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起搏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远期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振云 裘哲君 +4 位作者 熊海刚 张国元 吴宗贵 闵宗延 洪中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2-424,共3页
对28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CM)患者进行右心室起搏治疗(RVP),并观察起搏治疗前、起搏治疗后12周及3.5年的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表明,RVP能显著改善HCM患者的超声血流动力学变化,使LVSD缩小、LVOTG、... 对28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CM)患者进行右心室起搏治疗(RVP),并观察起搏治疗前、起搏治疗后12周及3.5年的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表明,RVP能显著改善HCM患者的超声血流动力学变化,使LVSD缩小、LVOTG、CO、CI、SAM及LVOT血流速度显著改善,并能逆转VS及左室壁肥厚,而且这些变化随着起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肥大型心肌病 心脏起搏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26例误诊分析
2
作者 刘泽生 《临床误诊误治》 1999年第1期34-34,共1页
由于肥厚型心肌病(HCM)症状表现不一,体征欠典型,易致漏诊、误诊。1990年1月~1998年1月笔者共遇26例HCM误诊病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16例;年龄14~67岁,平均... 由于肥厚型心肌病(HCM)症状表现不一,体征欠典型,易致漏诊、误诊。1990年1月~1998年1月笔者共遇26例HCM误诊病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16例;年龄14~67岁,平均45岁。其中20例为本院门诊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诊断 心肌 肥大型心肌病 误诊
下载PDF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关cTnI基因突变检测芯片的应用(英文)
3
作者 张元颖 郭会时 +4 位作者 何农跃 谷宇 杨迪 万文辉 张寄南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对心肌钙蛋白(cTnI)基因上的突变进行了分析.针对外显子上的突变特征设计了特异性探针,制备了可以同时检测cTnI基因上第3,5,7,8外显子突变的低密度基因芯片.对每一个外显子,设计了2条5′端标记荧光的寡核苷酸链,一条模...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对心肌钙蛋白(cTnI)基因上的突变进行了分析.针对外显子上的突变特征设计了特异性探针,制备了可以同时检测cTnI基因上第3,5,7,8外显子突变的低密度基因芯片.对每一个外显子,设计了2条5′端标记荧光的寡核苷酸链,一条模拟野生型序列,另一条模拟突变型序列,将二者混合起来模拟杂合子序列.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制作的芯片可以灵敏、特异地检测cTnI基因外显子上的突变.结果表明,该芯片检测突变正配错配区别明显,荧光强度比值符合理论估计(正中碱基错配的信号强度是完全正配信号强度的50%左右).经进一步对芯片优化后,该芯片有望在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和诊断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型心肌病 基因芯片 突变 杂交
下载PDF
基因突变阳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初步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杰 李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基因突变阳性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因突变阳性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室壁厚度、房室内径,并且通过多普勒组织成像观察患者心脏功能。结果:检测出肥厚型心肌病基... 目的:初步探讨基因突变阳性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特点。方法:通过基因检测筛选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基因突变阳性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室壁厚度、房室内径,并且通过多普勒组织成像观察患者心脏功能。结果:检测出肥厚型心肌病基因突变阳性患者5例,突变结果分别为β-MyHC、MyBP-C、TnT编码基因突变。超声表现均为左室壁为非对称性肥厚,均为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都表现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描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多普勒组织成像能够敏感的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基因突变患者心功能改变。MyHC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大型 基因突变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11例报告
5
作者 卜训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32-532,共1页
关键词 心肌 肥大型心肌病 家族性
下载PDF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T2基因突变特点:14例分析
6
作者 陶琴 杨俊华 +3 位作者 郑冬冬 董宁征 李红霞 杨向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2期10437-10439,10450,共4页
目的:对14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第2~16号外显子进行扫描,试图发现在这一范围上有无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选择2002-01/2006-1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4例,年龄16~62岁。均符合WHO/ISFC1996年... 目的:对14例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第2~16号外显子进行扫描,试图发现在这一范围上有无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选择2002-01/2006-1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4例,年龄16~62岁。均符合WHO/ISFC1996年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汉族;无血缘关系;每例患者家族中至少两人发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对受试对象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于肌钙蛋白T2基因第2~16外显子范围内寻找突变位点,并了解基因型明确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之前,均已对该14例先证者的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3~26号外显子进行突变基因筛查,未见异常。结果:14例临床确诊的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肌钙蛋白T2基因第2~16外显子,除10例患者106位密码子存在ATC-ATT多态性外,未发现基因位点的异常。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未发现肌钙蛋白T2基因突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大型 肌钙蛋白T 基因突变 基因多态现象
下载PDF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1例
7
作者 邹振波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例报告 大型营养不良性心肌 诊断 遗传学 治疗
原文传递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良华 刘伟 +3 位作者 刘同宝 宋尚民 唐元升 朱兴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和长期预后情况。方法:对53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AHCM患者,进行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心电图和CAG检查,并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了解心血管事件发...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和长期预后情况。方法:对53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AHCM患者,进行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心电图和CAG检查,并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了解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HCM患者病史不典型,但心电图有特征性变化,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倒置T波,尤其以V4导联显著,伴有ST段下移,常被误诊为冠心病。30例行CAG者中28例示左冠状动脉明显增粗;3例发现器质性狭窄,并成功置入支架;7例发现心肌桥,均位于左前降支。经0.4~7.5年的随访,仅1例死于癌症。结论:AHCM有比较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左冠状动脉内径增粗,常并发肌桥和冠心病,远期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大型 心电描记术 冠状动脉造影 预后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特许合格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琦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心肌 大型 例报告 合格鉴定
原文传递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Structural abnormalities in famili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被引量:2
10
作者 Cecily E OAKLEY Brett D HAMBLY +1 位作者 Paul MG CURMI Louise J BROWN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5-110,共16页
The muscle protein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MyBPC) is a large multi-domain protein whose role in the sarcomere is complex and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Mutations in MyBPC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heart diseas... The muscle protein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MyBPC) is a large multi-domain protein whose role in the sarcomere is complex and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Mutations in MyBPC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 heart disease famili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FHC) and these experiments of nature have provided some insight into the intricate workings of this protein in the heart. While some regions of the MyBPC molecule have been assigned a function in the regulation of muscle contraction, the interaction of other regions with various parts of the myosin molecule and the sarcomeric proteins, actin and titin, remain obscure. In additic n, several intra-domain interactions between adjacent MyBPC molecul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lthough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molecule (a series of immunoglobulin and fibronectin domains) has been elucidated, the assembly of MyBPC in the sarcomere is a topic for debate. By analysing the MyBPC sequence with respect to FHC-causing mutations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individual residues or regions of each domain that may be important either for binding or regulation. This review looks at the current literature, in concert with alignments and the structural models of MyBPC,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how FHC mutations may lead to the disease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结构异常 肥大型心肌病 肌原纤维蛋白 免疫球蛋白总科 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