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对结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宣建新 刘哲峰 +2 位作者 滕伟 李唯 蔡淑云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47-52,共6页
目的:探究术前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对结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每组70例。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术前分别行256... 目的:探究术前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对结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每组70例。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术前分别行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客观及主观评价、辐射剂量,以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剂量、双低剂量CT评估结肠癌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分布的准确率。结果:双低剂量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噪声、CT值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15,t=16.045,t=2.163,t=30.096;P<0.05);2名医师对双低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略低于常规剂量组,但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双低剂量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ED)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27,t=21.355,t=24.207;P<0.05);双低剂量CT评估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神经侵犯的准确率[(86.21%(25/29)和85.71%(18/21)和94.44%(17/18)]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低剂量CT评估肠系膜上静脉组织、动脉分布于肠系膜上静脉背侧、动脉分布于肠系膜上静脉腹侧的准确率分别为98.57%(68/70)、90.32(28/31)和94.59%(35/37)与术后病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癌术前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能提高图像质量,在降低辐射剂量及图像噪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能够准确评估结肠癌术前肿瘤侵犯及肠系膜血管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256层螺旋CT 低剂量 肿瘤侵犯 肠系膜血管分布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亮 吴鹏波 谭诗云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腹手术确诊为肠坏死组28例...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腹手术确诊为肠坏死组28例和非肠坏死组47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MI发生肠坏死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腹膜刺激征、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lutamyl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腹腔游离液体、肠壁积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素氮水平升高、腹腔游离液体及肠壁积气是AMI发生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上述指标及四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0.656~0.857)、0.728(95%CI:0.613~0.825)、0.715(95%CI:0.600~0.814)、0.729(95%CI:0.614~0.825)、0.922(95%CI:0.837~0.972),四者联合预测肠坏死的敏感度为92.9%,特异性为83.0%。结论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尿素氮水平升高、腹腔游离液体和肠壁积气是AMI患者发生肠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四者联合对发生肠坏死具有较高的诊断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坏死 预测因素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肠系膜血管炎患病率及临床分析
3
作者 蒙剑芬 骆爱姝 +8 位作者 高其琛 陈蔚雯 刘颖 马中双 龚文 陈宁 周芳芳 卞月存 马龙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6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肠系膜血管炎(LMV)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SLE并发LMV患者的临床资料、辅检、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此期住院SLE患者523例,并发LMV8例(患病率为...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肠系膜血管炎(LMV)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SLE并发LMV患者的临床资料、辅检、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此期住院SLE患者523例,并发LMV8例(患病率为1.53%)。②SLE并发LMV时,患者均有腹痛,3例腹泻,7例有恶心呕吐。1例有假性肠梗阻,1例肾积水。③4例LMV有血液系统受累,3例24 h尿蛋白≥0.5 g,8例LMV补体均下降,自身抗体表现各异。8例患者SLEDAI-2000为(7±4)分。8例患者腹部CT可见肠壁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增厚。④给予LMV患者大剂量激素治疗后,病情均得到缓解。结论LMV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可伴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部CT检查有助LMV的早期诊断。及时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LMV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系膜血管 腹部CT
下载PDF
贝利尤单抗治疗难治性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患者1例
4
作者 高文佳 徐艳 臧银善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S01期194-196,共3页
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肠系膜血管炎为该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很高。本文报告了一例患有该病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的患者,应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后病情长期缓解,为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肠系膜血管 贝利尤单抗
下载PDF
肠系膜血管缺血外科诊治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晓东 孙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00-1405,共6页
