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起由产气荚膜梭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共感染导致的聚集性腹泻事件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爽 张巍巍 +5 位作者 李颖 马红梅 冯宝立 张茂俊 陈倩 王丽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对一起产气荚膜梭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PFGE)混合感染导致的腹泻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采集暴发事件的病例粪便样本;病原体筛查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细菌分离使用培养法;菌株毒力基因鉴定使用普通PCR方法;菌株抗生素敏感... 目的对一起产气荚膜梭菌和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PFGE)混合感染导致的腹泻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采集暴发事件的病例粪便样本;病原体筛查使用实时荧光PCR方法;细菌分离使用培养法;菌株毒力基因鉴定使用普通PCR方法;菌株抗生素敏感性测试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菌株分子分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结果9份粪便样本核酸中,6份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astA+(+:基因阳性),8份样本产气荚膜梭菌cpa+,5份样本同时检出2种病原体。6份粪便标本分离到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均astA+;8份粪便标本分离到产气荚膜梭菌,其中2株cpa+/cpe+,6株cpa+/β2+。6株肠聚集大肠埃希菌分为2种PFGE带型,其中5株同带型,也为同种耐药表型(AMP-CFZ);8株产气荚膜梭菌分为3种PFGE带型,其中6株cpa+/β2+的菌株同带型。结论本次腹泻暴发事件可能由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产气荚膜梭 混合感染 腹泻暴发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定树 周雪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7,共3页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致病机制 鉴定
下载PDF
一起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原检测与溯源分析
3
作者 王君 韩蓓 +4 位作者 陈晓草 宋海清 贺金明 刘新利 苏翠 《应用预防医学》 2024年第2期79-84,共6页
目的对陕西省铜川市某工厂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检测与溯源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病原体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该厂出现消化道症状患者的粪便样本、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以及后厨环境样本,利用病原体培养分离... 目的对陕西省铜川市某工厂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病原检测与溯源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病原体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该厂出现消化道症状患者的粪便样本、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以及后厨环境样本,利用病原体培养分离、多重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药敏试验等方法对致病菌类型、毒力基因、来源、耐药表型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从该厂职工食堂采集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6份,后厨环境样本10份,医院采集患者粪便样本14份,合计30份样本中分离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11株。其中14份患者粪便样本中检出9株;6份后厨环境样本中检出1株,来源为荤案板;6份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中检出1株,来源为凉拌肉丝。11株EAEC菌株中,有10株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st A、agg R,1株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st A;PFGE指纹图谱显示两种带型,患者粪便样本与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凉拌肉丝分离的10株菌株呈现同一带型,相似度为100.0%,后厨环境样本荤案板中分离的1株菌株与其他菌株带型相似度为68.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患者粪便和可疑食物剩余物样本凉拌肉丝中分离的10株EAEC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唑林表现为耐药,且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表型为阳性。结论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是由EAEC污染食品所导致。本次感染的致病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st A、agg R,ESBL表型为阳性,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建议卫生监督部门今后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监测,提升多重耐药菌暴发流行的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食源疾病 多重PCR检测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重耐药
下载PDF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在健康人群肠道中携带情况及其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峰 陈志雄 +2 位作者 周邦瑶 方静 叶环环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肠道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的分布特点及其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方法留取健康体检者的粪便标本,接种SS平板和麦康凯平板,采用MALDI-TOF MS鉴定仪对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检测分离到大...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肠道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的分布特点及其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情况。方法留取健康体检者的粪便标本,接种SS平板和麦康凯平板,采用MALDI-TOF MS鉴定仪对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检测分离到大肠埃希菌的3个EAEC毒力基因:astA、aggR、pic,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EAEC对AMP、AMC、CTX、CAZ、CIP、IPM共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检出EAEC菌株78例,总携带率为8.6%;astA是EAEC最主要的毒力基因,有66株(84.6%)携带astA,其中41株(52.6%)单独携带astA;EAEC对AMP、AMC、CTX、CAZ、CIP、IPM的耐药率分别为65.4%、20.5%、29.5%、25.6%、55.1%、2.6%,老年组的耐药性高于青少年组和成年组。结论研究结果提示EAEC在健康人群中也具有较高的携带率和耐药性,且老年组的情况更严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健康人群 毒力基因 耐药
