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思佳 赵磊 李格格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6期593-596,共4页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式,旨在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改善手术效果。本文介绍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优势,阐述应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式,旨在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改善手术效果。本文介绍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优势,阐述应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骨科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旋转对线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截骨术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8
2
作者 吴文英 黄逸芳 肖丽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截骨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6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康复训练,做好髋人字石...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截骨术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6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前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疼痛护理、康复训练,做好髋人字石膏护理、会阴护理等护理对策并认真实施。结果 16例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截骨术患儿术后均恢复满意,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为Salter骨盆截骨术联合股骨旋转截骨术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对策并认真实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截骨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旋转对线参照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严钰皓 唐蕾 彭笳宸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111-113,共3页
股骨旋转对线为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极为重要的因素,常用的股骨旋转对线参照轴有股骨内外上髁轴、股骨后髁轴、前后轴线、股骨前轴、股骨滑车轴等。积极探讨股骨旋转对线的术中参照轴对有效地降低膝关节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 股骨旋转对线为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极为重要的因素,常用的股骨旋转对线参照轴有股骨内外上髁轴、股骨后髁轴、前后轴线、股骨前轴、股骨滑车轴等。积极探讨股骨旋转对线的术中参照轴对有效地降低膝关节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旋转对线 参照轴
下载PDF
关于《Salter骨盆截骨和股骨旋转截骨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稿件撤回声明 被引量:1
4
作者 《实用骨科杂志》编辑部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1140-1140,共1页
我刊2019年9月第25卷第9期781-785页由谢卫强等撰写的《Salter骨盆截骨和股骨旋转截骨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一文,由于文章存在表达不严谨、不规范的问题,为避免引起读者误解,作者提出撤稿申请。现编辑部决定将稿件从《实用骨科杂志... 我刊2019年9月第25卷第9期781-785页由谢卫强等撰写的《Salter骨盆截骨和股骨旋转截骨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一文,由于文章存在表达不严谨、不规范的问题,为避免引起读者误解,作者提出撤稿申请。现编辑部决定将稿件从《实用骨科杂志》及相关数据库撤回,特此声明,并向广大读者致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旋转截骨 相关数据库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 SALTER骨盆截骨 实用骨科杂志 特此声明 撤回 稿件
下载PDF
股骨旋转缩短截骨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岳思东 王希兖 朱晓东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482-482,共1页
关键词 股骨旋转缩短截骨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治疗
下载PDF
终末期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胫骨内翻与股骨旋转的相关性
6
作者 王竞超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S0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的膝内翻患者术前影像资料中胫骨内翻与股骨旋转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医院行膝关节置换的下肢全长片中力线内翻的骨关节炎患者136例,排除存在膝关节屈曲畸形患者28例,较大骨赘患者12例,最终入组9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的膝内翻患者术前影像资料中胫骨内翻与股骨旋转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医院行膝关节置换的下肢全长片中力线内翻的骨关节炎患者136例,排除存在膝关节屈曲畸形患者28例,较大骨赘患者12例,最终入组96例。均行下肢全长片膝关节CT检查。在CT上测量股骨远端扭转角(CTA,临床通髁线-股骨后髁连线夹角),在下肢全长片上测量胫骨近端内翻角(PTA,胫骨机械轴的垂线与胫骨平台切线的夹角)。采用SPSS软件分析CTA与PTA的相关性。结果96例患者中,男32例(33.33%),女64例(66.67%),年龄52~86岁,平均69.8岁;CTA均值为(4.83°±1.02°),PTA均值为(7.24°±2.36°),CTA与PTA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无显著相关性(P=0.088>0.05);年龄与PTA的相关性检验结果有显著相关性(P=0.000<0.05),相关性系数为0.358;年龄与CTA相关性检验结果无显著相关性(P=0.690>0.05)。结论胫骨近端和股骨旋转退变程度不一,终末期膝内翻骨关节炎的患者胫骨近端内翻角与股骨远端的旋转无相关性,PTA不是股骨旋转好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膝内翻 股骨旋转 力线 CT
下载PDF
改良单腿截石位牵引体位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晅晅 徐静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腿截石位牵引体位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8月在医院手术室实施椎管内麻醉下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8... 目的探讨改良单腿截石位牵引体位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8月在医院手术室实施椎管内麻醉下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7)。对照组采用仰卧位结合牵引床的常规牵引位,观察组采用单腿截石位结合牵引床的改良牵引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体位舒适程度以及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体位舒适性量表(OPCQ)评分(68.11±11.35)分,高于对照组的(56.85±1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患者而言,采用单腿截石位结合牵引床的改良手术体位更符合其生理特点,增加体位舒适度,减少术后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短无效手术时间和透视时间,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腿截石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手术体位 手术护理
下载PDF
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相关指标的影像学测量分析
8
