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茜荣 寇小妮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6期754-759,共6页
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率的攀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在肿瘤中的占比也随之增加,已成为超越病毒性肝炎的肝癌病因。通过整合肠道菌群、胆汁酸和NAFLD-HCC的相关文章,基于肠-肝轴从肠道菌群、胆汁酸及其两者的... 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率的攀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在肿瘤中的占比也随之增加,已成为超越病毒性肝炎的肝癌病因。通过整合肠道菌群、胆汁酸和NAFLD-HCC的相关文章,基于肠-肝轴从肠道菌群、胆汁酸及其两者的关系,NAFLD-HCC的影响因素,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与NAFLD-HCC的关系,这四大方面展开,综述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对NAFLD-HCC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细胞癌 肠道菌群-胆汁酸信号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2
作者 司美龙 金华 +5 位作者 刘敏科 王宇 张秋菊 刘双芳 凌必时 祁尚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间存在双向关系,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代谢失衡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中医经典文献梳理及临床实践发现,“土虚”是高血压重要病理基础,“木郁”是高血压发病始动因素,“土虚木郁”是高血压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及胆汁酸代谢异常分别与中医“土虚”“木郁”密切相关,并且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与中医“土虚木郁”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角度探讨高血压“土虚木郁”的生物学内涵,对于指导中医药防治高血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胆汁 土虚木郁 高血压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土壅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
3
作者 孟浩先 金华 +4 位作者 席金梦 何彦虎 司美龙 叶路亮 侯田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2-17,共6页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彼此调节、互相影响,“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失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密切。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发现,“土壅木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但其生物学内涵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肠...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彼此调节、互相影响,“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失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密切。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发现,“土壅木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但其生物学内涵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土壅”的重要基础,胆汁酸代谢异常为“木郁”的重要表现,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失衡与中医“土壅木郁”病机相契合。从“肠道菌群-胆汁酸”途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土壅木郁”病机的生物学内涵,对于明晰中医理论科学内涵及指导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胆汁 肠道 土壅木郁
下载PDF
胆汁酸-肠道菌群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病机的相关性探讨
4
作者 申炫梓 王宇亮 +2 位作者 孙晓娜 罗磊 李正洁 《中医研究》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肝郁脾虚是中医病机。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符合肝郁脾虚病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逐渐增多。近年来,诸多研究将CAG的病因与胆汁酸代谢失常和肠道菌群紊乱联系起来。既往研究证实胆汁酸-肠道菌... 肝郁脾虚是中医病机。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符合肝郁脾虚病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逐渐增多。近年来,诸多研究将CAG的病因与胆汁酸代谢失常和肠道菌群紊乱联系起来。既往研究证实胆汁酸-肠道菌群的平衡符合肝脾协调的表现,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可将胆汁酸-肠道菌群视作肝郁脾虚的微生物学基础。对胆汁酸-肠道菌群与CAG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CAG诊疗提供新的策略和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肝郁脾虚 胆汁-肠道 生物学内涵
下载PDF
基于胆汁酸-肠道菌群对话机制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病机特点
5
作者 李秀秀 张玉佩 +2 位作者 许春玲 王宇晖 闫海震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798-802,共5页
