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林 查巍 +5 位作者 金载璇 沈洁 汪家娟 樊飞 张良祺 卫晓璐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7 705例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抗原。结果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 094例,RV阳性率为14.2%,其中RVAg和ADV-Ag阳性33例,占轮状病毒阳性...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7 705例腹泻婴幼儿粪便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抗原。结果检出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 094例,RV阳性率为14.2%,其中RVAg和ADV-Ag阳性33例,占轮状病毒阳性样本的3%。在≤28d,29d~≤6个月,6个月~3岁,〉3岁四个年龄组中,RV阳性率分别为4.7%、8.1%、19.1%、7.8%。女性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10~12月份R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ADV感染率则以4~9月份较高,6个月~3岁婴幼儿腺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女性患儿腺病毒阳性率也高于男性患儿。结论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感染可以发生在儿童的各个年龄段,建议小儿出现腹泻症状时,应检测轮状病毒及腺病毒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腹泻 粪便
下载PDF
我国肠道腺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绪杰 王树蕙 +2 位作者 张云 赵锦铭 郭彩云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国内首次从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86-123,其感染Grahm293细胞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进一步用电镜和GambridgeBiotechAdenoclone-type40/41特异性诊断试剂盒检测... 在国内首次从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86-123,其感染Grahm293细胞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进一步用电镜和GambridgeBiotechAdenoclone-type40/41特异性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证明86-123为肠道腺病毒,该工作为肠道腺病毒感染的预防和诊断及其病原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诊断试剂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LAMP法检测儿童粪便中肠道腺病毒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娜 刘金霞 孙殿兴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通过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可视化检测儿童肠道腺病毒核酸的方法。方法登录GenBank网站下载腺病毒40和41基因型的六邻体序列,根据该区段的保守序列设计4条LAMP引物。将反应体系加入EP管,在恒温条件(65℃)扩... 目的通过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可视化检测儿童肠道腺病毒核酸的方法。方法登录GenBank网站下载腺病毒40和41基因型的六邻体序列,根据该区段的保守序列设计4条LAMP引物。将反应体系加入EP管,在恒温条件(65℃)扩增60min后,再以凝胶电泳和钙黄绿素染色评价LAMP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和PCR法的结果相比较。最后,同时用LAMP和PCR法对40份可疑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MP法能准确地使腺病毒40和41型得到扩增,酶切结果也正确,显示了LAMP法较好的特异性。LAMP的灵敏度比PCR高约10倍。经过对40份临床样本的检测,LAMP与PCR均没有发生非特异扩增,LAMP法和PCR法的一致性为92.5%(P>0.05)且LAMP法没有漏检阳性样本。另外,使用钙黄绿素染色的方法更好地显示了产物检测的可视性和简便性。结论该研究初步建立了快速、简便、可视化检测肠道腺病毒的LAMP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儿童
下载PDF
福州市儿童肠道腺病毒感染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志潮 陈骏扬 蔡忠钦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6-37,共2页
[目的]对福州市儿童肠道腺病毒感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双夹心ELISA法对1994年8月~2003年7月10 年所收集的837份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837份标本中检出肠道腺病毒42例,检出率为5.0%,其中 Ad403例(0.4%),Ad4... [目的]对福州市儿童肠道腺病毒感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双夹心ELISA法对1994年8月~2003年7月10 年所收集的837份婴幼儿急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837份标本中检出肠道腺病毒42例,检出率为5.0%,其中 Ad403例(0.4%),Ad4122例(2.6%),未分型17例(2.0%),感染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临床特征为呕吐 发热和腹泻。[结论] 肠道腺病毒是福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以Ad41型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婴幼儿腹泻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一起肠道腺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卫中 曹康生 郭长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感染性腹泻 疫情 消毒 流行病
下载PDF
湖南省永州市婴幼儿肠道腺病毒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四维 周帅锋 周秦 《中国医药》 2011年第8期983-985,共3页
目的 了解肠道腺病毒(EAdv)在湖南省永州市腹泻患儿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永州市收集的324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标本进行EAdv核酸检测.结果 在324例腹泻患儿中检出腺病毒阳性标本16例,阳性率4... 目的 了解肠道腺病毒(EAdv)在湖南省永州市腹泻患儿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永州市收集的324例5岁以下腹泻患儿标本进行EAdv核酸检测.结果 在324例腹泻患儿中检出腺病毒阳性标本16例,阳性率4.9%,腹泻的发病出现春季(4月)和秋季(10月)两个季节性升高现象,与非流行季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患儿以24月龄内小儿多见,占患儿总数的95.4%(309/324).EAdv感染均在24月龄以内,其中12~17月龄EAdv阳性率最高为7.6%(7/92);男女性别比例为1.67∶1,EAdv发病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Adv感染是导致永州市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之一,EAdV主要威胁的人群为24月龄以下婴幼儿,尤其12~17月龄的婴幼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肠道腺病毒 婴幼儿
