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中器官灌注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涛 魏旭峰 +4 位作者 易定华 杨剑 徐学增 王显悦 俞世强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CPB)与常规CPB在相同流量灌注时对脑、肺、肝、肾、肠等重要器官灌注的效果。方法将20条犬(体重10~15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条。胸腔镜组:改良股动、静脉插管后建立CPB,经电视胸腔镜施行手术;常... 目的比较改良股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CPB)与常规CPB在相同流量灌注时对脑、肺、肝、肾、肠等重要器官灌注的效果。方法将20条犬(体重10~15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条。胸腔镜组:改良股动、静脉插管后建立CPB,经电视胸腔镜施行手术;常规开胸组:常规建立CPB手术。两组建立CPB后以相同的流量灌注,分别在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对侧腘动脉、同侧腘动脉及其所有相伴行的静脉留置套管针,连接测压管道,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1)、主动脉阻断前(T2)、主动脉阻断15min(T3)、主动脉开放15min(T4)、CPB结束后20min(T5)记录动、静脉压,并在以上时间点抽取相应部位静脉血测定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结果除了胸腔镜组同侧腘动脉灌注压明显低于常规开胸组(P<0.01)外,两组其余动脉的动脉灌注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15min、主动脉开放15min,胸腔镜组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对侧腘静脉和同侧腘静脉的静脉压明显高于常规开胸组(P<0.05);胸腔镜组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对侧腘静脉和同侧腘静脉SvO2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结论改良股动、静脉插管与常规CPB相同流量灌注时其动脉灌注压相近,经股动、静脉插管下腔静脉平面以下的静脉压较常规开胸手术略高,因此,对小儿胸腔镜CPB的器官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静脉 体外循环 灌注压 静脉
下载PDF
股动、静脉采血在临床急救工作中的意义与操作技巧
2
作者 钟洪秀 路红 《吉林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1397-1397,共1页
关键词 股动、静脉采血 急救 操作技巧
下载PDF
更换股动脉和股静脉置管贴膜下肢体位与效果探讨
3
作者 吴素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8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股静脉及股动脉置管贴膜更换过程中该下肢取的不同体位对贴膜更换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住内科ICU股静脉及股动脉置管105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更换股静脉、股动脉置管贴膜过... 目的探讨股静脉及股动脉置管贴膜更换过程中该下肢取的不同体位对贴膜更换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住内科ICU股静脉及股动脉置管105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更换股静脉、股动脉置管贴膜过程中,该下肢取的体位不同,所取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更换股动、静脉置管过程中置管侧下肢取膝关节外展屈曲位,无置管侧下肢伸直,使双下肢大腿跟部夹角成60~70°,对照组更换股动、静脉置管过程中随意放置穿刺侧下肢,两组换药后股动、静脉置管处缝线脱落、移位,穿刺处及周围皮肤红、肿、热、痛,水泡形成,分泌物培养阳性,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贴膜脱落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更换股动、静脉置管过程中双下肢采取的体位,能降低股动、静脉置管处缝线脱落、移位,降低穿刺处及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发生,水泡形成,贴膜脱落情况减少,降低置管处感染,从而降低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静脉置管 贴膜更换 下肢体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