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韩才均 朴美花 +3 位作者 黄媛 吴政燮 金星 李光一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3-163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生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合并ACLF的患者情况和随访6个月新发ACLF事...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生发展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8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入院合并ACLF的患者情况和随访6个月新发ACLF事件。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入院血清I-FABP水平。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性分析采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两变量间相关性。多变量Cox回归法分析随访期间新发ACLF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组间ACLF发生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评估I-FABP对ACLF发生、发展的预测性能。结果入组168例患者中43例合并ACLF,125例无ACLF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新发ACLF19例。纳入时合并ACLF患者的I-FABP水平高于无ACLF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9,P<0.001)。新发ACLF患者的I-FAB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ACLF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4,P<0.001)。I-FABP随ACLF分级增加而升高(H=17.385,P<0.001,P趋势<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FABP与随访期间新发ACLF独立相关(HR=2.138,95%CI:1.297~3.525,P=0.003),且I-FABP三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χ^(2)=12.16,P<0.001)。ROC曲线显示I-FABP对ACLF发生和发展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95%CI:0.791~0.903)和0.747(95%CI:0.661~0.82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7µg/L和1.86µg/L。结论I-FABP是预测ACLF发生和发展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临床识别高危患者,改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生物标记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在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满艺 石松荔 +2 位作者 李宝山 黄皇 王荫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ABP的水平;RT-qPCR鉴定嵌顿疝肠管组织中I-FABP的表达。通过嵌顿肠管大体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hiu’s评分判定肠坏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后6 h时嵌顿肠管大体标本和HE染色呈典型肠绞窄表现,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明显升高(P=0.002);8 h时肠管逐渐向肠坏死过渡,血D-LAC进一步升高(P=0.012),血I-FABP也明显升高(P=0.001),并且肠组织中的I-FABP表达明显升高(P=0.002)。12 h时肠管呈现明显肠坏死特征、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和I-FABP均升至最高[(2019.60±16.17)μg/L vs(273.18±14.63)μg/L,P=0.001;(1210.94±5.96)μg/L vs(220.46±9.63)μg/L,P=0.001];肠管组织中的I-FABP表达最高[(8.20±0.60)μg/L vs(1.13±0.16)μg/L,P=0.001]。结论:嵌顿疝大鼠血清I-FABP和D-LAC水平升高,为早期诊断嵌顿疝肠管坏死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疝 坏死 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张伟 俞振飞 张美齐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重症医学科(ICU)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ICU心源性休克患者99例。入ICU24h、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浓度,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对重症医学科(ICU)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ICU心源性休克患者99例。入ICU24h、3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FABP浓度,根据28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IFABP浓度变化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心源性休克患者28 d存活62例,存活率62.6%,存活组患者APAECH II评分及SOFA评分低于死亡组、呼吸机使用和血管活性药物比例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ICU 24 h、3 d血清IFABP浓度均低于死亡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24 h血清IFABP水平、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为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IFABP对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更好的预测价值,敏感性83.8%、特异性61.3%。结论IFABP血清水平对心源性休克患者28d生存有预测价值,血清IFABP浓度升高与心源性休克患者存活率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源性休克 灌注 心输出量 重症医学科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肠黏膜屏障损伤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苏小优 万燕 +1 位作者 陈超超 蓝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9-946,共8页
肠道是人体持续暴露于外部环境的最大器官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物理及化学屏障作用保护人体免受致病菌侵害,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起关键作用,肠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易位,与多种疾... 肠道是人体持续暴露于外部环境的最大器官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物理及化学屏障作用保护人体免受致病菌侵害,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整性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起关键作用,肠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易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中的一种,对肠道损伤具有特异性,在肠道发生损伤、缺血、肠黏膜屏障损伤及通透性增加时会迅速释放入血液循环,I‑FABP水平升高是反映肠道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临床上很多疾病常合并肠道功能障碍,本文主要对I‑FABP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与肠黏膜屏障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结构特征 功能 黏膜屏障 道损伤
下载PDF
