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4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的PCR-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相辉 李木旺 +3 位作者 赵勇 赵立平 张月华 黄勇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采用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重要经济昆虫家蚕Bombyxmori2个品系——专食性品系C108和广食性品系SCN2幼虫中肠内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同时还... 采用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重要经济昆虫家蚕Bombyxmori2个品系——专食性品系C108和广食性品系SCN2幼虫中肠内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同时还探讨了食料对家蚕中肠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文库序列分析表明,PCR扩增得到的16S rDNA基因代表了家蚕中肠内的41种细菌系统发育型(phylotype),大多数属于Proteobacteria,其次是Lactobacillales。此外,还有少数属于Deinococcus-Thermus、Bacillales、Clostridiales和Actinobacteria,尚有5种系统发育型不能确定其所属类型。家蚕的这2个品系中,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是其中肠细菌的优势菌群,栖热菌属Thermus是次优势菌群。优势菌肠球菌属的组成在品系和不同食料喂养条件下有着一定的变化,无桑饲料喂养条件下SCN2品系中肠内还出现了新的次优势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DGGE图谱显示家蚕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肠道细菌格局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与其发育期生理状态的差异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家蚕肠道特殊菌群的出现可能与其特殊的食性有一定的关系,食料改变、生长受阻后肠道微生态平衡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专食性 广食性 肠细菌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16S rDNA文库分析
下载PDF
传统香肠中产生物胺肠细菌和乳酸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士玲 李开雄 +3 位作者 徐幸莲 李蕊婷 马宇霞 李宝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7-52,共6页
研究建立了单层培养,双层显色分离产生物胺肠细菌和乳酸菌的方法,并分离到96株产生物胺肠细菌和58株产生物胺乳酸菌。经变性凝胶梯度电泳分析(PCR-DGGE)和PCR扩增测序后与Genebank数据库比对得知,这154株产胺菌属于5种菌,分别为屎肠球... 研究建立了单层培养,双层显色分离产生物胺肠细菌和乳酸菌的方法,并分离到96株产生物胺肠细菌和58株产生物胺乳酸菌。经变性凝胶梯度电泳分析(PCR-DGGE)和PCR扩增测序后与Genebank数据库比对得知,这154株产胺菌属于5种菌,分别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并采用特异性引物证明了产生物胺基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肠细菌 乳酸菌 分离鉴定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胃肠外营养对肠屏障功能和肠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夏国伟 史海安 周亚魁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谷氨酰胺 (glutamine ,GLN)对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白鼠分为 4组 :A(正常喂养组 )、B(标准胃肠外营养STPN)、C(TPN +G...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谷氨酰胺 (glutamine ,GLN)对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白鼠分为 4组 :A(正常喂养组 )、B(标准胃肠外营养STPN)、C(TPN +GLN)、D(TPN +EGF +GLN) ,采用大白鼠TPN模型 ,一周后取大鼠近端空肠组织切片行光镜和电镜观察 ,结合图像分析 ;无菌采取肠系膜淋巴结 (mesenterlymphonodus,MLN)并称重和抽取腹腔静脉血作细菌培养 (需氧培养 )。结果 B组肠黏膜萎缩 ,MLN细菌培养阳性率 6 2 .5 %。C组较B组肠黏膜萎缩减轻 ,黏膜DNA、RNA含量和浆细胞数目增加 ,MLN细菌培养阳性率 37.5 % ,肠细菌移位率下降。而D组上述各指数与正常鼠A组无显著差异。 4组动物血培养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外营养 屏障功能 肠细菌移位 EGF GLN
下载PDF
大黄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T细胞亚群与肠细菌易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石承先 江良富 +2 位作者 段泽艳 张莹 李玉祥 《贵州医药》 CAS 2008年第7期584-586,共3页
目的观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是否存在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与肠细菌易位的关系和大黄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P模型组(M组)和药物组(T组)。SO组仅假手术。M组模型通过逆行向胰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 目的观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是否存在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与肠细菌易位的关系和大黄对这些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P模型组(M组)和药物组(T组)。SO组仅假手术。M组模型通过逆行向胰管内注入5%牛磺胆酸钠诱发。T组除了像M组一样复制SAP外,术后将大黄(50mg/kg)经胃管注入胃内。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胰腺、肠系膜淋巴结(MLN)和血液作细菌培养,病理检查胰腺及回肠,检测血液内毒素(LPS)。结果M组血液CD4的阳性数(32.30±7.21)、M组和T组血液CD4/CD8之比(分别为0.64±0.12和0.95±0.24)明显低于SO组(43.70±6.99和1.14±0.52,P<0.01和P<0.05)。T组的CD4(38.42±4.55)明显高于M组(P<0.05)。M组MLN、血液和胰腺细菌培养阳性数(9/10、8/10和7/10)明显高于T组(3/10、2/10和1/10)和SO组(2/10、0/10和0/10,P<0.05和P<0.01),M组的LPS明显高于T组和SO组(P<0.05),T组与SO组的细菌培养及LPS无明显差别。M组胰腺及回肠的病理改变重于T组。结论SAP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和肠粘膜屏障损伤,这可能是引起肠细菌易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黄可以上调CD4和CD4/CD8之比,减轻肠粘膜屏障损伤,减少肠细菌易位及降低血液内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T淋巴细胞亚群 肠细菌易位 细菌培养 大黄
下载PDF
