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肥皂荚花性别分化的形态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侯亚南 秦瑶 李凤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3,共6页
美国肥皂荚为雌雄异株单性花,在其性别分化的早期均经历由两性花向单性花转变的过程.该文以美国肥皂荚雌雄株上不同发育时期花蕾或花为试材,从实体解剖和组织细胞学角度对其性别分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确定雌株上早期花蕾中的雄... 美国肥皂荚为雌雄异株单性花,在其性别分化的早期均经历由两性花向单性花转变的过程.该文以美国肥皂荚雌雄株上不同发育时期花蕾或花为试材,从实体解剖和组织细胞学角度对其性别分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确定雌株上早期花蕾中的雄蕊是在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败育,该雄蕊花粉母细胞只进行核分裂而不进行胞质分裂并发育成具有四个核的原生质团后逐渐解体并伴随雄蕊败育.雄株上早期花蕾雌蕊是在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发生时发育停滞,组织细胞逐渐退化、死亡,雌蕊萎缩、败育.该文同时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正常及败育雄蕊的花药壁层及花药内细胞发育过程中多糖及蛋白质动态进行了观察,对其性别分化过程中雌、雄性器官选择性败育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肥皂荚 性别分化 形态学 组织化学 雄配子体
下载PDF
皂荚和美国肥皂荚多糖胶的制备及性质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琚斯怡 郭常酉 +2 位作者 朱妙馨 刘彦涛 蒋建新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26,共6页
以皂荚和美国肥皂荚为原料,先分别进行光波烘烤预处理4、6和8 min,然后进行机械分离,最后采用微水固相法制备皂荚多糖胶,并进行纯化,探讨了不同烘烤预处理时间对2种多糖胶表观黏度和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6 min后,在剪切速率5... 以皂荚和美国肥皂荚为原料,先分别进行光波烘烤预处理4、6和8 min,然后进行机械分离,最后采用微水固相法制备皂荚多糖胶,并进行纯化,探讨了不同烘烤预处理时间对2种多糖胶表观黏度和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6 min后,在剪切速率5.1 s^-1条件下,2种皂荚多糖胶的表观黏度最高,分别为461.90和703.85 mPa·s;随烘烤时间延长,皂荚多糖胶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美国肥皂荚中的蛋白质含量几乎没有变化;皂荚多糖胶中水不溶物质量分数整体高于美国肥皂荚,烘烤8和6 min分别得到的皂荚和美国肥皂荚多糖胶中的水不溶物质量分数是最低的,分别为32.30%和32.50%。纯化后的多糖胶中半乳甘露聚糖质量分数(79%~83%)明显高于原多糖胶中半乳甘露聚糖质量分数(67%~77%),纯化后的多糖胶中甘露糖/半乳糖(M/G)值在3.0左右,明显低于原多糖胶中M/G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肥皂荚 多糖胶 半乳甘露聚糖 表观黏度
下载PDF
肥皂荚栽培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旺胜 段凤芝 王慧 《安徽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65-66,共2页
本文从肥皂荚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出发,简要介绍了其栽培技术的要点以及在青阳县种植和生长的情况,将有力推动肥皂荚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 肥皂荚 育苗 造林 生长量调查
下载PDF
皖南山区肥皂荚特征特性及育苗技术
4
作者 程志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9期151-151,156,共2页
肥皂荚是皖南山区乡土树种之一,多为单株自然散生,由于其荚果肉质肥厚,常常被用来杀虫和洗涤棉质衣被、丝绸等。其木材含酚类、黄酮甙等物质,具有天然的杀菌功能,是制作砧板、家具的上好材料,近年才引起重视。本文阐述了皖南山区肥皂荚... 肥皂荚是皖南山区乡土树种之一,多为单株自然散生,由于其荚果肉质肥厚,常常被用来杀虫和洗涤棉质衣被、丝绸等。其木材含酚类、黄酮甙等物质,具有天然的杀菌功能,是制作砧板、家具的上好材料,近年才引起重视。本文阐述了皖南山区肥皂荚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种子育苗技术,以期为今后育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皂荚 特征特性 育苗技术 皖南山区
下载PDF
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of two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
5
作者 王刊 付宏征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Two triterpenoid saponins (compound Ⅰ and Ⅱ)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 and compound Ⅰ was determined as a new compound.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Ⅰ was assigned as 2β,23-dihydroxy-ac... Two triterpenoid saponins (compound Ⅰ and Ⅱ)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 and compound Ⅰ was determined as a new compound.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Ⅰ was assigned as 2β,23-dihydroxy-acacic acid-3-O-α-L-arabinopyranosyl-21-O-{(6S)-2-E-2,6-dimethyl-6-O-[4-O-(6S)-2-E- 2,6 -dimethyl-6-O-β-D-glucopyranosyl-α-L-arabinopyranosyl-2,7-octadienoyl} -28-O-β-D-xylopyranosyl( 1 →3 )-β-D-xylopymnosyl ( 1→4)- 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by extensive MS and NMR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D/2D NMR Triterpenoid saponins 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