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短膜壳绦虫病的与辨证治疗分析
1
作者 姜希强 韩贵清 《神经药理学报》 1992年第2期59-59,共1页
短膜壳绦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在中医文献中没有记载。多数患者无明显体症,少数严重感染的患者,会出现慢性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身体消瘦、面色无华、肢体倦怠、舌质淡、脉濡弱等症。
关键词 短膜壳绦虫病 肢体倦怠 辨证治疗 脉濡 驱虫法 肠道寄生虫病 面色无华 驱虫效果 慢性腹泻 诊断方法
下载PDF
山豆根煎剂治疗心律失常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述钦 《湖北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16,共1页
笔者运用山豆根煎剂治疗心律失常11例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女性7例,男性4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27岁;病程半年以内者5例,1年以内者2例,1年以上者2例,2年以上者1例。全部病例均有心悸,... 笔者运用山豆根煎剂治疗心律失常11例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女性7例,男性4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27岁;病程半年以内者5例,1年以内者2例,1年以上者2例,2年以上者1例。全部病例均有心悸,胸闷短气,倦怠无力,甚者动则气促,服西药治疗不效,病情缠绵不愈。属肾阴不足,水火不济,心气浮乱者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阴 内者 心阳虚 脉急 临床分析 益阴 结代 龟板胶 肢体倦怠 少苔
下载PDF
痔疮治疗3法
3
作者 周如彤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82-82,共1页
痔疮治疗3法周如彤笔者据多年的临证观察,认为痔疮可从如下3法论治。1益气养血法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虚血亏者。症见:面色白或萎黄,形体消瘦,语言低弱,自汗,肢体倦怠,头晕,失眠,便血,疼痛或不痛,小便频数色清,舌淡、苔白... 痔疮治疗3法周如彤笔者据多年的临证观察,认为痔疮可从如下3法论治。1益气养血法适用于体质虚弱,气虚血亏者。症见:面色白或萎黄,形体消瘦,语言低弱,自汗,肢体倦怠,头晕,失眠,便血,疼痛或不痛,小便频数色清,舌淡、苔白,脉细弱。常用四物汤与补中益气汤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倦怠 补中益气汤 桃红四物汤 形体消瘦 益气养血 面色白 脉细 小便频数 法论 河源市中医院
下载PDF
综合疗法治疗胃下垂40例
4
作者 罗焕珍 《湖北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23,共2页
胃下垂一病,临床颇为多见,但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于1977至1978年期间,采用中药、艾灸、水针等方法,综合治疗胃下垂40例,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者为58岁,最小者为27岁。重度32例,中度8例。诊... 胃下垂一病,临床颇为多见,但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于1977至1978年期间,采用中药、艾灸、水针等方法,综合治疗胃下垂40例,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 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者为58岁,最小者为27岁。重度32例,中度8例。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胃脘胀满,隐痛不舒,痛时喜温喜按,口中乏味,纳差,饭后腹部胀气,下腹部有坠胀感,时呕吐清水,嗳气频作,伴精神萎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胀满 口中乏味 肢体倦怠 呕吐清水 水针 暖气频作 腹部胀气 脾胃气虚 积壳 脉细
下载PDF
老人如何贴秋膘
5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第9期90-90,共1页
老人如何贴秋膘问:请问如何贴秋膘,老人和体质差的人有什么注意事项?重庆周先生答:经过一个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特殊人群应特殊对待。脾虚患者脾虚的... 老人如何贴秋膘问:请问如何贴秋膘,老人和体质差的人有什么注意事项?重庆周先生答:经过一个漫长酷暑的煎熬,人体内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及脂肪等营养耗损不少。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特殊人群应特殊对待。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小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秋膘 肢体倦怠 少腹胀 面色萎黄 肝火旺 特殊对待 食疗方 肝阳 腹胀满 肝肾阴虚