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潜在致命的血管性急腹症.死亡率很高,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形成AMI的原因是多样的,临床经过和预后取决于基础的病理状态.尽管对肠系膜缺血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治疗方法上的改进,存活... 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潜在致命的血管性急腹症.死亡率很高,且发病率不断上升.形成AMI的原因是多样的,临床经过和预后取决于基础的病理状态.尽管对肠系膜缺血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治疗方法上的改进,存活率没有显著的提高.AMI仍然存在诊断上的挑战,延误诊断会提高死亡率.临床表现在大多数病例没有特征性.当肠缺血迅速的发展为不可逆的肠坏死,随后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最后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以致死亡.及时地诊断和处理,快速有效地恢复肠系膜血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 肠系膜血管缺血 外科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诊治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何琳 陈春雷 +2 位作者 谢景泉 方寒柳 陈郁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收治的 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误诊为肠梗阻并急性腹膜炎 5例 ,胃肠急性穿孔 2例 ,急性胰腺炎 2例 ,误诊率 81.8% ,病死率为 6 3.3%。结论 :充分认识该病 ...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收治的 1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误诊为肠梗阻并急性腹膜炎 5例 ,胃肠急性穿孔 2例 ,急性胰腺炎 2例 ,误诊率 81.8% ,病死率为 6 3.3%。结论 :充分认识该病 ,早期诊断 ,减少误诊率 ,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肠系膜/血液供给 肠系膜血管闭塞/外科学 误诊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17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7
作者 尹明祥 刘栋才 +1 位作者 黄忠诚 刘冬保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2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1例,肠系膜上动...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或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介入治疗4例,痊愈3例,1例中转手术,手术14例。死亡3例,病死率为17.6%。【结论】增加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肠系膜血管闭塞/治疗 急性病
下载PDF
肠系膜血管栓塞的CT诊断价值(文献复习并附1例报告)
8
作者 吕京光 周存升 +2 位作者 张风霞 徐卓东 李振家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2年第2期85-86,117,共3页
肠系膜血管栓塞所致绞窄性肠梗阻较为少见,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因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甚高。既往本病主要依靠临床及 X 线检查诊断,而有关 CT 扫描的表现文献上报道甚少。作者复习文献,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及 CT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栓塞 CT诊断价值 绞窄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 病主 肠系膜血管阻塞 气液平面 早期诊断 肠系膜上动脉 高密度灶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陈 陈晓刚 +1 位作者 叶刚 方雷 《现代实用医学》 2005年第10期635-635,63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2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多为高龄,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和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为45.5%。对有血管栓塞史、出现急性剧烈腹痛且对镇痛...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2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多为高龄,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和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为45.5%。对有血管栓塞史、出现急性剧烈腹痛且对镇痛剂无效、早期呕吐咖啡色样物和便血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肠系膜血管闭塞/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32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敬池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1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诊治经验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 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外科急腹症 少见疾病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急诊早期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毅 马俊勋 +4 位作者 陈晓雄 赵晓东 涂玉亮 姚胜 张立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0-86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确诊为急性...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首诊时确诊5例,余20例在诊断为其他疾病并对症处理病情不缓解后被确诊。首诊确诊的5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手术取出栓子、坏死肠管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0例及单纯坏死肠切除并吻合术8例;2例因全身情况恶化未行手术死亡。共死亡9例。结论急诊早期应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栓塞 诊断 治疗 急诊处理
下载PDF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陆翠 胡喜梅 +2 位作者 张娟 戴岷 胡大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020-2023,共4页
