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6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外翻角、股骨后髁角数字化测量及与中青年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佳伟 李灿然 +4 位作者 和雨洁 邬超 金凤 张凯 李筱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291-4296,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股骨外翻角及股骨后髁角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参数,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截骨有利于术后下肢力线的重建及假体的稳定,因此研究股骨外翻角及股骨后髁角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意义重...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股骨外翻角及股骨后髁角是术前评估的重要参数,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截骨有利于术后下肢力线的重建及假体的稳定,因此研究股骨外翻角及股骨后髁角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意义重大。目的:测量内蒙古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股骨外翻角、股骨后髁角,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两项参数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乌兰察布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下肢血管检查患者,共纳入175例,分为4组:<60岁(A组,n=41)、60-69岁(B组,n=52)、70-79岁(C组,n=41)、≥80岁(D组,n=41)。收集患者的下肢血管CT资料,使用Mimics 21.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旋转至标准正位,模拟下肢X射线片测量股骨外翻角,在CT横断面测量股骨后髁角。利用SPSS 25.0软件分析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两个参数的差异、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两参数的差异以及两个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相同性别下,A、B组股骨外翻角小于C、D组(P <0.05);对于男性患者,A、B组股骨后髁角小于C、D组(P <0.05);对于女性患者,A组股骨后髁角小于C、D组(P <0.05),B组小于D组(P <0.05);(2)相同组别下,男女间股骨外翻角、股骨后髁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股骨外翻角、股骨后髁角与年龄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46 (P <0.01);(4)结果表明,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应考虑年龄对股骨外翻角及股骨后髁角的影响,建议术前行下肢CT检查及三维重建测量,明确股骨外翻角及股骨后髁角,进行个体化精准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股骨外翻 股骨后髁角 三维数字化测量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股骨后髁角个体化测量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辉红 陈益光 +2 位作者 李晶 曹代荣 江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5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后髁角(PCA)个体化测量的方法及可行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髁外旋截骨提供个体化的参考角度。方法选择5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及50例TKA患者手术前(实验组)膝关节的CT资料,由两位观测者分别测量PCA各3次取平均值,比较... 目的探讨股骨后髁角(PCA)个体化测量的方法及可行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髁外旋截骨提供个体化的参考角度。方法选择5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及50例TKA患者手术前(实验组)膝关节的CT资料,由两位观测者分别测量PCA各3次取平均值,比较不同观测者之间测量数据的差异,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不同观测者测量所得的同组PCA均数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CA值为3.64°±0.89°,实验组PCA值为4.23°±1.48°,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测量结果准确,恒定,误差小,可重复性强。在TKA患者手术前,首先应对PCA进行准确的个体化测量,并将其作股骨髁旋转截骨的参考角度,为临床指导手术截骨、正确进行旋转对线提供测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膝关节置换 旋转力线 股骨后髁角
下载PDF
股骨后髁角的影像学测量临床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新胜 姜建威 +1 位作者 储小兵 殷允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1-372,共2页
目的:测量股骨后髁角,为全膝置换手术正确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解剖数据,以减少术后髌股关节的并发症。方法:选择70例正常人的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 ̄40岁。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0.5mm)获取股骨远端的精确的横断面图像,Auto... 目的:测量股骨后髁角,为全膝置换手术正确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解剖数据,以减少术后髌股关节的并发症。方法:选择70例正常人的膝关节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 ̄40岁。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0.5mm)获取股骨远端的精确的横断面图像,Autocad软件测量股骨后髁角。此外,测量9个因肢体恶性肿瘤而行髋关节离断或股骨中上段截肢的膝关节,男6例,女3例。