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绍兴市先天性肢体短缩畸形的监测分析
1
作者 陈少稚 孙想妹 张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4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浙江省绍兴市先天性肢体短缩畸形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医院监测数据,纳入2011—2021年浙江省绍兴市所有监测机构监测的先天性肢体短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011—2021年间浙江省绍兴市共监测围产儿408710例,监测到肢... 目的探讨浙江省绍兴市先天性肢体短缩畸形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医院监测数据,纳入2011—2021年浙江省绍兴市所有监测机构监测的先天性肢体短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011—2021年间浙江省绍兴市共监测围产儿408710例,监测到肢体短缩畸形出生缺陷儿147例,发生率为3.60/万人,其中城镇地区为4.04/万人,农村地区为2.42/万人,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3.78/万人,女性2.68/万人,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年龄<35岁发生率3.37/万人,≥35岁发生率5.31/万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肢体短缩发生率最高(1.74/万人),右下肢体短缩发生率最低(0.86/万人),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江省绍兴市肢体短缩畸形发生率存在城乡、产妇年龄差异,高危孕产妇孕期应加强筛查,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肢体短缩 围产儿
下载PDF
伊利扎洛夫外固定架在膝关节畸形及肢体短缩中的应用
2
作者 万礼棋 张辉 +2 位作者 黄善能 侯俊 邹天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0005-0008,共4页
探讨膝关节畸形与下肢肢体短缩应用伊利扎洛夫外固定架的疗效。方法 将30例膝关节畸形与下肢肢体短缩本研究纳入了30例在我院接受伊利扎洛夫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19.01-2022.01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膝... 探讨膝关节畸形与下肢肢体短缩应用伊利扎洛夫外固定架的疗效。方法 将30例膝关节畸形与下肢肢体短缩本研究纳入了30例在我院接受伊利扎洛夫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19.01-2022.01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的膝关节HS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髋-膝-踝角(HKA)高于治疗前,胫骨角(FTA)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对膝关节畸形及肢体短缩患者开展伊利扎洛夫外骨架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HKA与FTA,值得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畸形 伊利扎洛夫 肢体短缩 功能评分
下载PDF
1996-2000年全国肢体短缩畸形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军 代礼 +3 位作者 周光萱 王艳萍 梁娟 缪蕾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6-817,共2页
目的 对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肢体短缩畸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国肢体短缩畸形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1996~2000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463~466所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参加。监测... 目的 对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的肢体短缩畸形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国肢体短缩畸形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 全国出生缺陷监测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案,1996~2000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463~466所县级或以上的医院参加。监测对象为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的出生儿,日龄为生后7d。监测资料逐级上报和审核,进行统计学统计。结果 1996-2000年全国肢体短缩畸形平均发生率为5.41/万,五年期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χ^2=4.08,P〉0.05);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发生率,但发生率没有性别差异。南方与北方省份间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间肢体短缩畸形发生率没有差异。单侧和双侧比例以及上肢和下肢比例没有差异。结论 我国肢体短缩发生率仍为高发国家,发生率有城乡差异。提高产前诊断比例有助于发生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短缩 出生缺陷监测 发生率
下载PDF
骨痂延长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傥 张湘生 +1 位作者 黎志宏 黄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0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骨痂延长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对19例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患者行骨痂延长术,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1.3cm,患肢平均短缩4.8 cm。结果...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骨痂延长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对19例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患者行骨痂延长术,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1.3cm,患肢平均短缩4.8 cm。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1~82个月,骨不连接处全部愈合,骨延长区骨生长满意。骨延长4.5~8.0cm,平均外固定指数39.7 d/cm。依据Paley的评定标准进行骨愈合评定,优为14例,良为5例;功能评定优为11例,良为8例。结论:外固定支架行骨痂延长是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骨缺损 肢体短缩 骨痂延长
下载PDF
严重肢体短缩50例延长治疗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光 王东生 +2 位作者 吴其常 苗旭漫 张立新 《吉林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提高严重肢体短缩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治疗50例患者,比较不同平面的骨干延长、不同截骨方式、不同延长速度和频率的疗效。结果:平均延长9.5cm,其中单段最长16cm,分段最长18cm。随着长度增加,可出现肘、膝屈曲挛缩。... 目的:提高严重肢体短缩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治疗50例患者,比较不同平面的骨干延长、不同截骨方式、不同延长速度和频率的疗效。结果:平均延长9.5cm,其中单段最长16cm,分段最长18cm。随着长度增加,可出现肘、膝屈曲挛缩。原有足下垂者,18例畸形加重,其中16例做了跟腱延长或三关节融合术。胫骨骨端与骨骺延长发生胫骨平台倾斜各1例,经截骨矫正。5例愈合不良或不愈合,经补充植骨治愈。结论:骺端延长、开放横断截骨、一次性快速延长是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实施靠近骨端的骨干延长,保留内骨膜的皮质骨截骨,成人每天1.0mm、儿童每天1.5~2.0mm的连续延长,可获得理想的肢体长度、良好的骨痂生长速度和质量以及满意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短缩 骨延长 肢体不等长
下载PDF