目的分析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LMV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确诊的28例LMV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合并系统损害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1)主要临... 目的分析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LMV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确诊的28例LMV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合并系统损害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1)主要临床表现:腹泻22例(78.6%),腹痛21例(75.0%),恶心和/或呕吐19例(67.9%),发热11例(39.3%)。(2)合并系统损害情况:单纯消化道受累4例(14.3%),合并1个及以上其他系统的损害24例(85.7%),其中血液系统受累16例(57.1%),14例行心脏超声检查患者中心包积液8例(57.1%),肾脏受累13例(46.4%),皮肤黏膜受累9例(32.1%),输尿管肾盂积水8例(28.6%),16例行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患者中假性肠梗阻(IPO)4例(25.0%),呼吸系统受累4例(14.3%)。(3)16例(57.1%)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24例患者行血脂检查,其中66.7%(16/24)载脂蛋白A(Apo-A)水平异常(14例Apo-A水平降低,2例Apo-A水平升高),37.5%(9/24)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异常(8例HDL水平降低,1例HDL水平升高)。补体C3水平下降24例(85.7%),补体C4水平下降14例(50.0%)。(4)4例合并IPO患者中3例抗SSA抗体阳性;8例合并输尿管肾盂积水患者中6例抗SSA抗体阳性;(5)23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其中肠壁增厚水肿15例(65.2%);(6)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6例(92.9%)患者给予中到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有效,症状缓解,2例(7.1%)患者并发重症感染死亡。结论 LMV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常与其他系统损害并存,多处于疾病活动;大部分患者伴ESR增快、血脂异常、补体C3及C4下降;抗SSA抗体可能与IPO及输尿管肾盂积水有关;腹部增强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多数LMV患者对大剂量激素治疗的反应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肠系膜血管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附67例报告)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斯 陈旭岩 +1 位作者 印建中 刘玉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临床特点,总结此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93~201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明确诊断的6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共死亡15例...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临床特点,总结此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993~201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明确诊断的67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共死亡15例。初步诊断正确的患者死亡率低(25.5%VS40.0%,P=0.051)。手术治疗52例,死亡12例,术后并发症16例,包括短肠综合征2例。经手术证实肠坏死50例患者中,术前没有明确腹膜炎体征的有14例(28.0%)。非手术治疗15例,死亡3例。88.9%患者D-二聚体升高。32.4%患者血淀粉酶升高。超声探及血管血流异常的敏感率41.7%,发现肠壁增厚、腹腔积液等间接征象的总敏感率81.3%。CT对AMI的直、间接征象的总敏感率90.9%。血管造影敏感率100.0%。存在“症状重、体征轻”特点的患者自出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间隔短[(1.4±0.6)dVS(4.2±4.1)d,P=0.041]。肠壁全层坏死的患者腹腔积液为脓性或血性的比例高(92.6%VS66.7%,P=0.031)。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的患者中突发剧烈腹痛、房颤、年龄大于60岁(含60岁)的比例高于静脉缺血患者,而静脉缺血患者中持续性腹痛、伴有肝硬化的比例更高。年龄大于60岁、有腹腔积液和大便有血的患者死亡率高。结论初步诊断正确的患者死亡率低。没有腹膜炎体征不能除外肠坏死。“症状重、体征轻”的特点多见于发病早期。对疑似患者及时行腹部超声及CT检查有助于及早诊断。对有腹腔积液的疑似患者,应积极行诊断性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早期诊断 急腹症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肠切除的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志成 王春喜 +2 位作者 张薇薇 张娜 王鲁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肠切除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13年10月9日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65例以急诊入院,接受手术且诊断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T检查为主要分析处理因素,结合...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肠切除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13年10月9日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65例以急诊入院,接受手术且诊断为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T检查为主要分析处理因素,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及术中探查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T影像肠壁积气、腹腔积气及常见临床症状(急性腹膜炎体征、呕血、血便、血性腹水、白细胞>18×109/L)≥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坏死可能性大。结论在CT影像中观察到肠壁积气和腹腔积气,对判断肠是否坏死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有急性腹膜炎体征、呕血、血便、血性腹水、白细胞>18×109/L任意3项及3项以上时,应立即行肠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切除 CT 肠坏死
下载PDF
以肠系膜血管炎为首发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珊宇 徐建华 +3 位作者 帅宗文 王芬 徐胜前 刘爽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12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探讨以肠系膜血管炎为首发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因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初诊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为主;(2)大多数患者伴有血白细胞减少及血C3降低;(3)8例腹部... 目的探讨以肠系膜血管炎为首发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因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初诊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及腹泻为主;(2)大多数患者伴有血白细胞减少及血C3降低;(3)8例腹部增强CT均见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呈"靶形"改变;(4)所有患者均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1)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以非特异性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2)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是SLE病情的活动表现;(3)腹部增强CT有利于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的早期诊断;(4)狼疮性肠系膜血管炎须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肠系膜血管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空回肠系膜血管淋巴管瘤1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胜平 韩仕碧 +1 位作者 唐小丽 汪盛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26-1426,1429,共2页
