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4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神健脾针刺法联合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对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
1
作者 占道伟 刘军 +5 位作者 徐颖梅 洪中华 李玲 沈志炜 罗开涛 孙建华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94-598,共5页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针刺法联合电针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l,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药物组予口服... 目的观察调神健脾针刺法联合电针治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l,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药物组予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治疗,观察组予调神健脾针刺法联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quality of Life,IBS-QOL)评分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及肠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活化程度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IBS-SSS和HAD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IBS-QOL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MCs数量与脱颗粒比例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调神健脾”针刺法联合电针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口服药物治疗,可缓解腹痛等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状态,降低MCs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肥大细胞 胃肠功能紊乱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调控作用
2
作者 刘珈含 袁星星 +2 位作者 吕健 安妮玛·纳西姆 杨炳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03-2211,共9页
哮喘在中医学中属于哮病、喘症的范畴,是以气道平滑肌收缩、免疫细胞浸润和气道重塑等为特征的气道炎症疾病。肥大细胞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哮喘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中医药对哮喘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通... 哮喘在中医学中属于哮病、喘症的范畴,是以气道平滑肌收缩、免疫细胞浸润和气道重塑等为特征的气道炎症疾病。肥大细胞为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哮喘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中医药对哮喘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对相关研究综述后发现,肥大细胞活化后释放的组胺、蛋白酶、细胞因子等介质在哮喘气道损伤及重塑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此外,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中成药及中医外治法等中医药方法可通过调节肥大细胞活化,抑制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发挥对哮喘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肥大细胞 中医药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气道损伤 气道重塑 免疫细胞 生物活性介质
下载PDF
苦精促进MrgprB2介导的鼠肥大细胞脱颗粒
3
作者 徐华平 石小云 +4 位作者 邹节新 李欣 谢梦婷 肖诗宇 石林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7-2041,共5页
目的:探讨微污染物苯甲地那铵(DB)对鼠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B2(MrgprB2)介导的肥大细胞(MCs)脱颗粒的影响,以较全面评估DB与以MCs脱颗粒为基础的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MrgprB2介导的体外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 目的:探讨微污染物苯甲地那铵(DB)对鼠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B2(MrgprB2)介导的肥大细胞(MCs)脱颗粒的影响,以较全面评估DB与以MCs脱颗粒为基础的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MrgprB2介导的体外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BL-2H3)活化模型,用不同剂量DB与RBL-2H3细胞共同孵育过夜,加入MrgprB2配体P物质(SP)按不同检测目的刺激RBL-2H3细胞不同时间后收集细胞或上清液,底物法检测MCs颗粒物质如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ELISA检测白三烯C4(LTC4)、IL-6、TNF-α及细胞质磷脂酶A2(cPLA2)活性,荧光法检测MCs Ca^(2+)内流与细胞MrgprB2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10μmol/L、50μmol/L、80μmol/L、100μmol/L DB能促进MrgprB2介导的RBL-2H3细胞活化时β-hex、LTC4释放,且这一过程伴有细胞内Ca^(2+)内流的增加,且其效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此外,DB预处理对RBL-2H3内TNF-α和IL-6释放无影响,且不影响RBL-2H3上MrgprB2的表达增加。结论:DB促进MrgprB2介导的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促进MrgprB2中通路Ca^(2+)信号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地那铵 MrgprB2 肥大细胞脱颗粒 Ca^(2+)活化
下载PDF
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肥大细胞瘤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4
作者 康静静 蔡茂 +3 位作者 焦静旖 秦永敏 杨静亚 宋予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1,共6页
皮肤肥大细胞瘤(MCT)是犬发生率较高的皮肤肿瘤类型之一,多发于老年犬,是危害犬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c-KIT受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调控肥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文旨在阐明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MCT中的作用及... 皮肤肥大细胞瘤(MCT)是犬发生率较高的皮肤肿瘤类型之一,多发于老年犬,是危害犬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c-KIT受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调控肥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文旨在阐明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MCT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总结了c-KIT受体蛋白在肥大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深入探讨了c-KIT受体蛋白检测在犬皮肤M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确了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MC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c-KIT受体蛋白在犬皮肤MCT中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肥大细胞 作用机制 c-KIT受体蛋白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慧 郭书萍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18-1921,共4页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紊乱及神经血管失调密切相关。