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股骨后髁偏心距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杰 张民泽 屈雅鑫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999-1005,共7页
Bellmans于2002年首次提出股骨后髁偏心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PCO)这一概念,并认为其与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存在相关性。目前针对PCO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4种:标准X线侧位片测量法简便易行,但却忽视了股骨内外侧髁的不对... Bellmans于2002年首次提出股骨后髁偏心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PCO)这一概念,并认为其与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存在相关性。目前针对PCO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4种:标准X线侧位片测量法简便易行,但却忽视了股骨内外侧髁的不对称性及股骨后髁软骨厚度;CT和MRI测量法,经扫描患膝后,经软件处理重建三位模型,在模型上测量PCO,虽然其不受投射角度限制,但二者术后患膝会存在假体金属伪影的干扰;术前影像学结合术中软骨厚度测量法得到的数值最为精确,但其受术者主观性影响较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PCO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PCO可通过改变胫骨平台后缘与股骨后皮质的旋转半径,从而影响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此外,PCO的改变还会影响膝关节屈曲间隙,从而影响膝关节稳定性;PCO的改变同样会影响膝关节正常的解剖学结构及生物力学结构,从而可能导致骨溶解及术后假体的松动。本文主要对近几年PCO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后髁偏心距 膝关节 活动度 测量
下载PDF
膝关节股骨后髁偏心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辛星 曲铁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32-2437,共6页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是当前矫形外科医师一个重要目标,股骨后髁偏心距重建在膝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明确膝关节股骨后髁偏心距形态学特点以及其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 背景:膝关节置换后功能恢复是当前矫形外科医师一个重要目标,股骨后髁偏心距重建在膝关节功能恢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明确膝关节股骨后髁偏心距形态学特点以及其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有关股骨后髁偏心距及膝关节活动度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Arthroplasty;replacement;knee;femur;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range of motion";中文检索词为"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股骨;股骨后髁偏心距,膝关节活动度"。总共检索到96篇文献,其中38条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股骨后髁偏心距存在性别、种族间及内外侧髁差异,为了重建膝关节生物力学,假体设计应当考虑性别、种族间及内外侧髁差异。此外,股骨后髁偏心距通过胫骨-股骨撞击及关节间隙平衡等机制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但是其与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大屈曲度的相关性目前结论不一,需进一步临床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股骨 关节成形术 节置 活动度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股骨后髁偏心距 股骨后髁偏心距 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膝骨关节病股骨后髁偏心距和偏心率特点及其与胫骨平台后倾角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曾俊杰 郭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8-532,共5页
目的比较中国人群不同性别、不同级别膝骨关节病患者股骨后髁偏心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PCO)及偏心率(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ratio,PCOR)差异,分析股骨后髁偏心距和偏心率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 目的比较中国人群不同性别、不同级别膝骨关节病患者股骨后髁偏心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PCO)及偏心率(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 ratio,PCOR)差异,分析股骨后髁偏心距和偏心率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像学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膝骨关节病患者200例,男性63例(112膝),女性137例(249膝),通过膝关节标准正侧位片评估膝骨关节病严重程度,测量PCO、股骨远端直径(anterior-posterior dimension,ACP)及PTS,计算PCOR(PCO/ACP)。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级别膝骨关节病患者PCO/PCOR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膝骨关节病患者PCO/PCOR与PTS的相关性。结果男性PCO较女性更大;男女患者P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级别间女性患者PCO及PCO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Ⅱ级患者PCO较Ⅲ/Ⅳ级患者偏小(P=0.004,P=0.008),而Ⅲ级与Ⅳ级患者PC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级别间男性PCOR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PCO与PTS不具有相关性,且不受性别或级别因素影响;PCOR与PTS的关系与级别有关,与性别无关:Ⅱ级患者PCOR与PTS具有相关性(r=0.226 9,P=0.02),Ⅲ级及Ⅳ级患者无类似相关性。结论膝骨关节病的疾病进展对男性患者PCO的影响较女性更大。疾病进展所致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不影响股骨远端的解剖学特点,但对股骨与胫骨后间室解剖结构的相关性有一定影响,随着疾病进展,两者原有的相关性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病 股骨后髁偏心距 股骨后偏心 胫骨平台后倾角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同股骨后髁偏心距对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威 孔荣 +6 位作者 李守民 方诗元 禹德万 朱晨 李乾明 徐泽 王磊 《安徽医学》 2015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通过初步基础实验研究,探讨股骨后髁偏心距与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的关系。方法对6具尸体膝关节(6膝)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股骨前参照测量导板系统,保持前髁截骨平面不变,调整导板钻头导向刻度决定股骨后髁截骨平面,... 目的通过初步基础实验研究,探讨股骨后髁偏心距与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的关系。方法对6具尸体膝关节(6膝)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股骨前参照测量导板系统,保持前髁截骨平面不变,调整导板钻头导向刻度决定股骨后髁截骨平面,依股骨后髁截骨量变化数值再调整胫骨侧截骨平面,保持膝关节屈曲间隙和胫骨平台后倾角恒定,依此安装相应型号股骨侧试模假体,最大屈曲膝关节纯侧位1∶1摄X线片,测量并记录股骨后髁偏心距、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同一标本不同股骨髁偏心距与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并无相关性(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后稳定型假体股骨后髁偏心距大小与术后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后髁偏心距 膝关节屈曲度
下载PDF
股骨后髁偏心距对接受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史加奎 王双 马锦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0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后髁偏心距(PCO)对接受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PS-TKA)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PS-TKA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9例,根据手术前后股骨后髁偏心距变化进行分... 