膜支架或裸支架和必要的分支动脉处理,再二期实施杂交手术,其中包括Ⅰ型杂交2例、Ⅱ型杂交1例和Ⅲ型杂交2例,手术成功率100.0%。患者均顺利出院,灌注不良脏器功能均恢复正常,仅1例患者出院时病变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所有患者无截肢、开腹探查肠道切除及长期血液透析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逆向分期杂交技术应用于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围术期生存率和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分期杂交 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介入优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