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陈晓斌 陈静 +2 位作者 李雪梅 张之红 范志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4期455-456,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应用AO研制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从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方面分析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应用AO研制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从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方面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肺栓塞,延迟愈合,骨不连,内置物断裂,股骨头坏死,股骨干及大转子骨折,髋内翻,骨髓炎等并发症,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按Harris评分标准,平均(89.0±8.7)分。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固定稳固,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疗效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2
作者 孙付杰 张振华 +1 位作者 邓亦奇 聂文波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4期83-83,共1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骨折愈合率高且愈合质量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解剖锁定接骨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3
作者 龙正友 范义平 +1 位作者 姜国棋 陈光剑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6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例,按Evans分型:ⅠB型2例,ⅡA型8例,ⅡB型3例,Ⅲ型2例。结果:随访12例,随访率80%,随访时间7-23...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3年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例,按Evans分型:ⅠB型2例,ⅡA型8例,ⅡB型3例,Ⅲ型2例。结果:随访12例,随访率80%,随访时间7-23个月,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影像学愈合时间4~8个月,临床愈合时间10—20周,其中发生轻微髋内翻3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太行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6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01—2014-12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01—2014-12间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可靠,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解剖锁定接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顺国 郭强 郝大帅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年第S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共58例。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按黄公怡疗效评价:优47例,良11...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共58例。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按黄公怡疗效评价:优47例,良11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外侧壁薄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股骨外侧壁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林智星 林正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3期94-98,共5页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 对比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单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1.45±11.63)min]长于对照组[(63.71±9.24)min],术中出血量[(165.41±22.74)m L]多于对照组[(127.82±24.32)mL],负重时间[(11.93±2.76)d]、骨折愈合时间[(10.42±2.07)周]短于对照组[(15.38±3.59)d、(13.92±2.4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0、6.286、4.242、6.105,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水平(39.07±5.37)pg/mL,白细胞介素-6水平(32.14±2.72)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30.97±2.16)pg/mL,均低于对照组[(48.14±6.23)pg/mL、(43.66±3.25)pg/mL、(37.32±2.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9、15.135、9.843,P<0.001)。手术后1个月,观察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472.91±25.24)ng/L]低于对照组[(521.46±27.63)ng/L],观察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84.59±9.20)ng/mL]高于对照组[(73.61±8.6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4.844,P<0.001)。观察组髋关节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3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以缓解炎症反应,促进骨质修复,抑制骨吸收,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解剖锁定 并发症 炎症因子 骨代谢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7
作者 张惠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4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阳曲县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结果手术平均出血量300 ml,平均...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阳曲县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结果手术平均出血量300 ml,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感染。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周,无退钉、断裂、内固定松动现象,无功能障碍或严重疼痛,生活均可自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可防止并发症,提高髋关节功能,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1
8
作者 郭涛 张亚奎 +2 位作者 张星火 岳颖 曾纪州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PFNA组和ALP组,...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PFNA组和ALP组,分别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的评分变化,并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作用。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ALP组,且PFN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L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轴向抗压刚度、破坏载荷均大于ALP组,而扭转刚度小于AL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发挥更好的生物力学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髓内钉 股骨解剖锁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0
9
作者 胡文雄 蒋家正 +2 位作者 韩宏德 张恒林 谢文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3-904,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40例)和ALP组(40例)。观察不同...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40例)和ALP组(40例)。观察不同组别手术时间、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负重站立时间,并采用Harris评分法评估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术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站立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ALP组(均P<0.05)。随访9个月时,PFNA组患者优良率为95%,高于ALP组(90%)(χ2=0.721,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ALP组(20.00%)(χ2=6.135,P<0.05)。结论 PFNA和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PFNA方案创伤更小、固定更好、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钉 解剖锁定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1
10
作者 谢晓敏 陈宇飞 +2 位作者 周晓庆 贾斌 苟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1期90-93,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A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B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于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无死亡病例。B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负重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A组术后愈合较慢,且钢板较易断板;B组愈合良好,正位片显示患侧骨折无移位。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B组临床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钉 股骨解剖锁定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平 喻秀兵 +1 位作者 王海洲 陈海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8-81,共4页
目的 浅议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危险型的特点及意义,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 目的 浅议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危险型的特点及意义,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0例。根据术后髋关节功能、站立及行走等恢复情况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2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根据评定标准,优17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可靠、疗效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尤其适合于需切开复位以及条件有限的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危险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解剖锁定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4