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碱性磷酸酶、D-二聚体在肠梗阻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丁宗豪 汪泳 陈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碱性磷酸酶(ALP)、D-二聚体(D-D)在肠梗阻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201例,根据是否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105例)和保守治疗组(96例)。根据肠道血运情况将手术组分为单纯性...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碱性磷酸酶(ALP)、D-二聚体(D-D)在肠梗阻患者中表达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肠梗阻患者201例,根据是否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105例)和保守治疗组(96例)。根据肠道血运情况将手术组分为单纯性肠梗阻组(46例)、无肠壁坏死组(34例)和肠壁坏死组(25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肠梗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肠道血运患者血清IFABP、ALP、D-D水平。分析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清IFABP、ALP、D-D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FABP、ALP、D-D水平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组患者血清IFABP、ALP、D-D水平高于保守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保守治疗组血清IFAB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肠壁坏死组血清IFABP、ALP、D-D水平高于无肠壁坏死组及单纯性肠梗阻组,且无肠壁坏死组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均P<0.05)。血清IFABP、ALP、D-D三者间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IFABP、ALP、D-D水平对绞窄性肠梗阻均有诊断价值,且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IFABP、ALP、D-D水平升高,且与肠绞窄严重程度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绞窄性肠梗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窄性梗阻 单纯性梗阻 脂肪酸结合蛋白 碱性磷酸酶 D-二聚体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白细胞介素-1β及粪便钙卫蛋白与小儿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关系
6
作者 宫蕾 赵彬 +1 位作者 孙婷婷 吕响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粪便钙卫蛋白(FC)与小儿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140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IBD组),根据病理及内镜检查,将57例克罗恩病(CD)...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粪便钙卫蛋白(FC)与小儿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140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IBD组),根据病理及内镜检查,将57例克罗恩病(CD)患儿分为CD组,将83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分为UC组,另选取同期3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儿为IBS组。对比各组患儿I-FABP、IL-1β及FC水平差异,分析各指标变化与IBD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IBD组I-FABP、IL-1β水平及FC水平高于IBS组(P<0.05),而CD组和UC组I-FABP、IL-1β水平及F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活动IBD患儿I-FABP、IL-1β及FC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活动患儿(P<0.05)。CD患儿I-FABP、IL-1β、FC水平与CDA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UC患儿I-FABP、IL-1β、FC水平与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I-FABP、IL-1β与FC串联检验评估中重度活动期C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串联检验评估中重度活动期U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结论IBD患儿血清I-FABP、IL-1β及FC异常升高,三者可作为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脂肪酸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钙卫蛋白 活动度
下载PDF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胆碱酯酶联合检测在危重患者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
7
作者 童武进 顾魏峰 +1 位作者 徐俊 胡立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87-891,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与胆碱酯酶(ChE)联合检测在危重患者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5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5例患者合并脓毒症纳入脓毒症组,143... 目的 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与胆碱酯酶(ChE)联合检测在危重患者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6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258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5例患者合并脓毒症纳入脓毒症组,143例无脓毒症纳入非脓毒症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ICU入院时的血清I-FABP和ChE水平,记录脓毒症患者院内病死率。结果 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血清ChE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P<0.001)。血清I-FABP和ChE联合诊断危重患者脓毒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33(95%CI:0.903~0.962),灵敏度可达到90.4%,特异度可达到85.3%。血清I-FABP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269,P=0.004),ChE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r=-0.257,P=0.006)。死亡患者血清I-FAB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ChE明显低于存活患者(P<0.001)。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血清I-FABP和ChE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I-FABP和ChE联合检测可良好识别危重患者脓毒症的发生以及院内死亡高风险的患者,有望成为危重患者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院内死亡预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胆碱酯酶 脓毒症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肠三叶因子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妮 朱炜 +2 位作者 朱家睿 张卫军 王爱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0-654,共5页