下载PDF
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付丽娟 付海龙 +2 位作者 孙占宇 徐红 王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目的研究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6例腹泻病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患儿的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抗原,分析不同季节、患儿年龄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的阳... 目的研究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6例腹泻病婴幼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患儿的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抗原,分析不同季节、患儿年龄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256例患儿中,肠道腺病毒的阳性率为1.6%,轮状病毒的阳性率为23.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秋季的腺病毒检出率均为0.0%;轮状病毒一年四季均有检出,冬季的检出率最高。年龄分布中,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随患儿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0~1岁、1~2岁、2~3岁、>3岁患儿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检测的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患儿轮状病毒的检出率最高。结论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的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层析快速法 腹泻病 婴幼儿 肠道腺病毒 轮状病毒
下载PDF
我国非腹泻患者肠道内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卢建溪 阳莉 +3 位作者 李雪玲 黄建华 周才 王强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非腹泻人群肠道内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集非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在A549细胞中进行培养,提取病变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克隆、测序,确定病毒基因型。结果114份样本中,细胞培养结合PCR分型方法检测... 目的研究非腹泻人群肠道内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集非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在A549细胞中进行培养,提取病变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进行克隆、测序,确定病毒基因型。结果114份样本中,细胞培养结合PCR分型方法检测出12份样本中存在腺病毒,阳性率为10.5%。序列分析显示,其中人腺病毒5型占25.0%(3/12)、7型占16.7%(2/12)、12型占25.0%(3/12)、48型占33.3%(4/12)。结论本研究在我国非腹泻的一般人群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人腺病毒5型、7型、12型及48型的存在。文献报道人腺病毒48型为罕见血清型,但其占本研究中阳性样本的33.3%,其在我国是否属于罕见,需要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流行病学 肠道
下载PDF
西安市儿童医院2006年住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路 杨维娜 宁沛雯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2期2909-2910,共2页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和腺病毒肠炎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及腺病毒抗原。结果:63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单纯轮状病毒阳性159例(25.23%);单纯腺病毒阳性87例(13.81%);轮状病...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和腺病毒肠炎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及腺病毒抗原。结果:630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单纯轮状病毒阳性159例(25.23%);单纯腺病毒阳性87例(13.81%);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双重阳性103例(16.35%);病毒阳性总例数349例(55.39%)。双重病毒感染高峰期位于6月和9月~11月,肠道腺病毒感染高峰期位于5月~6月和9月~11月,而轮状病毒在4月~6月和10月~12月呈现二个感染高峰,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双重病毒感染的年龄无显著差异,均以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且主要集中在7个月~12个月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双重病毒感染均无显著性别差异。结论:西安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以轮状病毒为主,其次为肠道腺病毒,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双重感染易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病原学检测
下载PDF
腹泻便中肠道腺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峰 赵新华 +5 位作者 郭安荣 武际富 汪晓辉 赵银生 潘建明 王凤梅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3年第S1期101-102,共2页