结果:股骨后髁角,男性:(6.5±1.3)°,女性:(7.1±1.7)°,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人的股骨后髁角较西方人大,术中如以股骨后髁轴外旋3°来放置股骨假体,容易出现假体内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股骨后髁角 影像学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股骨后髁角测定仪的研制及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坚锋 冯宗权 罗璇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PCA)的新方法,并研究国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的特点。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67例(70膝)在我院行TKA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比较膝骨关...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PCA)的新方法,并研究国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的特点。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67例(70膝)在我院行TKA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后髁角与国外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该组PCA为5.0°±2.1°,与美国研究结果(3.7°±2.2°)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3.159,P<0.005)。结论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提供了术中测量PCA的新方法,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依据;国人骨关节炎患者PCA与欧美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KA术中应据每一个体所测得PCA确定股骨假体旋转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后髁角 股骨
下载PDF
新疆多民族膝骨关节炎病人股骨后髁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福稳 曹力 +5 位作者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依明 陈熙尧 王博 田居杰 郭晓斌 张晓岗 《骨科》 CAS 2022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测量新疆地区多民族膝骨关节炎病人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因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381例(729膝)病人行膝关节C... 目的测量新疆地区多民族膝骨关节炎病人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我科收治的因膝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381例(729膝)病人行膝关节CT扫描,其中男103例,女278例;汉族223例,维吾尔族108例,哈萨克族50例;年龄为(68.5±7.3)岁(46~89岁);左膝363个,右膝366个;其中259例(458膝)同时完善膝关节MRI扫描。通过与股骨机械轴垂直的断层图像测量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和股骨后髁线(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测量PCA值。比较不同民族、性别、侧别之间的PCA值。结果根据MRI测得的PCA为2.97°±1.47°,根据CT测得的PCA为3.01°±1.49°,CT与MRI测量得到的PC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不同民族的PCA比较,汉族:3.13°±1.51°、维吾尔族:2.81°±1.48°、哈萨克族:2.85°±1.39°,汉族的PCA大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不同侧别的PCA比较,左侧:3.16°±1.53°、右侧:2.85°±1.44°,左侧PCA大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男性与女性人群的P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维吾尔族男性病人的PCA小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汉族病人左侧的PCA大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新疆地区膝骨关节炎病人行TKA时可采用CT或MRI测量PCA,以PCL外旋3°截骨可实现相对匹配的股骨旋转对线,汉族病人左膝PCL外旋截骨稍>3°,维吾尔族男性病人PCL外旋截骨<3°,提倡联合多种方法校准股骨旋转对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骨关节炎 多民族 股骨后髁角 CT MRI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前CT测量股骨后髁角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兵华 孙俊英 +2 位作者 倪增良 何斌 童舜谊 《中医正骨》 2015年第7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前应用 CT 测量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6例出生或久居苏浙沪地区的成年人,共涉及106膝,男47例53膝,女39例53膝;年龄19~5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前应用 CT 测量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6例出生或久居苏浙沪地区的成年人,共涉及106膝,男47例53膝,女39例53膝;年龄19~55岁,中位数38.5岁;左膝34例,右膝32例,双膝20例。所有膝关节均无任何损伤、病变、骨骼畸形、骨质退变及内外翻畸形。垂直于股骨干解剖轴对股骨远端进行 CT 薄层扫描,选取经过股骨内、外上髁层面的 CT 图像,采用 Auto CAD 软件测量 PCA。结果:本组受试者PCA1.65°~7.49°(4.80°±1.23°),男女 PC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4°±1.24°,4.67°±1.21°,t =1.134,P =0.259);左右膝 PC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7°±1.24°,4.73°±1.22°,t =0.587,P =0.558)。使用矩法对样本行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计算,经双侧检验 P 值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结论:PCA 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不同性别及双侧 PCA 之间不存在差异。术前利用 CT 测定 PCA,确定术中股骨后髁截骨的旋转角度可能有助于提高 TKA 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股骨后髁角
下载PDF
