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倪博文 于洋 刘希伟 《医师在线》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并提高患者的肩功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关节外侧 内固定 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 应用分析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入路与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
作者 陆贝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98-100,120,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入路和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的48例纳入观察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的3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踝-后足功能优良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长和伤口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肢踝-后足功能优良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足部Gissane角和Bohler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经跗骨窦切口入路相比经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效果更优,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手术术后患肢踝-后足功能恢复更好,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相关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切口 外侧L形切口 肢踝-后足功能
下载PDF
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苏二伟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 目的比较膝前正中入路与内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商水县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Ⅴ型、Ⅵ型)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正中切口组(n=62)和内外侧切口组(n=4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正中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内外侧切口组;前正中切口组日常生活功能、膝关节稳定程度等Merchant评分高于内外侧切口组,疼痛评分及活动范围等Merchant评分低于内外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无明显差异,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略长于膝内外侧切口入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前正中 外侧切口 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甘宏业 王彬 +2 位作者 郝忠玉 李海涛 陈玉辉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54-5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外侧入路与常规切口的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骨代谢指标[骨γ-羧谷氨酸包含蛋白(BGP)、骨特异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水平;记录Harri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TGUT)。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CK、CRP和IL-6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GP、BAP和PⅠN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升高,TGUT缩短,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GUT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切口,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小切口外侧入路,更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和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指标,并促进髋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小切口 外侧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健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 观察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 目的 观察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骨愈合指标、髋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更短、首次下床时间更短、输血量更少(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均降低,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BGP、PⅠ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髋臼前倾角均扩大、髋臼外展角均缩小,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骨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外侧 骨愈合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世 李智 尚建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观察组33例行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足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Gissane角、B?hler角高于手术前,跟骨内翻角、跟骨宽度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均能促进足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作为微创术式,带来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型 SandersⅢ型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型
下载PDF
肩外侧劈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赵思明 赵艺平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肩外侧劈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和研究组(肩外侧劈三角肌入路)各49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 目的探讨肩外侧劈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和研究组(肩外侧劈三角肌入路)各49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肩外侧劈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出血量少,治疗时间短,能有效消除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外侧劈三角肌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观察
8
作者 瞿国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术前、术后2d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水平高于术前,跟骨高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观察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400,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促进跟骨功能恢复,但是跗骨窦入路可减轻创伤,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外侧延长切口 SandersⅡ~Ⅲ型 跟骨骨折
下载PDF
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王林鹰 高练兵 周佳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12-3017,共6页
目的评估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留股骨... 目的评估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留股骨颈,设为观察组;4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3.75±6.76)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3.49±6.5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 d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参数、两侧肢体长度差、髋臼旋转中心的纵向及横向位移。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 d引流量、术后1 d CPK水平分别为(60.26±7.41)min、(210.45±33.94)ml、(7.71±1.96)cm、(82.35±8.48)ml、(384.75±29.76)U/L,对照组分别为(68.97±8.35)min、(328.15±42.06)ml、(11.27±2.43)cm、(117.89±12.12)ml、(668.40±45.9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9、14.047、7.355、15.510、33.299,均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BS评分、步频、最大步速、单足支撑时间百分比、足底压力差分别为(0.67±0.21)分、(90.45±9.37)分、(52.71±3.14)分、(96.79±8.12)步/min、(89.94±10.63)cm/s、(46.59±5.31)%、(9.02±1.03)%,对照组分别为(0.89±0.27)分、(82.63±8.04)分、(45.42±4.83)分、(81.14±7.59)步/min、(80.21±9.87)cm/s、(40.87±5.16)%、(10.6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7、4.084、8.131、9.074、4.323、4.977、4.329,均P<0.001)。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双侧肢体长差、纵向与横向的髋臼旋转中心位移均低于对照组(t=5.473、7.707、10.698,均P<0.001)。结论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有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外侧肌间隙 股骨颈保留 髋关节功能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10
作者 裴汝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THA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BS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VAS评分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F患者THA采用DAA效果优于PLA,手术切口更小,带来的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首次下床、住院等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炎症因子水平低,功能恢复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直接前 外侧 术后平衡功能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柳杨城 辛皓 黄鑫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74-157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4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创伤应激因子[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Cor、AD、NE等应激反应均高于同组手术前,且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7.32%)和传统组(17.07%)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优化了围术期指标,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小切口 外侧 围术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两种入路结合2.0微型接骨板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对比研究
12
作者 徐邦龙 王和平 +2 位作者 陈屹泉 樊龙 马景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2910-2913,共4页
目的:探讨2.0mm微型接骨板在双切口入路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7月我院诊治的54例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双切口入路使用2.0微型接骨板治疗的为观察组,27例Judet入路使用2... 目的:探讨2.0mm微型接骨板在双切口入路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7月我院诊治的54例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双切口入路使用2.0微型接骨板治疗的为观察组,27例Judet入路使用2.0mm微型接骨板治疗的为对照组。结果:5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观察组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20.52±6.27)个月,对照组随访14~30个月,平均随访(22.70±5.65)个月。观察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估计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切口并发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比对照组高7.5(95%CI:5.48~9.55)分,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比对照组高7.5(95%CI:4.19~10.74)分,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比对照组高9.4(95%CI:6.67~12.19)分,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结论:2.0微型接骨板用于肩胛骨骨折中疗效良好,双切口入路使用2.0微型接骨板切口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短,骨折更易愈合,有较好的早期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胛骨骨折 微创 切口 Judet 微型接骨板 复杂骨折
下载PDF