作者 孙延山 王继成 +3 位作者 吴长坤 郭永智 姜鑫 张阳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髋关节疾病的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情况为髋关节置换提供指导。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因各种原因拍射双髋关节正位等比例平片患者共5459例。测量股骨头旋转中心与大转子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高于大转子顶点2 mm以...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髋关节疾病的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情况为髋关节置换提供指导。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因各种原因拍射双髋关节正位等比例平片患者共5459例。测量股骨头旋转中心与大转子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高于大转子顶点2 mm以上为正变异,低于大转子顶点2 mm以上为负变异,共收集831例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的患者,按照不同疾病分为4组,其中正常组15例,10例为正变异,5例为负变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145例,25例为正变异,120例为负变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组346例,正变异225例(其中CroweⅠ型25例,Ⅱ型70例,Ⅲ型115例,Ⅳ型15例),负变异121例(其中CroweⅠ型50例,Ⅱ型60例,Ⅲ型10例,Ⅳ型1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组325例,正变异45例,负变异280例。结果:各组患者组间比较,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组不同分型之间比较,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旋转中心不同变异情况在颈干角、偏心距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与颈干角和偏心距有关。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是髋关节疾患的重要因素。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在不同髋关节疾病中变异情况不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关节骨关节炎多为负变异。随着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程度的加重,股骨头旋转中心变异逐渐由负变异转为正变异。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时要注意股骨头旋转中心的变异情况,对选择合适的假体和准确的安放假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旋转中心变异 股骨头坏死 髋脱位 先天性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股骨去旋转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9
作者 张文豪 张思平 +5 位作者 向文远 热米拉·艾买提 邓迎杰 易林 石正誉 方锐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股骨去旋转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股骨前倾角(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FAA)≥30°的复发性...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股骨去旋转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股骨前倾角(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FAA)≥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8~32岁,平均(20.80±4.49)岁。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8.00±1.81)个月。患者FAA术前(34.45±3.02)°,术后(16.19±1.51)°;髌骨倾斜角术前(30.92±3.91)°,术后(7.29±3.05)°;Kujala评分术前(47.00±5.92)分,术后(95.40±4.66)分;Lysholm评分术前(43.00±4.55)分,术后(93.80±6.0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治疗FAA过大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较好地恢复髌股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股韧带 重建 外侧支持带 松解 股骨旋转截骨 髌骨外脱位
下载PDF
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异凡 袁赞安 李玲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对的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F组和Tan组,各43例。PF组行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目的探讨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9月收治对的8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PF组和Tan组,各43例。PF组行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Tan组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Tan组手术时间长于PF组,出血量多于PF组,组间差异(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平均时间和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FNA术和InterTan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良好效果,但InterTan髓内钉手术操作复杂,时间较长,相较于PFNA,其出血量更多,但其固定强度和防旋转效果略高于PFNA内固定术,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择术式,部分手术耐受性差者可优先选择PFNA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InterTan髓内钉 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股骨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窦勇 田伟 +2 位作者 柳剑 杨德金 尹星华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13-15,18,I0002,共5页
目的采用三维CT测量膝骨关节炎患者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方法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112膝),其中内翻型92膝(内翻组)、外翻型20膝(外翻组);Ⅲ期股骨头坏死34例(68膝)作为正常组。回顾性分析3组术前的CT资料... 目的采用三维CT测量膝骨关节炎患者远端旋转解剖标志的变化。方法选择因膝骨关节炎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5例(112膝),其中内翻型92膝(内翻组)、外翻型20膝(外翻组);Ⅲ期股骨头坏死34例(68膝)作为正常组。回顾性分析3组术前的CT资料,采用三维CT重建的方法测量股骨与胫骨机械轴夹角(mFTA)、解剖股骨远端外翻角(aLDFA)、解剖胫骨近端内翻角(aMPTA)、股骨后髁角(PCA)、股骨髁扭转角(CTA),Whiteside线与股骨后髁连线(PCL)的夹角(WPCL)、与外科髁上轴(SEA)的夹角(WSEA)及与临床髁上轴(CEA)的夹角(WCEA)。结果内翻组mFTA、WPCL、WSEA、WCEA均高于正常组,aMPTA、PCA、CTA均低于正常组;外翻组aMPTA、PCA、CTA、WPCL、WSEA、WCEA均高于正常组,mFTA、aLDFA均低于正常组;P均<0.05。内翻组PCA与mFTA呈负相关(r=-0.555),与aMPTA呈正相关(r=0.450);外翻组PCA与mFTA呈负相关(r=-0.614),与aLDFA呈负相关(r=-0.719);P均<0.05。随着mFTA逐渐增大至15°,内翻组PCA、CTA逐渐减小,P均<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均存在Whiteside线外移;内翻型患者PCA、CTA均降低,PCA与mFTA和aMPTA相关;外翻型患者PCA、CTA均升高,PCA与mFTA和aLDFA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膝关节 股骨旋转力线 股骨后髁角 股骨髁扭转角 Whiteside线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利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控制股骨旋转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世坤 史宗新 +2 位作者 陈宁 刘新民 李长飞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6期592-594,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利用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控制股骨旋转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志愿者20名,行CT扫描并分别测量两侧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并比较两侧股骨该夹角的差异。采用C型...