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后发生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高新颖 李娜娜 吴远宏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后发生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36例行回肠袢式造口术的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后病耻感发生情... 目的:分析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后发生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36例行回肠袢式造口术的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后病耻感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后发生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果:136例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后发生病耻感101例,占74.26%,设为发生组,未发生病耻感35例,占25.74%,设为未发生组;发生组现居住地在农村、有造口并发症、医疗支付自费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现居住地在农村、有造口并发症、医疗支付自费均为影响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后发生病耻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现居住地在农村、有造口并发症、医疗支付自费均为影响老年梗阻性肠癌患者行回肠袢式造口术后发生病耻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梗阻性 肠袢式造口 病耻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宁武 孟凡强 +4 位作者 王文跃 周雷 牛晋卫 张国超 裴东坡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评估腹腔镜技术在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对本院接受腹腔镜辅助(n=25)和常规开腹手术(n=41)的回肠袢式造口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评估腹腔镜技术在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中应用的优劣。方法:对本院接受腹腔镜辅助(n=25)和常规开腹手术(n=41)的回肠袢式造口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辅助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1/25),为顽固性腹水1例,无切口感染及肠梗阻(0/25);传统手术组顽固性腹水、切口感染和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14.63%(6/41)、4.88%(2/41)、9.76%(4/41)。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辅助回肠袢式造口还纳术是安全的微创手术方式,有减少术后并发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袢式造口还纳术 腹腔镜辅助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及回纳的手术技巧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一栋 戴晓宇 +5 位作者 林玲莉 董明君 余永明 曹益晟 于骅 周海萍 《浙江实用医学》 2013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及回纳的手术技巧及时机。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4月本院75例施行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同时行回肠袢式造口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肠袢式造口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术后2个月~1年行回纳术,回...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及回纳的手术技巧及时机。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4月本院75例施行低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同时行回肠袢式造口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肠袢式造口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术后2个月~1年行回纳术,回纳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回肠袢式造口术安全简单有效,回纳时机应个体化,灵活运用相关手术技巧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袢式造口 回纳
下载PDF
免回纳回肠造口与回肠袢式造口在直肠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钦盛 陈海德 王晓琳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721-1725,共5页
目的 比较免回纳回肠造口与回肠袢式造口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B组患者采用免回纳回肠造口。比较两... 目的 比较免回纳回肠造口与回肠袢式造口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B组患者采用免回纳回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造口皮肤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住院费用少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造口并发症、切口感染、二次回纳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B组患者造口皮肤状况得分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结直肠癌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的功能维度得分高于A组,症状维度得分低于A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后采用免回纳回肠造口能改善直肠癌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造口并发症、切口感染、二次回纳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造口皮肤整体恢复状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回纳回 肠袢式造口 前切除术 腹腔镜 吻合 术后恢复 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方式研究进展
5
作者 韩孝文 刘洪洲 吕彦东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7期160-162,共3页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形成了以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但外科手术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为了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可行预防性肠造口,一般常选择回肠末端、...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形成了以辅助放化疗、手术治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但外科手术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后,为了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可行预防性肠造口,一般常选择回肠末端、横结肠、乙状结肠作为预防性肠造口的位置,以回肠末端效果最佳。造口方式多种多样,目前国内以袢式回肠造口为主。为了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对于吻合口较低的直肠癌患者,采用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回肠袢式造口术可解除肠道梗阻症状,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回肠袢式造口术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结直肠外科广泛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已经临床实践证实,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为理想,能够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改善。现研究针对回肠袢式造口方式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 肠袢式造口 术后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结肠造口与回肠袢式造口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万顺 李庆霞 +2 位作者 刘琴远 黄欢 陈小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23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究两种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21年3月行造口手术的88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依据造口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结肠造口术)42例及B组(回肠袢式造口术)46例。对比两组不同时期围... 目的:探究两种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21年3月行造口手术的88例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依据造口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结肠造口术)42例及B组(回肠袢式造口术)46例。对比两组不同时期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胃泌素(GAS)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结果:B组Ⅰ期禁食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Ⅱ期手术时间、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后GAS、HGF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Ⅱ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结肠造口术相比,回肠袢式造口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获得了较好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直乙状结 老年 肠袢式造口 并发症
