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16S rDNA PCR联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别对12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组)发生喂养不耐...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16S rDNA PCR联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别对12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组)发生喂养不耐受24 h内(t0)及喂养不耐受恢复后(t1)的粪便标本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并通过T-A克隆测序,了解其细菌种类分布及常见优势菌。同期采集12例孕周、出生体质量、日龄匹配的喂养耐受新生儿(对照组)粪便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DGGE分析,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粪便标本的条带丰富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9.00±2.83 vs12.76±2.38,P<0.05),香农威纳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2.12±0.36 vs 2.51±0.19,P<0.05);喂养不耐受恢复后(t1)粪便标本条带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0±1.91 vs 14.75±1.76,2.61±0.14 vs 2.66±0.13,P>0.05);克隆测序发现,喂养不耐受组粪便标本中克雷伯菌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53.40%vs 40.94%,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随着病情的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新生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可能与其肠道菌群中克雷伯菌属比例增加有一定相关性。展开更多
文摘探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03月于我院妇产科出生的80例新生儿,行双盲实验法将调查对象分为观察组40例和参照组40例。对参照组新生儿实施配方奶喂养,对观察组新生儿实施母乳喂养。对可能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单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新生儿分化抗原蛋白3(Differentiation antigen protein 3,CD3+)、分化抗原蛋白4(Differentiation antigen protein 4,CD4+)血清指标数值,并对新生儿肠道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等肠道菌群指标进行分析,统计各组喂养总满意度。结果 生长发育单因素分析,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与生长发育无关联,无显著性差别(P>0.05);新生儿肥胖、妊娠吸烟史、围产手术出血量、围产手术时长、呼吸急促、居住地PM值、工作环境PM值、睡眠不足与生长发育有关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所有新生儿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生长发育影响因素分析,新生儿肥胖与生长发育无关联,无显著性差别(P>0.05);妊娠吸烟史、围产手术出血量、围产手术时长、呼吸急促、居住地PM值、工作环境PM值、睡眠不足与生长发育有关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喂养干预前,各组新生儿CD3+、CD4+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喂养干预后,观察组CD3+、CD4+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喂养干预前,各组新生儿肠道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喂养干预后,观察组肠道乳酸杆菌上升、大肠杆菌指标降低,且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喂养干预后,各组喂养满意度比较,参照组喂养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采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速度更快、更健康,且该部分新生儿肠道菌群指标较为健康。
文摘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在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16S rDNA PCR联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分别对12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组)发生喂养不耐受24 h内(t0)及喂养不耐受恢复后(t1)的粪便标本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并通过T-A克隆测序,了解其细菌种类分布及常见优势菌。同期采集12例孕周、出生体质量、日龄匹配的喂养耐受新生儿(对照组)粪便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DGGE分析,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粪便标本的条带丰富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9.00±2.83 vs12.76±2.38,P<0.05),香农威纳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2.12±0.36 vs 2.51±0.19,P<0.05);喂养不耐受恢复后(t1)粪便标本条带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0±1.91 vs 14.75±1.76,2.61±0.14 vs 2.66±0.13,P>0.05);克隆测序发现,喂养不耐受组粪便标本中克雷伯菌属比例较对照组增加(53.40%vs 40.94%,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随着病情的恢复,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新生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可能与其肠道菌群中克雷伯菌属比例增加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