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土退化旱地的肥力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65
1
作者 朱波 陈实 +2 位作者 游祥 彭奎 张先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43-749,共7页
常规耕作的水土流失造成紫色土坡耕地土层浅薄化、土壤养分贫瘠化、土壤干旱化及土壤结构劣化等土壤肥力退化问题。 1 984~ 1 996年长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聚土免耕通过垄沟网状结构可保持水土 ,其多年平均径流与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65... 常规耕作的水土流失造成紫色土坡耕地土层浅薄化、土壤养分贫瘠化、土壤干旱化及土壤结构劣化等土壤肥力退化问题。 1 984~ 1 996年长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聚土免耕通过垄沟网状结构可保持水土 ,其多年平均径流与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65 7.7m3hm- 2 和5 30 .0tkm- 2 ,而常规耕作的相应值分别为 1 75 4 .0m3hm- 2 和 31 2 2 .0tkm- 2 ,通过聚土与改土结合 ,聚土免耕活土层厚度平均增加 1 1 .8cm ,聚土免耕耕作技术还通过垄沟强化培肥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有机质及N、P、K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恢复土壤肥力。聚土免耕作物产量比平作高 1 5 %~ 30 %。 1 996~ 1 998年秸秆覆盖实验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改善并维持土壤结构。聚土免耕与秸秆覆盖结合有利于土壤养分活化、土壤结构形成与维护 ,是紫色土退化旱地肥力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旱地 肥力恢复 土壤肥力 聚土免耕 土地退化 秸秆覆盖
下载PDF
施肥条件下瘠薄红壤的物理肥力恢复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忠佩 林心雄 程励励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布置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肥条件下瘠薄红壤的肥力恢复特征,本文报道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大团聚体含量比单施化肥处理高100~150g/kg.施用有机肥6年,旱作条件下大团聚体含...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布置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肥条件下瘠薄红壤的肥力恢复特征,本文报道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大团聚体含量比单施化肥处理高100~150g/kg.施用有机肥6年,旱作条件下大团聚体含量达到500~600g/kg,已接近丰产桔园红壤的含量水平,而单施化肥处理为400~450g/kg,比一般红壤条件还低.耕种6年后,红壤的容重降至0.9~1.1mg/cm3.施用有机肥还提高土壤的总孔隙度1%~8%;提高传导孔隙的比例3%~20%;使 >200μm孔隙的比例达到9.6%~%18.9%,平均14.6%,接近丰产桔园的水平;提高田间持水量0.7%~4.5%,显著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因此,有机肥施用是恢复和保持红壤物理肥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瘠薄红壤 土壤肥力 肥力恢复特征 土壤物理性状 施肥 有机肥 化肥
下载PDF
勉-宁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中的土壤肥力恢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建昌 冯武焕 +2 位作者 刘宏 何新全 董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6,69,共5页
采集土壤样品,经室内分析化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勉县至宁强(勉宁)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中不同恢复类型条件下的土壤恢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恢复类型对前期土壤肥力的恢复作用大于草灌结合,并大于单纯灌木恢复类型,其中有机质含量分... 采集土壤样品,经室内分析化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勉县至宁强(勉宁)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中不同恢复类型条件下的土壤恢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本恢复类型对前期土壤肥力的恢复作用大于草灌结合,并大于单纯灌木恢复类型,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84、7.50和6.00 g.kg-1;在草本生态恢复类型中,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混播恢复类型大于禾本科植物恢复类型的作用,并大于单纯豆科植物恢复类型的作用,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9.67、17.51和9.37 g.kg-1;黑麦草与苜蓿混播并有当地草种入侵以及小冠花与苜蓿混播并播入当地草种羊茅,明显优于纯苜蓿单播,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4.93和3.32 g.kg-1;土壤肥力因子中有机质与碱解氮两个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主要与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生成量和分解量之差(积累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勉-宁高速公路 生态恢复 土壤肥力恢复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林土壤肥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昆 张昌顺 +1 位作者 马姜明 郑志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4-579,共6页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人工林 土壤肥力恢复
下载PDF
岷江上游油松与云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5
作者 江元明 庞学勇 包维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01-811,共11页
以立地条件和营林方式相同的约30a林龄油松与云杉人工纯林为对象,测定地表微气候、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生物量C、N、P(MBC、MBN、MBP),揭示林分结构、土壤性质与微生物生物量间的关系,以及两林分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林分地表... 以立地条件和营林方式相同的约30a林龄油松与云杉人工纯林为对象,测定地表微气候、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生物量C、N、P(MBC、MBN、MBP),揭示林分结构、土壤性质与微生物生物量间的关系,以及两林分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个林分地表环境荫湿,土壤肥力较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低,林地土壤碳积累低,土壤生态服务功能不强。相对而言,云杉林比油松林相对湿度大而地表温度低、林地土壤肥力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高,因此更有利于林地土壤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综合分析发现,林分结构、土壤养分状况及地表小气候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肥力转换过程,降低乔木冠层密度可以改善地表小气候,为有机物分解与养分归还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改善土壤肥力与林地土壤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油松人工林 云杉人工林 小气候 土壤肥力恢复
下载PDF
不同培肥方式对西藏中部退化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晓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5,67,共5页
对西藏中部土壤复退过程中土壤物理、化学 (养分 )、生物变化及其效应进行了探讨 ,初步结果表明 ,在西藏高原生态条件下 ,有机肥 ,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在短期内对降低土壤容重 ,提高土壤孔度 ,增加 1~ 3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 ,... 对西藏中部土壤复退过程中土壤物理、化学 (养分 )、生物变化及其效应进行了探讨 ,初步结果表明 ,在西藏高原生态条件下 ,有机肥 ,特别是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在短期内对降低土壤容重 ,提高土壤孔度 ,增加 1~ 3 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 ,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 ,促进土壤生物繁殖具有显著作用 ,并呈随有机肥投入量递增而显著增加的趋势 ,化肥 (包括化肥平衡施用 )的综合效应则相对较低。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及供钾水平是退化土壤肥力恢复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同培肥方式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构成中细菌均占绝对优势 ,对作物营养具较大贡献 ;化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不利于土壤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退化土壤 培肥方式 肥力恢复 土壤肥力
下载PDF
Fertility Restoration of Red Soils in Low-Hilly Region of Middle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3
7
作者 SUNBO ZHANGTAOL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05-212,共8页
Inrecentdecades,concernhasgrownaboutthesoilquality/healthwiththeenlargingcontradictoryamonggrowingpopulation,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SoutheastChinaischaracterizedbyamarkedlymonsoonclimate,withameanannualtempera... Inrecentdecades,concernhasgrownaboutthesoilquality/healthwiththeenlargingcontradictoryamonggrowingpopulation,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SoutheastChinaischaracterizedbyamarkedlymonsoonclimate,withameanannualtemperatureof14-22oCandameanannualprec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亚热带 低山丘陵区 红壤 土壤肥力恢复 种植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