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穆景颂 倪朝民 +1 位作者 夏清 缪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时健、患侧L5~S1水平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两组患者患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AEMG较健侧均有降低(P<0.05),患侧MFs绝对值较健侧升高(P<0.05);组间比较,B组患侧两组肌肉MFs绝对值均较A组增大(P<0.05);B组健/患侧肌肉AEMG比均大于A组(P<0.05),但MFs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和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工具;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可以作为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方法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主观疼痛感程度不同时,双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失衡程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表面图(sEMG) 视觉模拟评分(VAS) 功能评定 平均值(AEMG) 频率的斜率 (MFs)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技术对人体上肢肌肉疲劳过程中中枢共驱动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0-295,共6页
目的:使用表面肌电技术观察人体上肢近端肌肉运动疲劳过程中的中枢共驱动现象。方法:以16名非体育专业的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受试者左臂为观察臂,右臂为负荷臂。负荷臂分别处于自然下垂无负荷的放松状态和连续完成负重5 kg哑铃的肘... 目的:使用表面肌电技术观察人体上肢近端肌肉运动疲劳过程中的中枢共驱动现象。方法:以16名非体育专业的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受试者左臂为观察臂,右臂为负荷臂。负荷臂分别处于自然下垂无负荷的放松状态和连续完成负重5 kg哑铃的肘关节屈伸运动诱发疲劳状态;而观察臂手持4kg哑铃,肘关节始终保持屈曲90°,进行等长收缩直至力竭。同时使用ME6000表面肌电仪分别采集两种状态下观察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对时域指标积分肌电(IEMG)、均方根振幅(RMS),以及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进行分析。结果:无论负荷臂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还是动力性运动诱发疲劳状态,随着运动的进行,对侧观察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时域指标IEMG和RMS都逐渐升高(P<0.05),但是在负荷臂疲劳状态时对侧观察臂肌肉的表面肌电时域指标IEMG和RMS增加幅度更加明显(P<0.01),同时拮抗肌肱三头肌时域指标受到更强抑制;负荷臂疲劳状态下对侧观察臂肱二头肌肌电频域指标MPF和MF的变化比负荷臂自然放松状态下变化更大(P<0.01),而拮抗肌肱三头肌的变化不大。结论:一侧肢体运动诱发肱二头肌肌肉疲劳能够使对侧肢体相关肌肉表面肌电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产生伴随性的变化,说明人体上肢近端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具有中枢共驱动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疲劳 枢共驱动 积分 均方根振幅 平均功率频率 频率
下载PDF
中年出租车司机颈部肌肉表面的肌电测试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念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6238-6242,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高原汽车驾驶员长时间驾驶时,由于长时间疲劳积累可致使腰背肌功能紊乱。目的:分析长时间工作的中年出租车司机部分人群颈部肌肉神经放电特点,探索这类人群颈部肌肉功能状态的最佳评价指标,为职业性颈部肌肉功能紊乱的诊... 背景:研究表明,高原汽车驾驶员长时间驾驶时,由于长时间疲劳积累可致使腰背肌功能紊乱。目的:分析长时间工作的中年出租车司机部分人群颈部肌肉神经放电特点,探索这类人群颈部肌肉功能状态的最佳评价指标,为职业性颈部肌肉功能紊乱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35名中年出租车司机作为实验组受试对象,对照组15名为性别、年龄与实验组相匹配的无颈椎部痛病史的健康志愿者,使用ME6000表面肌电仪记录受试者在坐位姿势下颈部C3、C7两侧肌肉共4块肌肉的放电情况,观察均方根振幅(RMS)和中位频率(MF)的变化。结果与结论:120min的坐位模拟驾驶动作能够诱发实验组和对照组颈部肌肉疲劳现象产生,但是实验组C3、C7两侧肌肉均方根振的斜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3、C7两侧肌肉均方根振幅拟合曲线的截距要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中位频率的斜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3、C7两侧肌肉中位频率拟合曲线的截距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中年出租车司机长时间坐位工作会诱发颈部肌肉疲劳,并且会使颈部肌肉产生疲劳积累以及两侧肌肉放电不对称现象,在判断中年出租车司机长时间工作时肌肉疲劳指标中,可以使用中位频率和均方根振指标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租车司机 颈部 表面 均方根振幅 频率
下载PDF
针刺手法对健康志愿者穴区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钟文珊 齐婧蕾 +7 位作者 张欣怡 黄焕琳 孙小雨 王奕珊 钱政英 吴华青 杜妍妍 黄泳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4种不同针刺手法(提插法、捻转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穴位附近区域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志愿者,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单式手法组志愿者的左上肢采用提插法针刺,右上肢采用捻转法针刺,均平补... 目的:观察4种不同针刺手法(提插法、捻转法、烧山火、透天凉)对穴位附近区域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志愿者,根据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单式手法组志愿者的左上肢采用提插法针刺,右上肢采用捻转法针刺,均平补平泻;复式手法组志愿者的左上肢采用烧山火手法,右上肢采用透天凉手法。4种针刺手法均在侠白穴施针,使用Actiwave肌电图仪采集实验过程中受试者表面肌电信号,并对针刺前2 min、行针2 min、留针2 min和出针2 min这4个时间段的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信号(IEMG)和中位频率(MF)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种针刺手法组在行针2 min内的IEMG值与作为对照的针刺前2 min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且在行针2 min内的IEMG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烧山火组行针2 min时的IEMG值与提插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种针刺手法各针刺组之间及各时间段之间的MF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针刺手法对健康志愿者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存在不同的影响,且行针刺激均能有效提高IEMG值,但没有持续增加静止肌张力的后效应;较之于单纯提插法及轻插重提法,重插轻提的行针手法更能有效地提高静止肌张力。4种针刺方法对肌肉基本不产生肌肉疲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表面 积分 频率 侠白穴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表层骨骼肌收缩时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天宇 林腾飞 《辽宁体育科技》 2020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骨骼肌不同表层温度对其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对深入了解人体运动时,尤其运动疲劳时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11名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热理疗仪加热、冰敷、室温三种不同方法使其左侧肱二头肌表层肌... 