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化物摄入对于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其肠道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周俊球 段娟 +2 位作者 辛金鸽 彭薇淇 黄咏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0期1245-1254,共10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氟化物摄入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表现及其肠道变化的影响。方法 动物试验分两次进行:两次试验分别将3周龄与8周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低浓度氟化物组(LF组)、中浓度氟化物组(MF组)和高浓度氟化物组...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氟化物摄入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表现及其肠道变化的影响。方法 动物试验分两次进行:两次试验分别将3周龄与8周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低浓度氟化物组(LF组)、中浓度氟化物组(MF组)和高浓度氟化物组(HF组),每组12只,分别在小鼠7周龄与12周龄进行埋藏食物实验、三箱社交实验、旷场实验、埋珠实验以及高架十字迷宫相关行为学检测。测定不同组别小鼠氟化物在大脑中的残留,大脑皮层NR2A、NR2B、BDNF、GABRA1、GAD65和GAD67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并进行右旋糖酐法以及DAO和D-乳酸活性检测肠道通透性。结果 MF组和HF组小鼠的孤独症样行为较Control组和LF组小鼠更为显著;随着氟化物摄入浓度的增加,小鼠大脑中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中、高浓度的氟化物摄入使3周龄小鼠相关因子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肠道通透性检测结果显示,中、高浓度的氟化物摄入导致肠道高通透性和血清DAO含量和D-乳酸活性的增加。3周龄小鼠四组之间的检测结果较8周龄小鼠更为显著。结论 中、高浓度的氟化物摄入会导致明显的孤独症样行为;该影响具有时间窗口,即3周龄小鼠有显著影响,氟化物对8周龄小鼠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明显下降;3周龄小鼠的敏感性,及氟化物对孤独症样行为的影响,可能均与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理论 氟化物摄入 孤独症样行为 肠道变化
下载PDF
肠外营养与肠道变化
2
作者 刘牧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64-65,共2页
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替代胃肠道提供机体所需营养素,使胃肠道功能处于休息状态,是胃肠道解剖结构异常及功能障碍患者唯一营养途径,对某些胃肠疾病有治疗作用。但TPN需要较高的... 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替代胃肠道提供机体所需营养素,使胃肠道功能处于休息状态,是胃肠道解剖结构异常及功能障碍患者唯一营养途径,对某些胃肠疾病有治疗作用。但TPN需要较高的技术条件和物质条件,并可能发生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 肠道变化 细菌移位 谷氨酰胺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疾病患者Treg/Th17免疫失衡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
3
作者 陈庆娜 刘彦洁 +2 位作者 李良霄 马利娜 肖冉冉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760-765,共6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疾病(ILD)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免疫失衡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RA组。根据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疾病(ILD)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免疫失衡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RA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RA组。根据临床症状、X射线及胸部HRCT检查评估结果,将RA组分为RA-ILD组39例和NO-ILD组61例。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检测Treg/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对粪便DNA样本16S rRNA V3-V4区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RA-ILD患者肠道菌群丰度与Treg/Th17相关性。结果与NO-ILD组相比,RA-ILD组的Shannon指数、Observed_species指数及Chao1指数均明显较低,类杆菌属(Bacteroides)、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梭状芽孢杆菌属(Acuformics-Prevot)、厚壁菌门(Firmicutes)、真杆菌属(Eubacteri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韦荣球菌属(Veilonella)相对丰度均明显较低,拟杆菌门(Bacter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na)、戈登菌属(Ciordonaspp)、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普雷沃菌属(Prerotella)相对丰度均明显较高,Treg细胞比例及Treg/Th17明显较低,IL-23、IL-17水平及Th17细胞比例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g/Th17与类杆菌属、嗜血杆菌属、韦荣球菌属、真杆菌属、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与普雷沃菌属、变形菌门、梭状芽胞杆菌属、放线菌门、戈登菌属、拟杆菌门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RA合并ILD患者存在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而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其失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Treg/Th17失衡 肠道菌群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的相关性
4
作者 郭海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8期3312-3315,共4页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AP易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收治182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AP患者易位感染发生情况并分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肠道菌群检查结果...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AP易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2月收治182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AP患者易位感染发生情况并分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肠道菌群检查结果等,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AP易位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 182例AP患者41例发生易位感染,发生率为22.53%;易位感染组血清D-乳酸水平、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无感染组,双歧杆菌数量低于无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乳酸水平高、肠杆菌水平高、肠球菌水平高、双歧杆菌水平低是AP患者易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当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的cut-off值分别取22.125、3.155、9.195 log_(10)N/g时,可获得易位感染最佳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0.933、0.879。