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病毒ECHO 19型引起无菌性脑炎流行的诊断与遗传性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秀惠 严延生 +2 位作者 何爱华 陈前进 张月花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5-378,共4页
目的明确引起无菌性脑炎流行的病原,了解其遗传特征。方法收集部分病例脑脊液及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及中和鉴定、RT-PCR扩增肠道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及序列分析和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3种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一步针对... 目的明确引起无菌性脑炎流行的病原,了解其遗传特征。方法收集部分病例脑脊液及双份血清标本,同时应用传统的病毒分离及中和鉴定、RT-PCR扩增肠道病毒目的基因片段及序列分析和双份血清中和抗体变化3种方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并进一步针对病原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遗传树图构建分析。结果直接从首例及随后送检的18份脑脊液标本中扩增出肠道病毒核酸进行了早期诊断;病毒分离鉴定及双份血清中和抗体检测结果为:用RD和Hep-2两种细胞从30份脑脊液标本中分离出肠道病毒ECHO 19型16株(阳性分离率为53.33%),检测5例病例双份血清ECHO 19 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其中4例双份血清抗体阳转或呈4倍及以上升高,同时也证实了肠道病毒 ECHO 19为此次脑炎流行的病因;其中5株病毒VP1区全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其他ECHO19病毒株进行比对分析,显示:本次分离株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9%-100.0%,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而与已发表其他毒株间亲缘性较远,差异性为13.0%-22.4%,属于一新的变异福建株。结论此次无菌性脑炎流行的病原为一变异的ECHO 19病毒;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达到早期诊断目的,而且可以从分子水平提示病毒的遗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echo 19型 脑炎 无菌性 遗传性分析
原文传递
30例埃可19型肠道病毒性脑炎致病特征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月花 谢飞 +3 位作者 陈前进 曹春远 俞新莲 吴水新 《疾病监测》 CAS 2006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30例埃可19(ECHO19)型肠道病毒引起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方法,由临床、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组成监测系统。结果从所采集的30份脑脊液标本中,分... 目的探讨30例埃可19(ECHO19)型肠道病毒引起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方法,由临床、流行病学与实验室组成监测系统。结果从所采集的30份脑脊液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6株ECHO19型肠道病毒。结论本次儿童病毒性脑炎是由埃可19型肠道病毒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o19肠道病毒 监测 特征
下载PDF
常用快速手消毒剂对两种肠道病毒的灭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纪洵敏 李爱琼 +7 位作者 张磊 郑焕英 肖微 刘冷 王雅静 郑小凌 刘礼平 钟昱文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了解常用快速手消毒剂对两种肠道病毒PV-I、Echo11的灭活效果,以指导手卫生的方式。方法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检测常用的13种快速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PV-I、肠道病毒Echo11病毒作用1 min的灭活效果。结果快速手消毒剂A(... 目的了解常用快速手消毒剂对两种肠道病毒PV-I、Echo11的灭活效果,以指导手卫生的方式。方法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检测常用的13种快速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PV-I、肠道病毒Echo11病毒作用1 min的灭活效果。结果快速手消毒剂A(有效氯370 mg/L)和B(乙醇75%~85%、三氯羟基二苯醚0.4%~0.5%)作用1 min,对PV-I和Echo11的灭活对数值均≥4.00;快速手消毒剂C(聚六亚甲基双胍0.45%~0.55%、乙醇63%~77%)作用1 min,只对Echo11的灭活对数值≥4.00;其余快速手消毒剂对PV-I和Echo11的灭活对数值均<4.00。结论PV-I作为消毒剂病毒灭活实验中的指示毒株,对快速手消毒剂的抗力比Echo11强。检测的13种消毒剂中,对PV-I、Echo11有灭活作用的快速手消毒剂占比分别为15.4%和23.1%,在临床中过度依赖快速手消毒剂阻断肠道病毒通过手的传播是有风险的,在流行季节或明确有肠道病毒污染的情况下,应选择皂液流动水洗手作为手卫生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手消毒剂 脊髓灰质炎病毒 肠道病毒echo11 灭活效果
原文传递
一起暴发流行的无菌性脑炎的病原分析
4
作者 尤凤兴 马广源 +2 位作者 冯微宏 吴家林 凌霞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对一起暴发流行的无菌性脑炎进行病原分析。方法用荧光PCR法对14份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细胞培养分离得到病毒后进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并对病毒VP1区3’段核酸测序以鉴定病毒。结果 14份咽拭子标本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肠... 目的对一起暴发流行的无菌性脑炎进行病原分析。方法用荧光PCR法对14份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细胞培养分离得到病毒后进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并对病毒VP1区3’段核酸测序以鉴定病毒。结果 14份咽拭子标本中,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型)均为阴性,其中8份标本肠道病毒通用型为阳性。从该8份标本从中分离到3株疑似肠道病毒,经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及病毒VP1区3’段核酸测序鉴定,均为埃可病毒30(ECHO30)型肠道病毒。结论本次暴发的无菌性脑炎由ECHO30型肠道病毒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ho30肠道病毒 无菌性脑膜炎 细胞中和试验 VP1区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