原文传递
一起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郑艳敏 滕臣刚 +6 位作者 查日胜 田礼钦 黄飞飞 张梦寒 胡佳 周红俊 王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402-9408,共7页
目的调查处理一起引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学校医务室就诊记录、考勤记录、就餐消费系统刷卡记录和医院就诊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目的调查处理一起引起学生集体腹泻事件,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查阅学校医务室就诊记录、考勤记录、就餐消费系统刷卡记录和医院就诊记录等主动搜索病例,开展病例个案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等,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判断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通过访谈、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查等共搜索到病例217人,临床特征主要为腹泻(腹泻次数≥3次/24 h占比62%,135/217)、腹痛(47%,102/217)等;从生物、食物原料和环境样品中共检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毒力基因阳性样品55份,分离到EAEC菌株28株,其中27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共形成A^Q 17个型别,呈高度多态性。可疑食品是5月30日晚餐的凉拌椒麻鸡。结论该起事件是由学校食堂配餐引起的一起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所致食源性疾病暴发,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大肠 食物疾病暴发 脉冲场电泳 调查分析
下载PDF
1起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学生群体性腹泻事件调查 被引量:9
6
作者 查日胜 葛锡泳 归国平 《职业与健康》 CAS 2018年第4期455-458,461,共5页
目的对1起高中生群体性腹泻事件进行调查,查找病原和事件发生原因,为预防学校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问卷调查,描述流行特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餐次和食物。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肛拭子和... 目的对1起高中生群体性腹泻事件进行调查,查找病原和事件发生原因,为预防学校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问卷调查,描述流行特征。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餐次和食物。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肛拭子和食物原料、加工环节涂抹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病原。结果此次事件只涉及该校住宿班学生,共有116名学生发病,涉及在住宿生餐厅就餐的所有班级,住宿班学生总体罹患率为20.32%(116/571)。男、女生罹患率分别为30.20%(61/202)、14.91%(55/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03,95%CI:1.47~2.79)。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暴露于5月30日晚餐为危险因素(OR=3.49;95%CI:1.81~6.74),可疑食物为凉拌菜椒麻鸡(OR=4.83;95%CI:2.51~9.28),椒麻鸡进食量与发病有相关性(线性趋势χ~2=22.37,P<0.01)。11名发病学生肛拭标本中,7份检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ast A毒力基因。住宿生餐厅的食物原料鸡胸肉以及加工菜肴的菜板、刀具、菜盆等环境涂抹标本中亦检出ast A毒力基因。该学校餐厅存在违规制售凉拌菜、食物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等问题。结论此次事件是1起由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学生群体性腹泻事件,交叉污染是此次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学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杜绝供应凉拌菜,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腹泻 学生
原文传递
济源市一起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军鹏 吕品品 +1 位作者 刘磊 张广伟 《口岸卫生控制》 2022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2020年河南省济源市报告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查明事件原因,制定有效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病例调查;采集可疑剩余食品及患者呕吐物和粪便等样本,以传统方法进... 目的分析2020年河南省济源市报告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查明事件原因,制定有效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病例调查;采集可疑剩余食品及患者呕吐物和粪便等样本,以传统方法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采用多重荧光PCR法对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聚类分析。结果调查病例79例,罹患率25.08%(79/315),临床表现以腹痛、恶心和腹泻为主;采集标本22份(食品样本10份,患者标本12份),从五香牛肉、大刀耳片和3份粪便共计5份样本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22.73%;分离菌株18株,经多重荧光PCR检测,均显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毒力基因阳性;所有菌株经PFGE分析显示同源性>85%。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判断该食源性疾病是因食用被EAEC污染的食品引起;多重荧光PCR法和PFGE分型技术可作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疾病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毒力基因 多重荧光PCR
下载PDF
2019—2021年上海市腹泻儿童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庄源 徐桢 +4 位作者 陈涌 罗嘉远 吴艺童 丰俊 陈敏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863-869,共7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腹泻儿童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子分型特征及抗生素的敏感性,为EAEC监测及EAEC感染的规范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6个行政区腹泻儿童(≤5岁)的EAEC菌株作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 【目的】了解上海市腹泻儿童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分子分型特征及抗生素的敏感性,为EAEC监测及EAEC感染的规范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上海市6个行政区腹泻儿童(≤5岁)的EAEC菌株作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AEC毒力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χ^(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郊区和市区来源EAEC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2019—2021年59株EAEC的3种毒力基因aggR、pic、astA检出率依次为30.5%、50.8%、57.6%,郊区和市区来源EAEC毒力基因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GE溯源分析结果显示,仅有2株EAEC属于同一型别且采集自同一家医院,带型呈多态性。