结论 AP患者易位感染风险高,可能与患者肠道菌群失衡有关,未来可考虑检测肠道菌群变化,以评估AP患者易位感染风险,或可能成为未来早期预防易位感染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易位感染 肠道菌群的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肠道菌群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聂美亮 朱琴伟 +1 位作者 曾菲 曾金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04-180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住院资料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住院资料的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8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查肠道菌群和血常规。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变化情况,并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双歧杆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水平升高以及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降低(P<0.05);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均与PLT、PT呈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PLT、PT呈负相关(P<0.05),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均与Alb呈负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且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白蛋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对肝硬化合并PVT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肠道菌群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婴幼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肠道菌群变化及病因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晓明 白革兰 贾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婴幼儿 迁延性腹泻 慢性腹泻 肠道菌群变化 病因
下载PDF
重视肠道微生态变化在慢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兰娟 吴仲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变化 慢性肝病 作用 双岐杆菌活菌制剂
下载PDF
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SlgA变化与微生态制剂的调节 被引量:8
8
作者 邵祥稳 张庆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89-790,共2页
目的 :观察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分泌型 SIg A变化规律 ,探讨肝硬化腹泻形成原因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对肝硬化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给 3 2例肝硬化腹泻患者口服整肠生胶囊 ,4粒 /次 ,3次 /d,共 3 0 d。分别称取 3 2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 目的 :观察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分泌型 SIg A变化规律 ,探讨肝硬化腹泻形成原因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对肝硬化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给 3 2例肝硬化腹泻患者口服整肠生胶囊 ,4粒 /次 ,3次 /d,共 3 0 d。分别称取 3 2例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 1 .0 g,加入 1 ml的0 .0 1 mol/L p H值为 7.4PBS缓冲液 ,2 0 0 0 0 r/min离心 1 5 min,吸取上清液装管 ,- 2 0 .0℃保存待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治疗前后 SIg A含量 ,并与 3 3例对照。结果 :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中 SIg A为 5 3 4 .3 6± 1 3 4 .1 9μg/g,明显低于健康组 980 .0 2± 1 87.4μg/g,治疗后SIg A增加为 80 2 .5 5± 1 71 .46 μg/g,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 6 74.2 8± 1 1 8.72 μg/g。结论 :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中 SIg A明显减少 ,局部防御机能下降 ,是肝硬化导致腹泻的原因之一。微生态调节剂整肠生通过提高肝硬化腹泻患者肠道中 Slg A水平 ,增强肠道防御能力 ,对肝硬化腹泻有明确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泻 肠道S1gA变化 微生态制剂 调节 治疗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变化在2型糖尿病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宋丹丹 刘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期184-187,共4页
1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 人体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其肠道内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疣微球菌门组成,而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占优势,某些病毒及真核生物也同时存在于肠道内。肠道菌群和肥胖症的... 1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 人体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常菌群,其肠道内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疣微球菌门组成,而厚壁菌门及拟杆菌门占优势,某些病毒及真核生物也同时存在于肠道内。肠道菌群和肥胖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亦是如此,有学者发现,改变肠道菌群构成,可以控制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变化 2型糖尿病 肠道内微生物 价值 诊疗 代谢性疾病 正常菌群 真核生物
下载PDF
双歧杆菌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盈 朱飞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8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收的放射性肠炎患者65例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目,...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治疗放射性肠炎的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收的放射性肠炎患者65例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数目,并比较2组双歧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的数目;统计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数目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杆菌数目均多于治疗前(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大肠杆菌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皮疹2例、神经毒性1例、水肿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15%(4/6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放射性肠炎可提高整体疗效,且调节肠道菌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肠道菌群变化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海燕 董礼阳 杨景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28-2129,共2页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肝衰竭时肠道腔菌群和膜菌群的变化及肝脏细菌易位的情况。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予小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肠内容物和肠管标本,进行腔菌群、膜菌群定量检测,计算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并观察肝脏细菌易...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肝衰竭时肠道腔菌群和膜菌群的变化及肝脏细菌易位的情况。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予小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模型,取肠内容物和肠管标本,进行腔菌群、膜菌群定量检测,计算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并观察肝脏细菌易位情况。结果:小鼠肝细胞出现大片状坏死,肠道腔菌群与膜菌群中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升高(P<0.001),肠道优势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01),B/E比值<1,并可见肝脏细菌易位。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腔菌群及膜菌群比例失衡,定植抗力下降,小鼠肠道细菌易位,是肝衰竭发生、发展、维持、恶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肠杆菌科 D-氨基半乳糖 肠道菌群变化 小鼠肝细胞 急性肝衰竭 肠道细菌易位 双歧杆菌 膜菌群 腔菌群
