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4
1
作者 尚占民 王宝恩 张淑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45-447,共3页
目的 探讨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时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 (ASP)模型大鼠及假手术组大鼠 (SO)于术后 6、12h取回肠黏膜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 (利用辣根过氧化酶作为黏膜通透性改变的示踪剂 )... 目的 探讨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时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意义。方法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 (ASP)模型大鼠及假手术组大鼠 (SO)于术后 6、12h取回肠黏膜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 (利用辣根过氧化酶作为黏膜通透性改变的示踪剂 )观察。同时对血、肠系膜淋巴结 (LMN)、肝、脾、肺组织进行了细菌培养及鉴定 ,测定门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结果 ASP大鼠 6及 12h时相点肠黏膜组织结构基本正常 ;电镜观察制膜 12h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间有高密度电子物质沉着 ,细胞紧密连接开放 ;假手术组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完整 ,细胞间隙无示踪剂沉着。 12h时相点ASP组大鼠远隔部位细菌移位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 ,培养出的细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芳香杆菌、枯草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 ,几乎均为肠源性细菌 ;12h时相点ASP组大鼠血浆内毒水平较SO组显著增加。结论 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开放 ,通透性增加是ASP早期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超微结构 紧密连接 肠黏膜屏蔽功能障碍 大鼠
下载PDF
维得利珠单抗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惠翀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2354-2359,共6页
目的 探究维得利珠单抗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9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初始剂... 目的 探究维得利珠单抗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9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初始剂量为1 g/d,如耐受则提升至2 g,3次/d,病情缓解后降至每1 g/d,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分别于0、2、6、14周用药1次,每次取300 mg本品加入生理盐水250 mL,滴注时长控制在30 min以上。两组患者治疗1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评分,肠黏膜屏蔽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BE)和β-防御素(β-DF)水平,及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1.63%和9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CEIS评分和DAI评分均显著下降,而IBDQ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在所有评分的改善上表现更为突出(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黏膜屏蔽功能指标DAO、BE、β-DF、I-FABP和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血清HSP7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在这些指标的改善上表现更为突出(P<0.05)。结论 维得利珠单抗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病情程度和生存质量,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肠黏膜屏蔽功能并促进血清学指标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 柳氮磺吡啶溶片 中重度溃疡性结 肠黏膜屏蔽功能 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原文传递
肠黏膜通透性改变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博云 王师英 胡鸿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891-894,共4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持续10年以上和病变范围较大的IBD增加癌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通透性 肠黏膜屏蔽功能 炎症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