EAEC对亚胺培南、多黏菌素E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的耐药率(93.1%、79.3%、63.8%、58.6%)高于50.0%。郊区和市区来源EAEC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存在差异(P<0.05)。多重耐药菌共有47株,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耐药谱为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萘啶酸,郊区和市区间多重耐药EAEC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6个行政区腹泻儿童EAEC毒力基因组合具有多样性,分子分型带型较分散,可能存在同源菌株交叉感染。菌株耐多药现象比较普遍,市区和郊区来源EAEC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存在差异。应重视临床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有效阻断EAEC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分型 耐药
原文传递
一起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小学生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吕晓丽 张雯 竹军伟 《预防医学》 2019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一起杭州市余杭区小学生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发病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在疫情发生小学内搜索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检测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该疫情... 目的分析一起杭州市余杭区小学生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发病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小学生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在疫情发生小学内搜索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检测诺如病毒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该疫情的致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发现11例病例,其中疑似病例3例,可能病例6例,确诊病例2例,均为104班学生,罹患率为21.15%。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11例)、腹泻(6例)、发热(5例)、腹痛(3例)和头晕/头痛(3例)。2018年4月17日14时发生首例病例,4月22日13时发生末例病例,高峰期为4月20日16时—21日11时。首例病例在教室内出现腹痛腹泻,未就医,未居家隔离,19日午餐时曾为同学分发餐盘,具有接触传播的条件,考虑人传人的可能性。实验室检测7例病例肛拭子标本,检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2例,肠毒素毒力基因均为astA。结论该事件为一起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首例病例未及时隔离治疗并通过接触传播病原可能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学生 接触传播
原文传递
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栾旭波 王小龙 史晓娟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25-226,F0003,共3页
目的调查本市某高校一起以发热、头晕、呕吐、腹痛及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找相关病原体,为应对生物性食物中毒积累经验。方法收集疑似病例相关信息,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可疑食品、病人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细菌培养,使用生化... 目的调查本市某高校一起以发热、头晕、呕吐、腹痛及腹泻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找相关病原体,为应对生物性食物中毒积累经验。方法收集疑似病例相关信息,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可疑食品、病人呕吐物和排泄物进行细菌培养,使用生化分析法及多重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结果本次调查人数19人,均为18岁~20岁在校学生,食物中毒潜伏期为4~18 h。从可疑食物(鸡腿)及1例病例粪便中均分离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通过多重PCR鉴定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电泳显示为同源株。结论学校人员比较密集,易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学校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落实卫生管理制度,防止出现类似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食物中毒 同源分析
原文传递
一起由两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
11
作者 劳希 梁炳健 林静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12期15-17,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检测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依据GB/T 4789-2010、GB/T 4789-2012、GB/T 4789-2014、WS271-2007、《201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患者肛拭子、呕吐物进行进行检测。结果在6名患者的2份呕吐物和6份肛拭子标本中,... 目的通过实验检测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依据GB/T 4789-2010、GB/T 4789-2012、GB/T 4789-2014、WS271-2007、《201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患者肛拭子、呕吐物进行进行检测。结果在6名患者的2份呕吐物和6份肛拭子标本中,1份呕吐物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肠毒素为A、C,1份肛拭子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未检出肠毒素,另2份肛拭子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株,均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产毒素类型均是:uidA、astA。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判定是由产肠毒素A、C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和EAEC引起食物中毒。建议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 毒素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