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主动功能锻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红云 陈丽宜 贾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621-2622,共2页
目的:研究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10月在我院行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25例,术后应用CPM机按常规行膝关节功能... 目的:研究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10月在我院行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25例,术后应用CPM机按常规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屈伸活动度,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9个月的随访。术后第1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主动功能锻炼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内侧肌入路 主动功能锻炼
下载PDF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兵华 孙俊英 +2 位作者 石岩 殷浩 赖震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置换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镇痛剂使用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输血量、引流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置换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镇痛剂使用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输血量、引流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假体力线对位,术后6、12周、1年的活动度(ROM)及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等观察指标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年-1年6个月。切口长度8.5-14(11.3±0.8)cm,VAS评分1.2-4(2.76±0.76)分,术后2例患者肌注75mg杜冷丁,5例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0.4g,余患者均未给予镇痛剂,引流量25-300(96.8±55.9)m、lHb减少10-55(25.5±10.5)g/L,距能直腿抬高时间1-8(3.8±1.57)d,术后住院6-14(8.6±2.0)d,术后6、12周、1年的平均ROM分别为107°±6.3°、117°±5.5°、121°±6°,1年HSS评分平均95分±1.7分;除有1例胫骨假体对位不良外,其余均获得正确的力线对位。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 膝关节 微创股内侧肌入路
下载PDF
股内侧肌入路与传统髌旁内侧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观察
3
作者 陈宏亮 KIM Jung-Man +1 位作者 郭开今 赵凤朝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602-603,共2页
目的观察股内侧肌入路与传统髌旁内侧入路2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韩国JUSEOK医院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61例手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接受股内侧肌入路膝... 目的观察股内侧肌入路与传统髌旁内侧入路2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韩国JUSEOK医院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61例手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接受股内侧肌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和传统髌旁内侧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对2组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可以做直腿抬高动作的时间、膝关节可屈曲达到90°的时间4项指标进行早期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观察组中的术后可以做直腿抬高动作的时间、膝关节可屈曲达到90°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股内侧肌入路较传统髌旁内侧入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有较明显的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股内侧肌入路 传统髌旁内侧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28例疗效分析
4
作者 郑建章 胡世平 +1 位作者 汤发强 吴宏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115-117,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各28例,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 目的比较分析经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采用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各28例,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术后12周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4.3个月。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直腿抬高时间、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引流量、术后12周关节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较于内侧髌旁入路,术后疼痛轻,直腿抬高时间缩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内侧肌入路 内侧髌旁
下载PDF
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和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金赛 任姜栋 张晓岗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395-1400,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小切口髌骨内侧旁(MMP)入路和小切口股内侧肌(MMV)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纳入对比经MMV入路和MMP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文献,对纳入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 ... 目的比较采用小切口髌骨内侧旁(MMP)入路和小切口股内侧肌(MMV)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纳入对比经MMV入路和MMP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文献,对纳入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 Man软件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相关文献,其中MMP组274例,MMV组2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力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组手术时间、皮肤切口长度均短于MMV组(P<0.05);MMV组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外侧支持带松解率均优于MMP组(P<0.05),术后开始下地行走时间、开始直腿抬高时间早于MMP组(P<0.05),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大于MMP组(P<0.05)。结论采用MMP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及皮肤切口长度较MMV入路短,但采用MMV入路时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股内侧肌入路 髌骨内侧 荟萃分析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应龙 赵劲民 +2 位作者 李书振 丁晓飞 吴泰相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585-59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和CBM,全面搜集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 目的系统评价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和CBM,全面搜集经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临床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包括4个RCT,2个半随机对照试验,2个非随机对照试验。