CT测量高原藏族成人股骨后髁角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李嘉 冯品 +4 位作者 邓立庆 田臻 欧阳翔宇 黄奇 高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CT测量中国高原地区藏族健康成年人股骨后髁角,比较藏族和汉族成年人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差异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体检健康的藏族成年志愿... 目的CT测量中国高原地区藏族健康成年人股骨后髁角,比较藏族和汉族成年人股骨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的差异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体检健康的藏族成年志愿者55例110膝,男30例(60膝),女25例(50膝);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2.19±11.15)岁;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0.75mm扫描及三维重建,将获得的影像资料导入Auto Cad 2012及Camera Measure 2.1.3.250软件进行测量,获得评估股骨髁旋转角度的数据,分组后与其他文献比较,分析藏汉民族包括股骨后髁角在内的股骨远端旋转角度的差异。结果藏族成人PCA平均(3.16±0.55)°;男性平均(3.32±0.54)°,女性平均(2.97±0.50)°;左膝平均(3.17±0.60)°,右膝平均(3.15±0.53)°。髁扭转角(condylar torsion angle,CTA)平均(6.26±0.77)°;男性平均(6.28±0.80)°,女性平均(6.25±0.75)°;左膝平均(6.28±0.78)°,右膝平均(6.25±0.78)°。PCA、CTA在性别和左右两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condylar shaft angle,CSA)平均(3.10±0.41)°;男性平均(2.95±0.40)°,女性平均(3.27±0.37)°;左膝平均(3.27±0.37)°,右膝平均(3.10±0.44)°。CSA在性别上比较,女性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地区藏族成人PCA与国内文献报道中汉族成人角度近似,符合汉藏同源的观点。藏族PCA有性别差异,高原藏族成年男性全膝关节置换中仍适用股骨远端截骨外旋3°的标准,女性是否适合这个标准有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藏族 膝关节置换 股骨后髁角
下载PDF
股骨后髁角对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张镭 文印宪 +1 位作者 倪曲波 陈廖斌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后髁角(PCA)对复发性髌骨脱位(RPD)患者行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2017年7月—2022年7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38例(39膝),这些患者均行MPFL重建术,为了减少股骨滑车形态对结果的影响,按... 目的:探讨股骨后髁角(PCA)对复发性髌骨脱位(RPD)患者行内侧髌股韧带(MPFL)重建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2017年7月—2022年7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38例(39膝),这些患者均行MPFL重建术,为了减少股骨滑车形态对结果的影响,按Dejour分型,将患者分为正常滑车组20例,滑车发育不良组(Dejour分型A、B、C、D型分别为4、2、12、1例)19例;以上2组按照后髁角大小,分为非大后髁角组(PCA<3.82?)、大后髁角组(PCA≥3.82?),比较这些患者围手术期、末次随访等资料。结果:各组病人间术前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髌韧带与髌骨长径之比(ISR)、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TT-TG)、滑车沟角(SA)、髌骨倾斜角(PTA)、外侧滑车倾斜角(LT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天数、末次随访时长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人均接受外侧髌股韧带松解及MPFL重建手术,术后平均随访31.3个月,4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髌骨脱位,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相同滑车不同后髁角组间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PFL重建术对RPD中期疗效满意,PCA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关节重建 股骨后髁角
原文传递
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坚锋 冯宗权 王全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420,共5页
[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 [目的]发展一种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性,探讨各角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定仪。对29例(30膝)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测量患膝负重前后位X线片上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股胫角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股骨后髁角为5.2°±2.6°,股骨髁外翻角为8.6°±2.9°,胫骨平台内翻角为4.1°±4.0°,股胫角为4.1°±7.3°,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股胫角无相关关系。[结论]股骨后髁角测定仪提供了术中测量股骨后髁角的新方法,为股骨假体旋转对线提供依据;股骨后髁角和股骨髁外翻角、胫骨平台内翻角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术前测量股骨髁外翻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可为股骨假体旋转角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后髁角 股骨外翻 胫骨平台内翻 股胫
原文传递