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关系失衡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发现“肝郁脾虚”是非酒精脂性肪性肝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紊乱与中医“脾虚”密切相关,胆汁酸分泌异... 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关系失衡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密切相关。基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发现“肝郁脾虚”是非酒精脂性肪性肝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紊乱与中医“脾虚”密切相关,胆汁酸分泌异常为“肝郁”的微观体现,而且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进程中,“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失衡”与中医“肝郁脾虚”的基本病机相契合。因此,从“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失衡”角度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的现代生物学内涵,研究“肝郁脾虚”的病机实质及其代表方药,有望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 胆汁 肝郁脾虚 代谢紊乱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熊胆粉对2型糖尿病小鼠胆汁酸-肠道菌群轴的影响
6
作者 郭梦笑 格丁佐 +2 位作者 王睿瑞 刘保成 张磊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00-609,共10页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2型糖尿病(T2D)小鼠的胆汁酸含量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T2D小鼠模型。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熊胆粉组,给药8周,每日1次。给药结束后,... [目的]探讨熊胆粉对2型糖尿病(T2D)小鼠的胆汁酸含量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T2D小鼠模型。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熊胆粉组,给药8周,每日1次。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的糖代谢、脂质代谢、肝功能酶、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和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分析小鼠肝脏组织中胆汁酸含量;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法检测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进行糖代谢指标、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熊胆粉预防性给药后,能显著降低T2D小鼠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OGTT AUC)、FINS、HOMA-IR、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肝脏中脱氢石胆酸、23-脱甲脱氧胆酸、猪胆酸和牛磺石胆酸-3-硫酸盐含量(P<0.05)。熊胆粉还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血清LBP含量,增加乳球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发现乳杆菌属不仅和23-脱甲脱氧胆酸呈正相关,而且与OGTT AUC、FINS和HOMA-IR呈负相关。HOMA-IR与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负相关。[结论]熊胆粉可以改善T2D小鼠的糖脂代谢水平,调节胆汁酸水平并重塑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胆粉 2型糖尿病 胆汁 肠道
下载PDF
胆汁酸-肠道菌群轴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相关性探讨
7
作者 王晓杰 刘素彤 +2 位作者 焦艺苑 杨金秋 赵文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早饱、餐后饱胀、上腹痛疼或烧灼不适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疾患,其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脑肠互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1,2]。研究发现,FD患者存在胆汁酸代谢异常及肠道菌群紊乱,胆...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早饱、餐后饱胀、上腹痛疼或烧灼不适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功能性胃肠疾患,其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脑肠互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1,2]。研究发现,FD患者存在胆汁酸代谢异常及肠道菌群紊乱,胆汁酸代谢异常可导致胃肠动力障碍、肠道菌群紊乱、黏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紊乱可影响胆汁酸代谢,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黏膜屏障受损、炎症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肠道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改善热应激畜禽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文彦 周倩 +1 位作者 瞿明仁 许兰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3,共9页
畜禽肉品质是对肉的理化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经济性状,而热应激一直是畜牧生产中降低畜禽肉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可影响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免疫功能等,胆汁酸能够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物质消化吸收并作为信号分子... 畜禽肉品质是对肉的理化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经济性状,而热应激一直是畜牧生产中降低畜禽肉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可影响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新陈代谢及免疫功能等,胆汁酸能够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物质消化吸收并作为信号分子调控机体代谢活动。肠道菌群参与胆汁酸的修饰过程,胆汁酸又能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它们之间存在双向调节作用。肠道菌群、胆汁酸及其受体的互作形成了“肠道菌群-胆汁酸”轴,调节着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能量代谢等许多生理过程,可能进一步影响着肉品质。大量研究表明,热应激造成畜禽生产性能的下降与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的失调有关,但是热应激与“肠道菌群-胆汁酸”轴的关系不够明确。本文就热应激影响畜禽肉品质、“肠道菌群-胆汁酸”轴与热应激的关系以及通过该轴改善热应激导致的畜禽肉品质下降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解决热应激降低畜禽肉品质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肉品质 肠道 胆汁 胆汁受体
