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关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选择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还是开放性手术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关于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背景:关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选择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还是开放性手术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关于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对照试验。不限语种,无论是否为RCTs或是否使用盲法。采用RevM 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0个对照试验,其中随机对照试验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6篇,共583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住院天数及恢复工作时间方面,关节镜组均少于开放手术组;而在术后肩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评分标准(UCLAs)优良率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由于纳入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一定的限制和不足,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初始,我院对11例肩峰撞击征并肩袖损伤行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部分行肩袖修复术,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57岁,平均40岁,8例无外伤史,3例有外伤史。患者...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初始,我院对11例肩峰撞击征并肩袖损伤行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部分行肩袖修复术,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57岁,平均40岁,8例无外伤史,3例有外伤史。患者均有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上举困难、疼痛反射弧阳性、撞击注射试验阳性,Neer征阳性;5例有患侧卧位痛。X线提示肱骨大结节骨赘9例和肩峰骨刺2例,A—H间隙距离变小,小于1.0cm8例、小于0.5cm3例。MRI扫描均示肩袖结构T1为强信号,如关节积液T2相强信号。关节镜检查可见肩袖大撕裂(30~50mm)4例,中撕裂(10~30mm)5例,小撕裂(小于10mm)2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成形术,其中8例行缝合锚钉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22.5个月(13~34个月)。患者手术前平均ASES评分为62.4分(47~76分),VAS评分平均为5.8分(3~8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66.7分(42~79分),平均外展35.5°(30°~50°),平均外旋为28.4°(0°~45°);终末随访时平均ASES评分为94.6分(79~100分),其中VAS评分为0.6分(0~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3.6分(77~100分),肩关节外展160°(80°~180°),平均外旋30.2°(20°~55°)。8例患者冈上、下肌萎缩恢复,ASES评分优良率为81.8%,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为90.9%。术后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SES:P〈0.001,t一12.324;VAS:P〈0.001,t=14.765;外展:P〈0.001,t=15.236;外旋:P〈0.01,t=7.967;Constant—Murley:P〈0.001,t=16.647)。结论a)肩峰撞击征、肩袖损伤是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b)对肩袖单纯修复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解决撞击因素;c)不宜将肩峰切除过多,以免发生骨折;d)尽管镜下手术技术难度较大,但镜下视野广、创伤小、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功能可以得到很好恢复,故镜下进行肩袖损伤、肩峰成形等手术应值得提倡。展开更多
目的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三维图像上测量肱骨头的相对高度(the relative height of the humerus head,HH)、头顶肩峰距(head to acromion distance,HAD)等肩关节相关结构,以分析在MSCT引导下行关节镜...目的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三维图像上测量肱骨头的相对高度(the relative height of the humerus head,HH)、头顶肩峰距(head to acromion distance,HAD)等肩关节相关结构,以分析在MSCT引导下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ASD)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证实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8例,术前应用MSCT(64层)进行肩关节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行三维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后处理,测量同一患者患侧及健侧HH、HAD。根据每个患者的MSCT测量结果,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在ASD术中采用定量精确磨除技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采用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侧HH的平均值为(0.87±0.19)cm,健侧HH的平均值为(1.08±0.21)cm,患侧较健侧的高度低(P<0.05);患侧HAD的平均值为(0.54±0.11)cm,健侧HAD的平均值为(0.66±0.15)cm,患侧较健侧的距离短(P<0.05)。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个月。ULCA评分术前(16.8±4.1)分,术后(32.4±1.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1.4%。结论术前应用MSCT测量HAD、HH可为ASD手术提供精确的量化指标,在MSCT引导下术中应用定量精确磨除技术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关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选择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还是开放性手术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关于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对照试验。不限语种,无论是否为RCTs或是否使用盲法。采用RevM 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10个对照试验,其中随机对照试验4篇,非随机对照试验6篇,共583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住院天数及恢复工作时间方面,关节镜组均少于开放手术组;而在术后肩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评分标准(UCLAs)优良率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由于纳入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一定的限制和不足,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文摘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及肩袖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初始,我院对11例肩峰撞击征并肩袖损伤行关节镜下肩峰减压成形术,部分行肩袖修复术,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21~57岁,平均40岁,8例无外伤史,3例有外伤史。患者均有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活动受限、上举困难、疼痛反射弧阳性、撞击注射试验阳性,Neer征阳性;5例有患侧卧位痛。X线提示肱骨大结节骨赘9例和肩峰骨刺2例,A—H间隙距离变小,小于1.0cm8例、小于0.5cm3例。MRI扫描均示肩袖结构T1为强信号,如关节积液T2相强信号。关节镜检查可见肩袖大撕裂(30~50mm)4例,中撕裂(10~30mm)5例,小撕裂(小于10mm)2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成形术,其中8例行缝合锚钉肩袖修复术。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22.5个月(13~34个月)。患者手术前平均ASES评分为62.4分(47~76分),VAS评分平均为5.8分(3~8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66.7分(42~79分),平均外展35.5°(30°~50°),平均外旋为28.4°(0°~45°);终末随访时平均ASES评分为94.6分(79~100分),其中VAS评分为0.6分(0~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3.6分(77~100分),肩关节外展160°(80°~180°),平均外旋30.2°(20°~55°)。8例患者冈上、下肌萎缩恢复,ASES评分优良率为81.8%,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为90.9%。术后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SES:P〈0.001,t一12.324;VAS:P〈0.001,t=14.765;外展:P〈0.001,t=15.236;外旋:P〈0.01,t=7.967;Constant—Murley:P〈0.001,t=16.647)。结论a)肩峰撞击征、肩袖损伤是关节镜手术的适应证;b)对肩袖单纯修复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解决撞击因素;c)不宜将肩峰切除过多,以免发生骨折;d)尽管镜下手术技术难度较大,但镜下视野广、创伤小、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功能可以得到很好恢复,故镜下进行肩袖损伤、肩峰成形等手术应值得提倡。
文摘目的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三维图像上测量肱骨头的相对高度(the relative height of the humerus head,HH)、头顶肩峰距(head to acromion distance,HAD)等肩关节相关结构,以分析在MSCT引导下行关节镜肩峰下间隙减压术(arthroscopic subacromial decompression,ASD)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证实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8例,术前应用MSCT(64层)进行肩关节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行三维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VR)后处理,测量同一患者患侧及健侧HH、HAD。根据每个患者的MSCT测量结果,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在ASD术中采用定量精确磨除技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采用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功能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侧HH的平均值为(0.87±0.19)cm,健侧HH的平均值为(1.08±0.21)cm,患侧较健侧的高度低(P<0.05);患侧HAD的平均值为(0.54±0.11)cm,健侧HAD的平均值为(0.66±0.15)cm,患侧较健侧的距离短(P<0.05)。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4个月。ULCA评分术前(16.8±4.1)分,术后(32.4±1.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1.4%。结论术前应用MSCT测量HAD、HH可为ASD手术提供精确的量化指标,在MSCT引导下术中应用定量精确磨除技术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