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微创治疗严重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磊 张盘军 +5 位作者 蒋建农 司刚 周鸣 王勇 陈文钧 莫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cromial approach,ALA入路)微创治疗严重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经ALA入路行骨折复位、植骨、肩袖止点重建及经皮插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 目的探讨经肩峰下前外侧入路(anterolateral acromial approach,ALA入路)微创治疗严重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经ALA入路行骨折复位、植骨、肩袖止点重建及经皮插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微创治疗20例严重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进行系统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15±3)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腋神经损伤症状,骨折均于术后6个月内愈合,术后12个月随访时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平均为(83.0±1.5)分(79.0-89.5分),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失效和肱骨头缺血坏死。结论采用ALA入路经皮插入PHILOS微创治疗严重外展嵌插型肱骨近端骨折,能避免神经、血管损伤,减少软组织剥离,避免破坏肱骨头残留血运,并且能坚强固定,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微创性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峰下前外侧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初步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相杰 高广凌 +3 位作者 谭远超 周志高 刘德忠 焦明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12-1614,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微创(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初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MIS技术为68例72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34例,其中双侧3例;股骨颈骨折25例;髋关节...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微创(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初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MIS技术为68例72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34例,其中双侧3例;股骨颈骨折2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9例,其中双侧1例。[结果]手术切口长7.5~11cm,平均9.28cm;术中出血量200~480ml,平均280ml;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平均为93分。在以往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中,选择病种、性别、年龄、术前Harris评分相近的患者68例72髋做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1)切口MIS组明显短于传统组;(2)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3)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01)。[结论]采用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较传统的全髋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但应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髋关节 关节置换 小切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外侧 微创 HARRIS评分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磊 董喆 +4 位作者 马延辉 呼芳 马改平 王凤凤 张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7期27-35,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国内外DAA与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6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提取疗效评价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HR评分、髋关节脱位情况),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总病例数3877例,其中DAA组2085例,PLA组1792例。经Meta分析,与PLA组比较,DAA组手术时间(SMD=1.74、95%CI:1.08~2.40、P<0.000 01)显著增加,术中出血量(SMD=-2.65、95%CI:-4.18^-1.13、P=0.000 7)、手术切口长度(SMD=-1.83、95%CI:-3.36^-0.30、P=0.02)、住院时间(SMD=-1.54、95%CI:-2.28^-0.80、P<0.000 1)、术后髋关节HHR评分(SMD=0.53、95%CI:0.04~1.01、P=0.03)均显著减少;2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6、0.28,95%CI:0.59~1.92、0.07~1.05,P=0.84、0.06)。结论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相比,微创直接前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HR评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术后并发症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 外侧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Neer 3、4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詹恋胜 陈金武 徐显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11,共6页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Neer 3、4型肱骨近端骨折(P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Neer 3、4型PHF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3D打印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Neer 3、4型肱骨近端骨折(P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Neer 3、4型PHF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3D打印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解剖复位率、术后引流量。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2组肩关节Neer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结果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C臂机透视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2个月疼痛评分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后3、12个月Neer评分及术后12个月肌力、日常活动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D打印组肱骨头丢失高度、肱骨头内翻角小于对照组,肱骨颈干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出现1例(4.35%)肱骨头坏死,对照组出现3例(15.00%)肱骨头坏死,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Neer 3、4型PHF,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对肱骨近端血运的破坏,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Neer分型 肱骨近端骨折 峰前外侧 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比 被引量:5
17
作者 安佰京 姜川 王振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5月武警总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微创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①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②两组术前与术后3月Harris评分。③两组术后首次双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结果①两组切口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有差异(P〈0.05)。②两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首次双拐行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直接前入路手术创伤小,在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Harris评分上明显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直接前 外侧小切口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郭宝 张长城 +2 位作者 李雪亚 董飒 刘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研究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4月~2021年04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款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以常规后外侧... 目的研究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4月~2021年04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全款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以常规后外侧入路,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进行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优良率、髋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骨代谢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患者为23.26%(10/43)(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2.09%(31/43)(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代谢指标包括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低于对照组,骨形成蛋白6(BMP6)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患者手术创伤性,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优良率,改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外侧微创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短期临床结果对比
19
作者 潘钊 冀家琛 +1 位作者 路玉峰 黄小强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6080-6086,共7页
目的:对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 目的:对人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和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 PLA)两种不同手术入路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结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微创DAA和传统PLA手术入路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DAA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则应用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分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对比。1) 对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2) 对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3) 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 观察组(DAA)患者手术期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都比对照组(PLA)数值小;住院时间因符合要求后术后出院时间基本相同,无特殊临床指导意义。2) 微创DAA组和传统PLA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 术后并发症的统计。DAA组9例发生术后并发症,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例,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切口感染2例。对照组(PLA)发生4例并发症,1例深静脉血栓,1例切口感染,2例髋关节后脱位。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微创DAA能够减少出血、减轻创伤,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所以符合DAA入路条件的,应用直接前(DAA)入路比后外侧入路(PLA)效果更好,可供临床医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直接前 外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 HARRIS评分
下载PDF
跟骨骨折应用微创跗骨窦切口和外侧“L”形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凯平 萧艳珊 +2 位作者 谢广中 梅林军 杨业辉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跗骨窦切口和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跗骨窦切口和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60例跟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足部功能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比常规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常规组少,骨折愈合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issane角、Bohler角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issane角、Bohler角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 微创跗骨窦切口和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相当,但和采用外侧“L”形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相比,采用微创跗骨窦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可减轻手术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微创跗骨窦切口 外侧“L”形 临床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