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GA的针对性护理对行PFNA手术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功能康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丽欢 周晓锋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针对性护理对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功能康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针对性护理对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功能康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CGA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股骨功能(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ROM)、疼痛程度(VAS)、步行功能(FAC)、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Lysholm评分、ROM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A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协调能力、活动能力、反射能力、运动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GA的针对性护理可改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老年综合评估 针对性护理 股骨功能
下载PDF
多功能股骨板(MFFP)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静成 王国喜 +4 位作者 陶玉平 虞堂云 冯新民 顾德毅 戴松茂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测定多功能股骨板 (MFFP)生物力学性能 ,对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 12具新鲜尸体股骨上端标本上应变片进行测定 ,临床应用MFF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3 6例 ,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MFFP能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 ,改善股骨粗隆间... 目的 :测定多功能股骨板 (MFFP)生物力学性能 ,对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 12具新鲜尸体股骨上端标本上应变片进行测定 ,临床应用MFF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3 6例 ,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MFFP能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 ,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处骨的重建和骨折愈合的力学环境 ,较DHS、DCS、鹅头钉有显著优势 ;临床应用表明MFFP创伤小 ,复位效果好 ,固定牢靠稳定 ,抗旋性能好 ,愈合率高。结论 :MFFP结构合理、生物力学性能好 ,三维固定 ,防旋性能优越 ,操作简便 ,应用范围广泛 ,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股骨 MFFP 股骨粗隆间骨折 钢板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Lequesne指数和髌股骨关节功能评分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评价比较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亮晖 杜宇康 +1 位作者 赖小荣 陈玉成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7-19,共3页
目的比较Lequesne指数和髌股骨关节功能评分对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采用超声对34例患者膝关节软骨缺损进行分级,将34例患者双侧膝关节软骨缺损分级和髌股骨关节功能评分结合在一起,进行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选取其中18例... 目的比较Lequesne指数和髌股骨关节功能评分对膝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的评价。方法采用超声对34例患者膝关节软骨缺损进行分级,将34例患者双侧膝关节软骨缺损分级和髌股骨关节功能评分结合在一起,进行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选取其中18例两膝关节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较重侧和较好侧的膝关节软骨缺损分级和髌股骨关节功能评分与Lequesne指数做相关分析。结果 18例两膝关节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的Lequesne指数只和较重侧的数据有统计学的显著相关性(P<0.01),而与较好侧无统计学相关。结论髌股骨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软骨缺损分级存在相关性。较重侧与在统计学上存在相关性(P<0.01),而较好侧与Lequesne指数无统计学相关。对于较好侧的评估,采用髌股骨功能评分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股骨关节功能评分 Lequesne指数
下载PDF
知信行延续护理教育在股骨头置换患者院外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甄文翠 戴丽华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年第1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延续护理教育在股骨头置换患者院外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科出院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出院时通过抽签,抽到单号的为干预组、双号的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知信行延续护理教育在股骨头置换患者院外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科出院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出院时通过抽签,抽到单号的为干预组、双号的为对照组,2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的出院健康宣教和定期的门诊复查,干预组在对照组教育基础上,用知信行延续护理进行功能训练教育和指导,在患者出院后第1天(干预前)和第3个月时(干预后)进行知信行问卷调查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功能训练的知信行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知信行延续护理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院外功能训练的知识、态度信念及行为,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延续护理教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 股骨头置换后功能训练 知信行延续护理 效果
下载PDF
双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6期2052-2053,共2页
目的探讨双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25例。A组实施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实... 目的探讨双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两组,每组各25例。A组实施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实施双动全髋关节置换术,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均较A组明显降低(P<0.05);B组和A组患者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关节脱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双动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较佳,不仅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同时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效果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玉琳 单小飞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4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实施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体系下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ITF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ITF)患者实施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体系下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该院于2018年1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ITF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围术期先为患者建立CGA档案,根据档案资料收集情况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股骨功能、步行功能、运动功能、疼痛情况、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前股骨功能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股骨功能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前疼痛评分和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0.34%低于对照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TF老年患者实施基于CGA体系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F CGA体系 护理干预 股骨功能 步行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CGA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秀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1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FAC评分、Lyssholm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高,ROM评估结果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运动能力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WHOQOL-100评分显著比对照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的股骨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 老年综合评估 康复效果 股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4枚空心钉菱形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维维 赖宇锐 应康杰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6期1087-1088,共2页
