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生命质量及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林靖 凌云桃 +2 位作者 李佳妮 梁燕霞 陈舒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第20期131-134,共4页
选择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到我院骨科一至骨科三3个病区住院的股骨近端骨折术后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康复护理的常规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施行Snyder希望理论... 选择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到我院骨科一至骨科三3个病区住院的股骨近端骨折术后老年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康复护理的常规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施行Snyder希望理论下的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生命质量、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变化。实践表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生命质量及髋关节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 股骨近端骨折术 心理状态 希望水平 生命质量 髋关节运动功能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永伟 刘真 +1 位作者 赖光松 徐房添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3期98-99,共2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内植物周围再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选择60例骨近端骨折术后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照髓内钉周围的骨折状况以及骨折部位进行患者的分组,其中A型患者(n=22)使用保守治疗方式;B型患者(n=15)、C型患者(n=11)...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内植物周围再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选择60例骨近端骨折术后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依照髓内钉周围的骨折状况以及骨折部位进行患者的分组,其中A型患者(n=22)使用保守治疗方式;B型患者(n=15)、C型患者(n=11)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以及股骨远端固定术开展骨折位置的微创治疗。D型(n=12)10例患者实施原髓内钉性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2例患者采用取出原髓内钉植入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治疗。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高于其余3组,但在随访过程中A、B、C 3组的患处功能恢复都较好,仅D组中有2例患者的骨折恢复状态为良好,其余58例患者均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股近端骨折术后的髓内钉周围在骨折患者治疗展开分型,在此能够基础上实施合理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患者术后的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因此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折术 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
下载PDF
“沙漏征”髂筋膜-骶丛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会月 王春光 +1 位作者 刘嘉运 吴安石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24-227,231,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沙漏征”髂筋膜-骶丛神经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PFN)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择期行单侧...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沙漏征”髂筋膜-骶丛神经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PFN)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择期行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8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GS组)和对照组(EA组),每组40例。GS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沙漏征”髂筋膜-骶丛神经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实施完成率及麻醉总有效率;记录两组麻醉方法的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的完善时间,以及麻醉镇痛持续时间;监测两组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术后1 h(T_(1))、3 h(T_(2))、6 h(T_(3))、12 h(T_(4))、24 h(T_(5))、48 h(T_(6))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GS组的麻醉实施完成率高于EA组,麻醉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A组,T_(3)、T_(4)、T_(5)、T_(6)时点VAS明显低于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组MAP不同时点变化约为基线值的5%,心率约为7%,与EA组相比波动不大,保持相对稳定;两组均未有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发生,G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沙漏征”髂筋膜-骶丛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可减轻摆放体位引起的疼痛,麻醉实施完成率较高,能有效应用于老年PFN内固定术,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且维持时间久,不良反应少,实践了加速术后康复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漏征”髂筋膜阻滞 骶丛阻滞 臀上皮神经阻滞 粗隆间骨折股骨髓内钉内固定 镇痛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6
4
作者 徐沁 田守进 +1 位作者 倪善军 周志平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分别经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以...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分别经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以及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25例,PFNA组18例,PFLCP组17例,三组分别从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HS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负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较PFNA组和PFLCP组明显延长,且出血量较多,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1个月随访PFNA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和PFLCP组(P<0.05),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三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A和PFLCP相比DHS均具有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势,但PFNA术后患者在短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FNA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股骨锁定加压接骨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板与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对比
5
作者 陈晓斌 王鹤鹏 +2 位作者 陈晓光 邢丽霞 李雪梅 《医药论坛杂志》 2016年第10期84-86,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与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和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50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从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与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和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50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从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PFNA组优良率为92.3%,股骨近端锁定板组优良率为88.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板相比,PFNA具有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好、无髋内翻、内置物切出等并发症发生等优点,更值得在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骨折固定 股骨锁定板 改良股骨加锁髓内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