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胫骨腓骨角和股骨腓骨角预测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毛彦杰 何阿祥 +5 位作者 周滢 陈亚楠 刘亚茹 于晓巍 张先龙 刘万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以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截骨后的胫骨腓骨角(tibia fibular angle,TFA)、股骨腓骨角(femoral fibular angle,FFA)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 目的探讨以胫骨内侧开放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截骨后的胫骨腓骨角(tibia fibular angle,TFA)、股骨腓骨角(femoral fibular angle,FFA)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20例采用M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6~69岁,平均56.0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3~35.7 kg/m^(2),平均26.7 kg/m^(2)。骨关节炎累及左膝11例、右膝9例;病程2~6年,平均3.8年;KellgrenLawrence分级:Ⅰ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术前使用截骨大师软件设计截骨撑开高度和角度,测量模拟截骨撑开后的TFA、FFA;术中参考术前模拟撑开后TFA、FFA调整实际撑开高度。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第2天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股骨胫骨机械轴夹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A)、关节承重线(weight-bearing line,WBL)比率、TFA、FFA。计算TFA、F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62.5%)差值(Y),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指标相关性。根据患者BMI中位数(25.81 kg/m^(2)),将患者分为高BMI组(>25.81 kg/m^(2),n=10)以及低BMI组(≤25.81 kg/m^(2),n=10),通过直线回归分析WBL比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前后LDFA、JL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TA、mFTA、WBL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A术中测量值为(89.5±4.0)°,术后为(87.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08);T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与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差值(Y)成正相关(r=0.595,P=0.006)。FFA术中测量为(86.9±4.3)°,术后为(85.7±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0,P=0.094);FFA术中测量值与术前计划值差值(X)与术后WBL比率与目标力线差值(Y)成正相关(r=0.536,P=0.015)。经过BMI分层,在低BMI组X是Y的影响因素(P<0.05),但在高BMI组中X不是Y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中截骨撑开后的FFA和TFA可以预测术后下肢冠状位力线,对于BMI≤25.81 kg/m^(2)的患者预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开放性高位截骨术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胫骨腓骨 股骨腓骨角 下肢力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