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梁健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79-0082,共4页
探究、分析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 以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为研究地点、2021.10月~2023.10月为研究时限,参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抽取有1年随访记录且进行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的DAA... 探究、分析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 以容县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为研究地点、2021.10月~2023.10月为研究时限,参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抽取有1年随访记录且进行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的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病例资料,纳入64例,对其临床情况展开回顾性研究。A组为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患者(n=15)、B组为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未损伤患者(n=49),对比术后情况。结果 ①术后住院天数:A、B组无差异(P>0.05);②Harris评分;B组术后3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较A组高(均P<0.05);③术后6个月、12个月 GQOLI-74评分:B组>A组(均P<0.05)。结论 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无影响,但易影响生活质量,需加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A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俯卧位腰椎手术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范金艳 吴艳刚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腰椎手术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原因、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行俯卧位腰椎手术并发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6月行腰椎后路切开减压植骨固定术193例,其中1... 目的探讨俯卧位腰椎手术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原因、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行俯卧位腰椎手术并发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6月行腰椎后路切开减压植骨固定术193例,其中1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经积极治疗和热敷、屈髋及足踝、足趾、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等康复护理后均治愈。结论合理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基本保证。俯卧位腰椎手术股外侧神经损伤后积极的治疗和做好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腰椎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护理
下载PDF
1例患者取俯卧位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报道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秀东 朱莉敏 吴洁 《护理学报》 2008年第7期14-14,共1页
俯卧位是脊柱外科最常采用的手术体位,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易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但少见俯卧位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报道。我院收治1例腰... 俯卧位是脊柱外科最常采用的手术体位,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便于手术医生操作等优点,但此体位可造成患者生理学的改变,易导致循环、呼吸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但少见俯卧位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报道。我院收治1例腰椎后路切开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因术中取俯卧位导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护理
下载PDF
取髂骨植骨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斌 《浙江创伤外科》 2003年第4期224-224,共1页
关键词 取髂骨植骨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纯青 马金忠 +1 位作者 闫子贵 韩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的发生情况、术后影响及症状转归。方法在2016年8月-2017年4月间于阜阳第九人民医院行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 目的分析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的发生情况、术后影响及症状转归。方法在2016年8月-2017年4月间于阜阳第九人民医院行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选择出57例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的病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60例术后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的病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以Harris评分评价其术后髋关节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随访观察组患者损伤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2组患者的人工关节遗忘指数(FJS-12)、生活质量评分(SF-36)等主观感受的指标,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长、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Harris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有所改善,并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LFCN损伤的主要症状有麻木(17例,29.82%)、疼痛(26例,45.61%)、感觉迟钝(11例,24.56%);随访6个月、1年、2年时,症状自然缓解分别有9例(15.79%)、20例(35.09%)、36例(63.16%);观察组患者的FJS-12评分和SF-36评分有所改善,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不会影响患者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最终恢复情况,但会影响患者对人工关节自我认知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值得重视并加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直接前方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六中 王登杰 《中医正骨》 2002年第7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9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平 胡东军 陈永浩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5期613-614,共2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诊疗经过及预防。方法对本院临床中出现的医源性皮神经损伤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9月至2011年2月本院外科手术19251例中并发19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经过6~12月的相应治疗后18例患... 目的探讨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诊疗经过及预防。方法对本院临床中出现的医源性皮神经损伤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9月至2011年2月本院外科手术19251例中并发19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经过6~12月的相应治疗后18例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仍有麻木、感觉缺失等不适。结论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关键在于预防,而一旦发生后应首先寻找损伤原因,解除病因的同时予局部封闭治疗缓解临床症状和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手术因素 压迫性损伤