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术中测量及其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坚锋 冯宗权 +2 位作者 邹勇根 潘耀成 王戟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于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仪器,测量骨性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大小,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探讨股骨后髁角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量器。对105例(男24例,女81例)在本... [目的]研制一种可于膝关节术中直接测量股骨后髁角的仪器,测量骨性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大小,并分析股骨后髁角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探讨股骨后髁角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研制股骨后髁角测量器。对105例(男24例,女81例)在本院行人工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量器测量后髁角;分析股骨后髁角与性别、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该组男性患者股骨后髁角为(5.26±2.03)°,女性患者股骨后髁角为(5.17±1.75)°,股骨后髁角在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性,但与年龄呈负相关性。[结论]用股骨后髁角测量器测量股骨后髁角,简单快捷经济,有效协助确定股骨假体外旋角度,提高手术效果;股骨后髁角在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有随年龄增长而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后髁角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多排螺旋CT对股骨标本后髁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窦鑫 范海建 +3 位作者 张臻 靳晶 王锋 翁文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测量40根国人股骨标本的后髁角,为国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旋转对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多排螺旋CT对40根股骨标本的远端部位薄层扫描(0.625mm),数据传人AW4.2工作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选取股骨...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测量40根国人股骨标本的后髁角,为国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的旋转对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多排螺旋CT对40根股骨标本的远端部位薄层扫描(0.625mm),数据传人AW4.2工作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选取股骨内、外上髁层面图像,作后髁角测定,并与西方人数据比对。结果右侧股骨22根后髁角平均为(3.35±1.23)°,左侧股骨18根后髁角平均为(3.69±1.25)°,左右两侧股骨40根后髁角0.6°~6.3°,平均为(31.5±1.24)。左右两侧股骨后髁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无严重内外翻畸形及股骨远端后髁完整的情况下,仍可按照传统的西方人股骨后髁外旋3°理论行股骨远端截骨;术前应用多排螺旋CT测量股骨后髁角,有利于术中重建准确的旋转力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股骨后髁角 全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胫骨平台内翻角在预测单纯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中应用的可行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宁 迟方舟 +2 位作者 刘子文 王健凯 王文波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PTA)预测单纯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PC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72例单侧单纯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PTA)预测单纯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后髁角(PC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72例单侧单纯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65例,年龄49~80(66.5±14.35)岁,身高155~180(164.3±11.23)cm。72例患者患侧膝均呈内翻畸形,内翻角为10.6°±1.36°。收集患者术前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片与膝关节CT影像资料,在X线片以及冠状位CT图片上测量患者双侧膝关节的PTA、PCA,统计分析患侧、健侧的PTA、PCA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别分析患侧、健侧的PTA与PC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2例患者健侧PTA、PCA值分别为3.23°±0.79°、4.64°±1.13°,患侧PTA、PCA值分别为8.39°±1.99°、4.71°±1.15°。健侧PTA明显小于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16,P<0.01),而健侧与患侧PC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侧、健侧PTA和PCA均无相关性(r健侧=0.144、r患侧=0.109,P值均>0.05)。结论对于单纯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健侧与患侧的PCA值比较无明显差异,而PTA值则随内侧间室磨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大,PCA与PTA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术前测量PTA用于预测PCA的方法不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股骨后髁角 胫骨平台内翻
原文传递