目的观察4枚空心钉菱形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加防旋钉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92例患者,分为四钉组与DHS组,每组46例患者,四钉组采用闭合复位4枚... 目的观察4枚空心钉菱形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加防旋钉对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92例患者,分为四钉组与DHS组,每组46例患者,四钉组采用闭合复位4枚空心钉菱形内固定,DHS组采用闭合复位DHS加防旋钉内固定。比较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生活质量评分(ADL)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四钉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小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在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内固定松动断裂、下肢静脉血栓,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4枚空心钉菱形固定与DHS加防旋钉均能有效治疗PauwelsⅢ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恢复效果相当,但4枚空心钉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枚空心钉菱形固定 动力髋螺钉加防旋钉 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带旋髂深血管骨瓣植入股骨头重建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9
作者 刘宪河 景传生 张家光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3-24,共2页
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骨瓣植股骨头重建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34髋),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6岁;3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原因股骨颈骨折、髋脱位6例,... 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带旋髂深血管骨瓣植股骨头重建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34髋),男14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6岁;3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原因股骨颈骨折、髋脱位6例,长期服用激素8例,酗酒者6例,不明原因者14例。按Ficat病理分析,Ⅰ期4例,Ⅱ期14例,Ⅲ期10例,Ⅳ期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旋髂深血管骨瓣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瓣植入 股骨功能重建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成熟肽对急性放射病小鼠股骨造血间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琼 康杰芳 +1 位作者 张发科 张绍章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成熟肽 急性放射病 小鼠 股骨造血间质功能
原文传递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RNA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11
作者 Changsui Yu Liguo Zhu +7 位作者 Xiaofeng Zhang ZhongbaoYu Fengyuan Zhan Shuren Wang Xilin Xu Zhengchun Wang Jun Zhao Xinsheng Xie 《TMR Clinical Research》 2018年第2期68-76,共9页
In the 1980s,Feinbaum et al.first discovered miR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ms and termed it as Lin-4.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science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miRNA has be... In the 1980s,Feinbaum et al.first discovered miR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worms and termed it as Lin-4.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science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gene sequencing technology,miRNA has been gradually gaining attention for intensive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Among these,one group of miRNAs has been confirmed to play fundamental roles in gene regulation in various orthopedics diseases,such as bone tumors,osteoarthritis,and rheumatoid arthritis.The study of miRNAs in the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can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ONFH is an orthopedic disease that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disrupted blood supply to the femoral head and the main symptoms of bone and muscle dysfunction.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miRNA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ONFH,damage and repair of blood vessels,local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 caused by other diseases,and apoptosis of bone cells.In this study,recent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of miRNA and ONFH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prospectiv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VIEW
下载PDF
Treatment of ipsilateral hip and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with reconstructive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立东 吴琼华 +1 位作者 严世贵 潘志军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4年第1期7-12,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reconstructive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ipsilateral hip and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Methods: From August 1997 to November 2001, 13 patients were trea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reconstructive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in the treatment of ipsilateral hip and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Methods: From August 1997 to November 2001, 1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reconstructive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Nine patie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ipsilateral femoral neck fractures, three with ipsilate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nd one with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Results: The follow up time was from 6 to 38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14 months. All the femoral shaft and hip fractures healed up well. There was no nonunion of the femoral neck, and only one varus malunion. No patient had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 was 4.6 months and for shaft fracture 5.8 months. The joint movement and other functions were fairly resumed. Conclusions: The reconstructive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with less trauma, reliable fixation, and high rate of fracture healing, is an ideal method of choice in the treatment of ipsilateral hip and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ATMENT Femoral fractures Hip fractures Fracture fix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