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珏锋 张琴 +2 位作者 李芳 钟海英 陈建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594,共9页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方法】综合运用宏基因组测序以及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分析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二化螟种群中肠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不同浓度(100、200、400μg/m... 【目的】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处理下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方法】综合运用宏基因组测序以及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分析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二化螟种群中肠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不同浓度(100、200、400μg/m L)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降低,处理种群中肠细菌类微生物的OTU数值、特有的OTU数值均低于对照;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以及变形菌属(Proteus)在处理种群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同时培养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种群获得的菌株除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外,还存在超压莱略特氏菌(Lelliottia nimipressuralis)、非脱羧勒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等其他菌属。COG数据库对比与KEGG分析显示,对照与处理二化螟种群的各功能分类基因数量及相对丰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解析了氯虫苯甲酰胺胁迫下二化螟中肠细菌类微生物的多样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中肠细菌在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氯虫苯甲酰胺 宏基因组 肠细菌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肠道免疫与烧伤后肠细菌移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斌 许琰 《医学综述》 1998年第12期634-636,共3页
当机体受到休克、烧伤、创伤或免疫抑制时,肠道常驻菌穿透粘膜进入肠系膜淋巴结或其它器官的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可引起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甚或死亡。基于内源性感染的观点,肠道在MO... 当机体受到休克、烧伤、创伤或免疫抑制时,肠道常驻菌穿透粘膜进入肠系膜淋巴结或其它器官的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可引起脓毒症(sepsi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甚或死亡。基于内源性感染的观点,肠道在MOF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学者认为肠道不仅是MOF的靶器官,更是始动器官。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潜在“贮菌库”,正常人不会发生细菌移位导致感染,当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烧伤等应激时,就有可能发生细菌移位,这与上述情况下全身免疫机制下降有关,其中肠道免疫功能的削弱尤为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免疫 烧伤 肠细菌移位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对肠屏障功能和肠细菌移位的影响
7
作者 史海安 刘邦芝 《武汉市医学科研》 1997年第2期6-8,共3页
关键词 屏障功能 肠细菌移位 TPN 表皮生长因子 GLN
下载PDF
白蚁肠细菌B99菌株降解纤维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余金勇 吴跃开 普照 《贵州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6-19,共4页
从白蚁肠中分离筛选了细菌 B99菌株 ,从培养性状及初步显微鉴定为芽胞杆菌类细菌。对该菌株进行滤纸降解观察及测定 ,其滤纸降解强度达 8.9% (校正值 ) ;刚果红法初步证明 B99菌株能降解利用纤维素 ;用五种不同培养基质培养 B99菌株 ,... 从白蚁肠中分离筛选了细菌 B99菌株 ,从培养性状及初步显微鉴定为芽胞杆菌类细菌。对该菌株进行滤纸降解观察及测定 ,其滤纸降解强度达 8.9% (校正值 ) ;刚果红法初步证明 B99菌株能降解利用纤维素 ;用五种不同培养基质培养 B99菌株 ,并分别测定其生长量 ,其中以滤纸为主要基质的培养液中 ,最高可检测到 0 .3× 1 0 7cfu/ ml菌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肠细菌 B99菌株 降解 白蚁 纤维素 纤维素酶 芽孢杆菌 生长量
下载PDF
保护肠屏障功能和防止肠细菌移位有新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柱彬 《医学信息》 1997年第3期9-9,共1页
保护肠屏障功能和防止肠细菌移位有新法由湖北医大附二院主持,随州市一医院协作完成的科研课题“表皮生长因子、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胃肠外营养对肠屏障功能和肠细菌移位的影响”,最近通过了湖北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对于因患胃肠道... 保护肠屏障功能和防止肠细菌移位有新法由湖北医大附二院主持,随州市一医院协作完成的科研课题“表皮生长因子、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胃肠外营养对肠屏障功能和肠细菌移位的影响”,最近通过了湖北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对于因患胃肠道疾病,而不能通过食道进食的患者,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障功能 肠细菌移位 完全胃外营养 危重患者 源性感染 表皮生长因子 脓毒性感染 道疾病 保护作用 营养液
下载PDF
有机酸化剂酸化的水对家兔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盲肠细菌的影响
10
作者 Zhu K H Xu X R +2 位作者 Sun D F Tang J L Zhang Y K 《饲料博览》 2014年第6期46-46,共1页
研究旨在评估有机酸酸化的饮用水对生长兔生长性能、胃肠道酶活性、pH及选定菌种比例的影响。试验将96只断奶35日龄的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pH 5.0、pH 4.3和pH 3.6组。对照组饮用地下水,其pH为7.3。通过加入商业有机... 研究旨在评估有机酸酸化的饮用水对生长兔生长性能、胃肠道酶活性、pH及选定菌种比例的影响。试验将96只断奶35日龄的雄性健康家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pH 5.0、pH 4.3和pH 3.6组。对照组饮用地下水,其pH为7.3。通过加入商业有机酸0.55、0.85和3.3 g·kg-1地下水来获得pH 5.0、4.3和3.6。试验进行35 d,在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择6只进行屠宰测量。饮用水酸化对腹泻和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二次增加了平均日增重(ADG)和最终体重,二次减少的饲料转化率(FCR)(P=0.013,P=0.007和P=0.040),且添加有机酸0.85 g·kg-1地下水组的作用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组相比,pH 4.3组的日增重和最终体重分别增加12.9%(P=0.016)和8.3%(P=0.020)。胃底和胃中食糜酸度呈线性下降(P=0.007和P=0.014)。与对照组相比,pH 3.6组的兔有更低的胃中pH(P=0.09)。饮用水中添加有机酸可以二次增加胃中胃蛋白酶活性(P=0.036),且pH4.3组的效果最好,比对照组增加了23.6%(P=0.06)。大肠杆菌与总菌数和拟杆菌属数的比例呈线性降低(P=0.025和P=0.00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有更低的大肠杆菌与拟杆菌的比(P=0.03,P=0.01和P=0.02)。拟杆菌和乳酸菌与总菌数的比线性增加(P=0.09和P=0.058)。研究结果表明,饮用水中添加有机酸可以提高生长兔生长性能,改善胃的酸度和盲肠中微生物菌落结构。本研究表明,酸化饮用水的最适pH为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化剂 消化酶活性 生长性能 饮用水 家兔 肠细菌 饮用地下水 PH3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利福昔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甘厦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32期4552-4553,共2页
