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菌-肝轴及其在肠衰竭相关性肝损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圣先 王剑 +3 位作者 李强 李幼生 管文贤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0,共7页
由于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肠衰竭患者不得不依赖肠外营养(PN)来维持能量和正常的生理需求。然而PN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引起肝脏损害。此外,由于肠道结构和内环境发生改变,IF患者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由于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肠衰竭患者不得不依赖肠外营养(PN)来维持能量和正常的生理需求。然而PN在提供能量及营养物质的同时,也会引起肝脏损害。此外,由于肠道结构和内环境发生改变,IF患者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调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过度生长的细菌代谢产生的毒性介质可诱导肠道炎性反应和胆汁酸代谢紊乱,最终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肠衰竭相关性肝损害(IFALD)。自1998年Marshall首次提出肠-肝轴的概念以来,肠-肝轴紊乱在IFA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肠道-肝脏之间的"对话"是维持肝脏代谢和肠道内稳态平衡的关键,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然而,作为一个"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在IFA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笔者首次提出肠-菌-肝轴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试图强调肠道菌群是肠-肝轴中的重要一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IF患者肠道和肝脏损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肠-菌-肝轴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深入研究,将对理解IFALD的发病机制和改进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 - 肠衰竭相关性肝损害 衰竭 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