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利用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控制股骨旋转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志愿者20名,行CT扫描并分别测量两侧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并比较两侧股骨该夹角的差异。采用C型臂X线机对20具股骨标本于截骨前后分别测量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及股骨颈前倾角,比较2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志愿者左侧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为(65.9±7.5)°,右侧为(64.9±7.2)°;两侧间差值为1.2°~8.7°(3.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365)。20具股骨标本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为50.5°~80.0°(65.7±8.0)°,股骨颈前倾角为9.0°~19.5°(9.0±8.4)°。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法残留旋转移位为1.0°~7.0°(3.7±1.9)°,股骨颈前倾角法残留旋转移位为1.0°~8.5°(4.4±2.1)°,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3,P=0.279)。结论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法依靠确切的测量点来测量,准确性较高;此外,旋转程度可以量化,便于矫正;无需特殊投照体位,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股骨旋转 髓内钉 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法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术对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唐月松 钟响明 赖金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35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就诊于安远县人民医院的6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FNA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就诊于安远县人民医院的6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FNA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将采用常规入路行PFNA术的32例患者纳入常规组,采用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行PFNA术的36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2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段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粗隆骨块间隙入路行PFNA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术 入路方式
下载PDF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隐性失血的高危因素研究
14
作者 王信华 谢龙 卢其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3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隐性失血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 目的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隐性失血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宝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6个月手术效果。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采用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总优良率为82.22%(74/90),平均总失血量为(978.35±85.60)mL;平均显性失血量为(112.57±53.81)mL;平均隐形失血量为(865.78±69.21)mL;单因素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不稳定性骨折、合并高血压、术前接受抗凝治疗均为影响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独立性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75岁、不稳定性骨折、合并有高血压、术前接受抗凝治疗是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因素,因此医师可针对以上各个因素进行预防性干预,以降低围术期隐性失血量,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 隐性失血 高危因素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联合BMP-2植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陈俊毅 蔡林鸿 +2 位作者 许斌 何振森 林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植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2020年3月莆田...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植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8月—2020年3月莆田市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42例)和PFNA+BMP-2植骨组(3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两组术后2周、3个月、9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PFNA+BMP-2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开始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分别为(12.47±1.88)周和(12.64±1.95)周,均明显短于PFNA组的(14.40±2.35)周、(13.36±2.3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4.048,P均<0.05)。PFNA+BMP-2植骨组在术后3、9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8.31±5.98)分和(91.38±4.66)分,均高于PFNA组的(82.86±7.17)分和(86.92±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0、3.828,P均<0.05)。结论PFNA联合BMP-2植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型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 植骨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MRI辅助下膝关节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股骨远端3种旋转轴线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晓平 杨柳 +6 位作者 郭林 王富友 陈昊 朱长宝 古凌川 李菲 武勇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0-933,共4页
目的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测量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伴内翻畸形患者股骨远端不同旋转轴线,评估各参照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的准确性。方法回顾... 目的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测量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伴内翻畸形患者股骨远端不同旋转轴线,评估各参照轴线相对于外科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我中心明确诊断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内翻≤15°)86例(86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52例;年龄51~70(63.7±8.7)岁,由2位医师在MRI横断面图像上定位STEA、临床经股骨上髁轴(clin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CTEA)、后踝轴(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外旋3°线(3°extorsion against PCL,3°PCL)、前后轴(anterior posterior line,APL)的垂线,测量各轴线相对于STEA偏差的角度,并用方差分析比较各角度接近STEA的精确性。结果 3°PCL相对于STEA外旋(0.63°±1.82°)、CTEA相对于STEA外旋(3.78°±0.75°),APL垂线相对于STEA外旋(5.38°±3.17°),精确度:A角(3°PCL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CSA(CTEA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ASA(APL垂线相对于STEA旋转的角度),各角度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伴轻度内翻人群中,股骨远端截骨轴线除STEA外,3°PCL准确性最高;术中STEA定位困难时,参照3°PCL进行截骨可获得较好的股骨旋转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置换 股骨旋转 3°PCL 磁共振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膝关节置换对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是否存在优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向浩 邹刚 +2 位作者 李文广 刘毅 彭笳宸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58-563,共6页