目的比较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肠三叶因子(ITF)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4例危重症患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ITF,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肠三叶因子(ITF)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4例危重症患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ITF,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肠损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低于非胃肠损伤组,血清IFABP、ITF水平高于非胃肠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危重症患儿血清瓜氨酸与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住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36^-0.31,P均<0.01)。结论血清瓜氨酸、IFABP、ITF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胃肠损伤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瓜氨酸水平可能反映危重病患儿胃肠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三叶因子 急性胃损伤 危重症
下载PDF
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万嘉 杨镛 +4 位作者 李珊珊 李国剑 马振桓 杨国凯 杜玲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933-2936,共4页
背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肠道缺血、肠系膜坏死,进一步可发展为严重腹腔感染,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由于该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因此,目前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目的探讨D-二聚体、肠脂... 背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血栓形成后,可导致肠道缺血、肠系膜坏死,进一步可发展为严重腹腔感染,最终造成患者死亡。由于该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因此,目前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仍较困难。目的探讨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腹痛伴便隐血阳性的患者376例,经腹部超声、腹部增强CT、造影和腹腔穿刺等检查最后确诊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1例(观察组),其余35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0、6、12、24、48h)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结果不同时间点观察组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6〔95%CI(0.831,1.000),P<0.001〕和0.823〔95%CI(0.691,0.955),P<0.001〕。合并肠道坏死、腹腔感染、脓毒症、广泛性血栓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PACHEⅡ)评分≥10分的重型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高于仅有腹痛伴便隐血阳性的轻症患者(P<0.05)。结论D-二聚体、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异常升高,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系膜 急性病 D-二聚体 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下载PDF
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天鹏 项和平 +2 位作者 李贺 汪亨通 张长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评估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行手术治疗的小肠外伤患者128例,其中行小肠修补术9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34例。术前血清I-FAB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其中I-FABP≥300 ng/m L 56例(≥300 ng/... 目的探讨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评估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行手术治疗的小肠外伤患者128例,其中行小肠修补术94例、小肠切除吻合术34例。术前血清I-FAB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其中I-FABP≥300 ng/m L 56例(≥300 ng/m L组),I-FABP〈300 ng/m L 72例(〈300 ng/m L组)。两组术后均行维持水电解质稳定、营养支持、禁食、胃肠减压及应用抗生素等支持治疗。术后第1~7天测定血清I-FABP水平;术后第3天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行胃肠功能评分;记录恢复排便排气时间、术后出现肠梗阻例数、住院时间。结果≥300 ng/m L组合并多发伤及肠系膜损伤、休克指数大于1.0者及行肠切除吻合术例数均高于〈300ng/m L组(P均〈0.05)。与≥300 ng/m L组相比,〈300 ng/m L组血清PCT水平较低,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提前,肠梗阻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后第1~7天血清I-FABP水平均逐渐降低;术后第3天I-FABP水平与胃肠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r=0.520,P﹤0.05)。结论血清I-FABP水平对小肠外伤手术预后的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脂肪酸结合蛋白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肠、肝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传宝 张敬坡 +2 位作者 冯雷 郑韬 秦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肠梗阻患者31例,分为两组:切除肠管组(肠坏死手术切除肠管)13例、未切除肠管组(行开腹手术未切除肠管)1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1日、术后...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肠梗阻患者31例,分为两组:切除肠管组(肠坏死手术切除肠管)13例、未切除肠管组(行开腹手术未切除肠管)1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术后第1日、术后第7日采静脉血,检测血清IFABP及LFABP的含量;取正常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静脉血1次,检测血清IFABP、LFABP含量。结果所有肠梗阻患者入院时血清IFABP及L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切除肠管组IFABP及LFABP水平高于未切除肠管组(P<0.01)。术后第1日,两研究组血清IFABP水平均降至正常(P>0.05),切除肠管组LFABP水平较入院时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未切除肠管组LFABP水平降至正常(P>0.05)。术后第7日,两研究组血清IFABP、LFABP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FABP及LFABP均是诊断肠缺血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 梗阻
下载PDF
建鲤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的分离及其SNPs与增重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正龙 俞菊华 +4 位作者 李红霞 李建林 唐永凯 任洪涛 朱双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8-636,共9页