下载PDF
直接前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高辉 叶山山 +2 位作者 何春耒 陈震东 刘承鸿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7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人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分别以“直接前侧入路”、“股外侧皮神经”为关键词在PubMed及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2016年5月关于直接前侧入路微创全髋关... 目的探讨直接前侧人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分别以“直接前侧入路”、“股外侧皮神经”为关键词在PubMed及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2016年5月关于直接前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损伤方法和相关文献,对最终筛选出的28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直接前侧入路、Heuter间隙、股外侧皮神经的的解剖学特点,以及术中预防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方法。结果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是直接前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术中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9%~3.4%。通过Heuter间隙所行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最符合微创手术的标准,作直接前侧入路皮肤切口分离皮下软组织时常常损伤股外侧皮神经,可以通过改良手术切口位置、精细化手术操作、纵向牵引拉钩及肌间隔穿支动脉这一定位股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学标志,来降低股外侧皮神经的损伤概率。结论直接前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理论上有较小的软组织损伤,虽然仍会在术中造成股外侧皮神经的损伤,但是存在降低损伤率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侧入路 微创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预防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改良切口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宏博 罗正亮 +2 位作者 陈敏 尚希福 陈士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方入路(DAA)改良切口和经典切口的解剖特点,为术中避免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由蚌埠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成年国人尸体髋关节及股骨标本6具6侧,其中男2具2侧、女4具4侧,年龄48~72(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方入路(DAA)改良切口和经典切口的解剖特点,为术中避免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由蚌埠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成年国人尸体髋关节及股骨标本6具6侧,其中男2具2侧、女4具4侧,年龄48~72(61.7±8.2)岁。通过解剖标志定位的方式做DAA手术切口,切口起点均为髂前上棘最高点向下向外3 cm;DAA经典切口延长方向指向腓骨小头;改良切口将切口延长方向向经典切口外后方偏移,偏移角度为髂前上棘最高点分别与腓骨小头、股骨大粗隆顶点连线夹角的1/2。解剖显露LFCN以及所有分支:(1)观察LFCN走行及其与DAA经典切口、DAA改良切口的关系;(2)对LFCN进行分型;(3)测量DAA经典切口和改良切口与LFCN最短距离,判断LFCN与DAA经典切口和改良切口的解剖关系。结果:(1)LFCN由髂前上棘内侧0.8 cm经腹股沟韧带下方走向股骨前方,LFCN走行向前、向外近乎平行于髂前上棘最高点与腓骨小头连线。DAA经典切口远端与LFCN有交叉,有直接损伤LFCN可能,延长DAA经典切口会增加损伤LFCN概率;而DAA改良切口与LFCN无交叉。(2)6侧标本LFCN分型:缝匠肌型3侧,后向型2侧,扇形型1侧。(3)LFCN与DAA改良切口最短距离为1.2~2.4(2.0±0.40)cm,与经典切口最短距离为0~1.4(0.98±0.55)cm。缝匠肌型和后向型LFCN主干及分支与DAA改良切口的最短距离均>2.0 cm;与DAA经典切口无交叉,且LFCN所有分支与DAA改良切口最短距离均>0.7 cm。扇形型LFCN与DAA经典切口有交叉,而与DAA改良切口无交叉,最短距离为1.2 cm。结论:在解剖关系上,DAA改良切口比DAA经典切口距离LFCN更远,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更不易发生LFCN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 改良切口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DAA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雄勋 樊俊刚 +2 位作者 张晓敏 张江锋 何大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研究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的转归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6经DA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8例患者,2014-12前诊治的患者为学习曲线早期组,2014-12后诊治的患... 目的研究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外侧皮神经(LFCN)损伤的转归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6经DAA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8例患者,2014-12前诊治的患者为学习曲线早期组,2014-12后诊治的患者为学习曲线晚期组,比较2组术后LFCN损伤发生率。术后出现LFCN损伤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出现LFCN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出院时及出院后2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FJS-12评分。结果术后27例发生LFCN损伤的症状,其中7例术后1年内症状消失,6例术后2年内症状消失,25例术后2年随访时症状消失或者缓解。学习曲线早期组19例发生LFCN损伤,多于学习曲线晚期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时、出院2年后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时、出院2年后对照组的WOMAC评分和FJS-12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验的积累可以降低LFCN损伤的发生率,大部分LFCN损伤存在自行好转的趋势,但该损伤仍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直接前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转归
原文传递
对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自我体育疗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小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16期57-58,共2页
目的:探索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自我体育治疗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站位体疗和卧位体疗两种体育疗法。结果:经过2-4疗程体育治疗后,治愈10例,好转2例,治愈率83.3%,总有效率100%。结论:自我体育疗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具有简单... 目的:探索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自我体育治疗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站位体疗和卧位体疗两种体育疗法。结果:经过2-4疗程体育治疗后,治愈10例,好转2例,治愈率83.3%,总有效率100%。结论:自我体育疗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具有简单、易学、不受设备、场地的限制等优点,且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体育疗法康复