Mata分析结果显示,股内侧肌入路组与内侧髌旁组相比,外侧支持带松解率[RR=0.75,95%CI(0.52,1.08),P=0.12]、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MD=2.65,95%CI(–1.20,6.50),P=0.18)]、手术时间[MD=1.04,95%CI(–3.50,5.58)]及术后不良反应[OR=1.04,95%CI(0.43,2.52),P=0.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1个研究提示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研究提示股内侧肌入路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内侧髌旁入路组,1个研究未作统计学分析;2个研究提示两组术后直腿抬高时间上无差异,另1个研究提示术后直腿抬高时间股内侧肌入路组要短于内侧髌旁入路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后6周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方面与内侧髌旁入路的效果相似,但两者术中出血量和直腿抬高时间有无差异尚不能判断。受纳入研究质量限制,上述结果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中间 内侧髌旁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 李敬业 张亚狮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9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的手术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好,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髌骨内侧
下载PDF
出血控制策略在股内侧肌入路全膝置换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曹学伟 徐逸生 +2 位作者 招伟贤 吕燃 张葆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903-2905,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止血带进行出血控制策略的股内侧肌入路(quadriceps-sparing approach,QS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操作要点。方法行TKA 50个膝关节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 目的探讨开放止血带进行出血控制策略的股内侧肌入路(quadriceps-sparing approach,QS入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操作要点。方法行TKA 50个膝关节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入院后分为两组各25个膝关节,分别实施开放止血带出血控制策略的QS-TKA(QS组)及传统内侧髌旁入路MP-TKA(MP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渗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1周是否输血及术后3 d、1周、2周、1个月、3个月HSS分数。结果 QS组手术时间较MP组较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渗血量少,肿胀程度较轻,拔除引流管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1个月后关节活动范围较大(P<0.05)。结论出血控制策略在QS-TKA中的运用能减少输异体血的概率,并达到早期锻炼、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内侧肌入路 出血控制
下载PDF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65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智锋 尹知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16期2544-2546,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经股内侧肌人路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83膝)严重膝关节疾病采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6、12、25周及1年对患者的ROM及治疗1年后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65例患... 目的观察小切口经股内侧肌人路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5例(83膝)严重膝关节疾病采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膝关节置换术,术后6、12、25周及1年对患者的ROM及治疗1年后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分别为6、12、25周及1年的ROM分别为95°~115°、106°-126°和112°-135°;术后1年HSS评分92~97分。结论采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人路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股内侧肌入路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股内侧肌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影响的比较
10
作者 王德志 张永涛 刘金钊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关节外科诊治的70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接受股内侧肌入路膝关节置换术)和B组(接受内侧髌旁入路膝关... 目的系统评价股内侧肌入路和内侧髌旁入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轨迹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关节外科诊治的70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接受股内侧肌入路膝关节置换术)和B组(接受内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每组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月摄髌骨轴位X线片,测量两组病人的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角以及髌股适合角,分析髌骨运动轨迹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屈膝30°及60°时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角及髌股适合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A组屈膝30°及60°时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角及髌股适合角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6.77,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髌骨运动轨迹的影响较小,有望减少因髌骨轨迹不良引起的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髌骨 运动人体测量学 股内侧肌入路 内侧髌旁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可降低置换后不良反应及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贤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336-3340,共5页
背景:髌骨旁内侧入路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的标准技术。然而,最近的研究报道了在使用经股内侧肌入路时功能恢复的优越结果。目的: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2种手术技术的早期功能结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5... 背景:髌骨旁内侧入路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的标准技术。然而,最近的研究报道了在使用经股内侧肌入路时功能恢复的优越结果。目的:评估髌骨旁内侧入路和经股内侧肌入路2种手术技术的早期功能结果。方法: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5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股内侧肌入路组接受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髌骨旁内侧入路组接受髌骨旁内侧入路,2组均使用相同类型的植入物。记录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在术后3周和6周时评估治疗后活动范围、股四头肌强度及本体感觉。结果与结论:①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在休息和运动时疼痛明显低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②经股内侧肌入路组平均股四头肌伸展强度显著优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③经股内侧肌入路组患者术后本体感觉好于髌骨旁内侧入路组,而2组患者的运动范围相似;④结果说明,在早期康复期间,经股内侧肌入路方法比髌骨旁内侧入路更有优势,没有观察到与此方法相关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髌骨旁内侧 股内侧肌入路 VAS评分 本体感受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立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8期4246-4246,共1页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A组及B组,A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B组则通过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B组患者VAS疼痛...