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肠闭锁肠电图和肠间质细胞的同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唐维兵 徐小群 +1 位作者 耿其明 张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通过肠闭锁患儿肠电图和肠间质细胞的临床研究,探讨肠闭锁患儿手术前后肠动力的 改变及与肠间质细胞发育情况的关系.方法分别对正常新生儿和肠闭锁患儿手术前后进行肠电图检 测;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标本,分别选取闭锁盲端远近端肠壁... 目的通过肠闭锁患儿肠电图和肠间质细胞的临床研究,探讨肠闭锁患儿手术前后肠动力的 改变及与肠间质细胞发育情况的关系.方法分别对正常新生儿和肠闭锁患儿手术前后进行肠电图检 测;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标本,分别选取闭锁盲端远近端肠壁全层组织,采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技 术,观察肠间质细胞的发育情况.结果肠闭锁患儿闭锁近端术前肠电图电压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肠 电压及术前术后的肠电图频率与对照组接近;在肠闭锁肠壁中,发现肠间质细胞在远近端的分布与正常对 照组相比显著减少,肠间质细胞网络被破坏.近端改变范围在8cm左右,远端改变局限在1~2cm内.结 论肠电图(EEG)对肠闭锁的诊断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肠电图表现可反映肠间 质细胞的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闭锁 电图 肠间质细胞 小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肠间质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及一氧化氮合酶在先天性巨结肠的分布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浩 史松 +9 位作者 白晓斌 陈进才 樊林 霍雄伟 张道维 席孝忠 陈刚 王红军 王荣 王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肠间质细胞(ICC)、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先天性巨结肠(H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c-kit及NGFR免疫组化法和NADPH黄递酶组化法观察10例HD患者病变结肠及8例对照组结肠ICC,NGFR及NOS的分布.结果:ICC密布于... 目的:探讨肠间质细胞(ICC)、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先天性巨结肠(H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c-kit及NGFR免疫组化法和NADPH黄递酶组化法观察10例HD患者病变结肠及8例对照组结肠ICC,NGFR及NOS的分布.结果:ICC密布于对照组结肠环肌浅表层及肌间神经丛周围并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肠壁内含丰富的NGFR及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HD病变肠壁内ICC数量减少、网状结构破坏,缺乏NGFR及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ICC,NGFR及NOS的异常分布可能与HD无神经节细胞结肠的舒张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间质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一氧化氮合酶 先天性巨结
下载PDF
儿童贲门失弛缓症肠间质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浩 藉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应用酪氨酸激酶受体 c- kit及其配体 SCF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13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及 6例对照组远端食道、贲门、胃底及幽门部肠间质细胞的分布。结果显示肠间质细胞在贲门失驰缓症组贲门部明显减少 ,部分病例甚至缺如 ,而在正常对照组贲... 应用酪氨酸激酶受体 c- kit及其配体 SCF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13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及 6例对照组远端食道、贲门、胃底及幽门部肠间质细胞的分布。结果显示肠间质细胞在贲门失驰缓症组贲门部明显减少 ,部分病例甚至缺如 ,而在正常对照组贲门部则含丰富的肠间质细胞 ;在下端食道、胃底及幽门部位两组肠间质细胞的分布基本相同。提示肠间质细胞的异常分布可能与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间质细胞 C-KIT 贲门失弛缓症 儿童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一氧化氮合酶及肠间质细胞的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浩 王康 王春荣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0-391,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 一氧化氮合酶 肠间质细胞 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儿童
下载PDF
实验性巨结肠大鼠模型的肠间质细胞分布免疫组化研究
5
作者 许芝林 赵铮 +3 位作者 李超 李琰 安群 王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建立巨结肠动物模型,研究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不同肠段的分布情况,探求ICC与巨结肠的病因的关系。方法取8~9周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下开腹,实验组用0.1%苯扎氯铵(BAC)处理大鼠降结肠浆... 目的建立巨结肠动物模型,研究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不同肠段的分布情况,探求ICC与巨结肠的病因的关系。方法取8~9周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下开腹,实验组用0.1%苯扎氯铵(BAC)处理大鼠降结肠浆膜40 min,温盐水冲洗后关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BAC。分别于术后1、2、3、4、8周进行大体观察、钡灌肠,结肠测压、取处理段结肠行病理学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实验大鼠不同肠段ICC的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对照组和动物模型组有神经节细胞段结肠壁内ICC的分布情况大致相同。在动物模型组无神经节细胞段肠壁内ICC数目明显减少(P<0.05)。肌间神经节周围ICC形成的网络状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肌层内ICC减少更为显著甚至消失。结论采用BAC实验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模拟了临床上巨结肠的相应变化,在动物模型组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的缺如或减少与ICC的变化的一致性,证实ICC介导了肠段蠕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缺乏症 Cajal肠间质细胞 Hirschsprung’s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和肠间质细胞在HD患儿结肠壁的分布
6