在病毒感染性腹泻中,轮状病毒(HRV)的感染流行得到公认且文献较多,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rirus EAde)作为第二个主要腹泻病原,日渐受到重视,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其感染流行的情况。为掌握西藏腹泻中EAd感染和流行,我们于1990年5月-1992... 在病毒感染性腹泻中,轮状病毒(HRV)的感染流行得到公认且文献较多,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rirus EAde)作为第二个主要腹泻病原,日渐受到重视,国内外相继报道了其感染流行的情况。为掌握西藏腹泻中EAd感染和流行,我们于1990年5月-1992年4月对拉萨、昌都地区645例腹泻粪便标本,采用SDS-PAGE和电镜(EM)技术进行了EAd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现将所得出得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病毒感染性腹泻 腹泻粪便标本 轮状病毒 腹泻病人 DNA 受检人群 病毒核酸 电泳图型 PAGE
下载PDF
一例肠道腺病毒41型感染与重症肺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欧志英 周荣 +6 位作者 王凤华 夏健清 夏慧敏 张建涛 龚四堂 邓力 曾其毅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58-361,F0004,共5页
目的分析肠道腺病毒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治水平。方法对重症肺炎尸检脑、肝、心、肺、肠、脾组织进行腺病毒巢式PCR检测,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3型腺病毒、支原体、衣... 目的分析肠道腺病毒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婴幼儿重症肺炎诊治水平。方法对重症肺炎尸检脑、肝、心、肺、肠、脾组织进行腺病毒巢式PCR检测,对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3型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的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3型腺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都为阴性。肺和肠中腺病毒巢式PCR结果为阳性,测序结果显示都为腺病毒41型。结论肠道腺病毒41型感染可能是婴幼儿重症肺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重症肺炎 免疫组化 巢式PCR
下载PDF
肠道腺病毒40型探针的克隆及鉴定
12
作者 张卫东 陈秀珠 李福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66-369,共4页
为寻求肠道腺病毒的有效检测手段,对肠道腺病毒40型DNA酶切片段进行克隆、回收、标记,并对其他各组腺病毒代表株进行杂交特异性分析。结果发现,回收插入片段除与腺病毒Ⅰ型有轻微杂交信号外,与其它病毒株均无同源性。提示该克... 为寻求肠道腺病毒的有效检测手段,对肠道腺病毒40型DNA酶切片段进行克隆、回收、标记,并对其他各组腺病毒代表株进行杂交特异性分析。结果发现,回收插入片段除与腺病毒Ⅰ型有轻微杂交信号外,与其它病毒株均无同源性。提示该克隆片段可作为诊断探针用于检测肠道腺病毒,同时对重组子筛选提出了改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DNA探针 克隆 分子
下载PDF
肠道腺病毒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树强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1997年第2期50-52,共3页
肠道腺病毒(EAds)是仅次于轮状病毒引起儿童腹泻的病毒。由于其不能在通常培养腺病毒的细胞系中繁殖,简便快速地检测其存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本文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检测技术,以利于不同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微生物检验
下载PDF
肠道腺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卫东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0-112,共3页
肠道腺病毒(EAds)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现已证实仅次于轮状病毒,居第二位。本文就近年来国外对其病毒学分类、毒粒的基本形状、E_1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病毒核酸酶切研究的概况作一简述。
关键词 肠道腺病毒 分子生物学 腹泻
下载PDF
运用表位嵌合型3型腺病毒载体制备肠道病毒71型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2
15
作者 樊晔 田新贵 +5 位作者 薛春燕 刘铭龙 周志超 李潇 李晨阳 周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制备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克隆抗体(m Ab)。方法将六邻体中同时嵌入EV71 SP55与SP70两个中和表位的重组人3型腺病毒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 Ab。用病毒微量中和实验、间接ELISA、Western blot法和直接免疫荧... 目的制备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克隆抗体(m Ab)。方法将六邻体中同时嵌入EV71 SP55与SP70两个中和表位的重组人3型腺病毒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 Ab。用病毒微量中和实验、间接ELISA、Western blot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4株分泌EV71特异性m Ab的杂交瘤细胞,D2C9、2C4、I2G2、I12C3,其中D2C9株腹水间接ELISA实验效价为1∶8 000 000,其余3株为1∶500 000;Western blot法和ELISA结果表明4株m Ab均识别EV71病毒VP1蛋白。D2C9针对SP70表位,2C4、I12C3、I2G2针对SP55表位;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4株m Ab均能与EV71特异性结合,而与柯萨奇病毒16型(Cox A16)不结合。结论获得了对EV71亲和力高、特异性好并且与Cox A16无交叉反应的m 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人3型腺病毒载体 单克隆抗体 中和表位
下载PDF
应用酶切图谱分析技术对肠道腺病毒《40、41型》分型鉴定的研究
16
作者 陈锦生 葛明 +3 位作者 陈霞 刘术锋 沈晓娜 吴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2-14,F003,共3页
我们应用SmaⅠ限制性内切酶,对经用EM法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的25株腺病毒,进一步作DNA酶切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以3∶2∶2∶1(b)和3∶3∶3∶1、3∶3∶4∶1等酶切片段电泳排列模式图谱,明显地不同于腺... 我们应用SmaⅠ限制性内切酶,对经用EM法从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的25株腺病毒,进一步作DNA酶切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以3∶2∶2∶1(b)和3∶3∶3∶1、3∶3∶4∶1等酶切片段电泳排列模式图谱,明显地不同于腺病毒1~39型DNASma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电泳排列模式图谱。但分别与国外报道的肠道腺病毒40、41(a、b)和国内报道的肠道腺病毒41型的DNASma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段片电泳排列模式图谱相一致。上述标本按常规接种于A549、RE和HEP-2细胞培养,连续传3代均未见生长。因此,可以认为3∶2∶2:1(b)Sma Ⅰ酶酶切片段电泳排列模式图谱为肠道腺病毒40型;3∶3∶3∶1和3∶3∶4∶1SmaⅠ酶酶切片段电泳排列模式图谱为肠道腺病毒41型。40、41型肠道腺病毒的DNA Sma Ⅰ酶酶切片段数和片段大小具有特异性,电泳后出现在图谱中的片段排列各具特征,所以,可直接按酶切图谱进行分型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腹泻 腺病毒 肠道腺病毒 酶切图谱