下载PDF
肠道菌群-胆汁酸在骨质疏松骨代谢紊乱中的研究
9
作者 陈宇航 许云腾 +3 位作者 张欣 梁辉强 卓俊宽 王珊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1-767,共7页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广泛且复杂的相互作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和胆汁酸水平改变存在密切联系。肠道菌群能通过免疫、内分泌等机制调节骨代谢,亦能代谢生成次级胆汁酸进而重塑胆汁酸池。...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涉及广泛且复杂的相互作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和胆汁酸水平改变存在密切联系。肠道菌群能通过免疫、内分泌等机制调节骨代谢,亦能代谢生成次级胆汁酸进而重塑胆汁酸池。胆汁酸作为肠道菌群的一种代谢产物,可通过结合多种胆汁酸受体参与调节骨代谢,亦可逆向影响肠道菌群结构。本文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并详细阐述肠道菌群、胆汁酸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内在联系、肠道菌群和胆汁酸的互作特点以及肠道菌群-胆汁酸失衡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肠道 胆汁 骨代谢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调控胆汁酸代谢途径探讨二氢杨梅素对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昀珊 李景 +5 位作者 夏世金 刘梦冉 冷清阳 李文毅 张宏利 李晓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4-650,共7页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通过肠道菌群影响胆汁酸代谢对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肥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二氢杨梅素组(100 mg/kg),给药干预28 d,期间维持高脂饲料喂养。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进食...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通过肠道菌群影响胆汁酸代谢对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小鼠肥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二氢杨梅素组(100 mg/kg),给药干预28 d,期间维持高脂饲料喂养。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进食量并称定腹股沟皮下脂肪(iWAT)、附睾脂肪(eWAT)和棕色脂肪(BAT)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iWAT和BAT中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16S rDNA测序分析和胆汁酸靶向分析观察肠道微生物和胆汁酸谱的改变,RT-qPCR法检测胆汁酸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二氢杨梅素组小鼠体质量增加量减少(P<0.01),iWAT和eWAT质量减轻(P<0.05,P<0.01),iWAT和BAT中UCP1表达增加。模型组和二氢杨梅素组小鼠肠道菌群具有差异(P<0.05),其中与胆汁酸代谢相关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发生改变(LDA score>2)。与模型组比较,在粪便胆汁酸中,二氢杨梅素组结合型胆汁酸、牛磺-alpha-鼠胆酸(T-alpha-MCA)和牛磺-beta-鼠胆酸(T-beta-MCA)水平升高(P<0.05,P<0.01);在血清胆汁酸中,二氢杨梅素组血清总胆汁酸、胆酸(CA)、鹅去氧胆酸(CDCA)、牛磺胆酸(TCA)和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级胆汁酸水平降低(P<0.05);回肠组织Fxr、Fgf15 mRNA表达下调(P<0.05),肝组织Cyp7a1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二氢杨梅素可能通过重塑肠道微生物区系,减少与胆盐水解酶相关菌群的丰度,使结合型胆汁酸T-alpha-MCA和T-beta-MCA水平增加,抑制回肠FXR-FGF15通路使CYP7A1表达上调促进胆汁酸合成,进而改善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肥胖 肠道 胆汁 T-alpha-MCA T-beta-MCA FXR-FGF15通路
下载PDF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究壮药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肠组织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阳 莫雪妮 +7 位作者 郑光珊 王凯华 胡跃强 邹敏 梅小平 舒建龙 马威 谢婷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3-1428,共6页
目的 探究壮药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及肠组织损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机分为低(7.16g/kg)、中(14.33 g/kg)、高(28.66 g/kg)剂量双路通脑... 目的 探究壮药双路通脑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及肠组织损伤、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机分为低(7.16g/kg)、中(14.33 g/kg)、高(28.66 g/kg)剂量双路通脑方组和模型(M)组,并设假手术(S)组,每组10只。制作模型前30 min予以相应剂量双路通脑方颗粒溶液灌胃,在大鼠成模清醒后1 h给予该颗粒灌胃,连续6 d,每天2次。M组和S组同步灌胃无菌水。