原文传递
局部浅刺加TDP照射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疼痛综合征36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勇 王丽花 宋群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6-107,共2页
股外侧皮神经疼痛综合征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而产生的大腿前侧皮肤感觉异常与疼痛综合征。笔者从2000年开始,应用局部浅刺加TDP照射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股外侧皮神经疼痛综合征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而产生的大腿前侧皮肤感觉异常与疼痛综合征。笔者从2000年开始,应用局部浅刺加TDP照射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中男27例,女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4年;因退行性腰椎病引起者2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照射治疗 疼痛综合征 感觉异常性 外侧 浅刺 腰椎病 退行性 局部 肤感觉
下载PDF
皮下翻转筋膜瓣修复髂骨取骨处创面5例报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晋美多吉 张伟伟 +4 位作者 王诗波 骆宇春 许斌 樊嵘 冯彦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82-2183,共2页
自体髂骨以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多年以来一直是治疗骨缺损、骨肿瘤、脊柱及关节融合等骨科手术的首选,被认为是骨移植中的"金标准"[1]。尽管术后髂骨供骨区很少发生灾难性的损伤,但操作不当也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自体髂骨以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性,多年以来一直是治疗骨缺损、骨肿瘤、脊柱及关节融合等骨科手术的首选,被认为是骨移植中的"金标准"[1]。尽管术后髂骨供骨区很少发生灾难性的损伤,但操作不当也会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取骨区疼痛、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切口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取骨 筋膜瓣修复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创面 组织相容性 自体髂骨 骨诱导性 骨传导性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刘冬平 姚磊 +2 位作者 王成 刘术樟 康昭河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分析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行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的研究组和单纯...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分析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行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的研究组和单纯髂骨块移植治疗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评分、术后1年的患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股外侧皮神经功能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Harri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第1年股外侧皮神经功能优于第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效果良好,但需警惕医源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一旦发生应及时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髂骨瓣移植 早期骨头坏死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问题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医生在积极尝试使用单侧入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
15
作者 欧艺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199-199,共1页
解答:累及前后方的复杂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患者病情重,耐受手术能力差。既往常规采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其缺点在于手术入路的增加和术中体位的改变增加了手术风险、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无菌技术的操作难度,其次增... 解答:累及前后方的复杂髋臼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患者病情重,耐受手术能力差。既往常规采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其缺点在于手术入路的增加和术中体位的改变增加了手术风险、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无菌技术的操作难度,其次增加了异位骨化、感染、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机率而直接影响预后。因为患者功能的康复并非仅依赖于关节的解剖复位,恰当的手术入路、较少的手术创伤及较少的并发症也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对于高能量损伤后的复杂髋臼骨折,以最小的手术创伤获得骨折的解剖复位,无疑对患者是非常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单侧入路 治疗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复杂髋臼骨折 高能量损伤 医生 前后联合入路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超 于利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4期73-75,共3页
骨盆前环骨折是指累及耻骨联合和耻骨支的骨盆骨折.稳定的骨盆前环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大多采用外固定或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恢复骨盆环的对称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让患者开始早期锻炼,以促进... 骨盆前环骨折是指累及耻骨联合和耻骨支的骨盆骨折.稳定的骨盆前环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对于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大多采用外固定或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恢复骨盆环的对称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让患者开始早期锻炼,以促进周围组织及脏器的功能恢复,并明显减少骨盆骨折的并发症及后遗症[1].骨盆外固定架技术简单、有效、安全,在骨盆骨折合并多器官损伤的急诊抢救治疗中具有优势[2],可以降低出血率、迅速缓解疼痛,但是不能保证充分的稳定,常用于临时固定.内固定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最稳定的固定方式.以往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常见有髂外血管损伤、髂外血管血栓形成、股神经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腹股沟疝、淋巴漏以及感染等并发症[4].随着影像学设备的发展和骨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微创内固定以其独特的优点已成为骨盆骨折治疗的发展方向.现就目前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微创内固定 固定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股外侧皮神经损伤 血管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 外固定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