目的对比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利福昔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试验组26例。对... 目的对比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利福昔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试验组2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利福昔明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观察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转阴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与转阴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利福昔明相比,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提高转阴率,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激综合征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利福昔明 疗效对比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喻玲丽 周莹丽 +2 位作者 段萌萌 白玉霞 张文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血流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综合医院发生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56例病例为CRE组,按1∶1选择同期56例碳青霉烯...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血流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综合医院发生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56例病例为CRE组,按1∶1选择同期56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肠菌目细菌(CSE)血流感染患者为CSE组,分析感染菌株和科室分布,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CRE血流感染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23例,41.07%)和血液科(17例,30.36%)为主;感染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32例,57.14%)和大肠埃希菌(16例,28.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60 d内住院史、感染前入住ICU>48 h、机械通气、留置中央静脉导管、使用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均与CRE血流感染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前入住ICU>48 h、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是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尤其是ICU应关注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尽早识别CRE血流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同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有创操作,以减少医院获得性CRE血流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目细菌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CRE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13
作者 梁慧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河池市人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CRE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感染者临床资料,采集标本分离培养,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CRE分布... 目的:分析河池市人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CRE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感染者临床资料,采集标本分离培养,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CRE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CRE感染者主要来自手足外科(15.46%)和泌尿外科(14.43%)。CRE标本主要为尿液标本(38.14%),其次为呼吸道标本(27.84%)。CRE以肺炎克雷伯杆菌(34.02%)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30.93%)与阴沟肠杆菌(12.37%)。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呋辛、阿米卡星耐药率最高,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结论:河池市人民医院CRE在创伤骨科、手足外科、小儿外科及泌尿外科等科室中感染率较高,主要集中在泌尿生殖道及呼吸道,细菌类型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严重多重耐药。临床需重视CRE感染者,做好病原菌鉴定和病原菌培养工作,给予最佳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 耐药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江琦 贾枕枕 +2 位作者 王玲玲 刘相君 刘洪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87,共7页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的日益增多,尤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不断增加,且病死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该文对CRE的耐药机制、现有的抗菌药物及探索性的治疗方案加以综述,探讨CRE...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的日益增多,尤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感染不断增加,且病死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该文对CRE的耐药机制、现有的抗菌药物及探索性的治疗方案加以综述,探讨CRE感染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证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 耐药机制 感染治疗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耐药性变迁
15