下载PDF
冬令进补须对症
6
作者 黄衍强 袁栋 《健康生活》 2005年第2期25-25,共1页
俗话说: "冬季进补,春季打虎。"我国民间就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中医古籍《内经》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又说:"冬三月为封藏。"也就是说,一到冬三月,正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 俗话说: "冬季进补,春季打虎。"我国民间就有冬令进补的习俗,中医古籍《内经》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又说:"冬三月为封藏。"也就是说,一到冬三月,正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这时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所以这时是进补的最好时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令进补 中医师 冬三月 进补方法 《内经》 骨蒸盗汗 中医古籍 祖国医学 肢体倦怠 虚则补之
下载PDF
清透消逐法治内伤发热
7
作者 胡翘武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89年第1期42-44,共3页
内伤发热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热势不甚高,因病程冗长,机因复杂,罹此者无不耗气伤阴,故除身热温温、五心烦热经久不已外,又都呈现一派形瘦神疲,面黄少华,头昏目眩,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等疲惫不堪之虚弱征象,调治之法虽有滋阴温阳、益气... 内伤发热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热势不甚高,因病程冗长,机因复杂,罹此者无不耗气伤阴,故除身热温温、五心烦热经久不已外,又都呈现一派形瘦神疲,面黄少华,头昏目眩,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等疲惫不堪之虚弱征象,调治之法虽有滋阴温阳、益气养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发热 清透 肢体倦怠 少气懒言 神疲 益气养血 温阳 五心烦热 耗气伤阴 湿热内蕴
下载PDF
更年期综合征临治治验
8
作者 杨槐生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3年第1期33-33,共1页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的常见病,属祖国医学中“脏躁”的范畴。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1例如下。张××,女,46岁。1988年5月7日初诊。患者形瘦体弱,平素月经来潮量多,时而淋漓不绝,现已尽,近月余头目昏晕...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的常见病,属祖国医学中“脏躁”的范畴。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1例如下。张××,女,46岁。1988年5月7日初诊。患者形瘦体弱,平素月经来潮量多,时而淋漓不绝,现已尽,近月余头目昏晕,腰痠痛,肢体倦怠无力,心悸惊恐,时而烦躁易怒,时而欲泣,烘热自汗,夜难入睡、梦多,舌质淡红,脉细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治验 肢体倦怠 舌质淡红 脉细 烦躁易怒 目昏 月经来潮 浮小麦 健脾益气
下载PDF
饮食调摄防“疰夏”
9
作者 张雪峰 《祝您健康》 1994年第8期33-33,共1页
每年进入夏季,有些人便会出现食欲不振、胸脘痞满、呕恶便溏、肢体倦怠,或伴有低热缠绵、形容消瘦、头晕胀痛等症候。但如去医院检查,却多半查不出什么阳性病变;待到秋凉气爽后。
关键词 肢体倦怠 便溏 脘痞 呕恶 医院检查 阳性病 炒粳米 气阴亏虚 痞满 脾胃虚弱
原文传递
藿香美食 夏日分享
10
作者 苏新民 《健康之路》 2015年第6期28-28,共1页
藿香是一味传统的中药,素有'夏日良药'之誉。由藿吞、苏叶、茯苓、白芷等药物组成的藿香正气,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多用来治疗发热恶寒、头痛、胃痛、胸满恶心、呕吐腹泻等,为夏季常用的中成药。夏日,人体受暑湿之邪侵袭,... 藿香是一味传统的中药,素有'夏日良药'之誉。由藿吞、苏叶、茯苓、白芷等药物组成的藿香正气,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多用来治疗发热恶寒、头痛、胃痛、胸满恶心、呕吐腹泻等,为夏季常用的中成药。夏日,人体受暑湿之邪侵袭,会出现肢体倦怠、脾胃湿阻、脘腹胀满、纳差食少、恶心呕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倦怠 理气和中 脘腹胀满 化湿 发热恶寒 胸满 暑湿 苏叶 湿阻 胸脘痞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