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形AO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
1
作者 易善钧 潘有春 潘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46-647,共2页
目的 :探讨塑形包容股骨大粗隆外侧AO钢板治疗粗隆部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塑形包容大粗隆外侧AO加压钢板治疗 2 8例粗隆部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结果 :2 8例被随访 6~ 30个月 ,优 2 2例 ,良 6例 ,无 1例发生内固... 目的 :探讨塑形包容股骨大粗隆外侧AO钢板治疗粗隆部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塑形包容大粗隆外侧AO加压钢板治疗 2 8例粗隆部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结果 :2 8例被随访 6~ 30个月 ,优 2 2例 ,良 6例 ,无 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本手术具有固定牢固、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优良等优点 ,是一种治疗粗隆部不稳定性骨折安全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 AO钢板 隆部骨折 塑形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40例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唐鑫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3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其中40例患者采取DHS内固定术治疗纳入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加长柄人工股... 目的:研究分析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80例,其中40例患者采取DHS内固定术治疗纳入对照组。40例患者采取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高龄患者临床并发症如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浅表感染、右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股骨头下沉疼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前牵引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再对所有高龄患者进行2年随访并比较其显效率、有效率及无效率。结果:采取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观察组在临床并发症显著少于采取DHS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前牵引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2年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采取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疗效显著,是最具安全最疗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 DHS内固定术 高龄
下载PDF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松 吕艳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95-496,共2页
目的对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治疗时取股外侧切口入路,将股骨大粗隆和骨折部位显露,现复位较大的骨折块,再对两个断端主干进行复位,进针点选择在大粗隆顶部下1.5 cm,前中1/3交界点部... 目的对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治疗时取股外侧切口入路,将股骨大粗隆和骨折部位显露,现复位较大的骨折块,再对两个断端主干进行复位,进针点选择在大粗隆顶部下1.5 cm,前中1/3交界点部,与股骨粗隆部成95°角。采用常规操作将长度适当的动力髁螺钉拧进股骨颈与股骨头下部,在动力髁螺钉上套钢板铜套,确保钢板可以贴附在股骨骨皮质上,股骨距上最少有一枚用于固定的螺钉,然后固定其余螺钉。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效果良好,经过20个月的平均随访,所有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获得了良好的恢复,骨折的愈合效果非常理想。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治疗,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动力髁螺钉治疗法,该方法的优点有固定牢固、不出现颈干角变小、螺钉不松动、髋关节功能的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折 股骨隆间 股骨隆下 动力髁螺钉
下载PDF
动力髁螺钉治疗21例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邢建辉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27期4790-4791,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部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再将两断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顶部之下1.5cm、前中1/3交界点部作为进针点,与股骨粗... 目的:探讨采用动力髁螺钉(DCS)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股外侧切口入路,显露骨折部及股骨大粗隆,先将较大骨折块复位,再将两断端之主干复位,于大粗隆顶部之下1.5cm、前中1/3交界点部作为进针点,与股骨粗隆部成95°角,常规操作向股骨颈及股骨头下部拧入适当长度的动力髁螺钉,将钢板套筒套入动力髁螺钉上,使钢板贴附于股骨骨皮质,至少有1枚螺钉固定于股骨矩,再固定其余螺钉。结果:本组21例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满意,平均随访19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固定牢固、颈干角不变小、内固定螺钉不松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骨折 股骨隆间及隆下 动力髁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效果观察
5
作者 艾则孜.艾海提 李文宗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6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临床效果。方法该选取的100例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动力髋螺钉(对照组,n=50)与动力踝螺钉(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优良率为9...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临床效果。方法该选取的100例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动力髋螺钉(对照组,n=50)与动力踝螺钉(观察组,n=5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采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髁螺钉 股骨隆部 不稳定骨折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效果观察
6
作者 颜福金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股骨粗隆部位不稳定骨折采用DCS(动力髁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患有股骨粗隆部位不稳定骨折患者23例,对其采取动力髁螺钉进行治疗。结果:23例患者采取1~2年的跟踪随访,没有1例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治愈... 目的:分析研究股骨粗隆部位不稳定骨折采用DCS(动力髁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患有股骨粗隆部位不稳定骨折患者23例,对其采取动力髁螺钉进行治疗。结果:23例患者采取1~2年的跟踪随访,没有1例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治愈,没有钢板断裂、骨不连以及松动等相关临床症状,其中优18例,良4例,可1例,优秀率100%;经2年的跟踪随访,23例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都有显著的好转,骨折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对股骨粗隆部位不稳定骨折采取动力髁螺钉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以及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观察 不稳定骨折 股骨隆部 动力髁螺钉
下载PDF
使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哈斯木.库尔班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7期224-225,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使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例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为这23例患者均使用动力髁螺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 目的 :探讨分析使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例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为这23例患者均使用动力髁螺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在这23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18例,为良的患者有4例,为可的患者有1例,这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没有1例患者出现钢板断裂、骨不连的情况。结论 :使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不稳定骨折 动力髁螺钉 疗效
下载PDF
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8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 目的探讨加长InterTan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长钉组(n=42)和标准组(n=41)。长钉组采用加长InterTan治疗,标准组采用标准InterTan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暴露时间、术中输血量、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结果长钉组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间长于标准组,术中出血量多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输血量、T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标准组,Harris评分高于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InterTan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加长InterTan 髓内钉 老年
下载PDF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张柏江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靖江市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髋关节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床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可选直接前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相比保守治疗近期效果更理想,可以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直接前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陈胜利 黄涛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探析半髋关节置换术(H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接收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治疗的25例纳入对照组,将... 目的:探析半髋关节置换术(HA)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治疗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安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2年8月接收的50例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临床资料,将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术(DHS)治疗的25例纳入对照组,将采取HA治疗的25例纳入观察组。比较其手术指标,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OHS)评分、骨密度,记录其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假体松动或滑脱、关节疼痛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液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及患肢恢复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RS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FR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H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OH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高于术前,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IFF患者采取HA治疗,可提高其骨密度,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进程,促使其患肢尽早恢复负重并开展日常活动,且安全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不稳定 股骨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固定术
下载PDF
补肝益肾强骨方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TGF-β1、tPINP、VEGF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1
