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太极拳技击气力、肢体力、念力的诠释
1
作者 周明进 温昌盛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第27期137-138,共2页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拳术;是一种运用身体的术,也是一种遵循身体运动规律的运动即"道";由于身体的运动,产生能量的转化也就是"精气神"。太极拳的是通过拳法的习练,来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最高为...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拳术;是一种运用身体的术,也是一种遵循身体运动规律的运动即"道";由于身体的运动,产生能量的转化也就是"精气神"。太极拳的是通过拳法的习练,来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达到天人合一,最高为无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肢体力
下载PDF
太极拳劲力理论肢体力在太极拳运动技击中的作用
2
作者 杨黔筑 《中华武术》 2005年第2期36-38,共3页
肢体力是肌肉收缩拉动骨骼,骨骼以关节为转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那么太极拳运动技击中,人体所发的肢体力干什么去了?发挥了哪些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认识传统劲力理论... 肢体力是肌肉收缩拉动骨骼,骨骼以关节为转轴,带动人的肢体运动而发出的一种机械力。那么太极拳运动技击中,人体所发的肢体力干什么去了?发挥了哪些作用?这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认识传统劲力理论和指导练拳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肢体力在太极拳运动技击中有以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理论 肢体力 运动技击 武术 体育运动
下载PDF
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肌力、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邢学良 曲阳 +2 位作者 辛贵乐 周海纯 孔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 目的探讨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肢体肌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针灸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医整合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中医整合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康法、易筋经联合推拿治疗,共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肌力[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肌张力[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MAS)]、肢体运动功能[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SS-QOL)]。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治疗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步履不稳、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的显效率(51.1%,23/45)和有效率(95.5%,43/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4.4%(11/45)和82.2%(3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T、FAM、SS-QOL评分及PSV、EDV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NIHSS评分及R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中医整合康复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针康法为主的中医整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强患者肢体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医整合康复 针康法 易筋经 肢体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彩艳 杨翠花 刘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8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肌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力高于对照组,髋关节与膝关节前屈、后伸肌张力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及髋关节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增强肌力,促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刺激 任务导向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肢体
下载PDF
基于肢体肌力及TcPO_(2)构建ICU病人压力性损伤预测模型
5
作者 王雅萍 王晨 +2 位作者 李莉 蒋叶伟 张耀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4-1549,共6页
目的:采用肢体肌力及经皮氧分压(TcPO_(2))联合临床资料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压力性损伤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42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按照7∶3比例将病人分为训练集(n=299)... 目的:采用肢体肌力及经皮氧分压(TcPO_(2))联合临床资料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压力性损伤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3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42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按照7∶3比例将病人分为训练集(n=299)与测试集(n=130)。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并借助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随机森林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299例病人中71例发生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3.7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Braden评分、TcPO_(2)、肢体肌力、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是ICU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随机森林模型中预测因子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TcPO_(2)、APACHE-Ⅱ评分、肌体肌力、Braden评分、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合并糖尿病。测试集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1,灵敏度为84.5%,特异度为81.4%;随机森林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灵敏度为88.5%,特异度为84.2%。结论:ICU病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为TcPO_(2)、APACHE-Ⅱ评分、肢体肌力、Braden评分、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合并糖尿病,且随机森林模型对ICU病人压力性损伤风险的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性损伤 肢体 经皮氧分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对脑膜瘤手术切除率及肢体肌力的影响
6
作者 王基想 杨帮国 +2 位作者 吴文香 王天明 刘容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 探究混合现实(MR)技术对脑膜瘤手术的肿瘤切除率及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脑膜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微创切除手术治疗)与MR组(47例,采用微创切除手术联合MR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 目的 探究混合现实(MR)技术对脑膜瘤手术的肿瘤切除率及患者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脑膜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微创切除手术治疗)与MR组(47例,采用微创切除手术联合MR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肿瘤切除率、肢体肌力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MR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P<0.05),肿瘤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MR组患者术后IL-6、TNF-α、VEGF及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前屈肌力、后伸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切除手术联合MR治疗脑膜瘤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肿瘤切除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肢体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脑膜瘤 肿瘤切除 肢体 微创切除手术
下载PDF
基于肢体肌力状况联合临床资料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脑卒中急性期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晓芳 金瑾 +2 位作者 张兰 杨玲莉 徐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肢体肌力状况联合临床资料构建预测模型在脑卒中急性期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随机将其分为建模组488例和验证组209例,并分析2组资料有无差异。建模组中以患者急性期... 目的探讨肢体肌力状况联合临床资料构建预测模型在脑卒中急性期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随机将其分为建模组488例和验证组209例,并分析2组资料有无差异。建模组中以患者急性期是否发生DVT划分为DVT组、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脑卒中急性期发生DVT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获得以列线图表达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Bootstrap法(自抽样法)评价模型的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组488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住院期间内,有77例发生DVT(DVT组),发生率为15.78%(77/48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Padua评分、D-二聚体、肢体肌力均是脑卒中急性期DVT的影响因素(P<0.05)。建模组发生DVT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66~0.923),验证组发生DVT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81~0.911),表明模型的区分度良好;Bootstrap法验证发现建模组和验证组的偏差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12、0.015,表明预测模型的校准度高。决策曲线中的阀概率值设定为33%,建模组与验证组的临床净获益分别为62%和64%,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临床有效性。结论基于肢体肌力状况、年龄、有无糖尿病和血脂异常、Padua评分、D-二聚体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脑卒中急性期发生DVT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肢体 深静脉血栓 预测模型
下载PDF
Ⅲ型Pilon骨折关节面及肢体力线修复重建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红军 曹小明 +1 位作者 汪洁 杨春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26-929,共4页