下载PDF
肝衰竭患者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其干预措施 被引量:12
12
作者 盛国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57-259,共3页
肠道菌群可以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维护肠道生态平衡,对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1]。肝衰竭是肝脏病变最危重的临床阶段,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肝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相... 肠道菌群可以参与体内多种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维护肠道生态平衡,对宿主的生理、病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1]。肝衰竭是肝脏病变最危重的临床阶段,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肝功能障碍与肠道微生态之间相互影响,可形成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变化 肝衰竭 干预措施 肠道微生态失调 患者 机体免疫功能 肝功能障碍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温建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6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ALD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格检查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接受肠道菌群...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ALD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格检查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接受肠道菌群、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观察两组肠道菌群、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肠道菌群变化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大肠埃希杆菌(7.48±1.20)lgCFU/g、粪肠球菌(8.81±1.49)lgCFU/g、乳酸杆菌(7.08±1.26)lgCFU/g,均高于对照组(6.91±1.65)、(7.38±1.43)、(6.12±1.08)lgCFU/g,双歧杆菌水平(7.06±1.25)lgCFU/g低于对照组(8.92±1.14)lg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69.85±12.95)%、CD4^(+)(38.61±10.27)%、CD8^(+)(23.87±9.34)%、NK细胞水平(11.73±5.29)%,均低于对照组(75.74±8.53)%、(47.24±7.92)%、(26.65±8.45)%、(20.87±6.34)%,B细胞水平(15.93±10.14)%高于对照组(11.15±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与B细胞均呈正相关(P<0.05),大肠埃希杆菌、粪肠球菌、乳酸杆菌与CD3^(+)、CD4^(+)、CD8^(+)、NK细胞均呈负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CD3^(+)、CD4^(+)、CD8^(+)、NK细胞均呈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B细胞呈负相关(P<0.05)。结论:A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ALD诊治、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肠道菌群变化 T淋巴细胞 相关性
下载PDF
小肠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
14
作者 付楠楠 宋红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85-4187,共3页
随着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肠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继续维持。但持续的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心静脉通道感染、静脉通道血栓形成、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等。目前对于小肠功能衰竭合并TPN并发症的患者.小肠移植已成为公认的唯一... 随着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应用,肠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继续维持。但持续的TPN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中心静脉通道感染、静脉通道血栓形成、TPN相关性终末期肝病等。目前对于小肠功能衰竭合并TPN并发症的患者.小肠移植已成为公认的唯一能够挽救生命的治疗手段。但小肠移植术后高发的感染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感染仍是移植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小肠移植术后并发感染远高于其他器官移植,这是由于肠道与外界相通.肠腔内又含有大量微生物所致。现在普遍认为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下面对小肠移植术后肠道微生态变化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变化 小肠移植 PN并发症 移植术后 全胃肠外营养 小肠功能衰竭 静脉通道 挽救生命
下载PDF
自然腹泻黄犊牛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粪便乳酸含量的关系
15
作者 蒋长苗 王淑军 +3 位作者 张德群 郭宏学 孙彩堂 高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54-155,共2页
犊牛腹泻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菌群紊乱和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降低是新生犊牛腹泻症的主要病因。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淮北地区黄犊牛腹泻的发生... 犊牛腹泻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菌群紊乱和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降低是新生犊牛腹泻症的主要病因。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淮北地区黄犊牛腹泻的发生是否与肠道菌群紊乱、乳酸利用率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泻 乳酸含量 肠道菌群紊乱 轮状病毒感染 牛链球菌 肠道菌群变化 营养物质吸收 消化链球菌 韦荣氏球菌 牛肠
下载PDF
儿童烧伤后补充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张红兵 张建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肠道菌群变化 临床意义 烧伤 益生菌 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 儿童 病理生理变化 双歧杆菌 肠道功能紊乱 婴幼儿时期
下载PDF