作者 何智丽 陈琦 曹振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肠间质细胞(ICC)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结肠壁的分布情况。方法取30例HD患儿扩张段及狭窄段肠管标本、15例正常结肠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并取5例HD患儿新鲜结肠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HD狭窄段肠管... 目的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肠间质细胞(ICC)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结肠壁的分布情况。方法取30例HD患儿扩张段及狭窄段肠管标本、15例正常结肠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并取5例HD患儿新鲜结肠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HD狭窄段肠管壁内Cx43及ICC均明显减少,与HD扩张段肠壁和正常结肠相比,P均<0.05。电镜下狭窄段肠管偶见缝隙连接,且稀疏,扩张段平滑肌及ICC之间可见到缝隙连接。结论HD狭窄段肠管壁内Cx43表达及ICC数目减少,是HD肠动力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 缝隙连接 肠间质细胞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c-kit^+肠间质细胞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兴攀 张文同 +1 位作者 董志行 张金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了解先天性巨结肠症 (HD)肠壁内神经节细胞与肠间质细胞 (ICCs)分布的关系 ,以进一步研究HD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兔抗人多克隆c kit抗体 ,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 8例HD患儿及 12例正常儿结、直肠壁内c kit+ ICCs的分布情况... 目的 了解先天性巨结肠症 (HD)肠壁内神经节细胞与肠间质细胞 (ICCs)分布的关系 ,以进一步研究HD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兔抗人多克隆c kit抗体 ,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了5 8例HD患儿及 12例正常儿结、直肠壁内c kit+ ICCs的分布情况。患儿年龄 3个月~ 10岁。男 4 6例 ,女 12例。短段型HD 7例 ,常见型 30例 ,长段型 16例 ,全结肠型 5例。结果 对照组肠肌层内及肌间神经节周围分布有中等量至大量的c kit+ ICCs ,并连接成网络状结构 ,而在肌间神经节和粘膜下神经节内均无c kit免疫反应性表达。在HD有神经节细胞段肠壁内c kit+ ICCs的数目和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而在HD无神经节细胞段肠壁肌层及肌间神经节周围c kit+ICCs的数目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与HD有神经节细胞段及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 kit+ ICCs的异常分布可能与HD肠动力障碍的发生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 HIRSCHSPRUNG病 肠间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c-kit^+肠间质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中分布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霞 张霞 +1 位作者 董大翠 张艳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46-448,共3页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 肠间质细胞 同源病 分布状况 ICCs 基因表达产物 免疫组化方法 动力障碍 酪氨酸激酶
原文传递
贲门失弛缓症肠间质细胞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免疫组化研究
9
作者 李亮 周平红 +7 位作者 姚礼庆 徐美东 陈巍峰 蔡明琰 胡健卫 李全林 刘靖正 崔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AC)与肠间质细胞(ICC)及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AC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6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术中取活检组织作为实验组标本;选取非食管动力...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AC)与肠间质细胞(ICC)及一氧化氮(NO)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AC的发病机理。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6例,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术中取活检组织作为实验组标本;选取非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手术患者15例,切取食管下括约肌作为对照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显微镜下随机选取3个视野观察ICC和由一氧化氮合酶在两组食管下括约肌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计算肠间质细胞的个数和半定量判定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强度。结果光镜下观察,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中有肠间质细胞分布,呈梭形,两端细长突起,弥散分布在肌层中,与肌束平行走向,部分肠间质细胞间突起相互连接,每切片平均计数(11.2±7.4)个。实验组中肠间质细胞分布稀疏,细胞突起不明显,每切片平均计数(5.8±5.6)个,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下括约肌中也可见一氧化氮合酶染色阳性神经纤维,对照组染色神经纤维粗大,染色深,实验组中神经纤维纤细,染色淡,分布稀疏,两组在染色强度上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肠间质细胞和一氧化氮合酶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中分布和表达异常,两者可能与贲门失弛缓症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肠间质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原文传递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氧化氮合成酶及肠间质细胞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浩 籍萍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49-151,F004,共4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与一氧化氮(NO)及肠间质细胞(ICs)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 CHPS 的发病机理。方法:通过还原型辅酶Ⅱ二磷酸酶组织化学及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 ICs 在27例 CH... 目的:了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与一氧化氮(NO)及肠间质细胞(ICs)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 CHPS 的发病机理。方法:通过还原型辅酶Ⅱ二磷酸酶组织化学及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 ICs 在27例 CHPS 及12例正常对照组幽门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幽门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 NOS 染色阳性神经纤维,肌间神经丛及粘膜下神经丛神经元呈 NOS 染色阳性,纵肌层 NOS 染色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少于环肌层;多量ICs 分布于肌间神经节周围和环肌层内,并联结成网状结构。在 CHPS 幽门环肌层中缺乏 NOS 染色阳性神经纤维,纵肌层内 NOS 染色阳性神经纤维较对照组减少,而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则呈NOS 染色阳性;在 CHPS 肥厚的环肌层内及肌间神经节周围几乎无 ICs,仅见有少量 ICs 残留在粘膜下之浅表环肌层内。结论:NOS 及 ICs 的异常分布可能与 CHPS 的发病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幽门狭窄 肠间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全文增补中