目的:探讨股骨后髁偏心距(PCO)对接受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PS-TKA)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接受PS-TKA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9例,根据手术前后股骨后髁偏心距变化进行分组,差值≥0的患者为A组(53例),<0的患者归为B组(36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术前KSS、WOMAC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KSS、WOMAC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的KSS、WOMAC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主动与被动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主动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被动ROM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对骨性关节炎患者PS-TKA术后膝关节及下肢功能、疼痛等评价指标无明显影响,但与术后PCO减小患者相比,PCO不变或增大者可获得更好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后髁偏心距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江帆 倪荔 +3 位作者 童雯雯 马敏 蔡俊丰 罗树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研究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对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7-12-2020-05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8例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CT扫描的Dicom数据进行Mimics图像重建,测量冠状位... 目的研究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对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度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7-12-2020-05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8例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CT扫描的Dicom数据进行Mimics图像重建,测量冠状位和矢状位的股骨后外髁偏心距、股骨后内髁偏心距,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屈曲度。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对股骨后髁偏心距改变值与术后膝关节屈曲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5(12~37)个月。术前股骨后内髁偏心距为(26.96±1.49)mm,术后股骨后内髁偏心距为(26.59±2.5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9,P=0.069)。术前股骨后外髁偏心距为(24.75±1.55)mm,术后股骨后外髁偏心距为(27.23±1.5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49,P<0.001)。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度与手术前后股骨后内、后外髁偏心距改变程度无相关性。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度与手术前后股骨后内髁偏心距改变程度无相关性,而股骨后外髁偏心距改变程度呈负相关(r=-0.270,P=0.007)。结论股骨后髁偏心距的变化对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屈曲度无影响,而股骨后外髁偏心距的增加可能对术后1年的膝关节屈曲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后髁偏心距 膝关节屈曲度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
原文传递
前参考法与后参考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影像学参数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何兵 石建伟 +6 位作者 张永辉 徐静宜 董敏 张怡 王宇涵 王浩然 王齐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端截骨采用前参考法与后参考法对患者术后股骨影像学参数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21-06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不同股骨远端截...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端截骨采用前参考法与后参考法对患者术后股骨影像学参数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21-06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不同股骨远端截骨方法进行分组,AR组47例采用前参考法,PR组56例采用后参考法。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前髁notching深度、Tayside分级、股骨后髁偏心距、股骨远端前后径、股骨后髁偏移率、膝关节临床KSS评分、膝关节功能K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10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0~75.0个月,平均33.1个月。AR组前髁notching深度、股骨后髁偏心距、股骨后髁偏移率均小于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Tayside分级情况优于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与PR组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临床KSS评分、膝关节功能KSS评分、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前参考法在股骨前髁骨量保留和恢复髌股关节对合关系方面更有优势,而后参考法在股骨后髁的骨量保留和恢复关节线方面更有优势,同时前参考法在术后早期有着更大的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前参考法 后参考法 Notching深度 Tayside分级 股骨后髁偏心距 股骨后偏移率 膝关节活动范围
原文传递
PCO变化值与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功能的关系
8
作者 桑鹏 刘毅 +3 位作者 杨继滨 孙鹏鹏 邹刚 金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20-524,共5页
本文探讨股骨后髁偏心距(PCO)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功能的关系。选取行单侧TKA治疗的患者92例,根据手术前后PCO变化值将患者分为PCO变化值≥0组(n=55)和PCO变化值<0组(n=37)。PCO变化值≥0组患者术后1个月膝关节... 本文探讨股骨后髁偏心距(PCO)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功能的关系。选取行单侧TKA治疗的患者92例,根据手术前后PCO变化值将患者分为PCO变化值≥0组(n=55)和PCO变化值<0组(n=37)。PCO变化值≥0组患者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度明显高于PCO变化值<0组患者(P<0.05);术后12个月PCO变化值≥0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总分、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平均轨迹误差、平均力量差和稳定指数低于PCO变化值<0组患者(P<0.05),而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功能、活动度评分高于PCO变化值<0组患者(P<0.05)。PCO变化值不变或增加有助于TKA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功能快速恢复,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本体感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后髁偏心距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屈曲 效果
下载PDF
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瑞峰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0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98例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KA手术,治疗后随访2年,统计患者... 目的探讨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98例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TKA手术,治疗后随访2年,统计患者假体周围是否发生骨溶解。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将可能影响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TKA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TKA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发现,198例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TKA术后2年内有39例(19.70%)发生假体周围骨溶解,未发生159例(80.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KA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状况不受体重指数、患侧、术前HSS评分、术后HSS评分影响(P>0.05);但可能受性别、年龄、术后股骨后髁偏心距(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PCO)变化、术后胫骨后倾角(tibial posterior slope angle,PSA)变化、术后关节线水平(level of joint line,JL)变化、巨噬细胞影响(P<0.05);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女、年龄≥60岁、术后PCO变化、术后PSA减小、术后JL抬高、巨噬细胞异常是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TKA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因素(OR=3.982、2.780、3.889、5.203、3.388、3.531,P<0.05)。结论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TKA后假体周围骨溶解与性别女、年龄≥60岁、术后PCO变化、术后PSA减小、术后JL抬高、巨噬细胞异常相关,临床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以减少术后骨溶解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后髁偏心距 胫骨后倾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