股骨后髁角CT测量和实体测量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翁文杰 张海林 +7 位作者 朱斌 周正扬 陆曌 李剑 邱旭升 袁涛 蒋青 邱勇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采用CT测量和实体测量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股骨后髁角进行测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择期、初次、单侧因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31例;内翻屈曲畸形35例(内翻≤15°,屈曲≤15&... 目的采用CT测量和实体测量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股骨后髁角进行测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择期、初次、单侧因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例,女31例;内翻屈曲畸形35例(内翻≤15°,屈曲≤15°),无内外翻畸形5例,年龄56~81岁,平均68.3岁。所选病例术前用CT图像测量股骨后髁角,术中用股骨后髁角测量仪测量,算出后髁角。结果测量仪测得后髁角为(3.50°±0.85°);CT测得为(3.26°±0.98°);两种测量方法所得结果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192,P>0.05);个体术前CT测量值和实体测量值之间差异范围0°~0.9°,平均0.41°,说明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可以相互印证。结论术前CT测量股骨后髁角是准确的,有助于股骨假体正确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后髁角 实体测量 体层摄影术 X线
原文传递
三维CT重建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股骨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窦勇 田伟 +2 位作者 柳剑 杨德金 尹星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13-15,18,I0002,共5页
目的采用三维CT测量膝骨关节炎患者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方法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112膝),其中内翻型92膝(内翻组)、外翻型20膝(外翻组);Ⅲ期股骨头坏死34例(68膝)作为正常组。回顾性分析3组术前的CT资料... 目的采用三维CT测量膝骨关节炎患者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方法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112膝),其中内翻型92膝(内翻组)、外翻型20膝(外翻组);Ⅲ期股骨头坏死34例(68膝)作为正常组。回顾性分析3组术前的CT资料,采用三维CT重建的方法测量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解剖股骨远端外翻角(aLDFA)、解剖胫骨近端内翻角(aMPTA)、股骨后髁角(PCA)、股骨髁扭转角(CTA),Whiteside线与股骨后髁连线(PCL)的夹角(WPCL)、与外科髁上轴(SEA)的夹角(WSEA)及与临床髁上轴(CEA)的夹角(WCEA)。结果内翻组mFTA、WPCL、WSEA、WCEA均高于正常组,aMPTA、PCA、CTA均低于正常组;外翻组aMPTA、PCA、CTA、WPCL、WSEA、WCEA均高于正常组,mFTA、aLDFA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内翻组PCA与mFTA呈负相关(r=-0.555),与aMPTA呈正相关(r=0.450);外翻组PCA与mFTA呈负相关(r=-0.614),与aLDFA呈负相关(r=-0.719);P均<0.05。随着mFTA逐渐增大至15°,内翻组PCA、CTA逐渐减小,P均<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均存在Whiteside线外移;内翻型患者PCA、CTA均降低,PCA与mFTA和aMPTA相关;外翻型患者PCA、CTA均升高,PCA与mFTA和aLDF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膝关节 股骨旋转力线 股骨后髁角 股骨扭转 Whiteside线
下载PDF
数字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旋转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敏 罗树林 +3 位作者 蔡俊丰 袁锋 魏艳辉 尹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6期460-464,共5页
目的 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数字技术进行个体化股骨旋转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上海市东方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5月—2013年11月68例膝关节严重退变病例纳入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x线检查均符合Kellg... 目的 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采用数字技术进行个体化股骨旋转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上海市东方医院关节外科2012年5月—2013年11月68例膝关节严重退变病例纳入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x线检查均符合Kellgren&Lawrence分级法Ⅲ级以上,且合并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术前CT扫描下肢采集数据后利用数字化软件Mimicsl4.01在建立的3D立体模型中测量股骨后髁角,在TKA中参照该角度进行个体化截骨,术后再次测量股骨后髁角。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0月统一采用外旋3°截骨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股骨后髁角以及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结果 观察组68例采用数字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14°±1.59°(1.05°-8.26°),术后0.83°±0.44°(0.03°~2.28°);对照组中62例采用传统技术的患者术前测得股骨后髁角5.47°±1.23°(1.97°-8.41°),术后3.82°±0.41°(0.08°-6.93°)。两组患者术前的股骨后髁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9,P〉0.05),观察组术后股骨后髁角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73,P〈0.01)。观察组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为10.3%(7/63),对照组为38.7%(24/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0,P〈0.01)。结论 TKA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测量股骨后髁角,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个体化股骨外旋截骨,可以获得良好的股骨旋转力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外科手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股骨后髁角 股骨假体旋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