先天性小肠闭锁肠壁神经系统和肠间质细胞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常青 陶强 牛丽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小肠闭锁肠壁神经系统(ENS)和肠间质细胞(ICes)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变肠段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机制,为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及6例非肠道... 目的了解先天性小肠闭锁肠壁神经系统(ENS)和肠间质细胞(ICes)病理变化特征及病变肠段范围,探讨小肠闭锁术后发生肠动力功能障碍的机制,为小肠闭锁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小肠闭锁手术切除小肠标本15例及6例非肠道或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足月新生儿小肠标本(对照组)肠壁S-100蛋白和c-kit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观察闭锁两端肠壁ENS和ICCs病理改变及其分布范围。结果闭锁近端肠壁S-100和c-kit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距离盲端长度的增加,以上指标呈逐渐增加趋势。闭锁近端14cm、远端4cm处,二者病变总体上趋于正常。结论小肠闭锁两端肠壁与肠动力密切相关的ENS和ICCs均存在病变,是小肠闭锁术后肠道动力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在患儿小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切除闭锁近端肠管14cm,而远端切除4cm,可减少或避免术后肠动力功能紊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锁 神经系统 肠间质细胞 道动力功能紊乱
原文传递
承气方对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在善 吴咸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28-332,共5页
关键词 承气方 神经系统-Cajal细胞-平滑肌细胞网络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针刺对功能性便秘肠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网络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文钱 曹洋 +3 位作者 孙冰 姜鹏 娄必丹 钟峰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功能性便秘是功能性肠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疗效肯定。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肠神经系统(ENS)、Cajal间质细胞(ICC)、平滑肌细胞(SMC)互相联系,构成肠神经-Cajal间质细胞... 功能性便秘是功能性肠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疗效肯定。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肠神经系统(ENS)、Cajal间质细胞(ICC)、平滑肌细胞(SMC)互相联系,构成肠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ENS-ICC-SMC)网络体系,是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基本单位,参与胃肠运动调节。综观近年来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实验文献,分析针刺对功能性便秘ENS-ICC-SMC网络体系相关影响,并指出下一步研究可从该网络超微结构的整体以及GDNF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修饰状态及其基因转录水平入手,为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针刺 神经-Cajal细胞-平滑肌细胞 实验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姚尧 王丹丹 +3 位作者 耿丽 张哲 冯百岁 刘占举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62-766,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为病因复杂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其中基于单细胞水平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大大推进了对IBD发病机制、治疗等的认识。本文就近年单细胞转... 炎症性肠病(IBD)为病因复杂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其中基于单细胞水平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大大推进了对IBD发病机制、治疗等的认识。本文就近年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IBD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新药物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 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 上皮细胞 肠间质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标志物的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小琴 牛丽文 +2 位作者 陶强 杨文萍 曾松涛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12-15,20,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HD)不同节段肠壁肠神经系统(ENS)、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ICCs)的病理改变及病变范围,探讨HD病理诊断依据及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方法以20例手术切除HD标本为HD组,以11例死于与胃肠道或神经系统无关疾病患儿结肠标本... 目的观察先天性巨结肠(HD)不同节段肠壁肠神经系统(ENS)、平滑肌和肠间质细胞(ICCs)的病理改变及病变范围,探讨HD病理诊断依据及手术切除肠管范围。方法以20例手术切除HD标本为HD组,以11例死于与胃肠道或神经系统无关疾病患儿结肠标本为对照组,分别行肠壁S-100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c-kit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2组ENS、平滑肌和ICCs的分布情况。结果 HD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0、2、4、6cm S-100、α-SMA和c-kit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至扩张段上述指标逐渐增加,在扩张段8、10cm处,三者总体趋于正常。结论 HD切除肠段ENS、平滑肌和ICCs均存在病变,至扩张段8cm处病变缓解,在患儿结肠长度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切除范围应达到或超过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 神经系统 平滑肌 肠间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直肠间质瘤12例诊治分析
16
作者 朱继领 李秋英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4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诊治分析 消化道叶性肿瘤 临床症状 肠间质细胞 细胞组成 未分化
原文传递
原癌基因c-kit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兴攀 张金哲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原癌基因c-kit 动力障碍 生物学功能 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 肠间质细胞 细胞因子 cells CAJAL 相互作用 发育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