目的总结Ⅲ型Pilon骨折关节面及肢体力线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 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31例伴腓骨远端骨折的闭合性Pilon骨折(Rüedi-Allg wer分型Ⅲ型)。男25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 目的总结Ⅲ型Pilon骨折关节面及肢体力线修复重建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 2005年8月-2010年8月,收治31例伴腓骨远端骨折的闭合性Pilon骨折(Rüedi-Allg wer分型Ⅲ型)。男25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事故伤10例,其他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14 d,平均10 d。术中应用临时外固定支架调整和维持肢体长度及力线,应用前内侧及后外侧双入路显露和修复关节面,再进行植骨并固定骨折。结果术后无大面积皮瓣坏死及深部感染发生,2例切口皮肤浅表感染,2例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理疗及局部换药后愈合。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79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根据Burwell等放射学评价标准,达解剖复位25例(80.6%),可4例(12.9%),差2例(6.5%)。X线片示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16周。根据Mazur等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踝关节功能获优11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7.4%。结论关节面良好显露及固定和肢体力线准确调整及维持是Ⅲ型Pilon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Pilon骨折 关节面 肢体力线 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精细动作与肢体肌力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冼祖新 吴晓华 +2 位作者 刘理 邓丽娟 蔡远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26期2909-2911,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精细动作与肢体肌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研究组43例给予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 目的观察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精细动作与肢体肌力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研究组43例给予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手精细动作恢复情况,记录2组治疗后肢体肌力康复效果,统计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运动协调能力以及改良Lindmark评分量表总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均<0.05),且研究组均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肢体肌力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结论头穴捻转补法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能明显促进患者手精细动作与肢体肌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捻转补法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偏瘫 手精细动作 肢体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晓飞 罗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3期141-142,145,共3页
目的研究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结果观察... 目的研究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6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总优良率(89.28%)优于对照组(57.1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肢体肌力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康复护理 脑卒中 生活质量 肢体
下载PDF
康复训练配合护理对格林-巴利综合征肢体肌力及ADL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桂芳 任忠夫 +2 位作者 张晓霞 徐晓霞 徐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2-553,I0002,共3页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acute infectious polyneritis),是一种主要侵犯运动神经根及其周围神经的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瘫痪,严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肌麻...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acute infectious polyneritis),是一种主要侵犯运动神经根及其周围神经的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瘫痪,严重者可以出现呼吸肌麻痹。积极而正确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早期康复训练 配合护理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肢体 ADL 自身免疫性疾病 呼吸肌麻痹
下载PDF
针刺治疗改善中风偏瘫肢体肌力的短期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虹虹 杨军 郭青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肢体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电针提高中风偏瘫肢体肌力40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明 《河南中医》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肢体 电针疗法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肌力恢复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秀君 王艳捷 刘秀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9期49-51,共3页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许多脑卒中患者致残并不是偏瘫所导致,而是急性期没有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致使产生肢体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康... 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许多脑卒中患者致残并不是偏瘫所导致,而是急性期没有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致使产生肢体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肢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残存组织或健侧神经细胞兴奋性,使神经系统功能重塑进而降低肢体致残率,减轻痛苦,加快肢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病人 肢体恢复 护理体会
下载PDF
头皮针抽提法提高脑血栓偏瘫肢体肌力的研究及其护理
15
作者 金琳珍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0期1115-1115,共1页
关键词 脑血栓偏瘫 头皮针 抽提法 肢体 护理 头部针炙 中医临床 评定标准 对照观察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肌力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楠 王萍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6期7767-7767,共1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肌力以及生命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肌力以及生命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康复护理,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肢体肌力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质数表(QLI)评分为(49.25±4.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6±5.39)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肌力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脑梗死患者 肢体 生命质量
下载PDF
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脑梗塞肢体肌力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秋艳 靳仓正 +3 位作者 翁其彪 陈雪莲 王宏隽 陈玲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6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急性脑梗塞肢体肌力障碍的疗效。方法85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中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治疗急性脑梗塞肢体肌力障碍的疗效。方法85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中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40例,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肢体肌力改变,14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56%。结论采用高压氧结合中西医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有效地缓解症状,减少肢体后遗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中西医治疗 脑梗塞 肢体
下载PDF
穴位注射提高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肢体肌力35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勇 张翠平 李志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10-410,共1页
关键词 穴位注射 气虚血瘀型 中风偏瘫肢体
下载PDF
穴位注射加中医透药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颂 赵立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中医透药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透...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中医透药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透药加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及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膝关节、髋关节肌力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髋关节肌力高于对照组(P均<0. 01);治疗后,2组简易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 01)。结论中医透药加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患者肌力,也能改善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药 穴位注射 脑卒中后偏瘫 肢体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肢体肌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施赟华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肢体肌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和训练组各40例。训练组予以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方案,联合组在训练...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肢体肌力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和训练组各40例。训练组予以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方案,联合组在训练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肌力分级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联合组、训练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CA的Vm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RI、PI则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3项指标分别与训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肢体肌力恢复优良率及生活质量优良率分别为60.0%、55.0%和32.5%、2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同针灸治疗相结合,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对促进其肢体肌力恢复、提高其预后质量等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灸 现代康复核心肌群训练 脑血流动 肢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