文章采用PCR方法从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基因组分离到2个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2,FABP2),ORF长度均为399 bp,相似度为92.2%,分别记为jlFABP2a、jlFABP2b,和斑马鱼(Danio rerio)FABP2 ORF的相似... 文章采用PCR方法从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基因组分离到2个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2,FABP2),ORF长度均为399 bp,相似度为92.2%,分别记为jlFABP2a、jlFABP2b,和斑马鱼(Danio rerio)FABP2 ORF的相似度分别为88.0%和90.5%。jlFABP2s基因结构与FABPs家族其他成员一致,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2a和2b间内含子序列和长度差异明显。系统树显示这2个基因对应斑马鱼的1个FABP2基因,和鲤鱼染色体数是斑马鱼的2倍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jlFABP2a、2b在建鲤肠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脑、肝脏、肌肉、肾脏、心脏、性腺等其他组织(P<0.01),且2a表达量显著(雄鱼,P<0.05)或极显著(雌鱼,P<0.01)高于2b,但在其他组织则2b表达量稍高,暗示2a为肠特异性表达,2b则为广谱表达。通过比对8尾建鲤的2a和2b基因序列,在2a和2b上分别找到12个和4个SNP,均位于内含子上。使用PCR-RFLP法检测jlFABP2a上4个SNP位点I1-A15G、I1-A99G、I2-C487T和I3-A27T在建鲤选育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并进行了基因型与个体增重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与雌、雄成鱼阶段增重分别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同时考虑4个位点的基因型与增重的关系,结果基因型AGGGCCXX和AGGGXXAT的个体平均增重比其他个体快15%,这两种基因型个体在选育群中占了9%,具有较大的选育空间,可用于建鲤分子育种计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鲤 脂肪酸结合蛋白 组织表达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增重相关分析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在肠道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涤华 施诚仁 +1 位作者 吴燕 徐远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2期2535-2536,共2页
目的:对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临床运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04年6-10月间新华医院儿科住院病人32例,年龄4个月~7岁。实验组:5例肠套叠,10例完全性肠梗阻,并记录病变肠管的长度。对照组:8例阑尾炎,4例胃肠炎,2例肠粘连,1例胃溃... 目的:对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的临床运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04年6-10月间新华医院儿科住院病人32例,年龄4个月~7岁。实验组:5例肠套叠,10例完全性肠梗阻,并记录病变肠管的长度。对照组:8例阑尾炎,4例胃肠炎,2例肠粘连,1例胃溃疡,2例肾积水。所有患儿入院后抽取2mL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I-FABP含量。结果:实验组、对照组I-FABP分别为:(1237.66±747.27)ng/mL、(81.77±29.60)ng/mL(P<0.001)。术前I-FABP与肠管病变长度呈正相关(r=0.855)。肠坏死病人术后I-FABP含量迅速下降。结论:I-FABP是肠缺血较为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细胞因子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粹 任雪云 +1 位作者 蔡文仙 牛峰海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寻细胞因子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价值。方法对30例NEC患儿(NEC组)和45例非NEC患儿(非NEC组)病程中TNF-α、IL-6、IL-8、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ELISA法测定)进行分析,并35例... 目的探寻细胞因子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价值。方法对30例NEC患儿(NEC组)和45例非NEC患儿(非NEC组)病程中TNF-α、IL-6、IL-8、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ELISA法测定)进行分析,并35例正常早产儿(对照组)比较。结果第1次检查(出现NEC可疑症状时):各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NEC组血清I-FABP水平明显高于非NEC组和对照组(P均<0.05)。第2次检查(第1次抽血后2~3 d):NEC组及非NEC组(20例)患儿血清TNF-α、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而NEC组I-FAB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与非NEC组(P均<0.05)。结论 I-FABP可作为早期诊断NEC较理想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 血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粪钙卫蛋白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姜燕 李和勤 +1 位作者 白亚飞 曹博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IFABP)与粪钙卫蛋白(FC)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及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早产儿,其中120例发生FI(A组),120例未发生FI(B组)。分别于开始喂养前(S1期)、发生FI当天(S2期...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UIFABP)与粪钙卫蛋白(FC)在诊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及其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早产儿,其中120例发生FI(A组),120例未发生FI(B组)。分别于开始喂养前(S1期)、发生FI当天(S2期)和第5天(S3期)、发生NEC当天(S4期)收取两组尿液、粪便,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UIFABP和FC浓度。结果 A组与B组UIFABP浓度、FC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UIFABP及FC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各个时间点NEC组的UIFABP浓度高于无NEC组,S2至S4期NEC组的FC浓度均高于无NEC组;NEC组的UIFABP和FC浓度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3期UIFABP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1.892 mg/ml,敏感度为93.0%、特异性为56.8%;S4期UIFABP浓度诊断早产儿发生NEC的界限值为2.563 mg/ml,灵敏度为76.7%,特异度为97.3%。S3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198.9μg/g,灵敏度为96.5%,特异度为79.6%。S4期FC浓度对早产儿发生NEC的诊断界限值为254.4μg/g,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61.2%。结论 FI早产儿的UIFABP与FC浓度持续升高。FI早产儿出现NEC可能性较大。早产儿发生FI第5天FC浓度、UIFABP异常升高,提示有发生NEC可能,对诊断NEC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养不耐受 尿脂肪酸结合蛋白 粪钙卫蛋白 坏死性小
