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密处理对春小麦不同基因型产量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魏亦勤 李红霞 +3 位作者 张双喜 裘敏 王平 刘旺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多穗型品种在不同肥密处理下,较中间型和大穗型品种有高的经济产量、较高的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光能转换效率。灌浆中期(21/6)不同基因型与肥密处理组合中Fv/Fm的最高值比较,依次为AM1F1>BM2F2>CM1F2,同一天不同时段处理间的Fv... 多穗型品种在不同肥密处理下,较中间型和大穗型品种有高的经济产量、较高的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及光能转换效率。灌浆中期(21/6)不同基因型与肥密处理组合中Fv/Fm的最高值比较,依次为AM1F1>BM2F2>CM1F2,同一天不同时段处理间的Fv/Fm值无显著性差异;灌浆后期(3/7)不同处理间的Fv/Fm值差异达0.01显著水平。说明不同基因型与肥料、密度的不同组合处理下,对光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密处理 基因型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不同肥密处理对大豆品种九农33号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建光 王兴远 +3 位作者 曲晓晶 高敏 张冬丽 张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1期85-87,150,共4页
本试验以吉林地区生产上主推的大豆品种九农33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施肥量(150、300、450 kg/hm2)和不同种植密度(17.0万、20.0万、23.0万株/hm2)的处理下,比较该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产量表现,进一步明确适合其生长特点的施肥... 本试验以吉林地区生产上主推的大豆品种九农33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施肥量(150、300、450 kg/hm2)和不同种植密度(17.0万、20.0万、23.0万株/hm2)的处理下,比较该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产量表现,进一步明确适合其生长特点的施肥量以及合适种植密度,从而为大豆生产者提供现实有效的帮助,提高其大豆生产技术水平,并实现增产增收。试验结果表明:九农33号不宜低密度种植,在中密度高肥量种植时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中肥量时虫害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肥密处理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密肥处理对水稻武粳15产量和物质积累的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从海 严军 +3 位作者 张亚平 刘文广 冯加根 吴一梅 《农技服务》 2008年第2期75-76,共2页
进行了不同密肥处理对水稻武粳15产量和物质积累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生产条件下,水稻武粳15以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每穴栽2苗、施纯氮330kg/hm2时产量最高。拔节、抽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4482.0kg/hm2和11839.5kg/hm2... 进行了不同密肥处理对水稻武粳15产量和物质积累效应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地生产条件下,水稻武粳15以栽植密度22.5万穴/hm2、每穴栽2苗、施纯氮330kg/hm2时产量最高。拔节、抽穗期适宜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4482.0kg/hm2和11839.5kg/hm2;适宜LAI为4.1和7.7,成熟期干物质重在20250.0kg/hm2以上,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在8250.0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武粳15
下载PDF
旋耕深度、施氮量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美玲 王文第 +4 位作者 韩凯 王术 黄元财 王岩 贾宝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1,共7页
采用裂区试验,以常规粳稻沈稻505和杂交粳稻粳优165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肥密水平和2种旋耕深度,测定分析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等相关指标,研究旋耕深度、施氮量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旋耕深度、2... 采用裂区试验,以常规粳稻沈稻505和杂交粳稻粳优165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肥密水平和2种旋耕深度,测定分析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等相关指标,研究旋耕深度、施氮量和栽植密度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旋耕深度、2个品种的4个肥密处理水平均表现为N3处理的产量高于其他处理,粳优165达到显著水平;2个品种的深旋肥密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平均值均高于浅旋处理。2个时期植株各部位的含氮量、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深旋N3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深旋高于浅旋,粳优165高于沈稻505。氮素农学效率表现为粳优165深旋与浅旋的N3处理均高于N1、N2处理,最大值为深旋N3处理;而沈稻505深旋与浅旋的N2处理均高于N1、N3处理,最大值为浅旋N2处理。氮肥偏因素生产力为浅旋粳优165、沈稻505及深旋沈稻505的N2处理显著高于N1、N3处理,深旋粳优165的N2、N3处理显著高于N1处理。氮肥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均为2种旋耕深度2个品种的N3处理均显著高于N1处理。由此可见,氮肥适当后移配合深旋处理可提高水稻产量,减氮增密可不同程度提高氮肥偏因素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旋耕深度 肥密处理 产量 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