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1
作者 黎江 梁国健 +1 位作者 冯婷 曾倩娴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游离股后内...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重建,B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重建。比较两组皮瓣制备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创面Ⅰ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皮瓣质量与供区隐蔽性的满意度、皮瓣感觉功能。结果:两组皮瓣制备时间、创面Ⅰ期愈合率、皮瓣质量优良率、皮瓣感觉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脂肪液化、血管危象、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供区隐蔽性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均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良好材料,皮瓣质量好,创面愈合及感觉功能恢复理想。但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供区隐蔽性高,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及患者自身条件灵活选择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缺损重建 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 游离前外侧穿支皮瓣
下载PDF
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乳房单侧的经验
2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章一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90-198,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再造单侧乳房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即刻或延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再造单侧乳房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即刻或延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管蒂来源,切取的股后内侧皮瓣包括6种类型:股动脉穿支皮瓣、股薄肌肌皮瓣、大收肌穿支皮瓣、半膜肌穿支皮瓣、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包括4种:(1)外增压方式1,胸廓内血管近心端和远心端与两侧皮瓣血管蒂分别吻合;(2)外增压方式2,胸廓内血管和胸背血管与两侧皮瓣血管蒂分别吻合;(3)内增压方式,胸廓内血管与一侧皮瓣血管蒂吻合,皮瓣血管蒂分支与另一侧皮瓣血管蒂吻合;(4)外增压结合内增压方式,胸廓内血管和2套皮瓣血管蒂灵活组合。两侧股后内侧皮瓣摆放方式包括3种:横行摆放、垂直摆放、斜行摆放。对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再造乳房外形、供区瘢痕、对下肢功能的影响及乳腺癌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37.4±3.6)岁(27~47岁)。肿瘤均为单侧,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即刻乳房再造8例,延期乳房再造4例。术中共切取24块股后内侧皮瓣,包括:股动脉穿支皮瓣1块,股薄肌皮瓣6块,大收肌穿支皮瓣14块,半膜肌穿支皮瓣1块,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1块,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1块。血管吻合方式:外增压方式1有5例,外增压方式2有4例,内增压方式有2例,外增压结合内增压方式有1例。皮瓣摆放方式:横行摆放3例,垂直摆放4例,斜行摆放5例。皮瓣长(20.6±0.4) cm、宽(7.1±0.3) cm、厚(3.6±0.5) cm,血管蒂长度为(6.9±0.5) cm,动脉管径为(1.9±0.3) mm,静脉管径为(1.8±0.6) mm。皮瓣平均质量为245 g(165~415 g)。2例患者术中同时行健侧乳房缩乳上提术,2例同时行对侧乳房假体置入术。12例患者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对下肢功能无影响,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单侧乳房相应采用的皮瓣形式、血管吻合方式和乳房塑形方式都较为灵活,需要灵活选择以确保手术安全、效果满意。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下腹部组织量不足或者传统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外观难以满意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股后内侧皮瓣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再造一侧乳房 被引量:1
3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5 位作者 章一新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伍鹏 唐园园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探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再造一侧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 目的探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再造一侧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皮瓣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皮瓣长(24.4±0.5)cm、宽(8.3±0.5)cm、厚(3.4±0.5)cm,血管蒂长度为(8.9±0.4)cm,动脉管径为(1.5±0.4)mm,静脉管径为(1.9±0.3)mm。皮瓣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皮瓣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穿支皮瓣 股后内侧穿支 乳房再造术
原文传递
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舌体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4
作者 付坤 高宁 +4 位作者 鲁涵 刘康彦 陈浩 高振杰 何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体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18例口腔癌患者,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0(25~67)岁。18例口腔癌患者行半舌切除同期均采用股后内侧皮瓣修复舌体组织缺损。术中切取...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体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18例口腔癌患者,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0(25~67)岁。18例口腔癌患者行半舌切除同期均采用股后内侧皮瓣修复舌体组织缺损。术中切取皮瓣大小4.0 cm×6.0 cm~8.0 cm×15.0 cm,皮瓣血管蒂长度(9.9±1.3)(7.9~12.3)cm,所有患者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记录皮瓣制备、皮瓣成活及供区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舌体形态及供区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分别调查患者术后供区美观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18例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均成活。16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舌体形态良好,大腿供区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对供区美观满意度较高,VAS评分均大于8,患者咀嚼、吞咽及语音功能下降,项目评分均值分别为44、58和55分。结论游离股后内侧皮瓣临床成功率高,可以较好恢复舌体外形并有助于舌功能恢复,供区瘢痕隐蔽,是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内侧皮瓣 舌癌 重建 舌功能
原文传递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晔 祝庆海 +6 位作者 侯辰兴 韩微 汤雨婷 孙楠楠 李怀奇 王晨星 叶金海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制备股后内侧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profunda artery perforator flap,PAPF)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以氧化铅混合红色乳胶灌注后解剖观测股后内侧区,结合6例12侧腿部CT... 目的探讨制备股后内侧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profunda artery perforator flap,PAPF)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以氧化铅混合红色乳胶灌注后解剖观测股后内侧区,结合6例12侧腿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数据,分析股深动脉穿支在部分层面的血管外径、长度、走行方式及分布特征。同时采用股后内侧PAPF对2018年8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缺损修复重建,观察患者受区外形、术后吞咽及语言功能、供区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例下肢标本共解剖发现股后内侧股深动脉穿支19条。源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34±0.25)mm,血管蒂总长度为(11.12±1.06)cm。6例腿部CTA数据分析发现,12侧股后内侧区域共发现15个股深动脉来源穿支,其中肌间隔穿支11个,肌皮穿支4个。肌间隔穿支、肌皮穿支和共干穿支沿X轴与耻骨结节距离分别为(19.95±2.43)、(21.84±2.54)和(19.48±0.55)cm;沿Y轴与股薄肌后缘距离分别为(3.54±1.10)、(3.72±0.30)和(3.85±1.48)cm;穿支起始管径分别为(2.4±0.4)、(2.6±0.6)和1.9 mm。临床取用10例股深动脉穿支皮瓣术后均顺利存活。皮瓣面积为(8 cm×6 cm)~(12 cm×7 cm)。术后随访9~36个月,患者受区外形理想,吞咽、语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大腿活动功能基本正常。结论股后内侧PAPF穿支数目及分布稳定,血管蒂长度及管径满足修复要求,供区影响小,组织量充分,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穿支皮瓣 CT血管造影 股后内侧 深动脉穿支皮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