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行走功能矫形器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申思 曹学军 +4 位作者 王林 田罡 姜涛 崔起何 王安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04-507,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矫形器的设计制作方法、生物力学作用、实用性以及对患者平衡、行走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针对6例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设计制作矫形器,制作过程共经历4个阶段,最终制成假脚型坐骨承重矫... 目的研究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矫形器的设计制作方法、生物力学作用、实用性以及对患者平衡、行走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针对6例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设计制作矫形器,制作过程共经历4个阶段,最终制成假脚型坐骨承重矫形器,进而分析矫形器的生物力学作用、实用性,并评价患者的平衡、行走能力和步态。结果假脚型坐骨承重矫形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实现患者不拄拐行走,患者穿戴矫形器后能量消耗比拄拐时小,平衡功能有明显改善,步行距离参数接近正常。结论假脚型坐骨承重矫形器可帮助股骨重度骨缺损、肢体短缩患者实现独立行走,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缺损 肢体短缩 行走功能 矫形器
下载PDF
髓内植骨一次性延长治疗下肢骨不连肢体短缩畸形 被引量:5
7
作者 苗旭漫 王亚军 徐莘香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年第2期88-89,共2页
为总结下肢骨不连肢体短缩畸形治疗经验,采用自体半侧腓骨髓内植骨,髂骨充填骨缺损区,梯型加压钢板固定术式一次性延长下肢骨不连后肢体短缩畸形16例16个骨。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显示股骨平均延长3.5cm,胫骨1.8cm,平均骨愈合时间14个月... 为总结下肢骨不连肢体短缩畸形治疗经验,采用自体半侧腓骨髓内植骨,髂骨充填骨缺损区,梯型加压钢板固定术式一次性延长下肢骨不连后肢体短缩畸形16例16个骨。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显示股骨平均延长3.5cm,胫骨1.8cm,平均骨愈合时间14个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骨不愈合并发症发生。认为:髓内及延长区植骨加金属钢板固定牢靠,患肢功能恢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植骨 固定 下肢骨不连 肢体短缩畸形
下载PDF
2007~2010年在海南省围生儿肢体短缩畸形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曹霞 彭云 李超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3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描述海南省肢体短缩畸形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特征差异,为开展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手册》的要求,监测2007—2010年在海南省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和活... 目的描述海南省肢体短缩畸形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特征差异,为开展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手册》的要求,监测2007—2010年在海南省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d内的围生儿,包括死胎、死产和活产。结果海南省2007—2010年肢体短缩畸形平均发生率6.6/万;城市和农村发生率分别为5.5/万和7.6/万;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分别为6.9/万和5.7/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肢体短缩畸形占48.6%,左侧右侧和上肢下肢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海南省居民的肢体短缩发生率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年间变动不大,城乡之间分布未见差别,可以专题调查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短缩畸形 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应用股骨延长术改善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患者跛行步态(英文)
9
作者 付晓玲 张湘生 +2 位作者 黎志宏 殷明 吴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延长术在提高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年轻患者跛行步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至2005年共收治12名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进行延长。患者肢体短缩6.20~12.50(中位数8.45)c... 目的:探讨股骨延长术在提高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年轻患者跛行步态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6至2005年共收治12名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髓内钉进行延长。患者肢体短缩6.20~12.50(中位数8.45)cm。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的评定标准,所有患者都严重跛行。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无跛行11分,轻度8分,中度5分,重度0分),术前跛行评分为0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0.00~46.00(中位数38.55)个月。患者肢体延长6.00~12.50(中位数8.20)cm,残余肢体短缩0-0.50(中位数0.20)cm。患者治疗时间41.00~82.00(中位数61.50)周,延长时间14.00~38.00(中位数29.55)周。10例患者为轻度跛行,2例为中度跛行。所有患者跛行评分总分为90.00分,中位数评分8.00分(P25为8.00,P75为8.00)。应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跛行评分较较术前(0分)有明显的改善(P=0.001)。结论:股骨延长术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强直并肢体短缩年轻患者的跛行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延长 跛行步态 肢体短缩 髋关节强直
下载PDF
重度肢体短缩的骨延长
10
作者 陈伟民 肖光 卞传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重度肢体短缩 骨延长术 手术方式 皮质骨截骨术
下载PDF
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矫治外伤性肢体短缩并骨不连的护理体会
11
作者 周玉萍 邸晶 《河北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744-745,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肢体短缩 骨不连 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 矫治 护理
下载PDF
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矫治肢体短缩并骨不连的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素春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14期1416-1417,共2页
关键词 伊利扎诺夫 外固定架 矫治 肢体短缩 骨不连 护理
下载PDF
肢体延长治疗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引起的肢体短缩
13
作者 王新 陈志强 周路纲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畸形 肢体短缩 肢体延长术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治疗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莎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6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肢体离断伤行断肢再植术的9例患者的疾病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均未发生深部组...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肢体离断伤行断肢再植术的9例患者的疾病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均未发生深部组织感染,但其中2例出现钉道感染,加强换药后感染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骨性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断肢再植后肢体短缩患者,有效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断肢再植 肢体短缩 护理
下载PDF
探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在伴有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2期67-68,共2页
