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肢体经络病临床运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祥生 李宗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第7期75-76,共2页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肢体经络 方证 经方运用
下载PDF
高树中针灸治疗肢体经络病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舒杨 孙潇 +1 位作者 颜晓 马玉侠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207-1210,共4页
高树中教授认为肢体经络病的根本病因在于经络不通,强调针灸治疗时应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以经络辨证为纲,明辨其病位,以“通”字立法,通过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如常。在经络辨证方面,高教授提出部位辨经络、病候辨经络、舌脉辨经络、特殊... 高树中教授认为肢体经络病的根本病因在于经络不通,强调针灸治疗时应充分发挥针灸特色,以经络辨证为纲,明辨其病位,以“通”字立法,通过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如常。在经络辨证方面,高教授提出部位辨经络、病候辨经络、舌脉辨经络、特殊诊法辨经络四法;在疏通经络方面,高教授创立了“通经二法”和“通络三法”,即本经通经法、巨刺通经法和刺络放血法、缪刺通络法、全息通络法。高教授明辨经络、熟用经络的经验对临床针灸治疗肢体经络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经络 经络辨证 本经通经法 巨刺通经法 刺络放血法 缪刺通络法 全息通络法 高树中
下载PDF
肢体经络病证的特征与通经活络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曙光 李晓艳 张中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2期54-55,共2页
肢体经络病证是肢体与躯干的痛、痹、痿、痉、颤为病变特征的一类病证总称。共性特征为邪袭经络而痛痹、经络失养而拘痉、气血瘀滞而痿颤。治疗要依据病证、寻其病因进行通经活络达到治愈目的。
关键词 肢体经络病证 通经活络法
下载PDF
中医内科肢体经络病证分类方法探讨
4
作者 王铁军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S1期58-58,共1页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内科疾病,一般都是根据患者的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论述和分类研究,对于一些肢体经络的病症,一般都是按照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划分,这就和患者的五脏分类体系相独立。本研究主要立足于疾病的腑脏定位和药物的...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内科疾病,一般都是根据患者的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论述和分类研究,对于一些肢体经络的病症,一般都是按照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划分,这就和患者的五脏分类体系相独立。本研究主要立足于疾病的腑脏定位和药物的归经理论,并以《中医内科学》为指导,主要对经络病症的用药规律进行探讨,并试着将肢体经络的病症纳入到五脏分类体系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 肢体经络 病症分类
下载PDF
中医内科肢体经络病证分类方法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仁铭 潘静 覃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60-61,共2页
中医内科疾病大多根据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进行分类和论述,而肢体经络病证则是按照病变部位进行划分,独立于五脏分类体系之外。基于疾病脏腑定位和药物归经理论,以《中医内科学》中肢体经络病证的用药规律为切入点,试将肢体经络病... 中医内科疾病大多根据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进行分类和论述,而肢体经络病证则是按照病变部位进行划分,独立于五脏分类体系之外。基于疾病脏腑定位和药物归经理论,以《中医内科学》中肢体经络病证的用药规律为切入点,试将肢体经络病证纳入五脏分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经络病证 五脏归属 分类方法
原文传递
经络肢体病证说略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任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22-23,共2页
叙述了两种经络肢体病证痹证和头痛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笔者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经络肢体病证 痹证 头痛 病因 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针灸大成·治症总要》治疗经络肢体病证浅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江彬 张爱军 +1 位作者 陈峰 杨梦怡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第6期438-439,共2页
三衢杨氏秉承家学,汇集明代以前名家之针理、针技、针法精髓,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整理编纂而成《针灸大成》,堪称明代以前针灸学术发展的一次重要总结。《针灸大成》内容贴近临床,取穴精炼,值得深入研究,其中卷之九《治症总要》篇,是为... 三衢杨氏秉承家学,汇集明代以前名家之针理、针技、针法精髓,并结合自身临证经验,整理编纂而成《针灸大成》,堪称明代以前针灸学术发展的一次重要总结。《针灸大成》内容贴近临床,取穴精炼,值得深入研究,其中卷之九《治症总要》篇,是为杨氏临床经验之精华,反映出杨氏的针灸学术思想和诊疗特点,对后世针灸学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治症总要》篇治疗疾病范围广泛,涉及内、外、妇、儿、五官、气血津液、经络肢体等病证[1]。经络肢体病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机体经络失养,或经络不畅而出现以肢体酸楚、疼痛、麻木、不仁、肿胀、拘急、弛缓、痿软及活动受限或机能活动失调为临床特征的一系列相关症状[2],涉及头痛、痹证、痉证、痿证、肩臂痛、手痛、肘劳、腰痛等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继洲 针灸大成 治症总要 经络肢体病证
下载PDF
浅论《世医得效方》中灸法的应用
8
作者 田梦 娄天伟 +1 位作者 贾红玲 张永臣 《河南中医》 2017年第7期1165-1167,共3页