下载PDF
巧妙粘贴造口袋法结合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在回肠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坤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4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巧妙粘贴造口袋法结合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在回肠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回肠袢式造口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粘贴造口袋法,观察组采用... 目的探讨巧妙粘贴造口袋法结合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在回肠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回肠袢式造口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粘贴造口袋法,观察组采用巧妙粘贴造口袋法结合水胶体敷料透明贴。比较两组治疗2 d后造口袋渗漏情况、皮肤切口情况和粪水性感染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造口袋渗漏和切口感染的总发生率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巧妙粘贴造口袋法结合水胶体敷料透明贴在回肠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减少造口袋渗漏及皮肤切口感染,降低粪水性皮炎感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袢式造口 巧妙粘贴袋法 水胶体敷料透明贴
下载PDF
回肠袢式造口和结肠造口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任锐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和结肠造口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70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回肠袢式造口和结肠造口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根治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70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行回肠袢式造口,对照组行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Ⅰ期、Ⅱ期术后排气时间和禁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Ⅱ期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Ⅰ期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期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结肠造口相比,回肠袢式造口用于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可减少Ⅱ期手术的并发症,更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袢式造口 梗阻性左半结
下载PDF
结直肠(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袢式回肠造口与袢式横结肠造口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江波 王姿欢 王一任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53-459,共7页
目的比较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术后暂时性袢式回肠造口与暂时性袢式横结肠造口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检索Elsevier、MEDLINE、EMBAS、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按所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目的比较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术后暂时性袢式回肠造口与暂时性袢式横结肠造口的术后并发症。方法检索Elsevier、MEDLINE、EMBAS、中国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按所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国内外截止2012年3月12日公开发表的有关对暂时性袢式回肠造口与袢式横结肠造口(作为结直肠吻合口和/或结肠肛管吻合口的暂时性减压造口)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与观察性研究文献。统计软件采用stata11.0及RevMan5.0。结果共纳入12篇英文文献,共累计袢式回肠造口病例604例,袢式横结肠造口病例605例。本分析提示袢式回肠造口较袢式横结肠造口可减少造口脱垂[OR=0.15(95%CI:0.06,0.36),P<0.05],伤口感染[OR=0.31(95%CI:0.17,0.57),P<0.05]及切口疝[OR=0.21(95%CI:0.07,0.62),P<0.05]的发生。结论袢式回肠造口(作为结直肠吻合口和/或结肠肛管吻合口的暂时性减压造口)较袢式横结肠造口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 META分析
下载PDF
两种袢式肠造口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俞泳 邱润丰 徐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比较传统肠袢式造口术和改良肠袢式造口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2000年9月到2011年9月本院进行的29例传统肠袢式造口术(传统组)和33例改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在造口旁皮炎、造口粪便转流不全... 目的比较传统肠袢式造口术和改良肠袢式造口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2000年9月到2011年9月本院进行的29例传统肠袢式造口术(传统组)和33例改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在造口旁皮炎、造口粪便转流不全方面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袢式造口术术后与造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患者术后对肠造口的管理,且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袢式造口 外科手术 方法
下载PDF
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牛欣 李博 钱国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8期81-84,共4页
目的探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行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于术后应用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研究组则采... 目的探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行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于术后应用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研究组则采用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Ⅱ期手术情况、造口皮肤状况评分、血清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完成拔除插管、肠管回纳等操作,但研究组Ⅱ期手术间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皮肤组织增生、变色、溃疡/侵蚀及总分、术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前白蛋白(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造口周围皮肤炎症、造口脱垂、造口水肿、造口内肠管扭转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造口旁疝、造口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相比,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回盲部隧道式回肠插管预防性回肠造口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抑制炎症反应,缩短患者Ⅱ期手术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癌根治术 回盲部隧道插管预防性回 传统
下载PDF
袢式肠造口的近况 被引量:1
12
作者 喻德洪 沈彬 《中级医刊》 1995年第4期36-39,共4页
袢式肠造口的近况喻德洪,沈彬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诊疗中心(200433)结肠造口的普遍采用大大降低了结直肠损伤后死亡率,已成为许多结肠急症和择期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结肠造口有永久性和暂时性两种,后者又分... 袢式肠造口的近况喻德洪,沈彬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诊疗中心(200433)结肠造口的普遍采用大大降低了结直肠损伤后死亡率,已成为许多结肠急症和择期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结肠造口有永久性和暂时性两种,后者又分袢式造口、双筒分开造口和病变外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症
下载PDF
袢式回肠造口与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如良 郑双 许喜娟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3期557-558,共2页
目的观察高危直肠吻合术中应用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高危结直肠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袢式回肠造口手术,观察组接受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并发... 目的观察高危直肠吻合术中应用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高危结直肠吻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袢式回肠造口手术,观察组接受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指标比较,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恢复排便时间、肠再通时间观察组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肠造瘘口回缩、肠造瘘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术住院时间短,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性保护性回 高危 结直吻合 吻合