作者 潘芬 王春 +88 位作者 张泓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青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黄文辉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3,共11页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器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CLSI 202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5-2021年共收到儿童患者分离...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试仪器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CLSI 202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5-2021年共收到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细菌81681株,占儿童革兰阴性杆菌的50.1%,其中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是最常见的细菌;菌株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29.3%)和呼吸道标本(27.7%)。儿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检出率分别为48.8%~57.6%、49.3%~66.7%和23.1%~33.8%。儿童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的检出率为5.7%~9.5%,呈下降趋势,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属和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1%~22.6%、7.1%~15.7%和2.0%~3.4%。肠杆菌目细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左氧氟沙星;对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仍具有较好的敏感性。沙门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70%,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30%。结论儿童患者分离的肠杆菌目部分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下降趋势,但需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持续监测,以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广泛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杆菌目细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碳青霉烯类耐药杆菌目细菌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肠道定植和感染的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王丽红 董泽华 +4 位作者 何宏 李静 单亮 苏媛 刘涵云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315-326,共12页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 CRE)肠道定植情况,分析我院ICU患者CRE肠道定植、ICU患者CRE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ICU患者CRE肠道定植与CRE...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 CRE)肠道定植情况,分析我院ICU患者CRE肠道定植、ICU患者CRE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ICU患者CRE肠道定植与CRE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7月入住我院ICU并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97例患者,对其进行常规肛拭子筛查,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等,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RE肠道定植组和CRE非定植组,根据患者此次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CRE感染组和非CRE感染组;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我院ICU患者CRE肠道定植率为10.2% (20/197),定植菌株类型以克雷伯菌属为主,耐药机制以产金属酶为主,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CRE感染率为4.1% (8/197),CRE感染菌株类型以克雷伯菌属为主,耐药机制中以产丝氨酸酶占为主,替加环素的耐药率最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偏高,转诊病房个数 ≥ 2个、入住ICU次数多、有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史、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种类较多、天数较长,存在各种引流管是ICU患者CRE肠道定植的危险因素;转诊病房个数 ≥ 2个、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种类 ≥ 3种,是ICU患者CRE感染的危险因素;肛拭子主动筛查与CRE感染存在一致性,肛拭子主动筛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CRE感染情况。结论:GCS评分偏高,转诊病房个数 ≥ 2个、入住ICU次数多、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种类 ≥ 3个、使用天数较长,存在各种引流管的这部分ICU患者更易发生CRE肠道定植;转诊病房个数 ≥ 2个、住院期间抗生素使用种类 ≥ 3种两部分ICU患者在住院期间越易发生CRE感染;CRE感染和CRE肠道定植存在相关性,CRE肠道定植的患者更易发生CRE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杆菌科细菌 细菌定植 碳青霉烯类耐药杆菌科细菌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治疗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查娴 陈大宇 邵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目的:比较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治疗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B治疗的CRE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包括2... 目的:比较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治疗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B治疗的CRE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结局包括28 d全因病死率和28 d临床治愈率。次要结局包括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微生物清除率、机械通气时间。采用Cox回归分析检验影响28 d临床治愈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纳入83名患者,其中替加环素组54例,多黏菌素B组29例。替加环素组28 d全因病死率为31.5%(17/54),多黏菌素B组为37.9%(1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替加环素组28 d临床治愈率为63%(34/54),显著高于多黏菌素B组的34.5%(10/29)(P=0.013)。两组的次要结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使用替加环素是28 d临床治疗有效的独立预测因素(HR:2.083,95%CI 1.018-4.263,P=0.045)。但替加环素组用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较多黏菌素B组显著延长(P=0.047;P=0.027),纤维蛋白原显著下降(P<0.001)。结论:替加环素组和多黏菌素组28 d全因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与多黏菌素B相比,替加环素可能与更高的28 d临床治愈率相关。同时需注意,替加环素可能增加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多黏菌素B 肺炎 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感染者的临床结局