近来国内外研究提示肥大细胞在玫瑰痤疮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就近期肥大细胞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研...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紊乱及神经血管失调密切相关。近来国内外研究提示肥大细胞在玫瑰痤疮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就近期肥大细胞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及其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深入探究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玫瑰痤疮 发病机制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1例犬肥大细胞瘤的诊治
6
作者 徐茂森 赵燕 +2 位作者 贺闪闪 李龙娇 张利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文章报告一例患有肥大细胞瘤的雌性老龄犬的诊断、治疗过程。通过临床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患犬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肿瘤摘除和脾脏摘除。术后患犬愈合良好,无明显不... 文章报告一例患有肥大细胞瘤的雌性老龄犬的诊断、治疗过程。通过临床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对患犬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肿瘤摘除和脾脏摘除。术后患犬愈合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提示,犬肥大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改善患犬的预后,并降低复发率。同时,宠主应关注宠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以降低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IL-3和IL-3+SCF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分析
7
作者 曹君 金婕妤 +2 位作者 张胜 乔龙威 梁玉婷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L-3和IL-3+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st cells,BMMCs)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体外培养和功能学研究提供基础...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L-3和IL-3+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st cells,BMMCs)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为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体外培养和功能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IL-3和IL-3+SCF诱导的BMMCs的基因表达数据集GSE35332,采用R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使用在线工具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采用STRING在线软件分析DEGs的蛋白相互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的MCODE插件筛选枢纽基因。结果通过R软件分析数据集GSE35332,共筛选出1339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723个,下调基因616个。通过Cytoscape软件的MCODE插件共筛选出6个枢纽基因,分别为Psmd8,Psmd6,Psmd14,Psmc4,Psma6和Psma3。GO和KEGG分析显示枢纽基因主要集中在蛋白质水解、MHC I类分子呈递的抗原提呈和加工、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及Epstein-Barr病毒感染等相关通路。结论本研究基于GEO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两种模式下诱导的小鼠BMMCs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6个枢纽基因参与泛素依赖性蛋白分解过程,为更深入研究MC体外培养和功能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细胞因子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肥大细胞与腧穴 被引量:2
8
作者 冷三华 景向红 +18 位作者 韩松平 王富春 巩昌镇 刘京 郭义 陈波 李灿辉 杨观虎 潘卫星 彭增福 陈德诚 金观源 郭松鹏 刘宏伟 陈大志 苏红 李永明 王少白 朱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皮肤活检发现肥大细胞密集是经脉腧穴和微针系统针刺靶点的共同特点。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微血管在组织分布毗邻。外界机械或温度等物理刺激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形成局部炎症性内环境,导致周围C神经等结构敏化... 皮肤活检发现肥大细胞密集是经脉腧穴和微针系统针刺靶点的共同特点。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微血管在组织分布毗邻。外界机械或温度等物理刺激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形成局部炎症性内环境,导致周围C神经等结构敏化。敏化的C神经释放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SP激活肥大细胞,CGRP促进局部微血管扩张而渗透性增加,血浆外渗,白细胞浸润,促进周围组织敏化。肥大细胞激活与C神经纤维敏化之间的反复循环持久存在会导致中枢敏化。周围与中枢敏化表现为腧穴区域敏化,包括对温度的敏化和对压痛的敏化,成为针刺和艾灸靶组织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腧穴 肥大细胞 C神经纤维 穴位敏化
下载PDF
肥大细胞脱颗粒影响因素及对荨麻疹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煜嘉 黎静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41-445,共5页
荨麻疹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反复发生的瘙痒性风团,可合并血管性水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及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细胞募集及瘙痒发生,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肥大细胞外因素、细胞表... 荨麻疹的临床特征为皮肤反复发生的瘙痒性风团,可合并血管性水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及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细胞募集及瘙痒发生,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肥大细胞外因素、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内信号通路等方面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肥大细胞 脱颗粒
下载PDF
Galectin-3缺失对银屑病小鼠模型中肥大细胞活化及皮肤损伤的影响
10
作者 程美琦 金柱 +5 位作者 张丁 王琼 胡悦 晁金 王德成 韩珊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6-692,共7页