关键词 空回肠系膜血管淋巴管瘤 免疫组化 诊断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浩亮 杜海 +1 位作者 武轶非 张凤翔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884-188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64层螺旋CT全腹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15例AMI。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完全栓塞1例,不完全栓塞2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2例。结果 15例AMI...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64层螺旋CT全腹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的15例AMI。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完全栓塞1例,不完全栓塞2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2例。结果 15例AMI直接征象:动脉期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可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完全或部分栓塞(3例).静脉期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完全或部分充盈缺损,可诊断为肠系膜上静脉完全或部分栓塞(12例);间接征象"缆绳征"12例,肠系膜水肿10例,肠管壁增厚12例,肠管扩张、积液8例,肠壁强化减弱7例,其中2例可见节段性未强化区,腹水6例,肾前筋膜增厚4例,肠壁积气2例。平扫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高密度征7例(静脉栓塞6例,动脉栓塞1例),肠系膜上静脉栓塞累及门静脉、脾静脉6例,其中4例在增强扫描时,可见肝脏异常低灌注区。结论 64层螺旋CT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及时准确,应作为临床怀疑肠系膜血管疾病首选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与治疗(附54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卫勃 陈凛 +4 位作者 唐云 吕伟 张大伟 何志国 郝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根据术前肠系膜血管的CTA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全身抗凝、血管支架、插管溶栓等序贯治疗方案,出现急性腹膜炎作为...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54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患者,根据术前肠系膜血管的CTA检查和术中探查情况,采取全身抗凝、血管支架、插管溶栓等序贯治疗方案,出现急性腹膜炎作为手术探查的适应证。结果本组6例患者放弃治疗,9例全身抗凝治疗后病情好转,6例血管腔内支架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3例通过肠系膜上动脉行插管溶栓治疗。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9例采用了损伤控制外科方法(包括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肠管远近端外置,补片暂时性关腹等),11例常规手术治疗。本组总死亡率18.5%(10/54),手术死亡率20%(4/2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5%(9/20),损伤控制外科组和常规治疗组死亡率分别为1/9和3/11(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9和10/11(P<0.05)。结论CTA可作为大多数病例确诊的首选检查和诊断依据,序贯性治疗可降低本病的死亡率,而损伤控制性手术可有效减少其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损伤控制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华先平 王贤明 +2 位作者 周聪 黄南清 曾宪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多排螺旋CT造影(CTA)对113例疑诊为腹部血管源性腹痛的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动脉管腔有无斑块、夹层、血栓等,观察动静脉管腔的彩色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及多排螺旋CT造影(CTA)对113例疑诊为腹部血管源性腹痛的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动脉管腔有无斑块、夹层、血栓等,观察动静脉管腔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测量狭窄处收缩期峰值速度,观察远段血流频谱特征;利用软件SPSS13.0计算CDF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与CT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CDFI诊断的真实性及可靠性。结果经CTA检查确诊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阳性患者为24例、阴性89例;CDFI检查阳性23例、阴性90例,包括肠系膜上动脉(SMA)狭窄13例,血栓栓塞5例,孤立性夹层并血栓3例,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2例,漏诊远段血栓栓塞5例,远段孤立性夹层3例,误诊SMA狭窄4例,远段血栓栓塞3例;CDFI检查诊断的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92.13%,Kappa值为0.597(95%CI:0.413~0.781)。结论 CDFI检查对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比较准确地显示病变的部位、程度、有无血栓和夹层,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肠系膜血管源性腹痛的诊断及病因筛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多排螺旋CT造影 肠系膜血管 缺血性病变
下载PDF
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卉 肖潇 +2 位作者 颜綦先 陈东风 杨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收治的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收治的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栓塞18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肠系膜下动脉血管栓塞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狭窄4例,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1例。18例患者肠镜均见结肠黏膜充血、肿胀、溃疡形成。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患者21例;经血管介入治疗13例;外科手术治疗3例;1例患者因肠穿孔后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改善。结论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合并伴有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肝硬化、胰腺病史的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影像及血管重建技术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早期诊断、合理抗凝及血管介入治疗尤为重要,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 消化道出血 抗凝治疗 血管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