下载PDF
1例预防性袢式回肠造口误将近端肠管闭合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14
作者 马金龙 《全科护理》 2019年第36期4614-4616,共3页
吻合口漏为直肠癌术后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5%~22%[1]。一旦出现,不仅影响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而且吻合口漏可能增加局部复发率,降低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2]。而预防性造口病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预... 吻合口漏为直肠癌术后最严重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5%~22%[1]。一旦出现,不仅影响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而且吻合口漏可能增加局部复发率,降低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2]。而预防性造口病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预防性造口病人[3-4],且梁成芳[5]认为预防性回肠造口远端黏膜关闭术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医生为了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风险,会选择为病人行预防性袢式回肠造口,且将远端黏膜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 近端封闭
下载PDF
局麻下关闭袢式回肠造口的近期结果: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胡薇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吻合 关闭术 并发症 镇痛剂 局部麻醉
下载PDF
自闭式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甫根 罗文君 +2 位作者 钱川 孙萌 许政文 《西部医学》 2021年第12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探讨自闭式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行预防性造口的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患者69例,纳入袢式造口组,行自闭式回肠造口手术患者35例,纳入自闭造... 目的探讨自闭式回肠造口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行预防性造口的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患者69例,纳入袢式造口组,行自闭式回肠造口手术患者35例,纳入自闭造口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袢式造口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于自闭式造口组,住院费用高于自闭式造口组(P<0.05)。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回肠袢式造口,自闭式回肠造口可避免二期回纳手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 低位直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聂辉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6期2074-2075,共2页
目的探讨两种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回肠袢式组(n=30)和Hartmann术组(n=30)。回肠袢式组患... 目的探讨两种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回肠袢式组(n=30)和Hartmann术组(n=30)。回肠袢式组患者给予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Hartmann术组患者给予Hartmann术造口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回肠袢式组患者Ⅰ期手术术后禁食时间明显短于Hartmann术组(P<0.05)。回肠袢式组患者Ⅱ期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Hartmann术组(P<0.05)。结论与Hartmann术相比,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效果更佳,推广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乙状结 高位直 老年患者 肠袢式造口 HARTMANN术
下载PDF
腹腔镜袢式回肠造口还纳术的临床效果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8
作者 梁国刚 周云鹏 +4 位作者 王龙辉 陈玉 冯立宗 王顺正 孙国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袢式回肠造口还纳术与传统开腹袢式回肠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因结直肠手术行预防性袢式回肠造口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袢式回肠造口还纳术与传统开腹袢式回肠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4年6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因结直肠手术行预防性袢式回肠造口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袢式回肠造口还纳术,n=27)和开腹组(行传统开腹袢式回肠造口还纳术,n=30)。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情况,无非计划性二次手术情况,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数字等级量表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共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红肿渗出3例,肠梗阻1例;开腹组共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红肿渗出7例,切口出血1例,肠梗阻3例,吻合口狭窄不全梗阻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袢式回肠造口还纳术是一种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和加速术后康复方面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纳术 腹腔镜 剖腹手术
下载PDF
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忠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年第5期9-11,共3页
为比较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回顾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需行保护性肠造口的76例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患者资料,根据造口方法不同分为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组(42例,A组)和传... 为比较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在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回顾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需行保护性肠造口的76例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患者资料,根据造口方法不同分为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组(42例,A组)和传统袢式回肠造口组(34例,B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肠道再通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A组患者术后肠道再通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 <0.05;A组患者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B组,P <0.05;2组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高危结直肠吻合手术中行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与传统袢式回肠造口均安全可行,但自闭性保护性回肠造口操作更简单,可避免二期造口还纳手术,而且肠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花费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结直吻合手术 自闭性保护性回 传统 效果
原文传递
两种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南 苏拓 姜国丹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2种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回肠袢式造口组(32例)和结... 目的探讨2种肠造口术在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回肠袢式造口组(32例)和结肠造口组(3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期手术,回肠袢式造口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2.5±0.5)d和(4.6±0.6)d明显短于结肠造口术患者(均t=-14.3644,P=0.0000);Ⅱ期手术中,回肠袢式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禁食时间(2.9±0.6)d和(4.9±0.4)d、(1.4±0.4)d和(2.5±0.3)d、(6.3±1.4)d和(8.8±1.2))均明显短于结肠造口患者(t=-15.2762、-10.9714、-7.6601,P均=0.0000)。结论与结肠造口技术相比,回肠袢式造口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和高位直肠癌治疗方面具有操作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袢式造口 老年梗阻性 乙状结 高位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