18
作者 邓勇 毛平 +2 位作者 何艳红 张梅 翁鉴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21-626,共6页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性及感染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7-01至2023-06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住院的成年CRE感染患者341例作为病例组,336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感染患者作为敏感组,354...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性及感染者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7-01至2023-06在武警四川总队医院住院的成年CRE感染患者341例作为病例组,336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感染患者作为敏感组,354例非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同时期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药敏板条、肉汤稀释法检测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CRE的最低抑菌浓度,另外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医院获得性感染CRE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分离CRE最常见的标本类型依次是痰液、尿液和血液,CRE中占比前三依次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替加环素和黏菌素为CR-Kpn和CR-Eco体外敏感率最高的前两位药物,四环素对CR-Kpn的敏感率为71.86%,而对CR-Eco敏感率较低,呋喃妥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CR-Eco的敏感率显著高于CR-Kpn。CRE组的院内死亡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CRE组预后不良率为19.35%,高于CSE组(11.31%)和控制组(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感染患者中,肾功能不全和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导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为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与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相比,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对CRE具有更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呋喃妥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适用于CR-Eco导致的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CRE容易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而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感染CRE导致的不良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 耐药性 临床结局
下载PDF
消化内科患者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陈青 王丽华 +1 位作者 李腾 黄海青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152-154,187,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CRE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感染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消化内科患者CRE感染因素。结果:38...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患者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感染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CRE感染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感染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消化内科患者CRE感染因素。结果:388例患者中,CRE感染率为11.86%,主要集中于呼吸道(8.25%)、胃肠道(1.29%)。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多药联合、有侵入性操作、感染前使用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15分的消化内科患者CRE感染率高于感染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单药、无侵入性操作、感染前未使用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15分的消化内科患者(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多药联合、侵入性操作、感染前使用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15分是消化内科患者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消化内科患者CRE感染率较高,主要与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15分、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滑少为 赵子今 +2 位作者 赵萌 申辛欣 冯志山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78-85,共8页
近年来,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的一项重大挑战,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对抗生素的耐药形势尤为严峻。CRE的主要耐药机制是碳青霉烯酶的产生,不同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不同,产生... 近年来,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的一项重大挑战,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对抗生素的耐药形势尤为严峻。CRE的主要耐药机制是碳青霉烯酶的产生,不同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不同,产生的碳青霉烯酶也不同,因此,碳青霉烯酶和耐药基因的早期检测对于控制耐药菌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对于碳青霉烯酶的表型检测方法有改良Hodge实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Carba NP试验、免疫学技术、质谱技术,对于耐药基因型的检测方法有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微阵列技术、等温扩增技术、测序技术,这些方法在碳青霉烯酶的检测中均具有广泛应用。了解各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对于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适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对CRE碳青霉烯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为CRE的检测、预防以及院内感染控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杆菌目细菌 碳青霉烯酶 诊断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