12
作者 邵锋 吴俊涛 +1 位作者 张春旺 卢绪章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22-124,128,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根据内固定物分为ALP组(n=43)和PFNA组(n=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9例,根据内固定物分为ALP组(n=43)和PFNA组(n=46),ALP组患者给予ALP治疗,PFNA组患者给予PFNA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LP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ALP组(P<0.05)。PFNA组和ALP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96%(40/46)、67.44%(29/43),PFN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ALP组(χ~2=4.858,P<0.05)。PFNA组和ALP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2%(3/46)、20.93%(9/43),PFN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LP组(χ~2=3.955,P<0.05)。结论 PFNA和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确切疗效,与ALP相比,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抗旋髓内钉 股骨解剖锁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新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9
13
作者 易军飞 黄卫国 白瑞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521-4522,共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尤以老年人居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突出,其发病率逐年有上升趋势[1]。手术治疗是股骨粗隆问骨折的首选方法,主要有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2]。为减少患者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尤以老年人居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突出,其发病率逐年有上升趋势[1]。手术治疗是股骨粗隆问骨折的首选方法,主要有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2]。为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促进术后的康复,早期牢固的内固定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公认的治疗原则[3]。本研究旨在分析新型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用于各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解剖锁定 动力髋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58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4
作者 符国良 李俊 孟志斌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 评价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10年3月~2012年8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钉组30例和锁定钢板组28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解剖... 目的 评价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从2010年3月~2012年8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髓内钉组30例和锁定钢板组28例,锁定钢板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髓内钉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长于髓内钉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髓内钉组为3.33%,锁定钢板组为25.00%,锁定钢板组高于髓内钉组(x2=4.04,P<0.05).术后关节功能改善率髓内钉组为86.7%,锁定钢板组为64.3%,髓内钉组优于锁定钢板组(x2=4.45,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解剖型锁定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锁定 股骨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志权 徐松 王金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DHS 股骨解剖锁定
下载PDF
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军 马保安 +2 位作者 廖博 高杰 张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剖型锁定钢板经股外侧切口手术治疗,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全部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评定根据Harris评分优25例,良8例,中3...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剖型锁定钢板经股外侧切口手术治疗,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全部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评定根据Harris评分优25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1.6%。结论采用股骨近端剖型锁定钢板经股外侧切口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便易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固定稳定可靠,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特别适用于老年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解剖锁定 疗效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洪干 高书图 +2 位作者 李红军 吴亦新 仝允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股骨转子间骨折的30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对症和康复支持治疗。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优24例,良5例,可1例,差...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股骨转子间骨折的30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对症和康复支持治疗。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优24例,良5例,可1例,差0例。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4个月。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抗旋转力强、功能锻炼早、患肢功能恢复快、满意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锁定解剖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锐 孙和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79-3081,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APFLP)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UIF)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UIF患者98例。根据患者自主意愿选择治疗手段,分为PFNA组及APFLP组,每组49例。对...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APFLP)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UIF)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UIF患者98例。根据患者自主意愿选择治疗手段,分为PFNA组及APFLP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APFLP组(均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评分、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PFLP组(P<0.05)。结论 PFNA与APFLP治疗高龄UIF,可获得相近临床疗效,但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低等优点,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抗旋髓内钉 股骨解剖锁定 不稳定转子间骨折 高龄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谡 张军 王小燕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5期592-593,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特点及优势。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共收治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人16例。手术距受伤时间5小时~11天,平均6.5天。在骨科牵引床上先行骨折复...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特点及优势。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共收治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病人16例。手术距受伤时间5小时~11天,平均6.5天。在骨科牵引床上先行骨折复位,透视满意后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6例手术时间60~90分钟,平均65分钟。术后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1~14周,平均12周。髋关节功能采用Sanders标准进行评价:优10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3.7%。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Russell-TaylorⅡ型股骨转子下骨折中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锁定接骨 Russell—TaylorⅡ股骨转子下骨折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闫丹舟 张鹏贵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64-1966,共3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视为对照组,其余5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视...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视为对照组,其余5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随访期间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患肢功能的Harris评价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较少,骨折固定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粉碎性骨折 股骨解剖锁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