目的分析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在伴有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伴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行镶嵌式骨外固定器联合骨截断转移术、动力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联合骨移植术治疗。比... 目的分析镶嵌式骨外固定器在伴有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伴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行镶嵌式骨外固定器联合骨截断转移术、动力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联合骨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不连愈合率100.0%、肢体长度恢复率100.0%,较对照组骨不连愈合率84.6%、肢体长度恢复率79.5%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成角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镶嵌式骨外固定器联合骨截断转移术治疗伴肢体短缩的股骨骨不连效果理想,可显著提高骨不连愈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嵌式骨外固定器 肢体短缩 股骨骨不连
下载PDF
骨延长治疗肢体短缩畸形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覃世才 李兴云 肖荣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110-1113,共4页
关键词 骨延长 治疗 肢体短缩畸形
下载PDF
中国822例肢体短缩畸形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军 缪蕾 +2 位作者 须昌隆 王艳萍 陈滔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400-404,共5页
为了解我国肢体短缩畸形(LRD)的基本状况,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对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全国29省(市、自治区)945所医院收集的822例LRD围产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LRD发生率为6.6/... 为了解我国肢体短缩畸形(LRD)的基本状况,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对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全国29省(市、自治区)945所医院收集的822例LRD围产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LRD发生率为6.6/万,云南、贵州、福建和江西省显著高于全国水平(P<0.05),上海市的发生率低于全国水平(P<0.01)。低体重儿中LRD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01)。乡村与城镇发生率存在差异(P<0.001),患儿无性别差异。畸形以四肢受累最为常见;上肢受累高于下肢(P<0.001),左右侧无差异(P>0.05)。24.2%的患儿为单发LRD,伴有其它畸形的发生率为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短缩畸形 围产儿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矫治肢体短缩并骨不连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建华 顾根才 +2 位作者 赵海 周波 王存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01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观察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一期完成肢体延长和骨不连加压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①切除骨不连区域瘢痕和硬化骨 ,用伊氏外固定架牵开骨不连区延长肢体 ,于牵开区内植入自体骨 ,再利用外固定架加压融合。②清除骨不连区瘢痕后 ,用 3... 目的 观察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一期完成肢体延长和骨不连加压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①切除骨不连区域瘢痕和硬化骨 ,用伊氏外固定架牵开骨不连区延长肢体 ,于牵开区内植入自体骨 ,再利用外固定架加压融合。②清除骨不连区瘢痕后 ,用 3组外固定架在对骨不连区加压的同时 ,于骨干的上端或下端进行截骨延长。结果 患者骨融合和肢体延长均获得成功。结论 伊利扎诺夫技术用于矫治肢体骨不连短缩疗效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诺夫技术 腿长不等 骨延长术 外伤性肢体短缩 骨不连 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骨外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32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岳中斌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技术对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采用骨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内固定结合骨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愈情况及...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技术对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采用骨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内固定结合骨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愈情况及恢复时间。结果:A组患者的骨愈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且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采用骨外固定技术对创伤性肢体短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明显,具有恢复时间短、肢体长度恢复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治疗骨折固定术 @创伤性肢体短缩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改良Ilizarov术对下肢感染性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文 郑一舟 +1 位作者 李唯 张明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5373-537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改良Ilizarov术对下肢感染性骨缺损(LEIBD)和肢体短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LEIBD患者按照不同疗法分为两组,采用西药结合改良Ilizarov术为对照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中医治疗患者22例为中药组。分析两组疗法...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改良Ilizarov术对下肢感染性骨缺损(LEIBD)和肢体短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LEIBD患者按照不同疗法分为两组,采用西药结合改良Ilizarov术为对照组1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中医治疗患者22例为中药组。分析两组疗法对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6 w抗感染治疗,随访6~18个月,患者炎症都治愈。10例股骨患者在术后9例两下肢均衡发展等长,可负重行走。30例胫骨患者28例两下肢等长,两下肢短缩0.5 cm,较满意。中药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手术次数也相对较少。9例股骨患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正常,7例表现僵硬,3例可以屈伸,其中中药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胫骨患者28例膝关节功能正常,2例轻度屈伸受限,其中中药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3例踝关节融合,15例踝关节功能正常,1例部分屈伸障碍,其中中药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钉眼异常、轴向偏移、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及松动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改良Ilizarov术对LEIBD和肢体短缩的临床疗效突出,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下肢感染性骨缺损 肢体短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