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转子下区解剖定位与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肖湘 张铁良 朱光宇 《中国骨伤》 CAS 1999年第5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区 解剖 定位 骨折 分型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下区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旭 施建党 +3 位作者 牛宁奎 刘昌昊 李凯歌 杨宗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970-974,1014,共6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下区骨转移瘤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32例股骨转子下区骨转移瘤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44~77岁,平均(60.84±8.16)岁。其中濒临骨折8例...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转子下区骨转移瘤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32例股骨转子下区骨转移瘤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44~77岁,平均(60.84±8.16)岁。其中濒临骨折8例、病理性骨折24例。根据Mirls评分制定手术方案,Mirls评分>8分,行手术治疗。15例采用病灶刮除后交锁髓内钉联合骨水泥重建,17例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重建。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术者完成,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Karofsky体能状况评分(Kam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评估体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估术后患肢功能情况,随访记录局部复发及生存期情况。结果32例患者随访时间4~25个月,平均(14.23±1.32)个月。术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KPS评分、MST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死亡26例,术后生存时间:人工假体组(15.89±1.72)个月,髓内钉组(12.61±1.97)个月,两组术后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髓内钉组中6例发生局部病灶复发,肿瘤假体组未出现。未出现围手术期及术后内置物松动、断裂、周围感染、再发骨折等并发症。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下区骨转移瘤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髓内钉固定有利于早期下地活动,肿瘤假体重建有利于肿瘤局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区 转移瘤 髓内钉 肿瘤假体
下载PDF
青壮年股骨转子下区骨不连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振光 谭金海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2-804,共3页
青壮年股骨转子下区骨不连是骨科难治症之一,治疗方式中植骨是绝对必要的,其中以股深动脉第一穿动脉升、降支为血管蒂的骨、骨膜瓣为青壮年股骨转子下区骨不连提供简便、有效的移位植骨。对于这两种带血管蒂的骨、骨膜瓣,本文将从解剖... 青壮年股骨转子下区骨不连是骨科难治症之一,治疗方式中植骨是绝对必要的,其中以股深动脉第一穿动脉升、降支为血管蒂的骨、骨膜瓣为青壮年股骨转子下区骨不连提供简便、有效的移位植骨。对于这两种带血管蒂的骨、骨膜瓣,本文将从解剖结构、手术操作及临床应用要点方面加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壮年 股骨转子下区骨不连 第一穿动脉 骨(膜)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