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微生态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及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么玲 甘丽虹 +1 位作者 邓峰 方念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7期120-122,共3页
目的分析肠道微生态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个受试者分为A、... 目的分析肠道微生态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个受试者分为A、B、C、D、E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肠道微生态治疗,B组为肠道微生态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组采用肠道微生态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盐酸帕罗西汀,D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E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比较5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治疗后肠道各菌群数量。结果A组和E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E组、A组、D组,5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C组、E组、D组、B组、A组,5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组患者肠道内各菌群数量由高到底依次为C组、B组、A组、D组、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肠道微生态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盐酸帕罗西汀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较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肠道各菌群数量和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微生态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张翔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2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肠道微生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肠道微生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道微生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排便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次数、粪便异常性状比例、腹胀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心理状态、社会生活、个体经济、总体健康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肠道微生态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排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排便情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整体护理与协同护理共干预模式在肠道微生态调控治疗ASD患儿中的应用
3
作者 禚玥 王金丽 +1 位作者 刘喆 王苏雯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与协同护理共干预模式在肠道微生态调控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住院接受治疗的64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与协同护理共干预模式在肠道微生态调控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住院接受治疗的64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与协同护理共干预模式;采用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比较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B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CAR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与协同护理共干预模式可提高肠道微生态调控治疗ASD患儿的临床效果,帮助患儿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协同护理 肠道生态调控治疗 自闭症谱系障碍
下载PDF
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启仪 冯啸波 +5 位作者 倪玲 田宏亮 李广科 姜军 李宁 黎介寿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65-1369,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于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2015年间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确诊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并行金陵术治疗的198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式的不同,非随机...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对于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2015年间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确诊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并行金陵术治疗的198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式的不同,非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0例,术前常规肠道准备,术后如存在腹泻、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时给予益生菌和益生元治疗)和微生态治疗组(98例,除围手术期常规处理外,术前2周开始口服益生菌和益生元,并行肠内营养;术后待恢复排气排粪后再继续予以益生菌和益生元)。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1、3、6和12月进行术后胃肠生活质量评分(CIQLI)和Wexner便秘评分,并记录腹泻和腹胀发生情况。结果微生态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以及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生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6%(27/98)和37.0%(37/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但微生态治疗组小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C2.O%(2/98)比9.0%(9/100),P=0.0341,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7.2±3.1)d比(9.8±3.6)d,P=0.040]。术后1月,微生态治疗组患者腹泻和腹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腹泻:30.9%(29/94)比46.9%(45/96),P=0.024;腹胀:44.7%(42/94)比60.4%(58/96),P:0.030],GIQLI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2.36比43.55)(P〈0.026)。术后12月时,两组患者腹泻、腹胀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腹泻:3.4%(3/89)比3.3%(3/90),P〈O.989:腹胀:6.7%(6/89)比5.6%(5/90),P=0.7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QLI和Wexner便秘评分均逐渐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治疗可明显降低顽固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术后小肠炎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轻术后早期腹胀及腹泻症状.改善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功能性便秘 肠道微生态治疗 术后并发症 胃肠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帕罗西汀联合肠道微生态治疗对伴焦虑抑郁的老年IBS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耿红芳 靳永辉 +2 位作者 黄琮超 于泳 欧阳旺甫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2年第4期703-706,共4页
目的分析合并焦虑抑郁的肠易激综合征(IBS)老年患者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和帕罗西汀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29例伴焦虑、抑郁的IBS老年患者分为2组,常规心理指导基础上,64例微生态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 目的分析合并焦虑抑郁的肠易激综合征(IBS)老年患者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和帕罗西汀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29例伴焦虑、抑郁的IBS老年患者分为2组,常规心理指导基础上,64例微生态组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联合组在微生态组基础上加服盐酸帕罗西汀,均口服4周,对比各组间腹泻、腹痛消失时间、4周末肠道微生物数量、炎症因子和抑郁、焦虑状态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腹痛和腹泻消失快于微生态组,4周末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微生态组(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均高于微生态组(P<0.05),两组在拟杆菌、肠杆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和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抑郁、焦虑的老年IBS患者在肠道微生态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可明显改善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肠道微生物及炎症状态的改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 焦虑抑郁 帕罗西汀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态治疗与孤独症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利利 姚泽忠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S02期184-186,共3页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临床上以行为刻板,兴趣狭隘及社交障碍为核心表现,患病率在1%~2%,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更容易伴发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包括...