目的:探讨皮肤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银屑病小鼠模型中皮损处肥大细胞激活及银屑病皮炎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每日分别对SPF级Gal3野生型(Gal3^(+/+))和Gal3基因敲除(Gal3^(−/−))小鼠背部裸露皮肤处涂抹相同剂量咪喹莫特乳膏... 目的:探讨皮肤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银屑病小鼠模型中皮损处肥大细胞激活及银屑病皮炎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每日分别对SPF级Gal3野生型(Gal3^(+/+))和Gal3基因敲除(Gal3^(−/−))小鼠背部裸露皮肤处涂抹相同剂量咪喹莫特乳膏,连续5 d以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背部大体病变,并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进行评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皮损组织细胞因子il-1、il-17表达,比较Gal3^(+/+)小鼠和Gal3^(−/−)小鼠银屑病炎症的严重程度;HE染色观察比较皮损组织病理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皮损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差异;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肥大细胞活化标志物如类胰蛋白酶和5-羟色胺(5-HT)的表达、分布等差异。结果:连续应用咪喹莫特乳膏后,Gal3^(−/−)小鼠背部出现鳞屑、浸润斑块和红斑等典型银屑病临床表型,而Gal3^(+/+)小鼠背部出现细小鳞屑与少量浸润,Gal3^(−/−)小鼠PASI评分较Gal3^(+/+)小鼠明显升高;Gal3^(+/+)小鼠与Gal3^(−/−)小鼠皮损处il-1、il-17表达升高,但后者炎症因子表达上调更显著。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Gal3^(+/+)小鼠表皮稍增厚,Gal3^(−/−)小鼠表皮明显增厚,且网脊向下延伸部分伴有炎症细胞聚集;甲苯胺蓝染色表明Gal3^(+/+)小鼠皮损组织肥大细胞分布稀疏且大部分结构完整,而Gal3^(−/−)小鼠肥大细胞数量增多并广泛分布于皮肤组织,且多数肥大细胞处于活化脱颗粒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Gal3^(−/−)小鼠皮损组织类胰蛋白酶和5-HT较Gal3^(+/+)小鼠表达信号明显增强,且多集中在表皮损伤处。结论:Gal3的缺失引起银屑病小鼠模型皮损处肥大细胞过度活化,加重银屑病皮肤炎症损伤发生和疾病进展,Gal3在该模型中对皮损处肥大细胞活化与脱颗粒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半乳糖凝集素-3 肥大细胞 活化
下载PDF
温胃阳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肥大细胞活化及SCF/c-Kit信号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税典奎 黎舒婷 +4 位作者 黄慧花 龙海华 杨健 罗诗雨 覃凌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基于肥大细胞活化及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信号通路探讨温胃阳汤治疗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及温胃阳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 目的:基于肥大细胞活化及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信号通路探讨温胃阳汤治疗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雷尼替丁组及温胃阳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不予造模,其他各组采用夹尾刺激加不规则喂养复合番泻叶法建立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温胃阳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雷尼替丁组则分别用温胃阳汤(0.743 g/mL、1.485 g/mL和2.970 g/mL)及盐酸雷尼替丁胶囊(3 g/L)灌胃。治疗结束后,以碳墨推进法测定小肠推进率;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十二指肠组织肥大细胞并计数;ELISA测定大鼠十二指肠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和组胺(histamine,HA)的含量;RT-qPCR检测十二指肠中SCF和c-Kit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十二指肠中SCF和c-Ki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温胃阳汤治疗显著提高大鼠的小肠推进率(P<0.05);ELISA结果显示,温胃阳汤治疗可减少大鼠十二指肠黏膜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及MCT和HA含量(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温胃阳汤治疗可上调大鼠十二指肠组织c-Kit和SCF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增加SCF和c-Kit阳性细胞数(P<0.05);RT-qPCR结果显示,WWYD治疗可上调大鼠十二指肠组织c-Kit和SCF mRNA的表达(P<0.01)。而且,小肠推进率分别与MCT和HA含量呈负相关,与SCF和c-Kit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温胃阳汤能促进大鼠十二指肠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十二指肠MCT和HA的生成,及激活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温胃阳汤 肥大细胞 SCF/c-Kit信号通路 十二指肠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进展
12
作者 陈玉迪 刘琬 +1 位作者 杨敏 常建民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细胞参与其发病过程。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是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效应细胞,但肥大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肥大细胞主要通过“IgE-FcεRI-...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细胞参与其发病过程。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是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效应细胞,但肥大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研究表明,肥大细胞主要通过“IgE-FcεRI-组胺”途径和“MrgprB2/X2-类胰蛋白酶”途径在AD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同时肥大细胞还释放多种2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进一步促进AD的免疫失衡。本文主要回顾近年来肥大细胞在A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及相关治疗进展,以期为AD的治疗与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特应性皮炎 高亲和力IGE受体 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
下载PDF
癌旁组织肥大细胞免疫抑制表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13