下载PDF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屏障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玉 赵严 +1 位作者 刘苏 刘占举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29-330,349,共3页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腹症,发病早期可导致肠屏障损伤。由于在肠屏障损伤早期缺少有效的诊断方法,患者往往因此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严重而复杂的并发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一种仅存在于胃肠道的胞浆蛋白,具有...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腹症,发病早期可导致肠屏障损伤。由于在肠屏障损伤早期缺少有效的诊断方法,患者往往因此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严重而复杂的并发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是一种仅存在于胃肠道的胞浆蛋白,具有较好的器官特异性。研究发现血和尿I-FABP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屏障损伤的良好指标。此文就急性胰腺炎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I-FABP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屏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胰腺炎 屏障损伤
下载PDF
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颖 王俊平 +2 位作者 余冬玲 颜慧恒 陈运彬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符合NECⅠ期诊断标准的26例患儿为NECⅠ期组,NECⅡ/Ⅲ期患儿30例为NECⅡ/Ⅲ期组,同...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新生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符合NECⅠ期诊断标准的26例患儿为NECⅠ期组,NECⅡ/Ⅲ期患儿30例为NECⅡ/Ⅲ期组,同期诊断为败血症的早产儿30例为败血症组,无胃肠道疾病及败血症的早产儿30例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儿尿I-FABP、C反应蛋白(CRP)和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尿I-FABP诊断NEC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NEC组不同严重程度患儿及败血症患儿尿I-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但NEC各期患儿及败血症患儿之间尿I-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I-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55(95%CI:0.553~0.757),最佳诊断截点值为7.75 ng/m L,该截点值下诊断NEC的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46.30%。SAA、CRP水平方面,NECⅡ/Ⅲ期组和败血症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CⅠ期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Ⅱ/Ⅲ期组明显高于NECⅠ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CⅠ期组、NECⅡ/Ⅲ期组分别和败血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I-FABP水平在NEC早期(Ⅰ期)已有明显升高,而随着病情加重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提示I-FABP作为NEC早期诊断的肠道特异性指标其诊断效能尚低,临床应用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坏死性小 新生儿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小儿肠缺血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凯强 李健 +2 位作者 崔彦北 石正峰 席红卫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5期418-419,共2页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临床意义 缺血 疾病 小儿
下载PDF
应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评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道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宝利 刘燕萍 +7 位作者 曾嫚妮 韦巧珍 陈民 黎会 覃家敏 梁远志 何一军 吴雪松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与D-乳酸(D-LA)在评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道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肠道损伤,将38例合并...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与D-乳酸(D-LA)在评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道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肠道损伤,将38例合并肠道损伤的患者设置为肠伤组,将42例单纯性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设置为无肠伤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时的白蛋白(PA)、铜蓝蛋白(CP)、运铁蛋白(TF)、I-FABP、D-LA、总蛋白(T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并分析I-FABP、D-LA水平与PA、CP、TF、TP、D-D、CRP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入院后第1天的PA、CP、TF、TP、D-D、CRP、I-FABP、D-LA水平及APACHE-Ⅱ评分以及入院第3天的D-D、CRP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肠伤组PA、CP、TF、TP低于无肠伤组(t=7.630、2.712、5.701、5.574,P<0.05),I-FABP、D-LA、APACHE-Ⅱ高于无肠伤组(t=18.481、26.924、5.037,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FABP、D-LA水平与D-D、CRP间无显著相关性(r=0.143、0.182,P>0.05),而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386,P<0.05),与PA、CP、TF、TP呈负相关(r=-0.531、-0.742、-0.673、-0.802,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出现肠道损伤时血清中I-FABP、D-LA的表达水平会显著升高,且I-FABP、D-LA水平与患者危重程度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 D-乳酸 道损伤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成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干 杨强 +4 位作者 刘洋 陈凯 白鍊 李中福 李启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在成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普外科急诊收治的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并于入院后及时行手术解除梗阻的患者36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6例做对照。所有...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在成人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普外科急诊收治的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并于入院后及时行手术解除梗阻的患者36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6例做对照。所有患者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术前与术后第一天再次抽取静脉血,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反应(ELISA)检测IFABP浓度。结果入院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血清中IFABP含量明显高于非绞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绞窄组在入院、术前及手术解决梗阻后患者血清中IFABP的浓度均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IFABP可以作为判断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是否发生肠绞窄或肠坏死的辅助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梗阻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