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3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A组及B组,A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B组则通过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B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及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应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手术疗效确切,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等,快速促进患者康复痊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股内侧肌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入路与股内侧下方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薛豹 麻文谦 +1 位作者 王亚洲 杨晓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241-244,共4页
对于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探析比较开展经不同入路(股内侧下方、股内侧肌)的作用效果。方法 病患研究,起始时间:2020.3,终止时间:2021.9;对该时间段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为例,共计例数80例。开展经不同入路,一组为股内侧下方,... 对于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探析比较开展经不同入路(股内侧下方、股内侧肌)的作用效果。方法 病患研究,起始时间:2020.3,终止时间:2021.9;对该时间段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为例,共计例数80例。开展经不同入路,一组为股内侧下方,一组为股内侧肌,每组例数40例。观察手术指标、VAS、ROM、KSS分值结果。结果 I组、II组为判定对象,比较手术指标,2组数据分值相近 (P>0.05)。VAS、ROM、KSS评分为判定指标,术前为判定时间, I组、II组相比,数据分值相近(P>0.05);1周时段分值比较,I组VAS分值高于II组,ROM、KSS分值低于II组(P<0. 05);6月时段分值比较,2组数据分值相近(P>0.05)。结论 对同意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者,在入路方式选择方面,相比MVA入路,采取SVA入路,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促进膝关节功能短期内更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股内侧肌入路 内侧下方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比较
14
作者 梁国建 《药物与人》 2015年第2期142-142,共1页
目的:对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经髌骨内侧旁入路进行全... 目的:对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经髌骨内侧旁入路进行全膝关节的置换术,对研究组实施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进行全膝关节的置换术,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术后可下地行走时间、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较好,患者的创伤小、出血少,利于术后的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股内侧肌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胡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2期29-30,共2页
目的:分析用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贵州省骨科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72膝)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比组。为试验组34例患者(36膝)采用股内侧肌... 目的:分析用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贵州省骨科医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72膝)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比组。为试验组34例患者(36膝)采用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为对比组34例患者(36膝)采用传统的髌旁内侧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少于对比组患者,其术毕至可抬高患肢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患者,P<0.05。在术前、术后90 d,两组患者的HSS评分相比,P>0.05。在术后8 d、术后45 d,试验组患者的HSS评分均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用股内侧肌入路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内侧肌入路 髌旁内侧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的优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波 姚庆强 +3 位作者 唐成 李旭祥 徐燕 王黎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2-557,共6页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最常用的是内侧髌旁入路,但由于其对股四头肌腱的损伤,可能导致后期伸肌装置的弱化,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功能恢复。目的:评估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 背景: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最常用的是内侧髌旁入路,但由于其对股四头肌腱的损伤,可能导致后期伸肌装置的弱化,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功能恢复。目的:评估经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内轴型膝关节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内轴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其中26例为经股内侧肌下入路,27例为经内侧髌旁入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分布、体质量指数及术前血红蛋白、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术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经内侧髌旁入路组(P<0.05),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2 d,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1个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474);③术后1,3个月,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显著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1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56);④术后1个月,股内侧肌下入路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内侧髌旁入路组(P<0.001),术后3个月和1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98,P=0.999);⑤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不损伤股内侧肌腱,保留了伸肌装置,在较少软组织损伤的同时,便于内轴型膝关节假体的安装和术中内轴运动的评估,能显著改善置换后患肢的疼痛肿胀,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轴型膝关节假体 内侧 装置
下载PDF
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的中长期随访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洪文 尹立 +4 位作者 徐文豪 李皎 罗奋棋 刘绍江 徐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33-2037,共5页