作者 杜云辉 屈中玉 +4 位作者 刘越 孙星 盛晶 董起杭 万里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9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分析癌旁组织肥大细胞免疫抑制表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的101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标本,按照是否有抗酸药治疗史分为无抗酸药治疗史组和有抗酸药治疗史组。腹腔镜手术前准备与常规开腹手术一... 目的分析癌旁组织肥大细胞免疫抑制表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的101例胃癌患者的组织标本,按照是否有抗酸药治疗史分为无抗酸药治疗史组和有抗酸药治疗史组。腹腔镜手术前准备与常规开腹手术一致,首先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由肿瘤部位的不同行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均存在CD80、CD86以及HLA-DR表达,CD80、CD86以及HLA-DR在胃癌组织中均表达于细胞膜,CD8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3.47%(54/10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8.71%(29/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2,P<0.05);CD86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2.18%(83/10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6.24%(77/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2,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无抗酸药治疗史组CD8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有抗酸药治疗史组(P<0.05),CD86蛋白表达水平与有抗酸药治疗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G 3级患者胃癌组织中CD8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分级G 1、G 2级患者(P<0.05),有肌层浸润和肿瘤远处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CD80表达明显高于无肌层浸润和肿瘤远处转移患者(P<0.05),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分化患者CD8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分级、肿瘤分化、肌层浸润以及肿瘤远处转移患者CD86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CD80检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患者胃癌早期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显示,CD80诊断结果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2%,假阳性率为28%,假阴性率为14%,约登指数为0.58。癌旁组织CD86检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患者胃癌早期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显示,CD86诊断结果的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64%,假阳性率为36%,假阴性率为18%,约登指数为0.46。结论癌旁组织CD80和CD86检测对抗酸药治疗史高危患者胃癌早期诊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而CD80比CD86筛检价值更高。癌旁组织肥大细胞免疫抑制表型检测提高抗酸药治疗史高危患者胃癌早期诊断灵敏度临床可行,有助于胃癌的早期临床筛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旁组织 肥大细胞免疫抑制表型 抗酸药 胃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婴儿肥大细胞增生症一例
14
作者 张帆 周桂芝 施仲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36-438,共3页
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肥大细胞异常增殖的病谱性疾病,此病好发于儿童。本文报道一例3个月零10天婴儿肥大细胞增生症,并总结相关婴儿大疱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反复水疱 肥大细胞增生症 鉴别诊断 婴儿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自主神经机制
15
作者 刘恒洋 江洪 余锂镭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322-325,共4页
心力衰竭患者人数近年来不断增加,其临床治疗结果不理想。探究具体发病机制可以为心力衰竭治疗带来新的方向而改善临床结果。肥大细胞及其脑心自主神经机制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现就肥大细胞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脑心... 心力衰竭患者人数近年来不断增加,其临床治疗结果不理想。探究具体发病机制可以为心力衰竭治疗带来新的方向而改善临床结果。肥大细胞及其脑心自主神经机制是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现就肥大细胞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脑心自主神经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心力衰竭 脑心自主神经系统 神经免疫
下载PDF
肥大细胞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毛心齐 张信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9-1096,共8页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疼痛机制仍然不明。肥大细胞是一种可以与感觉神经相互作用、介导疼痛的免疫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肥...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疼痛机制仍然不明。肥大细胞是一种可以与感觉神经相互作用、介导疼痛的免疫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肥大细胞通过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神经生长、外周和中枢神经敏化等途径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发生机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疼痛 肥大细胞 炎症 血管生成 神经生长 神经敏化
下载PDF
婴儿皮肤肥大细胞瘤1例
17
作者 于芳洲 刘永霞 杨宝琦 《安徽医学》 2024年第7期934-935,共2页
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3个月15天,因“右手背红斑3月、水疱2月复发2天”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6天时发现其右手背红色斑片,1月后表面出现黄豆大小的水疱,抽疱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可结痂愈合,后该红斑处反复起水疱、大疱,共3次。2天前患儿... 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3个月15天,因“右手背红斑3月、水疱2月复发2天”来我院就诊。患儿出生6天时发现其右手背红色斑片,1月后表面出现黄豆大小的水疱,抽疱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可结痂愈合,后该红斑处反复起水疱、大疱,共3次。2天前患儿哭闹后曾出现全身潮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肥大细胞 克立硼罗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抑制肥大细胞释放IgE及炎症因子的研究
18
作者 柯南添 陈则金 +2 位作者 郭燕芬 龚嫄圆 魏建威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750-1755,共6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肥大细胞IgE及IL-1β、IL-10的抑制作用,旨在为雷公藤红素抑制肥大细胞的作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用18只雄性SD大鼠,并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给药组。模型组通过MCDP刺激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给药组在MCD...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肥大细胞IgE及IL-1β、IL-10的抑制作用,旨在为雷公藤红素抑制肥大细胞的作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用18只雄性SD大鼠,并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给药组。模型组通过MCDP刺激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给药组在MCDP刺激后加入雷公藤红素进行处理。