作者 夏可莹 谢水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57-1464,共8页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强骨方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补肝益肾强骨方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D-D)、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护骨素(OPG)、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情况。【结果】(1)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20%(65/69),对照组为82.61%(57/69),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9.173,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Harris评分的升高幅度及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D-D、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IL-6、D-D、PGE2水平的降低幅度及对血清VEGF、TGF-β1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BMP-2、OPG、tPI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BMP-2、OPG、tPINP水平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肝肾亏虚型患者而言,联合补肝益肾强骨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肝益肾强骨方 老年人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肝肾亏虚型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骨代谢指标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远端锁钉应用对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12
作者 林炳林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锁钉应用对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例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 目的:探讨远端锁钉应用对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5例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远端锁定螺钉内固定治疗分为远端锁定组(n=45)和未远端锁定组(n=40)。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败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时间Harris评分与VAS评分。结果:未远端锁定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远端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2,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均升高,远端锁定组患者低于未远端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9,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VAS评分均降低,且未远端锁定组患者低于远端锁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98,P<0.05)。结论: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Gamma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基础上,不应用远端锁定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率较高,且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水平,提升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锁钉 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并发症 Gamma髓内钉
下载PDF
加味参芪四物汤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气血亏虚型)IL-6、TNF-α、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玲星 李正文 吕伟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四物汤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气血亏虚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气血亏虚型)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加味参芪四物汤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气血亏虚型)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气血亏虚型)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芪四物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β-EP)、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水平、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t分别=9.19、12.18、12.94、-8.29、7.92、9.35、7.61、9.27、7.90,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1,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35,P<0.05)。结论对于PFNA内固定术联合加味参芪四物汤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气血亏虚型)可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对骨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还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四物汤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气血亏虚型 炎症因子 老年人 骨代谢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4
作者 罗炎炎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后予以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4d,两组APTT、TT均较术前增加,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IB、D-D均较术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前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脉汤应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活血通脉汤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愈合、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15
作者 任东彪 徐建灵 +2 位作者 周正杰 朱小金 徐冬冬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骨折愈合、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浦江县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闭合复位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骨折愈合、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浦江县人民医院骨二科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研究组给予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代谢、手术指标、临床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BGP、BMP-2、B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骨代谢指标和手术情况,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隆部骨折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固定与不固定疗效比较
16
作者 陆春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98-0101,共4页
分析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中关于小粗隆固定与不固定的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PFNA治疗,其中有62例实施小粗隆捆绑钢丝内固定,剩余则为不固定。结果 不固定组手... 分析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中关于小粗隆固定与不固定的效果。方法 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利用PFNA治疗,其中有62例实施小粗隆捆绑钢丝内固定,剩余则为不固定。结果 不固定组手术时间稍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但是组间差异不大,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小粗隆固定组术后恢复较好,但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外侧疼痛发生率较高。结论 伴小粗隆撕裂骨折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治疗中,对小粗隆固定术后恢复优于不固定,但术后短期内髋关节外侧疼痛发生率较高,因此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固定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隆撕裂骨折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隆固定 隆不固定
下载PDF
DHS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治疗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郑婷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88-0091,共4页
探究DHS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治疗的对比研究。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10月,选取100名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抽取分配的方式,将100名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分配到DHS组与置换组平均每组50人,DH... 探究DHS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治疗的对比研究。方法 2022年11月-2023年10月,选取100名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抽取分配的方式,将100名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患者分配到DHS组与置换组平均每组50人,DHS组采用DHS(动力髋螺钉系统)手术方法治疗,置换组则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这些指标对比DHS和人工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之后的置换组手术各项指标数据、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是比DHS组小的,数据差异非常的明显,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数据大致上无差别,差异非常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数据差异非常明显,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治疗对比DHS来说,不仅能提高患者术后Harris评分,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手术各项指标的时间、长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 动力髋螺钉系统 人工髋关节置换 老年股骨不稳定 骨折
下载PDF
比较内固定物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18
作者 吕健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73-0076,共4页
探讨内固定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6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2和A3型)高龄患者(年龄大于70岁)共90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和... 探讨内固定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1年6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A2和A3型)高龄患者(年龄大于70岁)共90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对比疗效(每组45例)。结果 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髋关节置换组低(P<0.05);而下床活动时间、 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率和术后一年生存率,内固定组略低于关节置换,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出血量、手术时间更优,而康复时间、并发症、关节功能,术后一年与关节置换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不稳定 高龄 内固定物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19
作者 曾进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2-0085,共4页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对比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期间,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效果方面比内固定术更为突出,除有助于患者治疗时间缩短外,可增强其髋关节功能,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李宁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的临床效果优于内固定术,其手术用时更短,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但术中出血量与输出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