背景:股内侧肌下入路是全膝关节置换最微创的一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但长期疗效不清楚。目的:观察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中长期的假体位置和膝关节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 背景:股内侧肌下入路是全膝关节置换最微创的一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但长期疗效不清楚。目的:观察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中长期的假体位置和膝关节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外翻畸形患者50例共55膝,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股骨外翻3°-5°截骨、常规置换髌骨。统计手术时间、显性出血量、切口长度、起始下地时间、起始上下楼梯时间和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胫股角、髋-膝-踝角、髁-髋角、平台-踝角等指标评价术后疗效和假体在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随访时间为4.7-11.1年;②手术时间(67.2±6.2)min,显性出血量(317.3±109.6)mL,切口长度(11.5±1.2)cm,起始下地时间(1.1±0.5)d,起始上下楼梯时间(2.3±0.9)d,住院天数(4.9±1.2)d;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评分显著降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均显著增加,胫股角/髋-膝-踝角显著降低,髁-髋角/平台-踝角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④术后均未发生腓总神经麻痹、感染、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期间假体位置良好,无翻修病例;⑤提示股内侧肌下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畸形,中长期假体位置、下肢力线良好,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 关节成形术 膝外翻 假体位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内侧入路行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比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先莹 丁涛 +2 位作者 郎旭剑 吴明禹 韩桂全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80-83,共4页
目的比较股内侧肌下入路(SVA)与髌旁内侧入路(MP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KOA患者89例,其中经SVA行TKA 46例(SVA组)、经MPA行TKA 43例(MPA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比较股内侧肌下入路(SVA)与髌旁内侧入路(MPA)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KOA患者89例,其中经SVA行TKA 46例(SVA组)、经MPA行TKA 43例(MPA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手术前后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术前及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DPM)以及患膝术后初次主动直腿抬高(SLR)时间。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VAS、ROM、WOMAC评分和BBS评分(除MPA组术后1个月BBS评分外)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均<0.05);除术后6个月BBS评分外,SVA组术后各时间VAS、ROM、WOMAC评分和BBS评分均优于MPA组同期(P均<0.05)。两组术后6个月mFTA、TUG测试、TDPM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且SVA组术后6个月TUG测试、TDPM优于MPA组(P均<0.05),而两组术后6个月m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A组初次主动SLR时间显著低于MPA组(P<0.05)。除SVA组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外,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假体松动或移位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MPA相比,经SVA行TKA治疗KOA疼痛程度减轻,患膝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功能恢复较好、术后初次主动SLR时间降低,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 髌旁内侧
下载PDF
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在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梅培毅 吴继敏 +1 位作者 武旖旎 叶绿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在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大转子下外... 目的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在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神经阻滞指标;比较两组术前(T_(0))、术后6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静息和活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1、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阻滞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两组静息和活动状态VAS评分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4)时,两组静息和活动状态VAS评分高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时,两组静息和活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4)时,研究组静息和活动状态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下入路隐神经阻滞用于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转子下外侧 坐骨神经阻滞 内侧 隐神经阻滞 高龄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与内侧髌旁入路置入假体的优势对比(英文) 被引量:9
20
作者 符培亮 李晓华 +3 位作者 吴宇黎 谢庆云 孙久一 吴海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93-1796,共4页
背景:国外研究已表明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不仅能较好地保留股四头肌内侧结构的完整性,较早恢复伸膝装置功能,而且能减少膝关节内侧血供的破坏,较好保留膝关节本体感觉。目的:进一步验证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全膝关节... 背景:国外研究已表明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不仅能较好地保留股四头肌内侧结构的完整性,较早恢复伸膝装置功能,而且能减少膝关节内侧血供的破坏,较好保留膝关节本体感觉。目的:进一步验证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全膝关节假体置入后早期功能训练的影响,并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设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比观察试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对象:选择2004-03/2006-0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患者34例,其中男7例,女27例;年龄56~78岁,平均70.5岁。其中骨性关节炎24例,类风湿关节炎10例。双侧膝内翻24例、双侧膝外翻9例,一侧内翻一侧外翻1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材料:交叉替代型假体(PFC-Sigama,英国DUPUY公司),在胫骨衬垫中央加入一个聚乙烯突起,相应的股骨假体使用前后向切骨及斜面切骨,与保留型假体相同。方法:34例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入路。比较两组间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主要观察指标:①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②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结果: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29.8)mL,(368±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50%,P<0.05),术后1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运动[(1.8±0.3)d,(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3.2±0.8)d,(7.1±1.2)d,P<0.01],术后45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20°),(98°±12°),P<0.05]。结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全膝关节假体置入后早期疼痛较轻,活动度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股内侧肌入路 内侧髌旁 假体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