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NF)-γ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脑TLR4/NF-κB通路蛋白及结肠密封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1、紧密连接蛋白(ZO)-1蛋白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结构变化;16 S rDNA扩增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构成。结果 M组脑梗死比例较S组显著增加(P<0.05);中、高剂量双路通脑方组脑梗死比例较M组显著降低(P<0.05),且高剂量双路通脑方组最低,后续以高剂量28.66 g/kg进行研究。与S组相比,M组结肠黏膜结构损伤,TNF-α、IL-6、INF-γ、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MyD)88蛋白及p-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IκB、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显著较高,ZO-1、Occludin、Claudin-1蛋白水平显著较低(均P<0.05)。与M组相比,双路通脑方治疗可改善结肠黏膜结构,TNF-α、IL-6、INF-γ、TLR4、MyD88蛋白及p-IκB/IκB、p-NF-κB p65/NF-κB p65水平明显降低,ZO-1、Occludin、Claudin-1蛋白水平显著较高(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与S组相比,M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降低,在门水平,M组厚壁菌门丰度和F/B值明显升高,而拟杆菌门明显降低(P<0.05);在属水平,M组瘤球菌属、拟杆菌属等丰度明显较高,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等丰度明显较低(P<0.05)。与M组相比,双路通脑方治疗可上调菌群多样性和丰度,明显提高拟杆菌门丰度,提高降低厚壁菌门丰度和F/B值,明显增加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等丰度,明显降低艾克曼菌属等丰度(均P<0.05)。结论 双路通脑方可重塑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屏障,并抑制脑TLR4/NF-κB通路活化,实现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双路通脑方 壮药 肠道 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介导次级胆汁酸及其受体调节肠黏膜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韩福珍 蔡李萌 +9 位作者 李卓然 王雪莹 解伟纯 匡虹迪 李佳璇 崔文 姜艳平 李一经 单智夫 唐丽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04-1913,共10页
胆汁酸是一种胆固醇衍生物,对提高每日膳食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率具有显著功效。在肝内,细胞利用胆固醇形成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菌群产生的蛋白酶的影响下产生次级胆汁酸,极大地扩大了肠道环境的分子多样性。目前最常见的次级胆... 胆汁酸是一种胆固醇衍生物,对提高每日膳食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率具有显著功效。在肝内,细胞利用胆固醇形成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道菌群产生的蛋白酶的影响下产生次级胆汁酸,极大地扩大了肠道环境的分子多样性。目前最常见的次级胆汁酸受体为跨膜G蛋白胆汁酸偶联受体-5(GPBAR1,也被称为TGR5)和核受体法尼类X受体(FXR),在调节机体健康中起着多效性作用,特别是可以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和黏膜免疫系统平衡。本综述讨论了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次级胆汁酸的代谢以及次级胆汁酸及其受体在肠道免疫系统中的不同作用机制,可为肠道菌群在动物肠道疾病的防治以及相关研究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次级胆汁 G蛋白胆汁偶联受体-5 核受体法尼类X受体 黏膜免疫
下载PDF
胆汁酸调节鱼类糖脂代谢、免疫及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周茜 张俊炜 +2 位作者 王升鹏 李超伟 陈松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2-1602,共11页
胆汁酸(BAs)是一类两亲性甾醇化合物,按来源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由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后进入肠道,在肠道中,初级胆汁酸在回肠末端和结肠上段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转化为次级胆汁酸,大部分肠道中的胆汁酸在回肠部位通过... 胆汁酸(BAs)是一类两亲性甾醇化合物,按来源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由肝脏中的胆固醇合成后进入肠道,在肠道中,初级胆汁酸在回肠末端和结肠上段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转化为次级胆汁酸,大部分肠道中的胆汁酸在回肠部位通过肝肠循环进入肝脏,剩余胆汁酸随着粪便等排出体外。研究表明,胆汁酸在维持鱼类糖脂稳态、提高免疫功能、重塑肠道菌群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不同鱼类中的胆汁酸成分具有物种特异性,不同胆汁酸的有益效果也因鱼而异,但是目前对鱼类中胆汁酸的组成、分类及功能知之甚少。文章总结了胆汁酸的组成分类、主要受体、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鱼类上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鱼类中胆汁酸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糖脂代谢 免疫调控 肠道 鱼类养殖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介导胆汁酸影响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西茜 丁珂珂 +4 位作者 张慧恒 彭旭飞 孙昳旻 唐雅珺 汤晓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846,共8页