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临床上以行为刻板,兴趣狭隘及社交障碍为核心表现,患病率在1%~2%,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影响儿童行为的重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更容易伴发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其肠道微生态失衡被证实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认为其是环境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的内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菌群失调 肠道微生态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胃肠道早癌ESD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治疗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么玲 甘丽虹 方念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010-1012,1029,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胃肠道早癌ESD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诊断胃肠道早癌,并行ESD术治疗达到治愈性切除的病人术后合并胃肠功能紊乱,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胃肠道早癌ESD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诊断胃肠道早癌,并行ESD术治疗达到治愈性切除的病人术后合并胃肠功能紊乱,伴有焦虑或抑郁状态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个受试者分为A、B、C、D、E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采用双歧杆菌治疗,B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C组采用双歧杆菌联合认知行为疗法,D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E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双歧杆菌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5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A组和D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5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组、C组、A/D组、B组,5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E组、D组、B组、C组、A组,5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采用肠道微生态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盐酸帕罗西汀对消化道早癌ESD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合并焦虑或抑郁状态患者进行治疗,较单纯药物治疗或单纯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疗效要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对我们临床工作具有一定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早癌ESD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肠道微生态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盐酸帕罗西汀 治疗方案
下载PDF
慢性便秘肠道微生态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1
8
作者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专业委员会 +7 位作者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肠道微生态专业委员会 陈启仪 秦环龙 姜军 董秀山 柯晓 田宏亮 杨波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6-337,共12页
慢性便秘是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慢性便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肠道微生态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关注。为此,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人体健康科技... 慢性便秘是常见的胃肠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慢性便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肠道微生态治疗方法日益受到关注。为此,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预防医学会肠道微生态专业委员会的倡议下,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成立了《慢性便秘肠道微生态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编写委员会,围绕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微生态治疗的适应证和肠菌移植的方案,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汇集专家们的临床经验,提出了16条推荐意见,旨在规范慢性便秘的肠道微生态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肠道微生态治疗 肠菌移植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金陵术治疗顽固性混合型便秘的手术要点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姜军 陈启仪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9-1334,共6页
当药物治疗及生物反馈、骶神经刺激等治疗无效时,手术成为治疗顽固性便秘患者的最终选择。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出口梗阻和混合型。结肠慢传输和出口梗阻两类病理变化可互为因果、恶性循环。高达90.2%的便秘为混合型,因... 当药物治疗及生物反馈、骶神经刺激等治疗无效时,手术成为治疗顽固性便秘患者的最终选择。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出口梗阻和混合型。结肠慢传输和出口梗阻两类病理变化可互为因果、恶性循环。高达90.2%的便秘为混合型,因此,手术治疗时需同时纠正这两类病理变化。金陵术应用结肠次全切除联合升结肠-直肠大口径侧侧吻合术,同时解决慢传输和出口梗阻两类病理生理变化。自2001年1月至2016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已实施金陵术1 768例,经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金陵术能有效改善排便功能和胃肠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排便满意率,同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随着手术微创化、手术器械的进展、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该术式安全性和有效性亦在不断提高。通过长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本中心已形成以金陵术为中心,肠道微生态治疗为基础,药物、生物反馈和骶神经刺激治疗为辅的顽固性便秘综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便秘 金陵术 肠道微生态治疗
原文传递
Mechanisms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rhubarb on gut origin sepsis 被引量:27
10
作者 陈德昌 王虑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9年第6期365-369,共5页
It is proposed that gut-liver-lung ax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ic development of the critical illness, and it induces excess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vivo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 It is proposed that gut-liver-lung ax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physiologic development of the critical illness, and it induces excess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vivo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The mechanisms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rhubarb on critical patients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es demonstrate that rhubarb can be used to protect gut barrier, maintain intestinal mic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event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t also can be used to inhibit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by liver inflammatory-effector cells, reduc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the liver and protect hepatic cell functions. Furthermore, rhubarb can be used to reduce 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extenuate pulmonary edema,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eutrophil myeloperoxidase, and lower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decrease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circulation. The abov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hubarb may interrupt or partly interrupt the gut-liver-lung axis after trauma and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Therefore, rhubarb may obviously lower 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and be used to prevent and treat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and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after trau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PSIS Systemic inflammtory response syndrome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