《世医得效方》是元代危亦林所著,此书为危亦林家世五代累积的行医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世医得效方》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书中还涉及各科急性热病,时令病及惊、厥、损伤等症。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 《世医得效方》是元代危亦林所著,此书为危亦林家世五代累积的行医经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世医得效方》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书中还涉及各科急性热病,时令病及惊、厥、损伤等症。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未对灸量进行特定的量化。书中关于灸法治病涉及56个病证,每个病证仅用1~2个穴,且所灸壮数并不多,多数为7~21壮,仅在俞穴、募穴和膏肓穴有灸至百壮者。灸法治疗脾胃系病证、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肝胆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等均可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医得效方》 灸法 危亦林 脾胃系病证 肺系病证 心系病证 肝胆病证 肾系病证 气血津液病证 肢体经络病证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昆仑穴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镜宇 张学成 +3 位作者 朱永政 贾仰理 张永臣 贾红玲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12期1287-1296,共10页
目的:探析昆仑穴主治优势病症与腧穴配伍规律。方法:1949年10月前以《中华医典》和“全国报刊索引”为检索源,1949年10月后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PubMed等为检索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目的:探析昆仑穴主治优势病症与腧穴配伍规律。方法:1949年10月前以《中华医典》和“全国报刊索引”为检索源,1949年10月后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PubMed等为检索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系统聚类算法,确定昆仑穴主治优势病症及配伍腧穴的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结果:1949年10月前单穴及配伍优势病症分别为12种、14种,配伍腧穴170个,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与委中、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等穴联系紧密,聚类分析筛选出5类高频配伍腧穴组合;1949年10月后单穴及配伍优势病症分别为6种、9种,配伍腧穴156个,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与环跳、阳陵泉、委中、肾俞等穴联系紧密,聚类分析选出6类高频配伍腧穴组合。结论:1949年10月前昆仑穴多用以治疗内科病症,且在耳鼻喉科的鼻衄和妇科的难产上显示出独特优势;1949年10月后多用以治疗肢体经络病症,对一些疼痛类病症疗效突出;配穴方面,多配伍五输穴、原穴、下合穴;配穴归经以膀胱经、胆经、大肠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穴 主治病症 配伍规律 内科病症 肢体经络病症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脾主肌肉”理论健脾强肢方治疗尺神经损伤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凡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脾主肌肉"理论健脾强肢方治疗尺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尺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分散片0.5 mg,3次/d口服,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健脾强肢方水煎取汁300 m L,早晚... 目的探讨基于"脾主肌肉"理论健脾强肢方治疗尺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尺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分散片0.5 mg,3次/d口服,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健脾强肢方水煎取汁300 m L,早晚饭后各150 m L口服。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33.33%),有效12例(40.00%),总有效22例(73.33%);治疗组治疗后显效12例(40.00%),有效16例(53.33%),总有效28例(9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强肢方能够改善由尺神经损伤所导致的肌肉瘫痪,促进神经重新支配肌肉,使患者的患侧手指肌肉功能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病 经络肢体 尺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 益气健脾 生肌止痛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肱三头肌长头肌腱压痛致无名指小指麻痛经验
11
作者 付玉玲 秦永河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第13期63-64,共2页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与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相关联的无名指小指麻痛患者36例,按照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原则分为:风寒证、寒湿证、痰瘀证、瘀血证等证型,现将每个证型举例分述如下。
关键词 肱三头肌长头肌腱压痛 无名指小指麻痛 经络肢体病证
下载PDF
韦绪性运用经络辨证临床经验撷要 被引量:2
12
作者 康进忠 韦绪性 +3 位作者 王国辉 张国妮 张先茂 刘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955-3957,共3页
文章总结了韦绪性运用经络辨证的独到经验。韦绪性教授认为经络辨证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在经络系统病机分析、运用经络学说治病的临床实践以及认识局部与整体、共性与个性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中所列验案按照4个部分逐步予... 文章总结了韦绪性运用经络辨证的独到经验。韦绪性教授认为经络辨证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在经络系统病机分析、运用经络学说治病的临床实践以及认识局部与整体、共性与个性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中所列验案按照4个部分逐步予以分析提要,以资临床借鉴:详辨经络脏腑所属,论治切中病机;肢体经络病证,以经络定位求病因;病作有时,参"子午流注"而施治;针药并举,重视运用引经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辨证 肢体经络病证 针灸 引经药 经验 韦绪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