据估计,全球约有700万人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影响,对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在IBD的发生、进展及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其关键代谢产物——胆汁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肠道菌群不仅参与胆汁酸的... 据估计,全球约有700万人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影响,对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在IBD的发生、进展及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其关键代谢产物——胆汁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肠道菌群不仅参与胆汁酸的生物转化,丰富胆汁酸的多样性,还通过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调控其合成与转运过程。同时,胆汁酸亦通过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支持、直接毒性、间接抗微生物途径和对微生物代谢能力的影响,参与调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此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经肠道菌群修饰后的胆汁酸能够促进肠上皮屏障的损伤修复过程,并且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CD8^(+)T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 cell,NK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功能,促进免疫系统的平衡,减缓IBD的发展。该文重点探讨了肠道菌群通过介导胆汁酸在IB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探索以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为靶点的新型有效治疗策略,如胆汁酸受体调节剂、益生菌和益生元干预、粪便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以及噬菌体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胆汁 炎症性肠病 代谢物
下载PDF
诺尼果多糖对高脂膳食小鼠胆汁酸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嘉琪 吴小勇 +2 位作者 彭紫君 伍芳芳 郑传进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为探究诺尼果多糖对长期高脂膳食引起的代谢紊乱和肥胖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该研究分别通过饲以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膳食小鼠模型和灌胃广谱抗生素建立伪无菌小鼠模型,分析比较诺尼果多糖干预对高脂膳食小鼠体质量、粪便总胆汁酸含量(To... 为探究诺尼果多糖对长期高脂膳食引起的代谢紊乱和肥胖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该研究分别通过饲以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膳食小鼠模型和灌胃广谱抗生素建立伪无菌小鼠模型,分析比较诺尼果多糖干预对高脂膳食小鼠体质量、粪便总胆汁酸含量(Total Bile Acid,TBA)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脂膳食组相比,诺尼果多糖组小鼠体质量降低11.91%,粪便总胆汁酸含量增加29.58%。但在伪无菌高脂膳食小鼠中,诺尼果多糖的上述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说明肠道菌群在诺尼果多糖抑制高脂膳食小鼠体质量增长,促进小鼠粪便总胆汁酸排出中发挥关键作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粪杆菌(Faecalibaculum)、杜氏乳杆菌(Dubosiella)、鼠杆菌(Muribaculaceae)等是在第4周和第12周均发挥促进TBA排出,抑制小鼠体质量增长作用的菌属。该研究结果表明,诺尼果多糖通过促进上述有益肠道菌的增殖,发挥促进高脂膳食小鼠TBA排出,抑制高脂膳食小鼠体质量增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尼果多糖 肥胖 粪便总胆汁 肠道
下载PDF
日粮添加α-亚麻酸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16
作者 范国强 张海 +2 位作者 栗艳飞 刘春雪 杨晓静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7-915,共9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α-亚麻酸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120日龄杜×长×大三元猪进行分栏喂养,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头,分别为对照组(CON)和添加α-亚麻酸...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α-亚麻酸对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与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36头120日龄杜×长×大三元猪进行分栏喂养,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头,分别为对照组(CON)和添加α-亚麻酸组(ALA)。CON组饲喂基础日粮,ALA组饲喂含5 g·kg^(-1) α-亚麻酸的基础日粮。饲喂至162日龄时在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6头猪屠宰并采样分析。[结果]相较于CON组,ALA组猪平均终末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未见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7.7%,ALA组猪背最长肌肉色、滴水损失无显著变化。在血液生化指标中,ALA组总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相较于CON组显著降低(P<0.05)。对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ALA组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 SFA)含量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PUFA)/n-3 PUFA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C18:3n-3(ALA)、C20:5n-3(DPA)含量显著升高(P<0.05),n-3 PUFA总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ALA组结肠内容物中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韦荣氏菌科、丁酸球菌科的丰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氨基酸球菌科、产粪甾醇真细菌、脱硫弧菌、消化链球菌科、坦纳菌科、梭状芽胞杆菌科和克里斯滕森菌科的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日粮添加5 g·kg^(-1) α-亚麻酸改善了育肥猪肌肉脂肪酸组成,降低了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提高了n-3 PUFA含量并降低了n-6 PUFA/n-3 PUFA的比值,显著促进了育肥猪肠道中瘤胃球菌科、毛螺菌科、韦荣氏菌科等常见的短链脂肪酸(SCFA)产生菌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肥猪 Α-亚麻 背最长肌 脂肪组成 肠道 生长性能
