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体外肠道吸收模型构建及其应用进展
1
作者
陈兰
何晓莉
+2 位作者
游飘雪
王辉
洪战英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2期43-49,59,共8页
肠道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道的上皮细胞上含有绒毛和微绒毛,它们通过增加表面积等因素促进分泌、细胞黏附和吸收。传统的二维/三维(2D/3D)细胞培养模型、动物模型在研究药物吸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人体药动...
肠道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道的上皮细胞上含有绒毛和微绒毛,它们通过增加表面积等因素促进分泌、细胞黏附和吸收。传统的二维/三维(2D/3D)细胞培养模型、动物模型在研究药物吸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人体药动学的可预测性或伦理问题等,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以体外活细胞为基础,模拟人肠道的核心结构和关键功能是构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肠道模型的研究重点。该模型是利用微加工技术制备出的模拟人体肠道的复杂微结构、微环境和生理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仿生系统。与2D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相比,肠芯片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人体内环境,在药物筛选方面更具特异性。本综述概括了国内外肠芯片模型以及与肠道相关的多器官耦合芯片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建模、药物吸收和转运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当前肠芯片模拟肠道稳态和疾病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建立更可靠的体外肠芯片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肠道吸收模型
微环境
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牛乳酪蛋白体外模拟消化液的ACE抑制活性及其肠道吸收
被引量:
7
2
作者
薛海燕
薛丽欢
+3 位作者
贺宝元
王战勇
许淼
白文卿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7,共9页
本文对牛乳酪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以ACE抑制活性为指征,LC-MS/MS确定水解物肽谱,并采用大鼠肠道模型对其吸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为人工胃液消化、人工肠液消化、胃肠联合消化三种消化方式的水解度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单胃和单肠消化...
本文对牛乳酪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以ACE抑制活性为指征,LC-MS/MS确定水解物肽谱,并采用大鼠肠道模型对其吸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为人工胃液消化、人工肠液消化、胃肠联合消化三种消化方式的水解度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单胃和单肠消化的ACE抑制率均随水解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随后逐渐降低,而胃肠联合的ACE抑制率则是先降低再增加,胃肠联合消化产生水解度最高为25.51%,其ACE抑制率在2 h时达到最高值为68.03%;LC-MS/MS测定消化液的肽谱,分析得出模拟消化后可能产生的ACE抑制肽有IPP、RYLGY、LHLPLP、AYFYPEL、RPKHPIKHQ及WQVLPNAVPAK;使用FITC标记酪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SDS-PAGE和Tricine-SDS-PAGE都表明FITC-酪蛋白经过胃肠消化后荧光标记稳定存在,且水解物的分子量在5 ku以下;大鼠肠道吸收模型发现标记后的牛乳酪蛋白经模拟消化后在肠道吸收率大小依次为十二指肠吸收>空肠吸收>回肠吸收>结肠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酪蛋白
ACE抑制肽
大鼠
肠道吸收模型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体外肠道吸收模型构建及其应用进展
1
作者
陈兰
何晓莉
游飘雪
王辉
洪战英
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
上海市药物(中药)代谢产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2期43-49,59,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3777,81872829)。
文摘
肠道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道的上皮细胞上含有绒毛和微绒毛,它们通过增加表面积等因素促进分泌、细胞黏附和吸收。传统的二维/三维(2D/3D)细胞培养模型、动物模型在研究药物吸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人体药动学的可预测性或伦理问题等,其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以体外活细胞为基础,模拟人肠道的核心结构和关键功能是构建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肠道模型的研究重点。该模型是利用微加工技术制备出的模拟人体肠道的复杂微结构、微环境和生理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仿生系统。与2D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相比,肠芯片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人体内环境,在药物筛选方面更具特异性。本综述概括了国内外肠芯片模型以及与肠道相关的多器官耦合芯片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疾病建模、药物吸收和转运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当前肠芯片模拟肠道稳态和疾病面临的挑战,为进一步建立更可靠的体外肠芯片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肠道吸收模型
微环境
应用
Keywords
microfluidic chips
intestinal absorption model
micro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分类号
R96 [医药卫生—药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牛乳酪蛋白体外模拟消化液的ACE抑制活性及其肠道吸收
被引量:
7
2
作者
薛海燕
薛丽欢
贺宝元
王战勇
许淼
白文卿
机构
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央储备粮西安大明宫直属库
出处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405)
陕西省科技统筹计划项目(2013KTZB02-02-05(2))
+1 种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项目(16JK1101)
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44)
文摘
本文对牛乳酪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以ACE抑制活性为指征,LC-MS/MS确定水解物肽谱,并采用大鼠肠道模型对其吸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为人工胃液消化、人工肠液消化、胃肠联合消化三种消化方式的水解度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单胃和单肠消化的ACE抑制率均随水解时间的延长先快速增加,随后逐渐降低,而胃肠联合的ACE抑制率则是先降低再增加,胃肠联合消化产生水解度最高为25.51%,其ACE抑制率在2 h时达到最高值为68.03%;LC-MS/MS测定消化液的肽谱,分析得出模拟消化后可能产生的ACE抑制肽有IPP、RYLGY、LHLPLP、AYFYPEL、RPKHPIKHQ及WQVLPNAVPAK;使用FITC标记酪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SDS-PAGE和Tricine-SDS-PAGE都表明FITC-酪蛋白经过胃肠消化后荧光标记稳定存在,且水解物的分子量在5 ku以下;大鼠肠道吸收模型发现标记后的牛乳酪蛋白经模拟消化后在肠道吸收率大小依次为十二指肠吸收>空肠吸收>回肠吸收>结肠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
关键词
牛乳酪蛋白
ACE抑制肽
大鼠
肠道吸收模型
Keywords
milk casein
ACE inhibitory peptide
intestinal absorption model in rat
分类号
TS2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体外肠道吸收模型构建及其应用进展
陈兰
何晓莉
游飘雪
王辉
洪战英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牛乳酪蛋白体外模拟消化液的ACE抑制活性及其肠道吸收
薛海燕
薛丽欢
贺宝元
王战勇
许淼
白文卿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