目的对比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TKA)与传统TKA的近期疗效,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TKA对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是否存在优势。方法将60例初次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导航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股骨后髁轴(PCL)、前后轴(A... 目的对比计算机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TKA)与传统TKA的近期疗效,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TKA对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是否存在优势。方法将60例初次单侧TKA的患者随机分为导航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股骨后髁轴(PCL)、前后轴(APL)、KSS评分、WOMAC评分、Oxford评分,对比两组的术后疗效及探讨假体旋转对线。结果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术后1、2、3、6、12、24个月两组KSS评分、WOMAC评分、Oxfor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导航组PCL、APL与术前偏离的角度测量值分别为0.60°(0.40°,2.00°)、1.64°(0.30°,2.65°),传统组分别为1.22°(0.38°,2.89°)、2.03°(0.81°,2.53°);两组的PCL较术前偏离的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的APL较术前偏离的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股骨匹配假体旋转位置在1°内的比例:导航组分别为PCL70%(21例)、APL 30%(9例),传统组分别为PCL 50%(15例)、APL 17%(5例)。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TKA虽能获得更好的股骨假体旋转力线,但主要在后髁轴的对线上,且在术后1~24个月术后各时段3项评分上均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计算机辅助 股骨旋转
下载PDF
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莫华贵 黄远翘 +3 位作者 陈元庄 马滚韶 邬黎平 徐勤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920-922,923,共4页
目的比较Gamma钉、PFNA和Inter Tan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上述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Gamma钉、PFNA和Inter Tan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采用上述三种髓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采用3代Gamma钉固定技术,50例采用PFNA固定技术,41例采用Inter Tan固定技术。统计分析三组患者在放射学上的Evans-Jensen分型、术后4周固定钉滑脱量与股骨头旋转率。结果 Gamma钉、PFNA、Inter Tan三组患者术后4周的固定钉滑脱量分别为(4.40±1.21)mm、(4.35±1.43)mm、(4.18±1.3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周股骨头旋转率分别为22.6%(7/31)、8.0%(4/50)、2.4%(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患者,其股骨头旋转与固定钉滑脱量无关,而与近端固定钉的防旋特性(或设计特性)有关。Inter Tan可能更适合用于高Evans-Jensen分型的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股骨旋转 固定钉滑脱
下载PDF
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股骨髁部的旋转畸形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尧平 高井信郎 +2 位作者 朱庆生 李明全 平泽泰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 :通过CT测量 ,使用TEA(TransepicondylarAxis ,TEA )作为股骨远端的标志来检测青少年髌股关节紊乱时的下肢排列和股骨远端形态。材料与方法 :选用 3组病人。脱位组 :2 6例病人共 3 9个膝关节 ;膝前痛组 :43例共67膝 ;对照组 :12例 ... 目的 :通过CT测量 ,使用TEA(TransepicondylarAxis ,TEA )作为股骨远端的标志来检测青少年髌股关节紊乱时的下肢排列和股骨远端形态。材料与方法 :选用 3组病人。脱位组 :2 6例病人共 3 9个膝关节 ;膝前痛组 :43例共67膝 ;对照组 :12例 2 4膝 ,。对各组病人均行股骨颈、股骨远端、胫骨近、远端的CT检查。得到以TEA为基准的股前倾角、前髁角和后髁角以及膝旋转 ,同时测量常用的髁角、髌骨倾斜角及胫骨旋转等。结论 :发现脱位组后髁角有显著增大 ,内、外侧付韧带的股骨附着点有异常改变 ,进而TEA发生外旋。本研究是在同类研究中首次使用TEA作为新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股骨髁部旋转 TEA
下载PDF
经皮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股骨头旋转及固定钉滑脱的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磊 周正明 +2 位作者 顾家烨 殷小军 陆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4995-5000,共6页
背景:临床中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则优先考虑髓内钉治疗;但患者为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髓外固定或髓内固定均可起到较好的修复效果,因而临床中如何选取内固定方案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经皮加压... 背景:临床中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则优先考虑髓内钉治疗;但患者为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髓外固定或髓内固定均可起到较好的修复效果,因而临床中如何选取内固定方案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患者术后股骨头旋转、固定钉滑脱情况,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86例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皮加压钢板组患者进行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患者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在术后4周时使用Harris评分系统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此外对患者术后4周时股骨头旋转率、固定钉滑脱量和术后6个月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1)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均显著高于经皮加压钢板组(P<0.05);(2)2组患者术后4周时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经皮加压钢板组(P<0.05);(3)术后4周时经皮加压钢板组患者股骨头旋转率及固定钉滑脱量均显著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4)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经皮加压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修复老年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时,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但在患者股骨头旋转率和固定钉滑脱量方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经皮加压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功能恢复 股骨旋转 固定钉滑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