目的:观察骨骼肌不同表层温度对其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对深入了解人体运动时,尤其运动疲劳时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11名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热理疗仪加热、冰敷、室温三种不同方法使其左侧肱二头肌表层肌肉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等长收缩,运用ME6000表面肌电仪采集左臂肱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对时域指标、积分肌电、均方根振幅、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和中位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时域指标RMS、IEMG在表层平均温度16℃时幅值要比平均35℃、42℃显著升高(P<0.01),而频域指标MF、MPF幅值在16℃时比35℃、42℃显著降低(P<0.01)。结论:随着皮肤表层温度的降低,时域指标IEMG和RMS呈显著上升趋势,而频域指标MPF和MF呈显著下降趋势,可见,骨骼肌温度对肌电的时域和频域指标有影响,这可能会影响到肌肉疲劳对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表层肉温度 积分 均方根振幅 平均功率频率 频率
下载PDF
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胫前后肌群疲劳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亚娟 贾东奇 +2 位作者 金伟 李曦光 徐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胫前后肌群疲劳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市儿童福利院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例,通过临床痉挛指数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痉挛...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胫前后肌群疲劳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市儿童福利院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例,通过临床痉挛指数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痉挛。记录并比较患儿佩戴踝足矫形器前后10 m自由步行时双侧胫前后肌群的肌电参数(中位频率与平均肌电值)。结果 6例轻中度痉挛患儿(临床痉挛指数≤12分)佩戴踝足矫形器后,肌电参数表现为中位频率降低、平均肌电值升高;而4例重度痉挛患儿(临床痉挛指数≥13分)则相反,肌电参数表现为中位频率升高、平均肌电值降低。佩戴踝足矫形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可减轻轻中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胫前后肌群疲劳度,但对于重度痉挛患儿的效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足矫形器 痉挛型脑瘫 频率 平均 表面
下载PDF
核心稳定训练动作中不同肌肉疲劳度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肖金壮 孙金丽 +2 位作者 王洪瑞 杨信才 赵金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2,共6页
本文通过采集6种核心稳定训练动作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分析得出特定肌肉在不同动作下的疲劳状态。试验中,30名受试者完成6种核心稳定训练动作,分别是平板支撑、仰卧双桥、仰卧单桥(左、右侧交替)和两点交叉支撑(左、右侧交替),每种动作持... 本文通过采集6种核心稳定训练动作过程中的肌电信号,分析得出特定肌肉在不同动作下的疲劳状态。试验中,30名受试者完成6种核心稳定训练动作,分别是平板支撑、仰卧双桥、仰卧单桥(左、右侧交替)和两点交叉支撑(左、右侧交替),每种动作持续1 min,两种动作之间间隔2 min。测量肌肉为身体左、右侧的竖脊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采用中位频率的斜率值表征肌肉的疲劳状态,结果显示,在完成核心训练动作过程中仰卧双桥和仰卧单桥能引起竖脊肌更大的疲劳,平板支撑引起腓肠肌的疲劳度较大,而腹直肌的疲劳度在平板支撑与其它5种动作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种核心稳定训练动作中,所测肌肉左、右侧疲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得结论,为核心稳定训练动作针对不同肌肉块的训练效果提供了量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 康复动作 频率 表面 肉疲劳度
原文传递
汽车装配工人局部活动肌肉的肌电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鹏飞 马强 +4 位作者 王忠旭 陈学伟 秦汝莉 李玉珍 刘洪涛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sEMG)技术分析汽车装配工人作业过程中局部活动肌肉的肌电信号特征,探索作业相关肌肉骨骼疾患(MSD)的成因。方法以某汽车厂总装线6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选取气动扳手紧固螺栓作业作为参照测试动作,采用便携式肌电图...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sEMG)技术分析汽车装配工人作业过程中局部活动肌肉的肌电信号特征,探索作业相关肌肉骨骼疾患(MSD)的成因。方法以某汽车厂总装线6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选取气动扳手紧固螺栓作业作为参照测试动作,采用便携式肌电图仪测量分析肩部和腕部控制肌群的sEMG信号。结果装配操作属轻度负荷劳动,作业中被测肌群肌电振幅均方根(RMS)和中位频率(MF)均未表现出明显变化;但肩部的肌电信号分析指标MF变化表现出一致性(r=0.902,P<0.05),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汽车装配作业过程中,长时间反复从事气动扳手紧固螺栓作业易造成肩部肌肉发生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均方根 频率 疲劳
原文传递
筋骨理筋手法干预对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9
作者 李逸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5期17-20,34,共5页
要目的:探讨筋骨理筋手法预对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一2022年9月诊治的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手法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要目的:探讨筋骨理筋手法预对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一2022年9月诊治的股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手法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筋骨理筋手法干预,2组护理观察时间持续1个月,观察与记录所有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提高(P<0.05)。2组护理后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2组护理后的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与护理前对比明显降低(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括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尿潴留、愈合不良等膝关节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3%,与对照组的19.0%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筋骨理筋手法干预在股骨下段骨折术后康复患者的应用能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总体预后,还能降低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提高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理筋手法干预 骨下段骨折 膝关节功能 股外侧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 膝关节内侧压痛阈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