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在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克妹 魏淑华 +1 位作者 李敏 魏江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9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在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 目的:探讨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在经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在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后用胶布固定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后采用自制的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固定患者穿刺侧腕部尺骨隆突上方,直至血液透析结束解除。对比两组血肿、穿刺针滑出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肿和穿刺针滑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肢体固定装置在临床中应用,能够明显减少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血肿和穿刺针头滑出发生,缓解患者治疗中的压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了血液透析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肢体固定装置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下载PDF
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程红梅 宋春梅 +1 位作者 刘永玲 郭斌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1期798-8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方法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干预组应用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观察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透析侧手臂的舒适度情况;调查应用血液透析肢体简...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的临床应用。方法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干预组应用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观察2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透析侧手臂的舒适度情况;调查应用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前、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透析侧手臂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11.145;<0.001),医护人员在应用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前(Z=-5.463,P<0.001)。结论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对透析侧手臂具有很好的固定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内瘘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肢体简易固定装置
下载PDF
肢体隔离固定装置在MRI检查中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冷富萍 刘平 李明祥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期180-182,共3页
设计一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肢体隔离固定装置,用于3.0 TMRI检查时减少热效应对人体损伤,并解决运动性伪影现象。选取2020年9-10月在医院行3.0 T MRI检查的57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84例,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MRI检查流... 设计一种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肢体隔离固定装置,用于3.0 TMRI检查时减少热效应对人体损伤,并解决运动性伪影现象。选取2020年9-10月在医院行3.0 T MRI检查的57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84例,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MRI检查流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MRI检查流程前使用肢体隔离固定装置,将患者肢体进行隔离固定后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热效应(灼伤)现象和图像伪影发生率,对照组患者共出现12例热效应现象,其中1例出现灼伤点,热效应率为0.41%,对照组图像出现伪影207例,不可技术处理的伪影图像29例,伪影率为7.17%;观察组患者共出现5例发热现象,热效应率为0.17%,观察组图像出现轻微伪影36例,伪影率为1.24%,观察组患者热效应率和图像伪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112,x^(2) =1.036;P<0.05)。肢体隔离固定装置能有效减少和避免射频能量和肢体皮肤接触导致涡流热效应及肢体运动性伪影的产生,可提高患者检查安全度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隔离固定装置 磁共振成像(MRI) 隔离固定 灼伤 运动性伪影
下载PDF
肢体按摩固定装置辅助护理应用于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庄小虹 唐洁娟 +1 位作者 黄雪阳 辛悦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6期145-147,共3页
目的 分析创伤性踝关节炎(TA)患者应用肢体按摩固定装置辅助按摩仪的效果。方法 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2例TA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采用人操作按摩仪)和观察组(采用肢体按摩固定装置辅助按摩仪)... 目的 分析创伤性踝关节炎(TA)患者应用肢体按摩固定装置辅助按摩仪的效果。方法 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2例TA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采用人操作按摩仪)和观察组(采用肢体按摩固定装置辅助按摩仪),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量表(AOFAS-AH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及转归时间。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OFAS-AHS评分、RO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活动恢复时间、踝关节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患者应用肢体按摩固定装置辅助护理利于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按摩固定装置 创伤性踝关节炎 辅助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