下载PDF
198例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满杏禹 袁静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抗原,并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季度患儿粪便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某院2016年收治的198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轮... 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抗原,并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季度患儿粪便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某院2016年收治的198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轮状病毒阳性28例,阳性率为14.14%;检出肠道腺病毒检出阳性13例,阳性率为6.57%,无合并感染患儿,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不同季节和不同年龄组患儿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常见病毒,临床上应及时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婴幼儿
下载PDF
两种儿童常见腹泻病毒感染的肠道菌群特征研究
18
作者 黎卓华 李文丹 范宏英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幼龄儿童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为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急性腹泻的幼龄儿童粪便标本22例,其中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者12例,腺病毒感染者1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粪便标本12例作为...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幼龄儿童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为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急性腹泻的幼龄儿童粪便标本22例,其中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者12例,腺病毒感染者1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粪便标本12例作为对照,采用16S rDNA靶向扩增检测三组幼龄儿童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构,分析其菌群结构、丰度及差异。结果三组人群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属水平上,健康对照组、轮状病毒组和腺病毒组丰度最高的分别为拟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LEfSe差异性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轮状病毒组中双歧杆菌属、阿克曼氏菌属、瘤胃球菌属、优杆菌属等益生菌丰度显著降低,但革兰阴性菌如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丰度增高;腺病毒组中丹毒梭菌属、葡萄球菌属等条件致病菌丰度显著增高,而优杆菌属等较低,双歧杆菌相比对照组没有减少。结论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均导致了幼龄儿童肠道菌群失调,但其感染后体内菌群种类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两种病毒引起的腹泻,治疗中益生菌的服用和选择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腺病毒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下载PDF
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赖华基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4期41-43,共3页
目的:对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韶关市腹泻患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腹泻粪便并展开腺病毒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共检测出12例肠道腺病毒感染患儿,阳性率为4.80%... 目的:对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韶关市腹泻患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腹泻粪便并展开腺病毒检测。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共检测出12例肠道腺病毒感染患儿,阳性率为4.80%(12/250)。12例肠道腺病毒(EAdV)感染患儿中,属于肠道腺病毒41型的9例,占3.60%(9/250)。属于肠道腺病毒40型的3例,占1.20%(3/250)。腺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儿童,且发病率与性别、居住地、季节等因素之间无明显的联系,差异不显著(P>0.05)。患儿主要表现出发热、腹泻以及呕吐的症状。结论肠道腺病毒感染是引起患儿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以肠道腺病毒41型为主。加强对婴幼儿的监测,一旦发现感染,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治疗,对改善患儿病情、促进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关市 肠道腺病毒 腹泻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人类肠道腺病毒研究
20
作者 陈红武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肠道腺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毒病原,仅次于轮状病毒,约占5—12%。目前我国对肠腺病毒的基础、临床研究甚少。本文对肠腺病毒的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阐述,从...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肠道腺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毒病原,仅次于轮状病毒,约占5—12%。目前我国对肠腺病毒的基础、临床研究甚少。本文对肠腺病毒的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说明在我国建立一种快速诊断肠腺病毒的实验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肠道病毒 肠道腺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