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及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细菌变化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和庆章 王桂良 +5 位作者 龚敏 邱萍 徐林芳 文剑波 肖献忠 谭斯品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4期5-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及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细菌变化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赣南医学院附属萍乡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三组: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EN)组、肠内...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及益生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细菌变化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赣南医学院附属萍乡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三组: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EN)组、肠内营养+益生菌(EN+益生菌)组。并评估三组APACHEⅡ得分、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大便菌群的变化、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的水平。结果EN组、EN+益生菌组与PN组比较,APACHEⅡ评分、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粪便致病菌数、血清内毒素、TNF-α和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粪便有益菌和血清IL-10显著升高(P<0.05)。EN+益生菌组与EN组比较,APACHEⅡ评分、MODS的发生率、粪便致病菌、血清内毒素、TNF-α和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粪便有益菌和血清IL-10显著升高(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可通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在SAP的治疗中发挥有效作用,益生菌可与EN起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益生菌 肠道细菌变化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不同分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及肠道菌群代谢情况
18
作者 庄华琴 林义川 +1 位作者 徐丽珍 郑金炽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及肠道菌群代谢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泉州市第三医院的42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作为急性期组,41例缓解期患者作为缓解期组,志愿招募匹配的4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其性别、...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及肠道菌群代谢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泉州市第三医院的42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作为急性期组,41例缓解期患者作为缓解期组,志愿招募匹配的4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病程等一般资料,并收集血液和粪便标本,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APOB1)。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菌群代谢特征并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急性期组TC、HDL、TG、APOA1、APOB1高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患者上述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拟杆菌属、埃希氏杆菌属丰度高于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其余指标低于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TC、HDL、TG等血脂水平更高且肠道菌群物种分布主要为拟杆菌属、埃希氏杆菌属,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人群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精神分裂症 肠道菌群变化 血脂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和对妊娠结局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悦群 费华丽 夏建妹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妇女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孕24~28周糖耐量检查结果分为GDM组5...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妊娠期妇女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孕24~28周糖耐量检查结果分为GDM组52例与糖耐量正常组74例。对比两组孕妇肠道菌群特征、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分析肠道菌群特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孕妇梭杆菌菌落数无差异(P>0.05),GDM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少于正常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菌落数高于正常组(P<0.05),GDM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8^(+)水平高于正常组,CD3^(+)、CD4^(+)、CD4^(+)/CD8^(+)水平少于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GDM组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与TNF-α、IL6、HsCPR、CD8^(+)呈正相关(P<0.05),与CD3^(+)、CD4^(+)、CD4^(+)/CD8^(+)、组别呈负相关(P<0.05);乳杆菌、拟杆菌与TNF-α、IL6、HsCPR、CD8^(+)呈负相关(P<0.05),与CD3^(+)、CD4^(+)、CD4^(+)/CD8^(+)、组别呈正相关(P<0.05)。GDM组孕妇妊娠不良总发生率(21.2%)高于正常组(6.8%)(P<0.05),GDM组妊娠不良者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少于妊娠正常者,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酵母菌菌落数高于妊娠正常者(P<0.05)。结论:GDM患者机体存在肠道菌群失衡,肠道菌群失衡与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相关性,一定程度影响GDM患者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变化特征 炎症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芪参固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王莎莎 李丽艳 +1 位作者 冯庆春 崔路坤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芪参固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96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伴有... 目的探讨芪参固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96例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伴有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予以相应西药治疗进行控制。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芪参固肾方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SCr、eGFR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大肠杆菌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大肠杆菌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固肾方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能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IL-6、TNF-α水平,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固肾方 慢性肾脏病 肾功能指标 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的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