下载PDF
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燕 童南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3-687,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胆汁酸(bile acids,BAs)作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信号分子,从不同层面参与NAFLD的发病。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胆汁酸(bile acids,BAs)作为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信号分子,从不同层面参与NAFLD的发病。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 胆汁
下载PDF
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对脓毒症的影响
18
作者 杨瑾 韦瑶 金钧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大量微生物寄居在人体肠道内,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参与调解宿主功能,保护宿主免受疾病损伤。胆汁酸由胆固醇代谢产生,经肠道菌群代谢转化为次级胆汁酸。胆汁酸有助于脂质消化吸收,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同时肠... 大量微生物寄居在人体肠道内,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并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参与调解宿主功能,保护宿主免受疾病损伤。胆汁酸由胆固醇代谢产生,经肠道菌群代谢转化为次级胆汁酸。胆汁酸有助于脂质消化吸收,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同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也调控胆汁酸代谢。在脓毒症发生时,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紊乱,与脓毒症的不良预后相关。本文阐述了胆汁酸的代谢过程、胆汁酸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脓毒症期间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的变化,为脓毒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肠道 脓毒症 代谢组学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肠道菌群代谢物次级胆汁酸调控宿主免疫功能
19
作者 岳玲玲 王梓潓 +3 位作者 李小芹 李利锋 张万存 于志丹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87-891,共5页
肠道菌群紊乱破坏宿主免疫系统的平衡。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许多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分子,典型代表是次级胆汁酸(SBAs)。SBAs通过结合膜受体和核受体,例如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和法尼醇X受体(FXR),参与调控能量代谢和炎性反应相... 肠道菌群紊乱破坏宿主免疫系统的平衡。肠道菌群代谢产生许多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分子,典型代表是次级胆汁酸(SBAs)。SBAs通过结合膜受体和核受体,例如武田G蛋白偶联受体5(TGR5)和法尼醇X受体(FXR),参与调控能量代谢和炎性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对维持宿主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次级胆汁 免疫调控
下载PDF
基于ERK1/2-GSK3β-NFκB信号通路探究芪黄苁蓉通便散贴敷对肾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及肾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黄贺明 于贺美 韩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8-1672,共5页
目的 研究基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究芪黄苁蓉通便散贴敷对肾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剩余建立慢性肾衰竭(CRF)模型,... 目的 研究基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探究芪黄苁蓉通便散贴敷对肾衰竭大鼠肠道菌群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健康组进行对照,剩余建立慢性肾衰竭(CRF)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治疗组(芪黄苁蓉通便散贴)、药物对照组(复元四红散)各10只。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肾功能、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采集粪便检测肠道细菌种类及数量,Western印迹检测ERK1/2-GSK3β-NFκB通路相关蛋白。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尿素氮、血肌酐、尿酸、丙二醛、肠球菌、肠杆菌、ERK1/2、p-ERK1/2、GSK3β、p-GSK3β、NFκBp65、p-NFκBp6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均有所改善,且以治疗组效果显著(P<0.05)。健康组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肾小球变形,肾小管扩张,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均有所改善。Masson染色显示,健康组结构正常;模型组出现肾组织肾小管发生变性、萎缩、破坏及再生等病理改变,间质中单核与淋巴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表达最多;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改变得到有效改善,蓝色胶原纤维沉积也呈下降趋势。结论 芪黄苁蓉通便散贴可能是通过抑制ERK1-2-GSK3β-NF-κB通路的激活,改善CRF大鼠肠道菌群及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 芪黄苁蓉通便散贴敷 肾衰竭 肠道 肾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