通过ELISA法对各组样本的血清IgE进行检测;采用Q-PCR对各组样本的IL-1β、IL-10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ELISA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模型组的血清IgE含量有明显上升,而药物组的血清IgE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的IL-1β、IL-10的基因表达量分别为(3.83 ± 0.92)、(3.98 ± 0.46),与对照组的基因表达量相比均明显增加;而药物组的基因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模型组(P β和IL-10的mRNA表达,提示其具有抑制肥大细胞的作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ipterine on mast cells IgE, IL-1β and IL-10, and to provide laboratory evidence for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ripterine on mast cells. Methods: 18 male SD ra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group. In the model group, mast cell degranulation was induced by MCDP stimula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ipterine after MCDP stimulation. Serum IgE was detected by ELISA.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IL-1β and IL-10 were analyzed by Q-PCR. Results: ELISA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IgE content in the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serum IgE content in the dru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 Q-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 expression levels of IL-1β and IL-10 in the model group were (3.83 ± 0.92) and (3.98 ± 0.4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gene expression in dru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model group (P β and IL-10 mRNA, suggesting that tripterine can inhibit mast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肥大细胞脱颗粒 IGE
下载PDF
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对KM小鼠全身过敏反应、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和RBL-2H3细胞类过敏反应诱发结果
19
作者 郭中华 李更生 +3 位作者 其木格 马爽 委亚鸽 李宁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对KM小鼠全身过敏反应、分离自SD大鼠腹腔液肥大细胞(RPMC)和Wistar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类过敏反应的诱发结果。方法①取48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组:甲组小鼠用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 目的观察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对KM小鼠全身过敏反应、分离自SD大鼠腹腔液肥大细胞(RPMC)和Wistar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类过敏反应的诱发结果。方法①取48只KM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组:甲组小鼠用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混悬液灌胃,0.25 g生药/kg,隔天1次,连用3次,分别间隔9、16天时再次灌胃;乙组小鼠用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混悬液灌胃,0.025 g生药/kg,隔天1次,连用3次,分别间隔9、16天时再次灌胃;丙组小鼠用1 mg卵清蛋白静脉注射,隔天1次,连用3次,分别间隔9、16天时再次静脉注射;丁组小鼠用0.1 mL/10 g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隔天1次,连用3次,分别间隔9、16天时再次静脉注射,观察各组小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情况。②另取10只SD大鼠,分离大鼠腹腔原代RPMC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C48/80组、高中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分别加入32、16、8 mg/mL的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混悬液,C48/80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0.04 mg/mL的组胺释放剂和肥大细胞脱颗粒剂C48/80、缓冲液,测算各组细胞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及促进率。③取对数生长期RBL-2H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48/80组、高中低剂量组,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分别加入32、16、8mg/mL的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混悬液,C48/80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0.04 mg/mL的C48/80、缓冲液,测算各组细胞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及促进率。结果第14、21天时甲乙丁组小鼠均未出现过敏反应,过敏反应阴性;丙组小鼠出现呼吸困难、死亡,过敏反应强阳性。RPMC细胞C48/80组组胺释放率72.6%(致敏阳性),高中低剂量组的组胺释放促进率均低于64.23%(不具有致敏作用);C48/80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促进率为110.53%,(致敏阳性),高中低剂量组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促进率均低于80.31%(不具有致敏作用)。RBL-2H3细胞C48/80组的组胺释放率促进率81.6%,高中低剂量组的组胺释放促进率均低于64.23%;C48/80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促进率为120.93%(致敏阳性),高中低剂量组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促进率均低于80.31%(不具有致敏作用)。结论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不诱发KM小鼠全身过敏反应,同时也不导致分离自SD大鼠腹腔原代肥大细胞及Wistar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的类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反应 全身过敏反应 类过敏反应 小儿复方鸡内金咀嚼片 肥大细胞 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君灵 湛萌萌 +2 位作者 张钊龙 何韶衡 秦秉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600,共5页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失控反应所导致可以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炎症反应的经典效应细胞之一,由血液肥大细胞前体细胞发育而来,可通过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失控反应所导致可以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炎症反应的经典效应细胞之一,由血液肥大细胞前体细胞发育而来,可通过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对MC在脓毒症中的潜在作用做一总结,为探索MC在脓毒症中的新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肥大细胞 潜在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